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 21(3).
摘要:从天山托术尔峰琼台兰河谷的鸟巢材料中分离到一株杆状细菌——56号。该菌多为直杆 状,本身扭曲,有极生束状和周生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氧化性菌,好氧生长,有硝酸盐时能行厌氧生长;不从糖产酸,不利用糖类,利用三羧酸循环中的某些有机酸生长;接触酶和氧化酶都是阳性;能在含6 5%以下的Na(:l培养基中生长;生长温度范田10—42℃:DNA中G+c含量为65.1—65·4克分子%。 由于其性状与水螺菌属的菌相近而又不同于任何一种已知水螺菌,故命名为托木尔水螺菌(』口“d㈥pirill tuamue…川p.Nav.)。
1981, 21(3).
摘要:采用细菌凝集吸收试验、间接血凝试验、琼脂双向扩散试验和对流免疫电泳技术等方法,对从我国健康人群鼻咽部分离出的不与脑膜炎奈瑟氏菌A、B、C、D、x、Y、z、29E、W135、1889、1892、319、191 6群分群诊断血清凝集的菌株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三个新的血清群。经抗原分析证实,这三个新的血清群是完全不相同的,命名为1890群,1486群,1811群。仅从带菌者鼻咽部分离出这三个新的血清群的少数菌株,正常人群的带菌率约为0.5%左右。
1981, 21(3).
摘要:从利用天然气的蛋白生产菌“761”混合培养物中,分离到一株专性的甲烷氧化细菌Methylomonas sp·761M。通过对其形态学、细胞的细微结构、营养和生长特性等的研究,发现葡萄辅、铵盐和甲醇对其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蛋白胨和酵母膏有促进作用,而且此菌不同于文献已报道过的任何一个巳知的种。此外也讨论了甲烷氧化细菌的分离和培养方法。
1981, 21(3).
摘要:从我国14个省、34个县市的10458个样品中,分离到两株同化甲醇能力强的酵母。根据其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为球拟酵母属中的两个新种,定名为北海球拟酵母Torulopsi$beihaiensis Lin et Wang sp·fiov和荣县球拟酵母Torulopsis rongensis Lin et Wangsp-…·.
1981, 21(3).
摘要:本文报告了寄生在大戟科、蝶形花科植物上的中国单囊壳属的一个新种及一个新变种:即大戟科野桐上的野桐单囊壳Sphaerotheca malloti Z. Y. Zhao,sp nov; 蝶形花科菜豆上的菜豆单囊壳 Sphaerotheca astragali Juaell var.Phaseoli Z. Y. Zhao var. nov. 上述新分类单位有汉文和拉丁文描述。 同时还重新描述了寄生于菊科植物上的棕丝单囊壳Sphaeroth~catusca(Fr.) Blumer。
1981, 21(3).
摘要:本文报告了寄生在锦葵科和虎耳草科植物上的中国单囊壳属的一个新种和一个新变种:即锦葵科木芙蓉上的木槿生单囊壳Sphaertheca hibisricola Z. Y. Zhao, 虎耳草科落新妇上的落新妇生单囊壳 Sphamtheca mors-uvae (Schw.) Berk. Var astdbccola Z. Y. Zhao. 上述新的分类单位均有汉文和拉丁支描述,新种、新变种与近似种间的区别有讨论。
1981, 21(3).
摘要:补充报告在四个科的寄主植物上的中国钩丝壳属(Uncinula)的四个新种和一个新变种.它们是:金缕梅科上的新种多变钩丝壳Unrlnula variabilit sp.nov.,蝶形花科上的新种马鞍树钩丝壳Unclnula maackiae sp.nov. 芸香科上的新种吴茱萸钩丝壳 Uncinula evodiae sp.nov. 杨柳科上的新种薄囊钩丝壳Uncinula tenuitunicata sp.nov. 和新变种小长孢钩丝壳Uncinula longispora Zheng et Chen var.Minor var_nov.。其中芸香科是本属真菌的寄主科的世界新记录。上述五个新分类单位都有拉丁文及汉文描述,还讨论了各新分类单位与其同科或不同科寄主上的近似种之间的区别。
1981, 21(3).
摘要:福建蜘蛛上的一种寄生真菌——撑锈球孢(Gibellula suffalta Speare)为围内新纪录。作者对蜘蛛被害症状及病菌的无性阶段作了记述。
1981, 21(3).
