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 24(4).
摘要:自我国云南省热带植物园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好气中温放线菌Y388。该菌株气丝蓝灰色,粉状,形成直形或柔曲气生孢子丝,孢子卵圆或短杆状,表面光滑或略粗糙。基丝深灰至黑棕,分隔井有断裂和自溶。产生淡紫色至青灰色可溶性色素。细胞壁为“型+赖氨酸,全细胞水解液含半乳糖。DNA中G+c含量为69 54克分子%。根据该菌株的形态和细胞壁化学组分与现有放线菌目中已知属的不同,因此成立新属——异壁放线菌属Actinoalloteichusgen.N.。典型种为蓝灰色异壁放线菌Actinoalloterichus cyanogriseus n. sp.。典型菌株为Y388。
1984, 24(4).
摘要:由土壤中分离的两株诺卡氏菌形放线菌A-100菌株和186菌株.经鉴定,其形态和细胞壁化学组分均属诺卡氏菌属,但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与该属中的已知种不同。因此认为这两株菌是诺卡氏菌属中的两个新种,并分别命名为鲜黄诺卡氏菌Nocardia galba n.sp和绛红色诺卡氏菌Nocardia purpurea n. sp.。
1984, 24(4).
摘要:从青海省大柴旦盐湖及塘沽晒盐池中分离到数株极端嗜盐杆菌。其中F3及F5两株菌在15—25%NaCl的培养基中生长,最适NaC:I浓度为18%.低于12%不生长。两株菌的细胞壁中不含二氨基庚二酸,细胞膜内含有具甘油二醚键的不皂化性磷酸甘油醚衍生物,均产色素。F3及F5两株菌均为好气菌,不运动,单个,革兰氏阴性杆菌。细胞大小分别为1一15×2.5—3.5μm(F3)及0.6一0.7×1.7—4.2μm(F5)。在牛奶一盐一琼脂上的菌落呈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F3菌株的菌落中间略有突起,朱红色,直径约ll~l;F5菌株的菌落扁平,浅粉至淡红色,直径约1.5mm。两株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7—45℃;由硝酸盐产生亚硝酸盐并产气;由色氨酸产生吲哚,但不产H:s,不代谢糖类及醇类。不具有氧化酶、尿酶及精氨酸双解
1984, 24(4).
摘要:以精原细胞法为响导,利用抗代谢的微生物学和化学方法进行跟踪,找到一株产生抗瘤抗生素重氮丝氨酸(Azasetiae)的菌株402.根据其形态、培养特征、碳源利用及生化特性,并与已知重氮丝氨酸产生菌及相近链霉菌比较,认为402菌株是重氮丝氨酸的新产生菌,也是链霉菌属中的一个新种,命名为灰黑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niger n. sp. Yan & Hu,1982。
杨慧凡 蒋建德 黄家彬 朱宝琴 钟玉华 刘惠昌 杨碧芳 赵振英
1984, 24(4).
摘要:从胡颓子属(Elaaenus)黄果沙枣(Elaeagnus oxycarpa Schlecht.)根瘤上分离得到放线菌Frankia sp.Eoc 85、Frankla sp.Foe 811。从沙棘(Hippophae rhamnoidcs)根瘤中分离得到放线菌Frankia sp.Hrc 97、Frankia sp·}hc 922。又从多花胡颓子(Blaeagnus multiJlora.Ovata)及角花胡颓子(Elaeagnus gonyanthcs)’的根瘤中分离得到Frankia s p.F~noc 1211和Fran&ia sp.Egc 107,均获得纯培养。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确认是属具有孢囊的放线菌。该菌慢生长型,无气生菌丝体,基内茵丝体发育好。液体培养,在底部生长,属于微好气性。孢囊形状不规则,囊内包着大量的不游动的孢囊孢子。菌丝分枝有隔,粗细不匀,革兰氏阳性。将分离菌Eoc 85、E0c 811、Hrc 97、Emoe 1211、Egc 107回接其宿 主,均感染结瘤。根癌的乙炔还原活力分别为:6.05、2.68、0 63、7.15、3 53μmol C2H4/g·鲜重。
1984, 24(4).
