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 23(2).
摘要:从我国西藏昌都县的羊粪及鸟粪中分别分离出两株嗜热小多孢菌,经52℃培养,通过分类研究,证明有别于嗜热小多孢菌的所有已知种,分别命名为粉白小多孢菌 Micropolyspora ro- seoalba n. sp.及烬灰黄小多孢菌 Micropolyspora cincreoflava n. sp.。
1983, 23(2).
摘要:对4.215菌株进行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基丝有横隔,断裂,茉莉黄,风帆黄,无气丝,细胞壁化学组份III型,糖类型C(即无特征性糖),无诺卡氏菌特征性类脂A。因此,认为该菌株为拟诺卡氏菌属中的一个新种,定名为略黄拟诺卡氏菌 Nocardiopsis flavidus n. sp.。
1983, 23(2).
摘要:用12株好氧芽孢杆菌对尖音库蚊淡色变种进行了毒性比较,对其中的球形芽孢杆菌1593及苏芸金杆菌以色列变种1897进行了毒力、生长周期、培养条件、高温处理以及不周龄期敏感性的实验。讨论了此类菌毒杀蚊虫本质上的相似性以及开发这类菌的重要意义。
1983, 23(2).
摘要: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拮抗性放线菌C63-10号。对其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细胞壁化学组份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细胞壁组份I型,基丝分隔并断裂,应属于类诺卡氏菌属。但与该属已知种比较,差异明显,认为是个新种,定名为阿勒泰类诺卡氏菌(Nocardioides altaiensis n. sp.)。
1983, 23(2).
摘要:从北京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产生链佐菌素的链霉菌1006—60,与文献报道的两株链佐菌素产生菌不同,定名为普拉特链霉菌链佐菌素变种 Streptomyces platensis var. streptozotoeeticusn.var。
1983, 23(2).
摘要:用0.01MTris-HCI缓冲液(pH7.6)抽提海带种株和叶卷病海带孢子,匀浆先经差速离心,然后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进一步纯化,收集等体积(1.5m1)分部,在波长260nm,测各分部的紫外吸收,收集呈峰的各分部,合并,50,000×g离心1小时再浓缩MLO。电镜观察表明,两种抽提物中均存在一定量的ML0。讨论了在侵染循环和防冶实践上的意义。
1983, 23(2).
摘要:圆褐固氮菌转导噬菌体AC一5.1为蝌蚪形,头部呈正六边形。尾部呈圆柱状,可自然弯曲。尾丝缠绕于尾端,使尾端呈倒钟状膨大。当尾丝散开后,表现为马尾状,倒钟状膨大消失。噬菌体吸附于寄主细胞的鞭毛上。噬菌体DNA白头部释放,DNA是双股的。DNA分子长度为17 03士0.18μm,根据经验公式得知,分子量约为3.6×10,道尔顿。
1983, 23(2).
摘要:通过诱变和选择获得了12株寄主转座突变体,其中八株是温度敏感突变体。快速定位、Pl噬菌体转导和质粒R100.1对它们的温度敏感抑制试验表明,其中有两株是dnaB温度敏感突变体。在40℃时,Tn2在这两株突变体中的转座频率比野生型菌株低30倍。由此我们认为,大肠杆菌dnaB基因参与Tn2转座。其他转座突变体还在研究中。
1983, 23(2).
摘要:侧孢芽孢杆菌AS 1.864,多粘芽孢杆菌AS 1.794,球形芽孢杆菌AS 1.560是带有质粒的菌株,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分析,回收质粒DNA,并经电镜观察证明质粒DNA分子的存在。首次发现AS 1.864菌株的培养液及其无菌过滤液对蚊幼虫有显著的致死作用。
1983, 23(2).
摘要:固氮鱼腥藻“水生1042”在室内培养条件下的对数生长期为5天,在此期间栗制的藻种复苏能力最强,固氮活性也高,通过复苏培养4天的蓝藻固氮力为 217.7n mol C2H4/mg于藻/小 时。
1983, 23(2).
摘要:研究了产3-甾酮△1-脱氢酶的简单节杆菌(Arthrobacter simplex) By-2-13细胞包埋于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制备条件。用5ml 5%丙烯酰胺凝胶包埋lg湿细胞为宜,固定化后酶活力回收率为80%左右。添加0.01%的维生素K,固定化细胞酶活力可提高40%左右。固定化细胞和自然细胞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5℃;和30℃,米氏常数前者为0.417mM,后者为0.33mM。固定化后热稳定性比自然细胞好,其他性质基本相同。
1983, 23(2).
