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 6(2).
摘要:本文分析了1957—1964年长春、沈阳、哈尔滨等地分离的1 6株亚洲甲型流感病毒间的抗原关系。结果表明:1964年分离的毒株的抗原性和1 957年所分离的是不同的。这种变异先在1960年引起,以后逐年不断地、轻微地进行。按照朱既明的假设,目前,亚洲甲型流感病毒可能已通过了“相对稳定”时期而进入了“量变”f对期。随着时间的进展,一株新的亚型病毒可能会产生。对这种可能情况进行观察是非常重要的。
1966, 6(2).
摘要:降低内毒素的毒性而保留免疫原性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但至今仍无理想的方法。本文报告一种结合减毒方法。按westpbal的水一盼法制缶的伤塞菌内毒素,经稀碱激活后与10倍量的酪蛋白或八血清白蛋白结合,其毒性(用卡介苗致敏小鼠测定)可降低3—4.5倍;凳度原性(蒙冕凝集素产生能力)在稀破潋活后稽有降 低,与蛋白质结合后仍可恢复到原来水平。以精制破伤风类毒秦代替白蛋白与经激活之内毒秦保温亦可稍降低其毒性。已激活之内毒素’j白蛋白结合后再加入福马林至0.4%,在37℃保温16日,毒性叉可大为降低。在上进结果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工作,或可提供一种制造毒性较低的伤寒菌苗的方法。此外,通过上述实验,对蛋白质与内毒紊之生物括性的关系,也有进一步的了解。
1966, 6(2).
摘要:我们用志贺氏痢疾杆菌在家兔体内进行试验,研究了正常家兔、自动免疫与被动免疫家兔接受细菌注射后不同时期内,各主耍器官嗜银基质的变化。所见变化有明显规律,不同状态时嗜银基质变化特点与中毒及免疫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有助于对痢疾传染与免疫机制的进一步探讨。
1966, 6(2).
摘要:为了探讨某些因素对机体防御机能,特别是对吞噬作用的影响机制,首先研究了小鼠恒睦瞽核细胞眷噬过程中某些代谢活动的改变。以0.[)1%糖元溶液注射于小鼠腹腔,5日后,洗出腹腔内细胞,经洗滁后用予 试验。如此获得的细胞95%以上为单核细胞,其中40—50%为大单核细咆,其余为淋巴球。被吞噬物为加热杀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与细胞按10:l混合。予37℃恒温水浴内进行体外吞噬试验。在保温30分钟和2小时后,分别取标本检查眷噬百分率和蛋白酶及脱氢酶的活性,同时测定培养体系中乳酸的产量。这些代谢指标的改变与同样处理而不加细菌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说明,在香噬进行30分钟以后,吞噬百分率已达50—60%,平均每个细胞内吞噬菌4—6个,2小时结果与此近似。琥珀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柠檬酸脱氢 酶、醋酸脆氢酶、6一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甘油脱氢酶、磷酸甘油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及a-酮戊二酸脱氢酶的活性,在存噬细胞中均增高,井在30分钟时已可明显观察到。pH 7.6和pH 3.5蛋白酶的活性,在30分钟时增强,pH 6.0蛋白酶改变不明显。乳酸产生在吞噬体系中此对照组显著增高。总结以上结果,可以认为小鼠单核细咆在吞噬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过程中,代谢活动有所增强。
1966, 6(2).
摘要: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在鸡胚细胞上温度和pH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繁殖和干扰素产生的动态,以及病毒繁殖与干扰素产生的相互关系。温度是一个重要而明显直的影响因秦。在31—38.5℃范围内,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干扰秦产生的滴度和浊度也增加。文叶1讨论了温度对病毒感染的意义。研究了不同NaHCO3含量及不同pH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繁殖和干扰素产生的影响。与病毒相比,产生干扰秦的适宜pH的上限较适宜繁殖病毒者为低。pH7.10不利于病毒的繁殖,但不影响干扰素的产生,相反,pH7.80有利于病毒的繁殖而不利于干扰素的产生。影响病毒的繁殖及干扰素的产生取决于pH,而与NaI{c03的浓度无直接关系。研究的结果指出,发烧及pH的改变通过干扰素的产生,在病毒感染恢复机制中可能是重要的因素。
1966, 6(2).
摘要:甲型流感病毒WS株在鸡胚肾与鸡胚肌皮混合单层细胞上的蚀斑形成单位此在鸡胚肌庞细胞上者高100倍。提高琼脂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含量大大有利于蚀斑的形成。使用小经任何处理的国产琼脂所得的蚀斑形成单位值此用英国琼脂者高,而且蚀斑大而明显。关于病毒与细胞接触吸附的时间、琼脂的浓度等有关条件龃进行了研究。在最适条件下,Pfu值约为EID50值的1 0%。本文可为流感病毒的遗传变异、药物筛选等方面工作提供一个简易可行、滴度较高的蚀斑方法。
1966, 6(2).
摘要:应用免疫学的方法,检查Q热立克次氏体已证实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它比常用的血清学方法补体结合试验能检出更少量的立克承氏体,而且得出的结果快。更大的特点是,做一次检查可以了解感染过程,有助于区别感染的早期或晚期,或辨别现症感染或过去感染,这是血清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1966, 6(2).
摘要:在本文中,作者们研究了豚鼠的年龄和异种蛋白致敛注射次数对该种动物过敏性休克的影响,发现胨鼠年龄对其产生过敏性休克,有着明显的影响。幼午的骶鼠均鞍5—6月龄的成年脉鼠易于致敏。出生2小时内的仔脉鼠,经1次异种蛋白注射即可获得满意的致敏效果,休克剂注射时几乎所有的灾验动物均出现典型致死性的过 敏性休克。增加异种蛋白致敏注射次数,可以提高致被的强度。5—6月龄的成年豚鼠虽不够敏感,但进行2至3次致敏注射后,仍可显著地提高它对该异种蛋白的敏感性。
1966, 6(2).