摘要:对湖北省医学科学院疟疾室筛选的对蚊具有高毒效的菌株187的生物学特性和毒性进行了研究。此菌株的血清型、酯酶型和主要生化反应与参考菌株苏芸金杆菌以色列变种(Bacrillusthuringiensis var. israelensis)1897菌株相同,但在菌体大小、鞭毛、繖毛、运动性、菌落特征、晶体形态和生化特性等方面又有差异。因此认为此菌株属于苏芸金杆菌H。型的一个新品系。其菌披对白纹伊蚊,致乏库蚊和中华按蚊的毒力分别是1897菌株的3.32、2.82和2.48倍,晶体的毒力则分别为1897菌株的4.0·、7.03和1.28倍。
1984, 24(4).
摘要:将Bgl Ⅱ不完全水解pTHBV一1质粒产生的两种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片段插入pSV2-dhft质粒的Bglll切口,构造成{种重组质粒,其结构特点是:1都含有SV40的DNA复制起点和早期启动子;2都含有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dhfr) 3·{种重组质粒是在dhfr。基因3’末端分别插入两种大小不同,方向相反的HBV’DNA片段而成。使用这4种质粒DNA分别和tk质粒DNA共转化Ltr细胞,在HAT培养基选择压力下4种质粒都得到有效表达HBsAg。通过换用氨甲喋呤并逐渐增加其药量,从氨甲喋呤抗性细胞中获得高效表达HBsAg的B2和B16细胞系。据固相放射免疫检测结果计算,B16细胞系的HBxAF分泌量可达12.5pg/10’细胞/天.细胞传代4个月表达稳定。这些细胞在HBsAg诊断试剂和疫苗研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1984, 24(4).
摘要:根瘤菌TISTR 386胞外酸性多糖有二种九糖的重复单位构成。重复单位主要成份是D一葡萄糖,D一半乳糖和D一葡萄糖醛酸,它们的克分子比例分别是6:l:2和5:2:2。另外还含有一些丙酮酸和醋酸。甲基化分析表明,这个多糖由一个(1→3)键,一个(1→6)键,三个(1→4)键,一个(1→4,1→6)键连结的葡萄糖残基,一个(1→3)键连结的D-半乳糖残基,以及一个(1→3)键,一个(1→4)键连结的D-葡萄糖醛酸残基所组成。非还原末端糖残基是D葡萄糖或是带有丙酮酸的D一半乳糖,这也是二种九糖重复单位区别所在。
1984, 24(4).
摘要:用1%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 Rifui产生的纤维素酶,不颓硫醇类化合物预处理,可直接裂解产黄顶孢霉菌菌丝体,得到大量原生质体。不同批号纤维素酶活力相差很大,需比较采用。产黄顶孢霉菌菌丝体用玻璃纸平板培养法培养,培养时间为40—48h。纯化后原生质体悬浮液用渗透压处理后分离计数,可计算非原生质体形成的菌落数,从而统计再生频率约为0.7—2.5%。在原生质体再生过程中,观察到不同于孢子再生的生长延缓现象,原生质体再生菌株仍保留亲株的菌落形态及合成头孢菌素C的生产能力。
1984, 24(4).
摘要:用九种化学修饰剂研究了大肠杆菌AS1.357 L-天门冬酰胺酶分子中的五种不同氨基酸侧链基团与催化活性的关系。结果说明,渡酶活力与硫氧墓完全无关;与色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亦无直接联系;而酪氨酸残基和羧基的修饰引起酶活力急剧下降。其中酪氢酸残基巳被证实是该酶活力的必需基团,处于该酶分子的活性部位。
1984, 24(4).
