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毒灭活前后形态结构的研究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狂犬病是严重危害人畜的一种传染病,公元前3000年,前摩西法典Tierkel就谈到犬咬伤人引起人死亡.公元前500年德漠克利特和公元前322年阿里多德认识到狂犬病是犬和其它动物的一种传染病.Johnson引证了1271年西欧发生狼狂犬病、以及1803—1925年在同一地区狐中发生7次动物间的大流行.1919年Semple指出了用化学药物灭活狂犬病毒而不破坏其抗原性,此后灭活病毒苗广泛应用于人体,至今已70多年.但是,灭活前后狂犬病毒的形态结构,是否能如其抗原性一样不受影响,至今国内外尚未见有报道.作者研究了狂犬病毒用化学药物灭活前后的形态,结构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赵林 李爱华 孙富林. 狂犬病毒灭活前后形态结构的研究[J]. 微生物学报, 1994, 34(4):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464
  • 下载次数: 801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