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热带季雨林、灌木林的放线菌数量较多(最高643万/克土)、原森林地与海滨土壤放筱菌数量最少(2—8万/克土)。季雨林垦为农地后放彼菌数量降低至1/2一1/3。种植经济林后的变化没有农地显著。 (二)在同一剖面内枯枝落叶层放线菌数量最高,如保亭地区枯枝落叶层高达1500—2000万/克士,随着土层加深,有机质含量减少,放彼菌数量亦相应降低(0一lo厘米为208—643万/克土,20—30厘米为9—80万/克土,60—70厘米仅有2—3万/克土)。 (三)放线菌种粗的分布亦以热带季雨林最多,整个剖面包括有所划分之垒部16个种粗。楹济林、农地和水田灾之,而以原始森林和海滨土壤最少,仅分布有6—8个种粗。从土层深度划分,以0—30厘米土层所含放植菌种租最多(14一15个种组),枯枝落叶层与底土较少。 (四)在放线菌拮抗性能的分布上,旱地土壤单帝屯抗真菌的放枝菌比例较大(占整个}吉抗菌株的58.9%);水稻土及海滨土壤单纯抗和菌的菌株较多(占整个拮抗菌株的50%)。在各类土壤中抗革兰氏阳性菌(枯草杆菌)的又较抗革兰氏阴性菌(大腸杆菌)的为多,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此例占对细菌有拮抗作用菌株的50—95%。 (五)在进行放线菌种粗的划分中发现有静多放线菌不能在r.巾.高泽氏1号培养基上生长,或者在其上不长气生菌丝,或者生长微弱,无法利用高泽氏种粗划分原则进行分祖。因此作者将其另划为一个种组(第16种粗),井发现此类放线菌在60一70厘米土层中仍存在有相当数量,且具有鞍大拮抗作用。作者认为在拮抗性放线菌过筛工作中应予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