摘要:用溴化乙啶或吖啶橙等诱变剂处理红霉素产生菌Str. Erythreus NRRL 2338原株得到了八株无活性变株,运用在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共合成的方法,对它们在红霉素生物合成的阻断部位进行了分类,对这些变株所积累的中间物,用薄层层析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有一株变株失去了质粒,不产生气生菌丝及孢子,对红霉素敏感,对这些变株的遗传学及质粒特征的研究表明,质粒可能参与红霉菌的孢于形成及色素产生,并可能与红霉素生物合成的某些阶段有关。
1984, 24(4).
摘要:本文报道了圆褐固氮菌转导噬菌体AC-5.1的基本特性。它的寄主专一性很强,吸附速度常数K=5.26x10-9ml/min,潜伏期为90rain,裂解量为950噬菌体颗粒/细胞。它在pH6—11的范围内较稳定;在紫外线照射下30秒钟可失活90%;在热处理中,50℃失活90%需要1h,而60℃和70℃ lmin即可失活90%以上。提取了该噬菌体的DNA,通过原生质体转染试验,证明所提DNA具有重新形成噬菌斑的能力,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测定,该噬菌体DNA的分子量与噬菌体2.DNA的分子量相当。
1984, 24(4).
摘要:我们从北京郊区姚树、山挑树、梨树、毛白杨上采集到的26个冠瘿中,分离并鉴定出6株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nefaciens)。通过对向日葵、蕃茄幼苗、落地生根的致瘤试验;在乳糖培养基上3-酮基乳糖的生成;石蕊牛奶反应;碳源利用;在Clark和Ncw与Kerr两种选择性培养基上的生长以及对向日葵、烟草冠瘿组织中Opin类物质种类的鉴定,证明:一、从桃树冠瘿中分离的根癌土壤杆菌Pp 5、即一6两株和从梨树冠瘿中分到的Py 10菌株均属生物I型,质粒属N。Palinc类型;二、从山挑树冠瘿分到的剐一7菌株属生物r型,质粒为Oetpine类型;三、从北京东北旺毛白杨分到的Pt-12 菌株属生物l型,质粒为Agropine类型;四、从大兴县毛白杨冠瘿分到的另一菌株p.-2j属生物b—ll中间型,质粒为Nopaline类型。
1984, 24(4).
摘要:本文报道固定化大肠杆菌(E.coli)AS1.76细胞酶促合成.的研究结果。用2%7一ADcA,4%。PGME,在pH6.0,10℃一15℃进行反应,头孢立新的合成率达到82%。在上述条件下,用固定化细胞柱制备头孢立新,每次投7-ADGA log,PGME 20g,平均得头孢立新12g,收率为70.6%。
1984, 24(4).
摘要:经各项理化性质包括熔点、比旋值、紫外,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及元素分析等项的鉴定,证明节杆菌9—2在低浓度(0.02%)的氯化钻存在下,氧化16β一甲基一3β、17a、21-三羟基一5a一△9(11)孕甾烯-20-酮-21-醋酸酯(I)的产物是16β一甲基9a,11a-环氧-17a,21-二羟基一△1,4,孕甾二烯一3,20一二酮(IV),收率48.8%。试验还发现氯化钻是调节产物16β-甲基-17a,21-二羟基△1,4,9(11)孕甾三烯-3,20-二酮(II)和(IV)累积量的有效因素;进一步讨论了该菌环氧化作用的机制。
1984, 24(4).
摘要:从患弧菌病的鳗鲡的肝脏分离到编号为E-3-11、E-10-1和E-11-1的三株菌。用此菌人工感染鳗鲡能出现相似的病症,并从肝、肾又重新分离到这种菌,证实为该病的病原菌。这些菌株的特性基本一致,经鉴定为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
1984, 24(4).
摘要: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16 E-mail:actamicro@im.ac.cn
版权所有:微生物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