摘要:近年来,许多人以动物血清对OXK菌株之凝集反应作为恙虫病自然疫源地调查或作为立克次氏体分离的指征之一。本文选择浙江株恙虫痈立克我氏体2株,感染小白鼠、大自鼠、豚鼠及家兔。在感染后每隔l星期取血l幺,共血清对立克次氏体补体结合试验均呈阳性反应,而对变形杆菌0xK菌株凝集反应则为阴性。根据上述结果,我们认为外斐氏(oxK菌株)反应用于恙虫病自然疫源地动物宿主的调查,或作为分离立克次氏体的一种初步指征的价值十分有限,井且还是可疑的。
1966, 6(2).
摘要:本文描述北京医学院孙鹤龄、王端礼和周祖德大夫自耳真菌病息者所分离得的一种镰刀菌。根据该菌的小型分4:孢予和大型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别是大量小型分生孢子聚集成粘分生孢子座状,和以往记载的各种镰刀菌种不同,可供作研究镰刀菌分类的一个新材料,作者还未见到国外臂经报导有和耳厘菌病有联系的镰刀菌,因此命名该菌为镰刀菌的一个新种,Fusarim otomycosis sp. Nov。
1966, 6(2).
摘要:北京医学院孙鹤龄大夫等会自患眼角膜溃疡的病人分离得一种镰刀菌并证知该菌确实是病原菌。在国外所报导诱发眼角膜溃疡的镰刀菌都是 Fusarium oxysporum,而这个菌种,经过作者鉴定为Fusarium solani。根据该菌的寄生或形态及生理特性,鉴定为一个新小种,命名为Fusarium solmi (sensu Snyder et Hansen) f. keratitis.n. f.。本文详细描述了这个菌种的形态和生理特性。该病的临床和病理记录以及防治措施由孙大夫等另行报告。
1966, 6(2).
摘要:本文研究根霉属内各种羣产生淀粉葡萄糖苷酶的情况及选择高活性的菌种。我们由150株根霉中选择出3株淀粉葡萄糖苷酶很强的根霉,共名称和菌号为Rhizopus japonicus AS 3.849(日本根霉),Rh. Tonkinensis AS 3.1175(河内根霉)和Rh.chinensis AS 3.2746(中国根霉)。酶作用的最适pH是4.5—5.0,最适温度因菌而异,一般以50一55℃最好,其中3.2 746耐热性最强,稳定性最高。根霉睫粉酶对原料的选择性不强,对6种不同的淀粉(可溶性淀粉、马铃薯、甘薯、玉米、大米和高粱),几乎都能全部水解成葡萄糖。3种根霉的性能,在很多方面都不相同,在一般条件下,3.849糖化力最强,3.1175次之,3.274 6糖化之初速度较低,而它的优点是生长迅速,酶的耐热性和稳定性强。
1966, 6(2).
摘要:本文研究前报[1]选出的根霉的扩大培养和麸麴浸液对浓淀粉液的糖化作用。盘扩大培养时,水分越多糖化力越强,一般配比为麸皮:水一1:1.5。最适培养时间因菌而异,通常在25—28℃温室培养36—48小时,使菌旺盛生长至成熟,糖化力已达高率,即可升温干燥。60%或30%马铃薯淀粉的液化,朵用细菌淀粉液化酶,30%或15%浓淀粉液的糖化用根霉麸麯浸液,其转化卒达96.7%—99.1%,纸谱鉴定在后期为纯葡萄糖。根据几方面性能的比较,这3株根霉各有特点。在最适的条件下,Rhizopusjaponicus AS 3.849的糖化速度最快,转化率最高,产品也最纯,但此菌培养条件要求严格。Rh. Tonkinensis AS 3.1175在温度较低、湿度较小时,比其它菌生长略快。Rh. Chinensis AS 3.2746虽然糖化力较前二者略低,但孢子特多,生长迅速,容易制麯,因而宜于工业应用。
1966, 6(2).
摘要: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 2.120 与其维生素B1缺陷种9.151,还原性硫酸盐缺陷种18.173在粒线体的亚显微形态及呼吸活力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别。在氧气充足的平面培养中,原种2.120的粒线体大,且具有发达的崤,而共营养突变株9.151和1 8.173的粒线体,蝽很少且多呈无崤的环状结构。三个菌株的耗氧率高低也与粒线体的发达程度有平行关系,即原种2.120最高,营养突变株18.173次之,9.151最低。在通氮气(无氧)的培养中,三个菌株都不具有典型的粒线体,而出现一些环状或网状的膜结构。
1966, 6(2).
摘要:黄色放线菌类羣是根据气生菌丝体白色至黄色,基内菌丝体黄色,黄色素渗透或不渗透到培养基内的培养特征建立的。这样就可以和通常与这个类萃混在一起的气丝灰色的金色类革区分开来。经过形态和培养特征、生理特性、碳源利用和抗菌怍用的研究,把从我国土壤里分离出来的菌株中选出的23株放线菌划分为7个种,其中有5个是新种。文献中倚无黄白色孢子带刺的报道,而我们的黄色刺孢放线菌和顶旋放线菌都具有表面带刺的孢子,这是值得注意的。
1966, 6(2).
摘要: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16 E-mail:actamicro@im.ac.cn
版权所有:微生物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