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 4(2).
摘要:从油田土中分离得10株乙烷氧化菌。其中七株与My~obacterium lacticolum很相近,但能还原硝酸盐和利用乙烷良好生长,因此定名为Mycobacterium lacticolum var.Etha—micumo另外属于Pseudomona的两株菌和属于Bacterium的一株菌,在研究过程中丧失了氧化乙烷的能力。Mycobacterium lacticolum var.Ethanicum生长要求生长素,如尼古丁酸和稚生素B1;最适pH是7.0;最适乙烷浓度为30%。这种乙烷氧化菌能利用乙烷、丙烷和戊烷良好生长,并能微弱地利用丁烷、己烷、液体石蜡和石蜡生长,但在甲烷、庚烷、十四碳烷、烯烃和CO2及H2的混合气圈存在下不能生长。除烃类化合物外,还能利用多种有机物作为碳及能源。这种菌能利用NH4NO3,(NH4)2SO4,KNO3,蛋白腺或天门冬素作为氮源,但不利用亚硝酸盐、三乙胺和吡啶。NH4NO3是最好的氮源。
1964, 4(2).
摘要:1.根据曲霉孢子的呈色深度与培养基中含Cu++量成一定比例关系,从一百余种曲霉中筛选出5株作为定铜指示菌。当少量其他金属离子存在时,测得的Cu++量不受影响,其赭果与水化学法基本一致,灵敏度达0.007毫克/升。 2.利用铜对釉菌的抑制作用,由40余种细菌中筛选出一套抑制定铜指示菌谱,但测得的结果易受其他金属离手干扰,灵敏度被差,仅适用于土样合cu“量的测定。 3.按照上进方法普查了5种主要类型铜矿区,所固定的矿体或矿点和水化学法普查及已勘探秸果相符合,故可作为铜矿普查方法。
1964, 4(2).
摘要:1.采用一株能够在原油及泥浆中存活的Serratia marcescens作为指示菌,测定泥浆污染岩心的深度。茌钻井过程中加入带指示菌的泥浆法,此把它套入取心筒中的方法有效。 2,细菌渗入岩心的深度决定于岩心的岩性、胶结度、裂隙度以及机械破坏的程度,而与取心深度无关。 3.有裂隙、破碎和松散的岩石不适于微生物学的分析和某些地质项目的分析。 4.对于完整的岩心而言,指示菌侵入岩心的深度波动在0.2—2.5厘米的范围内,除去岩心外层2.5—3.0厘米即可得到合乎要求的岩样。 5.叙述了钻井时采用少量带指示菌的泥浆测定泥浆污染岩心深度的方法。
1964, 4(2).
摘要:1,在深度435—812米的第三系岩心中,在肉汁蛋白胨培养基中生长的菌量波动在3.0×100一8.0×105/每克湿岩心之间。 2.岩心中的上述菌量和生理菌羣的分布与岩心的含油度有明显的联系。无明显合油标志的岩心菌量很低,每克湿岩心中的菌量在6.0×100一8.0×101之间,部分样品中发现有反硝化细菌和嫌气的液体石蜡分解菌。在含油岩心中茵量高,多牛在1.0 x 102—8.0×105/每克涅岩心之间,除上述两类菌羣外,还存在着硫酸盐还3.在大部分孔隙度大和渗透率高的岩心中,菌量也比较高。
1964, 4(2).
摘要:紫色硫细菌(Chromatium mlnutissimum)发育在合Na2S的无机培养基中,原始的电位较低(rH2=9.3),由于生长过程中Na2S被氧化,氧化还原电位随之升高到棚:14.5。在有机酸培养基中Caromatium和Rhodopseudomonas表现出同样的规律性,随着细菌的发育,培养液的电位由高向低的方向变化,紫色硫毒田菌在合丙酮酸的培养基中rH2由20降至11—11.5,紫色非硫釉菌在合苹果酸的培养基中rHz由25降低到2—4。专性厌氧紫色硫捆菌只能生长在加有适量还原剂如:。Na2S、Na2S2O4和抗坏血酸的培养基中,此时rHz在3—2i范围内,并且rH:低于13较为适宜。兼性厌氧紫色硫相菌的生长不需加任何还原剂,它们生长的氧化还原电位范围比较广,rH:从0.5到27,其生长最适的rH2在25—26。
1964, 4(2).
