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25(4).
摘要:本文描述了从上海沼气池污泥中分离出的一株产甲烷菌。细胞为柳叶刀状到卵圆状的短杆菌,革兰氏阳性,0.5~0.8×1.0—1.2μm,单个或威对存在。滚管菌落很小,半透明,灰白色,近似圆形,边缘完整。反射荧光显徽镜检查呈鲜艳的蓝绿色荧光。分离物利用H z,/CO或者甲酸生长和产甲烷。不需要外加2一甲基丁酸(2一mcthylbu‘yrate)、辅酶M或者氨基酸。细胞生长不需要酵母膏、胰解酪蛋白、癌胃蔽和乙酸。但是,酵母膏、胰解酪蛋白和瘤胃液对生长和产甲烷有刺激作用。分离物在有胆盐存在的情况下不生长。生长和产甲烷的虽适温度均为q0℃。最适pH为7.6,生长和产甲烷的pH范围为6.9—8.60在含o.2 5%甲酸、0.2%酵母膏和胰解酪蛋白的培养液中,最低倍增时间为Io小时·DNA的G+c含量为31.I 3mo/~o该菌株具有甲烷短杆菌所特有的形态和DNA的G+c含量。因此,暂将它定为史氏甲烷短杆菌L-IX菌株(Metha~obrembaeter smitl~ii strain HX)o其真正的分类地位,需根据与已确定的(代表不同物种的)不同菌株产甲烷菌的抗血清发生的间接免疫荧光反应来决定。
1985, 25(4).
摘要:本文报道了一株具有脱色能力的琼脂分解菌的分离、脱色现象及细菌学鉴定结果。该菌株分离自琼脂生产工厂周围的土壤中。它能在琼脂培养基上脱除废糖蜜的黑褐色色素,能分解淀粉和琼脂,利用纤维素生长,液化明胶。培养新分离菌不需要生长因子,不产生吲哚、硫化氢、荧光色素及扩散性色素。新分离菌是假单胞菌属的一个新种,定名为井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wellantypicum n.Sp.)。
1985, 25(4).
摘要:本文报告在1963—1978年间从腹泻婴幼儿粪便及马属动物粪便中分离的11个与O1一O164标准株不同的新0抗原群,暂定为OX1一OX4,OX11一OX13。 其中OX15、OX2可能和婴幼儿腹泻有关。另外9个O抗原群菌株在检定的4,000余株不同来源的大肠杆菌中,约占1%左右。
1985, 25(4).
摘要:用四点杂交方法对庆丰链霉菌的六个基因位点进行连锁分析,初步确定了它们在环形连锁图上的排列顺序,并同天蓝色琏霉菌A3(2)、龟裂链霉菌连锁图上的相应位点作了比较,它们之间是十分相似的。
1985, 25(4).
摘要:对IBRV感染牛肾细胞的DNA合成动态以及该病毒在细胞内的形态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病毒DNA合成的速度在接种病毒后6小时出现一个峰值,随后减慢,并在病毒感染24小时前停止。核壳体的出现是在病毒感染后8小时细胞的细胞核内,而在这一时期细胞中还可见到极少量的成熟病毒。纽胞核内的病毒核壳体装配在接种病毒后24小时左右停止,而病毒核壳体的成熟与释放过程则在这一时期达到高潮。
1985, 25(4).
摘要:腮腺炎病毒感染鸡胚后收集尿液和羊水,通过差异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提纯宥毒。经SDS—PAGE分离,以铬银染色法结合溴化乙锭和考马斯亮兰染色,发现病毒含有13种结构多肽,分子量分别为79,74,70,65,61,59,56,53,50,45,41,34和31 x103d。
1985, 25(4).
摘要:从DMM206,pPLa2311构威杂交质粒pMM-HBC83,使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基因在PL启动于控制下,在大肠杆菌中能高效表达,对数生长期细菌合成核心抗原的能力较静止期高,诱导前更换新鲜培养基能提高产置。
1985, 25(4).
摘要:本文描述了筛选HRV阳性粪便样品的方法,并分离纯化有模板活性的HRV ss RNAs,然后在麦胚无细胞蛋白合成系统中进行翻译,每毫克HRV ssRNAs能合成3.5xi0‘cpm不溶于TCA的HRV各类多肽。经凝胶电泳分析,在1.1x10‘cpm的各种多肽中,相当于McCrae等人报道的VPl—vP4四种多肽位置的放射性有5.4×10’cpm,相当于VPS--VPl2八类多肽位置放射性有5.3×10’cpm左右,其数量的分布趋势与上述报道相似。
1985, 25(4).
摘要:本文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从北京地区栽种的唐菖蒲上分离到的一株病毒的提纯制品和唐菖蒲试管苗的病叶粗提液。用提纯的病毒免疫家兔,抗血清的滴度为1:62500。提纯病毒的最适包被浓度为2.5μg/ml。能检测提纯病毒的最低浓度为4ng/ml。侵染性试验检测提纯病毒的最低浓度为30Ⅱg/mI。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该病毒与烟草花叶病毒普通株有血清学相关性。
1985, 25(4).
摘要:从味精厂的发酵废液中,分离出四株噬菌体,通过血清学研究,可以区分为四种血清型,同时还进行了寄主范围、一级生长曲线、pH稳定性及热失活测定。对噬菌体的形态作了电镜观察,发现它们之间不但在形态上不同,而且各自的生物学特性也有明显区别。
1985, 25(4).
摘要:本文报道具有青霉素酰化酶的大肠杆菌(E. coli PN-66)细胞酶促合成羟头孢霉素的研究结果。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20℃,最适pH为6.0。羟头孢霉素的合成率随着母核7一氨基脱乙酰氧基头孢烷酸的浓度的增加而提高,随侧链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盐酸盐在与7一氨基脱乙酰氧基头孢烷酸的配比中的增加而提高。苯乙酸和苯氧乙酸对羟头孢霉素的合成有着强烈的抑制作用。在合适的条件下,羟头孢霉素的合成率可达90%以上。
1985, 25(4).
摘要:从苦水湖沉积物中分离到了一株革兰氏阴性、弧形、大小为0.3—0.6×1.4—2.0μm、无芽孢和荚膜、中温性、耐盐、专性还原硫酸盐的菌株。该菌除利用蛋白胨、甘油、天门冬素和乳酸盐等有机物外还利用醋酸盐、丙酸盐和丁酸盐等。属于Desulfovibrio sp.。用该菌所进行的淡化苦水试验表明:它能把苦水中的硫酸根全部还原,并使钙、镁离子产生部份沉淀,同时也使苦水中某些有害的金属离子以硫化物形式沉淀掉,从而使苦水水质有所改善。因此,利用微生物来淡化苦水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1985, 25(4).
摘要:
1985, 25(4).
摘要:
1985, 25(4).
摘要:
1985, 25(4).
摘要: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16 E-mail:actamicro@im.ac.cn
版权所有:微生物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