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铀矿石细菌浸出的研究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从矿山的酸性矿水中分离出亚铁氧化细菌O-D菌株,属于氧化铁硫杆菌(Thiobaeillusferrooxidans)。靠细菌的生物氧化作用,可以浸出某些含黄铁矿的贫铀矿石中的铀(矿物主要为铀黑、铀钙云母及沥青铀矿)。品位为0.01 7%,粒度--30毫米的含铀矿石,用pH1.5的细菌-Fe,(SO4),溶液柱浸或堆积浸出,经40天后浸出率可达50%以上,而用-10毫米粒度的矿石,则浸出率达60%以上。与2%H2SO4溶液浸出相比较,在同样的时间内,可以达到同样的提取率,但细菌法酸耗只有0.08%,可节省90%以上的硫酸。浸出液中的铀和钼离子在一定浓度下抑制细菌的生长及亚铁的氧化。通过菌种选育,可以得到耐铀1000毫克/升,耐铝200毫克/升的菌株。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欧津 李维卿 钟慧芳 马德钦. 贫铀矿石细菌浸出的研究[J]. 微生物学报, 1977, 17(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