摘要:研究了苏芸金杆菌(Bacillus thurin&itntis)6个变种的7个菌株的提纯晶体对家蚕(Bombyx mori)和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的毒力及其在电镜下的形态与结构。证明7种晶体对两种昆虫的毒力大小有不同的顺序。方形晶体和具镶嵌形的菱形晶体对两种昆虫皆有较高毒力,细小菱形晶体的毒力皆很低,不规则的颗粒状晶体和六角彤晶体不显示毒性或仅具很低毒件。不同晶体的表面结构亦有差异。并证明方形晶体和两种具镶嵌型构造的菱形晶体易受超声波破坏,小菱形及其它两种非菱形晶体对超声波有较大抗性。认为苏芸金杆菌晶体的形态结构及其对超声波的抗性与它们对鳞翅目昆虫的毒力之间有一定关系。
1981, 21(3).
摘要:本文系绕地报告产尿素酶的大肠杆菌。这类菌株在马群中的分离率达21.2%;骡群中次之,为9.7%;而来源于人的为0 9%。带有脲酶的大肠杆菌的马、骡占受检动物的30·9%;作者讨论了马中毒性肠炎和产尿素酶大肠杆菌存在的关系,并提出了在大肠埃希氏菌属中建立以产尿素酶和不发酵甘露酵为特征的亚属的问题。
1981, 21(3).
摘要:测定了酵母菌及类酵母菌31个属53个种共98株产生细胞外蛋白质和多肽的情况,发现酵母菌产生这类物质与它能形成真菌丝这一形态学特征密切相关,而与假菌丝和子囊的形成无关。本文还讨论了一些培养条件对酵母菌细胞外蛋白质和多肽产生的影响。
1981, 21(3).
摘要:我们从红霉紊产生菌Streptomyces erythreus的27株系谱菌株中分离到一株带确噬菌体的2—62菌株,并对2—62菌株作了多方面的考察。根据单菌落传代、孢子加热,柠檬酸钠洗涤消除噬菌体后仍继续释放噬菌体;2—62菌株释放的噬菌体经纯化后制备抗血清,用此抗血清处理2—62菌株的斜面孢子,以中和游离的噬菌体,这种孢子在培养过程中仍继续释放噬菌体;2—62菌株对其自身释放的噬菌体具有免疫力等特性,确证2—62菌株为溶源性菌株。用紫外线或丝裂霉素C进行诱导试验,噬菌体释放量增加不多。将2—62菌株释放的温和性噬菌体感染P32一102敏感菌,得到的溶源化菌林亦释放噬菌体,并且溶源化菌林的性状保持稳定。
1981, 21(3).
摘要: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白色变异菌株AS 3.4001的粗酶制剂,经Sephadcx G-75凝胶过滤柱脱盐并除去大量杂蛋白,然后通过DEAE—scphadcx A一50离子交换层析,用0—0.5M Nacl梯度冼脱即得c。酶纯品。全程序仅需二天时间。 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SDS电泳鉴定均为单一带。此酶的分子量用SDS电泳及凝胶过滤法测定分别为58,000和5 2,000,用等电聚焦测其等电点为pH4 0。作用最适pH也为q o。此酶有较好的稳定性,在酸性pH(2 2)、碱性pH(8 0)及中性(水)中均能保持较长时间而不丧失活力。
1981, 21(3).
摘要:应用高压液相色谱对七株不同种的细菌DNA中G+C克分子百分数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用Nucleosil C作固定相,以反相分配色谱法测定核酸碱基组分,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精确的优点。用本法测定DNA水解物中G+C克分子百分数时,每种碱基的进样量只需0.2一1.0微克,测定时间仅为8分钟,方法的精确度为士1.5%。
1981, 21(3).
摘要:自然病麦中分离、鉴定的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carum)FG l接种在固体、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物的粗捉取掖不但引起试验鸽子的强烈呕咀,还能抑制婉豆种了的山荣。了度温条件下固体培养,菌株的产毒能力增加。液体培养则以在S·P·M·中的培养物显示的生物毒性最蛆。从液体培养物中提取的粗制毒素是一个多组分化合物,柱层层析得到的6个组分中以0,值0.53部分生物毒性最强,与已知的赤霉病麦毒紊I(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1(3~乳酰氧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赤霉烯酮比较,显示不同的层析现象。根据毒素的生物特性,它属于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中的一个未知成员。
1981, 21(3).
