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卷产色链霉菌尼可霉素生物合成基因——sanH和sanI的研究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通过反向遗传学方法克隆到圈卷产色链霉菌尼可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约7.0kb的DNA片段。该片段除含有尼可霉素生物合成基因sanF外,对sanF上游约22kb的BglⅡDNA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表明,还含有两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ORF1由1233个核苷酸组成,ORF2由195个核苷酸组成,它们分别编码由410个氨基酸残基和6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依次命名为sanH和sanI。蛋白序列数据库比较结果表明,SanH和SanI与浅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lus)\%中共转录的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和铁氧还蛋白(ferredoxin)有较高的同源性,一致性分别为46%和56%,相似性分别为62%和70%。基因功能研究表明,sanH基因的破坏虽不影响圈卷产色链霉菌产生的尼可霉素的生物活性,但该基因可能参与了尼可霉素羟基化反应的生物合成。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用本文

陈蔚 田宇清 杨海花 谭华荣. 圈卷产色链霉菌尼可霉素生物合成基因——sanH和sanI的研究[J]. 微生物学报, 2000, 40(6):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790
  • 下载次数: 1569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