摘要:从19个属共275株细菌中筛选出8株具有能不对称水解5-苯基海因产生N-氨甲酰基苯甘氨酸能力的菌株。经复筛和对它们的反直产物的元素组成、旋光性、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图谱的分析,发现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73104具有较高的二氢嘧啶酶活力。
1983, 23(2).
摘要:我们从湖南省隆回县河岸土中分离筛选到产生高活性纤维素酶的野生菌株778-1,其酶活性比优良的木霉野生菌株高一倍[1,2],并对秸杆类天然纤维素有较强的降解作用。此菌株按《青霉鉴定手册》[3]鉴定属于散枝亚组微紫青霉系(P.Janthinellum series)鱼肝油青霉(P.Piscarium wcstling)和微紫青霉(P. janthinellum biourge)的中间类型。最适培养基成分为:苞米秸粉(1号)10g,营养盐溶液(NaNO,1.5%,(NH4):SO4 0.8%,KH2PO4 0.2%,MgSO47H2O 0.05%)30ml。pH5-5—6.0,25—30℃培养96小时。在此条件下该酶分解滤纸、CMC、棉花的活性分别为200—220 mg/g.h、4000一4200mg/g.H 580--650mg/g.H。在上述 培养基中加入0.2—0.6g豆饼粉酶活性可以进一步提高。
1983, 23(2).
摘要:本文报道用从毒砂矿酸性水中分离得到的氧化毒砂和对砷毒害耐受力高的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C-3菌株,进行浸出砷的试验结果。以毒砂矿物形态存在的砷,主要是在细菌直接氧化下溶出的。影响细菌浸出砷的因素较多,其中精矿含砷量的高低是关键因素。含砷量为11.94%的金精矿,当矿浆浓度为10%时,采用两次浸出,砷的脱除率仍可达70%以上。
1983, 23(2).
摘要:从黄铜矿矿床酸性矿水中分离得到的氧化亚铁硫杆菌T-185,类似于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用于直接溶浸低品位黄铜矿。浸出液成分的变化(Cu、Fe、pH)与细菌的生长相关。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配能谱分析)直接观察了不同浸出时间细菌对矿石表面的附着作用,细菌选择性地优先附着于硫化物相表面(主要是黄铜矿 Cu、Fes和黄铁矿FeS);附着的细菌量随时间而增加;细菌生长速度及其对矿物的氢华速率与基质表面积有关,并从数学上进行了讨论。
1983, 23(2).
摘要:用12株好氧芽孢杆菌对尖音库蚊淡色变种进行了毒性比较,对其中的球形芽孢杆菌1593及苏芸金杆菌以色列变种1897进行了毒力、生长周期、培养条件、高温处理以及不周龄期敏感性的实验。讨论了此类菌毒杀蚊虫本质上的相似性以及开发这类菌的重要意义。
1983, 23(2).
摘要:个别类型的大肠杆菌能同霍乱弧菌接合配对,使不耐药的霍乱弧菌同时获得对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台霉素、氯霉素、金霉素、新霉素等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了影响接合率的各种因素。讨论了大肠杆菌肠毒素基因有可能同R质粒一起通过接合转移给霍乱弧菌,从而使无毒霍乱弧菌转变成有毒霍乱弧菌。
1983, 23(2).
摘要:采用电镜技术,观察了体外培养的海南株红内期恶性疟原虫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海南株恶性疟原虫与其他种株恶性疟原虫的超徽结构相同,它具有许多哺乳类疟原虫的形态学特征,但是又与鸟类去原虫有不少类似之处。因此,恶性疟原虫在形态学上是一种较独特的哺乳类疟原虫。恶性疟原虫感染的宿主红细胞,主要发生两个形态学变化:一是在红细胞胞浆中出现狭长的M…cr氏裂隙,二是在红细胞膜下出现小瘤节样的突出物。
1983, 23(2).
摘要:采用恶性疟原虫红内期体外培养技术筛选人疟动物模型,井用培养的疟原虫接种实验动物进行对比观察。 白掌长臂猿红细胞对海南两个虫株和柬埔寨株都易感,用培养海南l株的猿血接种原输血猿,引起的原虫血疟持续38天,接种后第2周原虫密度升至11.6/104 红细胞)高峰。蜂猴和猕猴对恶性疟原虫都不敏感。实验结果表明,恶性疟原虫体外连续培养技术可作为人疟动物模型初步筛选之用。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16 E-mail:actamicro@im.ac.cn
版权所有:微生物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