摘要:1.合成了75种不同结构的酰基苯肼化合物,测定了其对小麦锈病的疗效.发现以、NHNHC—R 为基本结构的一些化合物是优良的小麦锈病化学治疗剂,其中有20种化合物在0.05—0.1%的浓度时,对小麦锈病有优良的防治效果。 2.比较了化合物结构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结构的改变对疗效有很大的影响。 3.经过温室和田阆的反复药效测定,证明在酰基苯肼化合物中,p一甲酰苯肼(H40)疗效最好、药害轻微、结构简单、原料易得、制造与应用均较方便,是一个高效低毒的小麦锈病化学治疗剂。
1981, 21(3).
摘要:本文报道了利用高浓度薯干粉产生柠檬酸的菌种选育。从一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出一株黑曲霉野生菌株628。628菌株能代谢柠檬酸。在发酵培养基中,菌丝呈纤维状。利用“钻r-射线处理628菌株,并采用选择培养的筛选方法,获得了一支突变株黑曲霉5016(Aspergillusniger 5016)。在发酵培养基中5016菌株的菌丝形成粗糙的小球生长。在33℃振荡培养5天,其柠檬酸可达15—17%,对总糖的转化率为90%,而目不含其他的有机酸。
1981, 21(3).
摘要:从氧化荣生成水杨酸的铜绿色假单孢杆菌 Pseudomonas aerugtnosa AS 1.860菌株的不正常发酵液巾分离到了噬菌体,这些噬菌体呈秆状,命名为sA噬茵体。用它处理敏感菌株获得了一批抗噬酱体的产水杨酸菌株,其中B。菌株在摇瓶和罐的发酵中产酸都不低于原坡感菌林的水平。根据敏感菌株及sA噬菌体耐热性的差异,我们用热处理法获得了不含活细胞的噬菌体液,实践证明此法简便而有效。
1981, 21(3).
摘要:建立了为检测登革病毒抗原的直接免疫荧光法。将标记荧光素的抗IV型登革病毒的免疫腹水IgG抗体,滴加到感染了该病毒原型株的新生小白鼠脑印片和白纹伊蚊细胞系盖玻片培养上进行结合,都观察到特异的荧光。而未经感染或感染了其它型别登革病毒或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的新生小自鼠脑印片上,均未观察到特异的荧光。这种特异的荧光能被未标记的特异性抗体阻断或抑制。在吸过感染了该病毒的小白鼠血的饲养的部份雌性白纹伊蚊头压片上,观察到特异的荧光,而在未吸过感染血的雌性白纹伊蚊头压片上,都未观察到特异的荧光。在流行区捕得的21只雌性白纹伊蚊中8只的头压片和82只中5只的涎腺、胃和卵巢压片中的细胞浆内观察到IV型登革病毒抗原的特异性荧光。而用此法对非流行区饲养的雌性白纹伊蚊的各种压片中都未观察到特异荧光。
1981, 21(3).
摘要:共研究了9种动物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繁殖特点。 一、无囊膜的病毒粒子在宿主细胞内常呈晶格排列。经常可观察到A型口蹄疫病毒在胞质内呈晶格排列,但0型口蹄疫病毒却观察不到晶格排列。 二、观察到猪传染性水泡瘸病毒的特异装配形式。 三、病毒繁殖时,诸如线粒体、粗面内质网与溶酶体等重要细胞器超徽结构的变化,似与病毒的分类地位无关。 四、大多数RNA病毒繁殖时,宿主细胞核的超微结构变化明显,而DNA病毒繁殖时,宿主细胞核早期超微结构的变化不显著。 五、动物病毒感染时能引起宿主细胞内出现一些新的结构,除毒浆结构(Viropla”)外,还有层板膜结构,微管与徽纤维。
1981, 21(3).
摘要:通过血清学调查证实,人的绝大多数甲型流感病毒能自然感染家离、家畜。通过病原学调查证实了甲型流感病毒在我国动物中分布面广,品种复杂。这些进一步支持人甲型流感病毒新亚型可能来源于动物的观点,并可能有助于进一步弄清近三次人的甲型流感病毒新亚型均首先发现于我国及其附近地区的原因。并进一步证实了甲,与甲。型流感病毒均能由人自然感染猪;首次较确切地在含有H.抗体的猪血清中查到有N。的抗体;在少数鸡血清中再次查到低水平的H.抗体。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16 E-mail:actamicro@im.ac.cn
版权所有:微生物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