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7年超分离自各种寄主植物的麦角菌发酵培养试验示明,液体发酵的产碱量极微,且需很长时间,麦角菌在固体发酵中特别是在经高温消毒的小麦培养基上生长迅速,经25天左右即能使麦粒变为黑紫色,内部充满菌褓和分生孢子。轻充分发酵后麦粒的麦角碱总量最高达0.061%,与黑麦上自然或染所产麦角的合碱量相等。小麦培养基中分别或同时加入适当的碳源、氮源友盐类等能显著提高了麦角碱的产量。分离自拂早茅等17种寄主植物的245个菌系在小麦培养基上测定秸果,85//-(35%)能产生麦角碱,不同菌系的产碱力差异甚大,其中ce 3、Ce 3-2厦Hv 3—3等7个菌系产碱鞍为稳定。优良菌系ce 8—3—2、ce 3—2、Acl2、Ae 5-4、Hv 3-3、Hv 3—2皿Hv 2—3的最高产碱量分别为0.061、0.060、0.050、0.049、0.049、0.044及0.041%o菌系Ce 3在发酵过程中枉9天e口开始产生麦角碱,25天左右产碱量达最高;茵系Ce 3和它的很多变异系,根据祗层分析结果, 证明均能产生多量麦角新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