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S rDNA技术研究新生腹泻仔猪粪样细菌区系的多样性变化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用PCR/DGGE技术跟踪一窝5头新生腹泻仔猪自然康复、补饲、断奶过程中粪样细菌区系的演变,构建3头仔猪42日龄粪样的16S rDNA克隆库,分析匹配于DGGE优势谱带23个克隆的16S rDNA序列。结果表明,DGGE图谱由简单(2日龄)到复杂(10日龄),再回复简单(16日龄)到复杂(断奶),最后趋于稳定。2、16日龄DGGE图谱最简单、相似,最优势谱带为大肠杆菌;10日龄(补饲后3天)图谱复杂,大肠杆菌存在但不是最优势谱带,补饲前后图谱的相似性低,补饲导致了粪样细菌区系结构的显著变化;断奶前(27日龄)和后(35、42日龄)图谱复杂,优势谱带、图谱相似性均趋向稳定。序列分析表明,23个克隆中除5个与未知细菌最相似外,其余最相似菌分属于肠球菌(Enterococcus),链球菌(Streptococcus),梭菌(Clostridium),消化链球菌(Peptostreptococcus)和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姚文 朱伟云 毛胜勇. 16S rDNA技术研究新生腹泻仔猪粪样细菌区系的多样性变化[J]. 微生物学报, 2006, 46(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