摘要:混合两个枯草杆菌抗链霉素突变体的核酸,对149株枯草杆菌进行转化试验,筛选到Ki-2为一可转化的受体菌株。用紫外线诱变,从Ki-2获得的9个营养缺陷型其中包括尿嘧啶、异亮氨酸、褓氨酸、苏氨酸、撷氨酸加异亮氢酸、苏氧酸加蛋氦酸、辙氨酸加亮氨酸加异亮氨酸、苏氨酸加异亮氨酸加檄氨酸、苏氨酸加亮氧酰加异亮氨酸加颛氯酸的缺陷型各一个,都可进行转化。以单独核酸分刖进行转化试验表明,四个抗链霉素突变体中,有一个不能作耠体。观察了有转化活性的DNA与无转化活性的DNA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对转化作用的影响。讨论了用混合不同耠体核酸从大量菌株中簖选受体菌株的方法。
1964, 4(2).
摘要:金霉素、土霉素、红霉素和新生霉素的生产菌种,分别经过诱变因素处理后,获得了各种营养缺陷型,将配对两营养缺陷型混合接种在液体基本培养基后,能迅速和清楚地看到异核菌丝体的形成,从而可以更简便和确切地测定种间异核现象的适合性和种间杂种的获得。种间原养型菌株经传代分离后,很少发现选择性标雷己基因的分离现象。从金霉菌与杠霉菌重组所得的原养型菌株的形态特征和抗菌活性的初步分析结果来看,发现它们在分生孢子,浸没菌丝和斜面培养特征上表现为中间型。抗菌素柢上层析生物显影赭果观察到有类似两野生型的两种抗菌物质,井有包括野生型的和鞍野生型为广的抗菌谱,因而基本上证明了种间原养型菌株,在这些遗传性状方面发生了基因重组,至于新抗菌素的理化性状,尚待进一步研究。
1964, 4(2).
摘要:用秋水仙碱诱导Saccharomyce$cerevisiae No.2.576获得以下结果: (1)用单孢分离及秋水仙碱溶液处理,获得一套同源多倍体系列,包括:单倍体、二倍休、三倍体、四倍体。 (2)经DNA测定,该同源多倍体系列的DNA平均含量分别为:(6.12 4-0.32),(11.4±o.46),(17.8±0.43)和(26.4±1.36)×10-11毫克。 (3)测量兹同源多倍体系列的釉胞体积分刖为:62.4,83.2,185和283立方微米。 (4)用秋水仙碱溶液处理过的这一套多倍体系列,仍具有原菌株的分类特征,而且细胞是单核的。
1964, 4(2).
摘要:
1964, 4(2).
摘要:安排了一个改良了的好氧性分解秆稚素釉菌的沉淀秆稚素计数法——薄层沉淀秆稚素计数法(沉淀纤维素用量7.5%、洋菜浓度0.4一0.5%,培养基厚度0.8毫米)。通过用四属五种纯种分解秆稚素糸田菌,四种不同土样,四种不同计数法,验证了这个方法的有效性。讨论了这个方法的优缺点。
1964, 4(2).
摘要:
1964, 4(2).
摘要:1.Vi杭原、O杭原在电泳时各呈均一的肇,前者泳动速度鞍陕,一24.4×10-5厘米2.秒-1.伏-1,后者极慢,一1.0×10-5。但将Vi抗原与。抗原以不同此例混合后立即作电泳剐可见Vi峯减少,O峯消失,出现了泳速较快的1—3个峯,井且随着Vi抗原量的相对增加,它们的泳速也逐渐增加。这是由于生成了不同的复合物之故。 2.在pH 2.0—9.6,离子强度0.05—0.3的范围内,生成的复合物是稳定的,因此,可能不是依靠静电吸引力结合。 3.Vi抗原与伤寒、副伤寒甲乙的冷酚或热酚法制各的。抗原均可生成复合物。冶酚法。抗原再经热酚法除蛋白质二次后可得蛋白含量(Lowry法)低至0.2—0.6%的脂多糖。它仍能与Vi抗原生成复合物。 4.稀醋酸及稀碱处理Vi抗原、O抗原及Vi、O复合物可引起各种降解现象。这种变化与这些抗原及其复合物的牿构及成分有关。 5.对Vi抗原。抗原复合物生成在微生物学、免疫学上的意义加以讨论。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16 E-mail:actamicro@im.ac.cn
版权所有:微生物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