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 15(3).
摘要:金褐霉素是从我国土壤中分离得到的链霉菌R-22所产生的一种抗真菌物质,对多种酵母型及菌丝型真菌有作用,但对细菌无作用。链霉菌R一22经分类鉴定证明为一株新的链霉菌,命名为金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ofuscui n. sp.)。金褐霉素经理化性质的研究证明是一个新的四烯类抗菌素。它的急性毒性:对小白鼠LD,。腹腔注射为2{.68土2.36毫克/公斤,静脉注射为28.27±2.49毫克/公斤。金褐霉素目前在临床上用于冶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有明显的疗效,
1975, 15(3).
摘要:我国民间利用野生小皮伞菌治疗跌打刀伤、麻风性神经痛等病症,疗效良好。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导,我们学习群众的经验,实行生产、使用和科研单位三结合,对民间利用的野生小皮伞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培养和应用的研究,证明民间作药用的菌株主要是安络小皮伞(Marasmius androsaceus)。在自然界中,它生于深山密林、阴凉潮湿、近水、酸性土壤上的枯枝、枯木或竹枝上。利用它治疗多种神经痛疾病,效果显著。
1975, 15(3).
摘要:解脂假丝酵母(Candida lipolytica)B14以正烷烃为碳源可以形成柠檬酸和异柠檬酸。在正烷烃、(NH4)2SO4 过磷酸钙、玉米浆和NaCl等组成的培养基上,发酵4天,发酵液中柠檬酸含量达6.95%。用吡啶显色,总酸(以柠檬酸计)含量达13.78%。将异柠檬酸转化为柠檬酸,发酵液中柠檬酸含量上升到12—13%,柠檬酸占总酸的比例从40一50%提高到80—90%。原料转化率(产酸量与正烷烃量之比)按柠檬酸计达1I 2%,总醛转化率达132.5%,最高达184.1%。
1975, 15(3).
摘要:我们从271株酵母菌中,选出一株可利用邻氨基苯甲酸为前体产生色氨酸的优良菌株——阿保利假丝酵母(Candida arborea AS 2.566)。对该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通气量、邻氨基苯甲酸浓度等与色氨酸产量有密切关系。采用乙醇一邻氨基苯甲酸混合分次追加的方式,可提高色氨酸的产量。用30升发酵罐试验,色氨酸产量达5克/升以上。
1975, 15(3).
摘要:放线菌五四。六能产生某些植物激素类物质。按本文拟定的发酵及分离、提取方法,从五四0六发酵液中分离到两个已知的植物激素类物质——苯乙酸和琥珀酸,以及两个未知成分P-2和P-7。苯乙酸和琥珀酸在发酵液中的浓度分别约为50ppm和30ppm,随培养条件不同其浓度可能有较大的变化。
1975, 15(3).
摘要:由吸水放线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var.Jinggoengensis Yen.)产生的抗菌素是葡萄糖苷类的碱性水溶性抗菌素,对水稻纹枯病具有优良的防治作用,经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提纯可以得到I、II、III、IV四个组份,经理化鉴定证明其中II、III两个组份分别和已知的ValidamycinA和B相似。
1975, 15(3).
摘要:本文介绍1971年12月由昆明地区感冒患者分出的一株日冕病毒。经交叉中和反应发现,该毒株与国外报导的229 E株有密切抗原关系,但又有一定区别。对昆明与贵阳两个地区人群血清中和试验调查结果指出,血清中和抗体1:2以上阳性率者达29%,并且成人比儿童感染广泛。
1975, 15(3).
摘要:1971—1974年,在北京、河北、沈阳等地分离收集到慢性气管炎肺炎球盥1 61株,非慢性气管炎肺炎球菌109株。其血清学及毒力鉴定结果:弱毒株占鉴定菌株总数的74.9%,强毒株1、3、4型所占比例很小,分别为1.9%、1.2%、1.2%。说明,慢性气管炎肺炎球菌的主要特征是弱毒株占绝大多数,毒株毒力强弱与慢性气管炎患者的病型(喘皂型或单纯性)和病情(轻、中、重)也没有关系。血清型很分散是慢性气管炎肺炎球菌的又一特点,161株慢性气管炎肺炎球菌中血清型多达38个(不包括亚型),其中比较多见的血清型颐序排列为9、33、l 8.19及6型,占菌株总数的27.9%o非慢性气管炎肺炎球菌的血清型,虽然也很分散,但强毒株所占比例较高。可见,肺炎球菌与慢性气管炎的关系,并不取决于菌株本身毒力的强弱或某些特定的血清型,而是取决于机体的抵抗力。当机体抵抗力减弱、呼吸道防御机能遭受损伤后,平常存在于呼吸道中的肺炎球菌则又成为慢性气管炎的一种续发性致病因素。对13例慢性气管炎患者的肺炎球菌(29株)血清型变化动态的髓察结果:肺炎球菌血清碰先后一致的有8例,占检查人数的61.6%,喘息型患者肺炎球菌血清型先后一致的高于单纯型的,前者为83.3%,后者为43%。
1975, 15(3).
摘要:本文报导的膨胀试验,为一种鉴定钩端螺旋体菌群的快速而可靠的方法,经近二年的实验研究和现场考核应用,其结果可归述如下: 1.据我们实验研究,膨胀试验的抗血清浓度以1:500倍稀释为宜(指血清凝溶效价为1:12800之通常定群用诊断血清)。当此稀血清与同群钩端螺旋体各一接种环在玻片上加以混和,并覆以盖玻片,置于400倍暗视野下,于10分钟内观察结果,阳性时,可见钩端螺旋体发生膨张、伸长和部分溶解等显著形态学变化。 2.对304株不同群别的钩端螺旋体地方株(病人37,猪16,鼠251)和国内13群14型标准菌分别进行了膨胀试验定群鉴定,并同时以凝溶试验作对照,结果两者完全相符。 3.膨胀试验具有快速、简单、特异性高等优点。本文结果表明该法较凝溶试验更为优越,特别是可在“非常”条件下用于快速鉴定钩端螺旋体菌群。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16 E-mail:actamicro@im.ac.cn
版权所有:微生物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