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 周五
Home
本刊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第十二届编委会
第十一届编委会
第十届编委会
第九届编委会
第八届编委会
第七届编委会
第六届编委会
第五届编委会
第四届编委会
第三届编委会
第二届编委会
第一届编委会
所有编辑名单
投稿须知
投稿须知
行文要求
数据政策
开放获取政策
下载专区
常见问题
投稿
审稿
署名
版权
道德声明
广告服务
订阅信息
English
首页
>
过刊浏览
>
1987年第27卷第4期
>
优先出版
PDF
HTML阅读
XML下载
导出引用
引用提醒
产生福建霉素A和B的链霉菌一新种
DOI:
CSTR:
作者:
于其伟 范翠敏
于其伟 范翠敏
在期刊界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在期刊界中查找
在百度中查找
在本站中查找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摘要
|
图/表
|
访问统计
|
参考文献
|
相似文献 [20]
|
引证文献
|
资源附件
|
文章评论
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
于其伟 范翠敏.
产生福建霉素A和B的链霉菌一新种
[J].微生物学报,1987,27(4).
[2]
施伟良夏湛恩,王坤元.
产生有效霉素的链霉菌一新种
[J].微生物学报,1988,28(2).
[3]
于其伟.
一株产生螺旋霉素的链霉菌新种
[J].微生物学报,1982,22(1).
[4]
阎逊初张国伟,邢桂香邱惠德沈士林,戴平华陈宝莲.
一株产生链黑菌素的链霉菌新种
[J].微生物学报,1980,20(1).
[5]
李群解美玉,林赴田姚振宇 姚恩泰.
一株产生链佐菌素的链霉菌新变种
[J].微生物学报,1983,23(2).
[6]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抗菌素研究室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新抗菌素研究室.
二株产生麦迪霉素的链霉菌
[J].微生物学报,1977,17(4).
[7]
上海第三制药厂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两性霉素B产生菌——链霉菌AS4.1006
[J].微生物学报,1978,18(4).
[8]
张海澜王定恩,徐少华叶蕴芬 陈佩君.
链霉菌AC-57及其产生的阿克拉霉素A的研究
[J].微生物学报,1991,31(3):247-250.
[9]
王文翔张月琴,姚天爵顾慧儿韩宝玲,徐小敏李茜 余兰香.
链霉菌503及其产生的青紫霉素的研究
[J].微生物学报,1976,16(2).
[10]
于其伟王南金,田洁阎桂华,明秀英金莲舫李茜,张家美.
链霉菌1043及其产生的壮观放线菌素
[J].微生物学报,1979,19(1).
[11]
林木木,郑世群,王小夏,彭绍云,丘云兴.
福建苦竹属一新种
[J].植物研究,2009,29(3):257-259.
[12]
郑清芳.
福建含笑属一新种
[J].植物研究,1981(3).
[13]
黄淑美,.
福建马兜铃属一新种
[J].广西植物,1983(2):81-82.
[14]
张永田, 陈丽云,.
福建悬钩子属一新种
[J].广西植物,1995,15(1):1-2.
[15]
李荣禧 尚衍重.
链孢壳属一新种
[J].植物研究,1990,10(3):65-67.
[16]
李在乾, 邵腊妹,.
多抗霉素链霉菌噬菌体的研究
[J].微生物学通报,1992,19(3):154-156.
[17]
王世梅,黄为一等.
阿扎霉素B产生菌吸水链霉菌NND—52的诱变筛选
[J].微生物学通报,2001,28(1):64-67.
[18]
薛正莲,赵梦梦,钱森和,王洲.
磷脂酶A1产生菌灰色链霉菌Dx208的诱变筛选
[J].工业微生物,2012,42(6):32-36.
[19]
郑幼霞徐小雪,张庭兰.
链霉菌原生质体种间融合重组的研究 I.庆丰链霉菌和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的种间融合
[J].生物工程学报,1985,1(3).
[20]
王世梅, 黄为一, 崔凤元,.
阿扎霉素B产生菌吸水链霉菌NND-52的诱变筛选
*
[J].微生物学通报,2001,28(1).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于其伟 范翠敏. 产生福建霉素A和B的链霉菌一新种[J]. 微生物学报, 1987, 27(4):
复制
分享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文章指标
点击次数:
下载次数:
HTML阅读次数:
引用次数:
历史
收稿日期:
最后修改日期:
录用日期:
在线发布日期: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