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 14(1).
摘要:
1974, 14(1).
摘要:从假蜜环菌培养物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四种成分,其中之一为新的香豆素,定名为假蜜环菌甲素(Armillarisin A),为治疗胆囊炎的一种活性成分。分子式C12H10O5,熔点245—246℃,用紫外、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确定假蜜环菌甲素为3—乙酰基一5羟甲基一7一羟基香豆素。另一成分定名为假蜜环菌乙素,熔点162一163.5℃,分子式C9H10N2O3,用同样的方法初步测定了它的结构。
1974, 14(1).
摘要:本文研究了庆丰霉素产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所产生抗菌素的制菌谱,并和资料报道的相近似的已知种作了比较,认为这是一个属于链霉菌金色类群的新种,定名为庆丰链霉菌 (Streptomyces qingfengmyceticus n. sp. SAALMSIPP.)。
1974, 14(1).
摘要:
1974, 14(1).
摘要:对于从我国土壤中分离出来的3株属于粉红孢类群的链霉菌进行了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认为与已知的近似种都不相同,是3个新种,71一318号定名为玫瑰盛链霉菌(Streptomyces roseoaurantius n. sp.);3067号定名为玫瑰变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roseorubens n. sp.);71-484号定名为紫变红链霉菌(Streptvmyees violorubensn.Sp.)。
1974, 14(1).
摘要:从金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ofaciens)重组体2U一84经紫外线处理得到A3-32突变株,产量比2U一84提高10.6%以上。A3—32突变株又经紫外线处理,得到一株分泌金黄色色素的突变株5一43,产量为A3-32的60—70%。而5一43突变株经不同诱变因素:紫外线、乙烯亚胺及氮芥处理,均得到色素形成能力消失的突变株,这些菌株的产量均比5—43高,提高的幅度也较大。其中紫外线处理得到的u一42突变株比5—43突变株提高78%,比重组体2u 8{提高21.5%。色素形成能力愈小者,其产量愈高,这说明产量与色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由弱孢子型6—15突变株经乙烯亚胺与紫外线复合处理,得到孢子丰富,产量明显提高的EU-63突变株,比重组体2U一84提高49.6%。
1974, 14(1).
摘要:用紫外线和乙烯亚胺处理四环素生产菌株金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ofaciens)38的孢子,从棕红色的突变菌落中得到三株突变株:金霉素链霉菌38—2、38—14和38—42。在沉没培养条件下,于产生金霉素的同时,它们都能产生一定量的去甲基金霉素。该菌株经诱变因子处理后,能提高棕红色变异菌落的出现率。本实验的结果表明用紫外线照射,棕红色突变菌落的出现率比用乙烯亚胺处理的显著提高。
1974, 14(1).
摘要:作为合成二甲胺基四环素的原料——去甲基金霉素(去甲基四环素),可以通过发酵途径制备。出发菌株Sir.…eofaciens 38—2在产生去甲基金霉素的同时,还产生大量的金霉素。以Str. Aureofaciens 38-2作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乙烯亚胺及二者复合等诱变处理,根据菌株在固体培养基中菌丝体呈赤褐色,并有可溶性色素分泌的特征,挑选出54株变株,在紫外线的处理中,得到了一株颜色突变株,编号为38-2-14。经过纸谱层析、生物显影及紫外线吸收光谱等测定,证明系一株仅产生去甲基金霉素和去甲基四环素,而不产生金霉素的菌株,在用培养基(2)时,摇瓶培养96小时的生物效价测定,发酵单位为1075微克/毫升。
1974, 14(1).
摘要:金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ofaciens)38-2-14突变株叫,用紫外线处理和紫外线及异氰酸苯酯复合处理,以菌落产生赤褐色色素,作为挑选高产去甲基金霉素和去甲基四环素突变株的指标,选出金霉素链霉菌635突变株。在改变种子养培基成份的基础上,缩短了母瓶种子培养时间,去甲基金霉素和去甲基四环素的摇瓶单位达2925徽克/毫升,为今后工业生产创造了条件。
1974, 14(1).
摘要:在红霉素生产过程中,曾多次出现噬菌体的感染。我们从被感染的发酵自溶液中分离出7株噬菌体,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P1、P3、P6的形态。以不同类型的噬菌体选育出抗噬菌体菌株,其中一些抗性菌株的抗菌素产量,比敏感的出发菌株高,曾先后用于生产。用噬菌体处理得到的抗性菌株的产量,比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因素处理得到的菌株提高幅度大。
1974, 14(1).
摘要:在万古霉素的生产过程中,发现菌丝体突然自溶,经噬菌斑检查,证明是噬菌体侵染所引起的。用噬菌体或噬菌体、紫外线复合处理敏感菌株东方链霉菌(Streptomycesortentalis) 3746,得到抗噬菌体突变株72-4-863、72-5-1077和72-6-1306,产万古霉素的单位也较敏感株3746提高500一1000单位/毫升。
1974, 14(1).
摘要:
1974, 14(1).
摘要:
1974, 14(1).
摘要: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16 E-mail:actamicro@im.ac.cn
版权所有:微生物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