16S~23S rDNA间隔区序列在分枝杆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分枝杆菌16S~23S rDNA间隔区序列进行扩增,其产物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并通过计算机聚类分析,在基因水平上评价其对分枝杆菌分类与鉴定的意义。退火温度45℃时,PCR扩增的敏感性为500fg/μL,而50℃时的敏感性为5pg/μL。已通过对22种分枝杆菌和9种非分枝杆菌的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扩增条带多集中在300~600bp之间,多数受试快速生长分枝杆菌和非分枝杆菌扩增条带多且分子量较大,缓慢生长分枝杆菌扩增条带相对较少,分子量较小。PAGE和计算机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分枝杆菌种间条带特异性的相似性系数均小于70%,且绝大多数菌种间小于50%。可将被试菌株鉴定到种的水平。PAGE和聚类分析是分枝杆菌分类鉴定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张灵霞 庄玉辉 何秀云 张晓刚 李国利. 16S~23S rDNA间隔区序列在分枝杆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研究[J]. 微生物学报, 2000, 40(5):

复制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