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 3(2).
摘要:(一)大腸杆菌Escherichia coli K12M-1 的营养试验及细菌细胞内游离氨基酸变化的分析,确定为稚生素B12缺陷型变种。 (二)在诱导形成β-牛乳糖苷酶时,甲硫氨酸为其必需的物质,如果同时加入B12,则形成诱导酶的活力显著提高。 (三)当有甲硫氨酸存在于诱导系兢中时,a-硫代尿嘧啶有抑制大腸杆菌K12M-1菌株对β-半乳糖苷酶合成的作用,以B12代替甲硫氨酸,这种抑制作用不明显,如果甲硫氨酸与B12同时加入,则B12有抵制a-硫代尿嘧啶对酶合成的抑制作用。 (四)应用标记甘氨酸-1-C14作试验,分析甲硫氨酸与B12对β一半乳糖苷酶合成的作用, 结果指出,甲硫氨酸或B12均能增加甘氨酸-1-C14的参入。如B12加入到含有甲硫氧酸的诱导系统中,则酶此活力较甲硫氨酸或B12单独存在时为高。
1963, 3(2).
摘要:1957年超分离自各种寄主植物的麦角菌发酵培养试验示明,液体发酵的产碱量极微,且需很长时间,麦角菌在固体发酵中特别是在经高温消毒的小麦培养基上生长迅速,经25天左右即能使麦粒变为黑紫色,内部充满菌褓和分生孢子。轻充分发酵后麦粒的麦角碱总量最高达0.061%,与黑麦上自然或染所产麦角的合碱量相等。小麦培养基中分别或同时加入适当的碳源、氮源友盐类等能显著提高了麦角碱的产量。分离自拂早茅等17种寄主植物的245个菌系在小麦培养基上测定秸果,85//-(35%)能产生麦角碱,不同菌系的产碱力差异甚大,其中ce 3、Ce 3-2厦Hv 3—3等7个菌系产碱鞍为稳定。优良菌系ce 8—3—2、ce 3—2、Acl2、Ae 5-4、Hv 3-3、Hv 3—2皿Hv 2—3的最高产碱量分别为0.061、0.060、0.050、0.049、0.049、0.044及0.041%o菌系Ce 3在发酵过程中枉9天e口开始产生麦角碱,25天左右产碱量达最高;茵系Ce 3和它的很多变异系,根据祗层分析结果, 证明均能产生多量麦角新碱。
1963, 3(2).
摘要:研究了275号酵母(Hansenula arabitolgenvy Fang)产生多元醇的条件。在最适情况下,30%的葡萄糖发酵4日可产生10%左右的多元醇(发酵液中浓度),收率按加入糖计算为33%。其中主要是阿拉伯糖醇,发酵液中甘油浓度仅1%左右。通气量对发酵有很大影响,通气量增大时,多元醇产量增加,乙醇产量减少,残糖低,酵母重量增加。磷酸盐对发酵无显著影响。
1963, 3(2).
摘要:从鲤鱼、黄鱼的肌肉、鳃、胃、腸、脑等各部位取样分离,糸屯化,并根据菌体的形态、菌落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初步鉴定秸果,发现有12个种及1个变种:其中来自活鲤惫体中的有3种,新祥黄惫体中有2种,腐烂黄焦体中除从新觯黄焦体分离的2种外,还有7种及1变种。从鲤鱼体中分离的3种细菌,格兰氏染色呈阴性反应,能对牛乳起作用(2种疑固牛乳,1种使牛乳腺化),皆能还原硝酸盐,并能利用柠檬酸盐。其中2种对糖类(葡萄糖、蔗糖、乳糖)、甘露醇及甘油起酸酵作用,2种能液化明胶,1种对吲嗓试验呈阳性反应。从新鲜黄惫体中分离的2种糸田菌,均能液化明胶、胨化牛乳,吲嗓试验呈阴性反应,能还原硝酸盐,井能利用柠檬酸盐。但对格兰氏染色1种呈阴性反应,1种呈阳性,后者能酸酵葡萄糖及蔗糖。从腐烂黄焦体中分离的9种及1变种中,6种对格兰氏染色呈阴性反应,3种呈阳性,1种有变异性,即呈阳性或呈阴性;7种能液化明胶;9种能使牛乳起变化(如凝固、胨化、酸化、碱化),1种变化不明显;能使葡萄糖酸酵的、能还原硝酸盐的、能利用柠檬酸盐的各有8种,使蔗糖酸酵的有5种,使乳糖酸酵的有1种,使甘露醇、甘油发酵的各1种:对吲l嗓试验呈阳性反应的只有1种。总之,从鲤鱼及黄鱼体分离出的细菌绝大多数能对蛋白质(如牛乳蛋白质及明胶)起作用,这说明鱼肉的腐败显然与这些细菌有关。
1963, 3(2).
摘要:
1963, 3(2).
摘要:
1963, 3(2).
摘要: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16 E-mail:actamicro@im.ac.cn
版权所有:微生物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