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 19(1).
摘要:从我国两藏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寡孢菌科的放线菌,气生菌丝体短而少分枝,上面的孢子梗末端产生四个孢子的短孢子链,基内菌丝体上未发现产生孢子;胞壁III型。这些特征与小四孢菌属的特征一致,但在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方面不同于此属中的已知种,故应认为是一个新种,命名为灰白小四孢菌(Microteraspora incanescens n. sp.)。
1979, 19(1).
摘要:从广西龙胜县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金色类群链丝菌No. 891,气丝白至浅灰色,基丝微白至浅黄色,无类黑色素,孢子丝螺旋形,孢子椭圆形,表面带刺。经与国内、外报道的近似种比较,均不相同。891是一个新种,定名为龙胜链霉菌(Streptomyces longshcngensis n. sp.Yan. Et al., 1977)。该菌所产生的抗德素,对稻瘟病有良好的防冶效果。它和围内、外已报道的各种抗稻瘟抗菌素不同。
1979, 19(1).
摘要:本文报道、描述了我国具短附属丝的球针壳属白粉菌15个种,其中6个新种和2个改级新组合。具短附属丝的球针壳类,其附属丝长度一般为子囊壳直径的0.5一1.5倍。新种为:①油桐球针壳Phyllactinia aleuritidis Yu et Lai sp. Nov., ②桤木球针壳Ph. Alni Yu etHan sp. Nov. ③蛇葡萄球针壳 Ph. Ampelopsidis Yu et Lai sp. Nov., ④ 木兰球针壳 Ph. Magnoliae Yu et Lai sp. Nov., ⑤泡桐球针壳 Ph.paulownlae Yu sp. Nov. 及⑥中国球针壳 Ph. Sinensis Yu sp. Nov.。新组合为:臭椿球针壳 Phyllactinia ailanthi (Golov.et Bunk.)Yu stat. Nov. 和杨球针壳 Ph. Populi (Jacz.) Yu stat. Nov. 还讨论了述15个种与它们邻近种或相似种之间的区别。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真菌标本室。
1979, 19(1).
摘要:1. 对三个链霉菌类群中11个新种,4个新变种的孢子形状和表面结构进行了观祭研究。 2.链霉菌的分类,根据以形态培养特征为主,生理生化和生态特征为副的原则,在我们研究的三个类群的菌株中,孢子表面结构比较稳定,同种内不同菌株孢子表面形态基本相同。 3.链霉菌孢子表面装饰物是由鞘上长出,即在孢于丝未生成孢子之前就开始出现装饰物。
刘南欣 黄为良 谢以权 朱涤芳 何灌田 阎逊初 张国伟 邢桂香
1979, 19(1).
摘要:对具有灭蚊效果的链霉菌N0.7180进行了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认为与已知的近似种都不相同,是一个新种,定名为灭蚊链霉菌(Streptomyces culicidicus Yan et al. n.sp.),它的培养物对中华按蚊、致乏库蚊、二带喙库蚊、三带喙库蚊、褐尾库蚊、骚扰阿蚊等幼虫有显著的毒杀效果。
1979, 19(1).
摘要:从感染TMV普通株的烟叶中提取总RNA,并经Sepharose 6B层析分部得到7个分部。各分部中各种RNA的分布情况用凝胶电泳检查,当在含[14C]-蛋白质水解液小麦胚无细胞保温液中加入病叶总RNA或层析后得到的IV分部的RNA时,在凝胶电泳放射自显影图谱上出现放射性相当强的带,该带之泳动率与[14C]-标记的天然TMV外壳蛋白质相同。加入病毒颗粒的RNA或用甲醛处理的病毒颗粒RNA就不出现。在同样条件下,改用[9H]-组氨酸代替[14C]-蛋白质水解液,在荧光放射目显影图谱上此带也不出现。因此认为此带即是新合成的TMV外壳蛋白。凝胶电泳图谱表明,IV分部是低分子量RNA富集的一个分部,其中RNA,和RNA.可能相当前人报道的LMC。值得注意的是,用不连续的凝胶电泳IV分部,RNA,和RNA,给出7个带,似乎LMC区是个复杂的多分散的区域,究竟耶个带才真正是TMV外壳蛋白质的mRNA,有待进一步研究。
1979, 19(1).
