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 16(2).
摘要:放线菌3945是从山东济南土壤中分离出来的,产生一种新的抗菌素——创新霉素,形成孢囊,孢囊孢子微游动,极生鞭毛。在合成与有机培养基上,基内菌丝为紫色到深褐紫,培养基染成相应颜色。根据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特性及抗菌性质的研究,放线菌3945有别于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cs)中的已知种,经鉴定认为是个新种,名之为济南游动放线菌(Actino-planes tainanensis n. sp.)。
1976, 16(2).
摘要:从我国江西南昌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抗真菌抗菌素414的产生菌,具有松螺旋形的孢子丝,气生菌丝体玫瑰粉红色,基内菌丝体紫红褐色和无可溶性色素等特征。根据形态和在各种培养基上的培养特性以及其他生理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该菌株系属于球孢链霉菌类群,但不同于所有已知的种,定名为球孢玫瑰紫链霉菌(Streptomyces globoroseoviolaceus n. sp.)。
1976, 16(2).
摘要:从我国北京、石家庄、河南分离出的23株小单孢菌,分别归为5个种,经鉴定认为是新种,分别定名为: 1.棘橙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echlnoaurantiaca n. sp.); 2.暗黄紫小单孢菌(M.fulvoviolacea n.Sp.); 3.微暗褐小单孢菌(M.Brunnescens n. sp.); 4.柠檬色小单孢菌(M.eitrea n.Sp.); 5.暗黄绿小单孢菌(M. fulvoviridis n. sp.)。
1976, 16(2).
摘要:从昆明郊区的红壤中分离到一株产放线酮类物质的菌株S-10。经鉴定与已知的刺孢吸水链霉菌很相似,但有显著区别,定名为刺孢吸水链毒菌昆明变种(Strepfomyces hygrospinosusvar.Kunmingansis n. var.Yan et al.)。
1976, 16(2).
摘要:用DEAE-纤维素和凝胶过滤法,可将棕色固氮菌固氮酶铁蛋白组分提纯43倍,比活性述512毫微克分子NH3/毫克蛋白·分。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定,呈均一状态,不含色氨酸、钼。每分子铁蛋白含3.89个原子Fe,分子量约64,000。氨基酸组分分析结果表明,铁蛋白中酸性氨基酸含量为碱性氨基酸含量的一倍。在380—650毫微米区内有宽的吸收带,但无明显吸收峰。
1976, 16(2).
摘要:自大豆根瘤中制备具固氮活性的类菌体,反应前需经抽气,反应时必须同时考虑系统中的菌液浓度、氧分压、振摇速度等因子。类菌体的固氮对不同氧分压的反应呈钟形曲线,其最适氧分压随反应系统中菌液浓度的增加而递增,说明类菌体的固氮需一严格的较低的氧分压值。从类菌体固氮和呼吸的关系,及外加底物对呼吸和固氮两者的影响,看出与其他自生固氮菌一样,类菌体的固氮亦具呼吸保护作用。这些有助于阐明类菌体需要厌氧制各、加氧反应以及可重复的活性制备物不易得到等问题,也间接证明豆血红蛋白的生理功能正是在于载氧,所以类菌体在固筑过程中既需氧,又怕氧。
1976, 16(2).
摘要:西地区26个生产大队十字花科蔬菜病样264个的鉴定结果: 1.芜菁花叶病毒(TpMV):除了占有优势的“孤丁一号”株系之外,根据在心叶烟上的病状特点,还有轮纹枯斑和枯斑矮化两个新株系。 2.黄瓜花叶病毒(CMV)。 3.萝卜花叶病毒(RMV)。 4.白菜沿脉坏死病毒(CcVNV)——暂定:在白菜上表现沿脉褐色坏死条纹,叶形正常,普通烟呈现系统的大型退绿同心轮纹,心叶烟为局部小型轮纹枯斑。失毒温度50—55℃,稀释终点1—3×10-3,体外保毒期4—5天。西安近郊区的毒源种类比远郊区复杂,这与种植十字花科蔬菜种类较多,生长期彼此交错,便于蚜虫传毒有关。
1976, 16(2).
摘要:在温室实验中,带毒无翅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对芜菁花叶病毒(TpMV)和马铃薯Y-病毒(PYV)的传染可被汕乳剂抑制,但不被2-硫尿嘧啶和8-杂氮鸟嘌呤抑制。除蓖麻油外,10种植物油都能阻止蚜虫传染PYV,而12种矿物油中只有2种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玉米油不引起TpMV、PYV和炯花叶病毒机械接种产生的局部斑点数目的降低。在田间实验中,喷洒油和杀虫剂的混合乳剂使TpMV、PYV和黄瓜叶病毒的传播减少50%左右。
1976, 16(2).
摘要:
1976, 16(2).
摘要:用5种培养基,从120株霉菌中筛得5株产生酸性蛋白酶的黑曲霉及其突变株。对影响这些菌株生产酸性蛋白酶的各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黑曲霉生产酸性蛋白酶需要高浓度的氮源,特别是无机氮,这与其他微生物蛋白酶的生产有所不同。另外,CaCl2,、胨、豆饼粉、蚕蛹粉、鱼粉的石灰水解液均能促进酸性蛋白酶的生产。磷酸盐、微量的Cu++、Fe++、Mn++、Ni++、于产酶略有促进作用。培养基中固形物的浓度、通气量、起始pH、种子培养条件以及种龄、种量等都对产酶有明显的影响。
1976, 16(2).
摘要:从腐烂水果上分离池一株柠檬酸产生菌——黑曲毒,经两次不同能源的γ-射线照射获得一株变异株,产酸能力比原菌株提高50%以上,编号为γ-144。Aspergillus niger γ-144能够利用甘薯粉做为唯一营养源进行柠檬酸发酵,在12%甘薯粉培养基上振荡培养5天,总酸产量达到9%,对总糖转化率达90%。
1976, 16(2).
摘要:1.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腺嘌呤营养缺陷型(ade-)No 18经1次亚硝基胍(MNNG)。诱变处理及2次单菌落分离,获得了能利用酶法制造葡萄糖3次结晶母液,发酵生产肌苷的变异菌株B,。在适宜条件下,摇瓶肌苷产量在7.0克/升以上。 2.不同来源的酵母粉及其在培养基中的含量,对肌苷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在所试验的酵母粉中,以北京光华木材厂生产的圆酵母最好,在种子和发酵培养基中的逢合用量分别为1.0一1.4%和1.2一1.4%。 3.在发酵过程中,次黄嘌呤的积聚和肌苷积聚有着明显的消长关系。4.枯草芽孢杆菌B4菌株具有很强的分段合成肌苷的能力,当添加0.3%次黄嘌呤时,可获得高于对照93.3%的肌苷产量,但转化率以添加0.1%次黄嘌呤时为最高。
1976, 16(2).
摘要:
1976, 16(2).
摘要: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16 E-mail:actamicro@im.ac.cn
版权所有:微生物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