摘要:利用酚法除强白提取北京樟状杆菌的三株不同挑大梁清型的噬蓖体A2、A3 和 A133的核酸,对核酸的硷基组份进行了分析,含有四种通常的硷基,根据脱氧核糖核酸的解链温度,计算噬菌体脱氧核糖核酸的G+c克分子百分数分别依次为61.2、65.6和67.5%,所有噬菌体脱氧核糖核酸均联结有葡萄糖基。利用a-纤维素酶制备获得北京棒状杆菌的原生质体,所提取的三种噬菌体脱氧核糖核酸对此可以转染成功。
1979, 19(1).
摘要:本文对山东大学生物实验厂几年来从周围环境和发酵裂解液中分离的10株噬菌体进行了寄主范围(包括9个血清型共55株苏芸金杆菌)的测定和电子显微镜观祭和比较。根据其形态,可归纳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以噬菌体GP一10,在感染寄主细胞后的不同时间进行了电子显微镜观寮。结果表明噬菌体核酸在侵入细胞后,寄主细胞核区明显扩大,并在扩大的核区复制,逐渐出现电子密度较大的噬菌体颗粒,数量逐步增加,至增殖后期,几乎充满了整个扩大了的核区。最后导致寄主细胞壁破裂而释放出成熟的噬菌体。其数置估计每个细胞接近1000个。
1979, 19(1).
摘要:1963年在新疆石河子的甘兰留种植株分离到的病毒(63—3),鉴定为花椰菜花叶病毒的一个毒株:致死温度75—80℃,体外存活期7一14_天,稀释限点1:3000一5000,寄主范围限于十字花科植物。甘兰上初呈明脉,后期病状隐蔽;花椰菜上是明脉;大白菜和萝卜上是明脉和枯纹。病毒是球状,直径50毫微米。挑蚜和甘蓝蚜可传病。 63—3(花椰菜花叶病毒),和新疆的孤丁一号(芜菁花叶病毒),新疆的萝卜环斑病毒(萝卜花叶病毒)的抗血清之间无反应,三者之间也没有相互保护作用。
1979, 19(1).
摘要:从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斑上分离出真菌,在室内和自然情况下作接种试验,终于接种成功,产生与自然瘸斑相同的典型症状。此真菌经鉴定有性阶段为Botryosphaeria dothidea,其子座直径为2--7毫米;子囊腔大小为116.4—175.0×107.0—165.0微米;子囊大小为49.0—68.0x11.0一21.3微米;子囊孢子单孢,无色,倒卵形,大小为15.0—19.4×7.0一11.0微米。无性阶段为Dothiorella gregaria,其分生孢子器暗色,球形,大小为97—233.0×97—184.3微米;分生孢子单孢,无色、梭形,大小为19.4—29.1x5.0—7.0微米。用杨树水泡型溃疡病病赶上分离出的多种细菌,经多次在杨树上接种,均未成功。细菌经初步鉴定为欧氏杆菌(Erwinia)、和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属,经烟草叶片过敏反应测定,不产生桔斑,也不诱发烟草的坏死,因此认为此二种细菌为杨树水泡型病斑上的腐生菌。
1979, 19(1).
摘要:我们从石油酵母和细菌中,以及采自不同地区的油浸土、植物的花和果实中,经过了广泛筛选,得到能利用正癸烷产生癸二酸的优良菌株酵母19—2。经鉴定为解脂假丝酵母(Candidalipotytica)。初步研究了该菌在摇瓶发酵中产生癸二酸的条件,在正癸烷、尿素、磷酸二氢钾、玉米浆和醋酸钠组成的培养基上,可以氧化正癸烷而产生癸二酸。发酵96小时左右,投油比10%(v/v),发酵液中癸二酸含量为32—40克/升,对正癸烷收率为43—55%。在发酵培养中,用醋酸钠作碳源,菌生长良好。正癸烷不作唯一生长碳源,只由菌体酶催化转化为癸二酸。产酸的最适氮源是尿素,玉米浆对产癸二酸较为有利。在普通300,~y{---角瓶中,装液量对产癸二酸影响很大。在带有挡板三角瓶中,装量对产癸二酸亦有关系。此外,种子种龄、种子生长的最终PH、接种置对产癸二酸亦有很大影响。并做了500升罐的扩大试验,产酸稳定,重现性良好。
1979, 19(1).
摘要:经过筛选诱变,从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1230得到一株能利用正烷烃产生较多长链二羧酸的突变株U3-21,该菌株能利用一系列单一正烷烃C10-C18 1产生与基质链长相应的二羧酸。摇瓶条件试验表明,静止细胞单一二羧酸的产量,除DC…及DC…”以外,为4.02—6.48%。用气液色谱鉴定,粗品二羧酸的纯度为92—98%。因而U3-21 是一株很有前途的优良生产菌株。
1979, 19(1).
摘要:
1979, 19(1).
摘要:
1979, 19(1).
摘要:在诺氏疟原虫体外连续培养180天成功后,进行了人恶性疟原虫体外培养。从现场选用患者血,用脱纤维方法抗凝,加甘油葡萄糖保护剂,在液氮内保存。培养时将冻血融化后,加入高渗葡萄糖并经微孔超滤膜透析后,移种100毫升三角瓶,按诺氏疟原虫培养方法,连续传代培养,到目前为止已培养70天。实验证明只要每天更换营养液,每2—3天添加新鲜人的红细胞,可以达到连续传代的目的。从血片上见到各期原虫形态正常,并有不同形态配子体的出现。本文对人怨性疟原虫体外培养有关因素进行了讨论。
1979, 19(1).
摘要: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的方法,对副流感病毒(仙台株)抗原在组织细胞内的繁殖部位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在受病毒感染的小鼠肺切片上,多数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及部分肺泡细胞胞浆内呈明显阳性;在体外实验中,受感染的单层人胚肾细胞的胞桨膜、胞浆膜表面的病毒颗粒以及部分胞浆均可见阳性反应。此外,本文还对结果的特异性,酶标记技术中抗原的固定,酶与免疫球蛋白的结合以及酶标记抗体进入组织细胞等方法学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1979, 19(1).
摘要:本文比较了硫氰化钾盐析法、硫酸铵分级盐析法、混合盐析法、直接超速离心法以及离子交换层析法等五种提纯人脐血干扰素方法的优缺点。从操作简便、纯度高、活性强等方面综合考虑,以硫氰化钾盐析法和硫酸铵分级盐析法较为理想。经我们改进后的硫氰化钾盐析法和硫酸铵分级盐析法,可使人脐血干扰素比活性分别提高到2~6×10单位/毫克蛋白和1一1.4×10单位/毫克蛋白。经鉴定人脐血干扰紊是一种糖蛋白,其分子量为28,000。
1979, 19(1).
摘要:1975年7—9月上海嘉定县和宝山县部分地区发生流行性肌痛(胸痛)暴发流行。从34例患者的肛拭、咽喉洗液和粪便标本中分离到26株柯萨奇(cox)B。病毒。9例患者的双份血清和3例患者的恢复期血清与新分离病毒的代表株(沪肌痛75—9)作了中和试验,结果袭明,9例患者的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四倍或四倍以上的增长,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几何均值比急性期高42倍,从而肯定造成本次流行的病原体是coxB。病毒。
1979, 19(1).
摘要: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16 E-mail:actamicro@im.ac.cn
版权所有:微生物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