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 28(2).
摘要:用Hungate厌氧技术,从豆制品废水厌氧发酵液分离到一株厌氧生长、细胞柔软、活跃运动、产红色素的螺状细菌。能发酵多种碳水化合物,主要产物是乙酸盐、乙醇、Ht和CO2。生长要求酵母膏,可利用Nll6Cl和蛋白胨为氯源生长。不要求NaCl。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DNA的G+C含量为49mol%。按照《伯杰氏细菌学手册》(1984年版),此菌属于螺旋体属中的一个新种,命名为产红螺旋体 (Spirochaeta shodogenes n. sp.)。
1988, 28(2).
摘要:对56株根瘤菌及3株土壤杆菌进行了200个形态、生理、生化及生物学性状测定,根据Ssm相似性系数及最短距离聚类公式,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值分类。试验结果,将快生型根瘤菌、慢生型根瘤穗和土壤杆菌在届的水平上分开,豌豆根瘤菌、三叶草根瘤菌和菜豆根瘤菌三者的相似性很高,合并为一个种。以上结果与《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一卷中Jordan的根瘤菌科分类系统相一致。此外,紫云英根瘤菌自成一群,包括在根瘤菌属(Rhizobium)中。柱花草根瘤菌独立成群,包括在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中。
1988, 28(2).
摘要:本文报道了一株专性化能无机自养菌——嗜酸热硫球菌(Sulfosphaerellus thermoacido-philum)S-5菌株的某些生理生化和代谢特性。通过电子显微镜技术及其它分析方法研究发现,s一层代表了该菌细悃外被的唯一组成,并由规则排列的六边形亚单位构成,亚单位之间的中心距离为1;.3 nm。s一层的初步电泳染色分析表明,它主要由蛋白质组成,但不含糖蛋白。液相色谱分析查明,细胞外被中不含胞壁酸成份,即没有囊状的肽聚糖层。细胞脂类的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出醚键组份而不含酯键。在无细胞提取液中,没有河出卡尔文循环的关键酶——l,5一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可见嗜酸热硫球菌固定coz的途径是不同于其它的硫氧化自养真细菌如氧化硫硫杆菌(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K)的。这些试验结果充分体现了嗜酸热硫球菌的古细菌特征。
1988, 28(2).
摘要:本文概述了抗幼畜腹泻病原菌细胞表面抗原K 99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与抗体特性的鉴定。经过近半年的体外培养,大多细胞株仍能持续分泌较高滴度的单克隆抗体。腹水中抗体的ELIS.~反应滴度可达2 x 10’。通过EL[SA、免疫荧光、斑点试验、免疫扩散和玻板凝集等多种免疫学方法证明了该抗体是抗K 99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该抗体的特异性与稳定性分析,为使单克隆抗K 99抗体成为幼畜细菌性腹泻病的大规模诊断与防冶的标准免疫学试剂提供了基础。
1988, 28(2).
摘要:使用包括疏水相互作用色谱在内的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斜卧青霉的纤维素酶进行了系统的分离纯化。共分得一种β一葡萄糖苷酶,六种β一葡聚糖纤维二糖水解酶和八种内切β一葡聚糖酶组分。其中六种分别进一步分离为二到六个亚组分。多数达到电泳纯。系统地研究了各组分的分子组成和酶学特征。并用计算机对各酶组分及其它来源的纤维素酶组分的氨基酸组成进行了绕计分析,推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据以提出转译后修饰的假说,以解释纤维素酶系多组分性和微异质性产生的原因。
1988, 28(2).
摘要:本文报道了L-精氢酸产生菌诱变育种的研究结果。以谷氨酸产生菌钝齿棒状杆菌AS1.542为出发菌株,经亚硝基胍多次逐级诱变,获得了一株能够积累大量L-精氨酸的菌株971.1。该菌属于组氢酸缺陷型,并具有对磺胺孤的抗药性。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中直接发酵四天,产酸最高可达25·2 mg/ml,并具有较高的产酸稳定性。
1988, 28(2).
摘要:软腐芽孢杆菌(Bacillus macerans)D20菌株在适宜培养基中产大量环糊精葡糖基转移酶。玉米淀粉、硫酸铵和麦麸是适合的营养物质。酶反应最适pH为5.5,温度为50℃,酶用量为500U/g以上。A-、β-和r-GD产量比约为61:32:7。据此,作者认为,该菌株可用于环糊精生产工业。
1988, 28(2).
摘要: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AS 1.204完整细胞a-氨基酸酯水解酶能催化a-氨基酸酯的水解和转移a-氨基酸酯的酰基到胺亲核试剂上。在水解和转移反应中酶的一般性质相同,最适pH为5.2,最适温度都是40℃。7-氨基脱乙酰氧基头孢烷酸(7一ADCA)抑制苯甘氮酸甲酣(PG-Ome)的水解。因此,该酶催化7一ADCA和PG-Ome转化成相应的半合成头孢菌素。
1988, 28(2).
摘要:采用聚丙烯酰胺凝皎电泳柃测不同来源细菌、酵母菌和真菌中的多核苷酸磷酸化酶
1988, 28(2).
摘要:采用质粒及其酶切片段的指纹分析,配合以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就我院一次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暴发流行中任选的7个菌株进行了分子分析。所有流行株均有相同的生化反应谱,血清学鉴定均属0.Hi型。按Mic结果及质粒指纹分析,可将这七个株分成两组,甲组:5个株耐青霉素(PC>500mg/ml),氨苄青霉素(AP,>500μg/ml),头孢唑啉(Cz,16μg/ml),红霉素(Er,>500μg/ml),氯霉素(Cm,250μg/ml),链霉素(Sm,>500μg/ml),卡那霉素(Km,>500μg/ml)及四环素(Tc,>500μg/ml)8种抗生素。
1988, 28(2).
摘要:从海南岛和霄州半岛的自毙鼠体内分离到两株沙门氏菌,经鉴定为无动力的营养缺陷型,定名为琼雷株。该菌株在普通肉膏汤琼脂上生长不良,在Davis’基本培养基上不生长,不能利甩无机铵作为氮源。经试验,为谷氨酸营养缺陷型,仅能在加有0.5 mg/ml谷氨酸的基本培养基内生长,在加入其他氨基酸和B族维生素的基本培养基内则不能生长。但可在加入组氨酸、缬氨酸、蛋氢酸和脯氨酸4种混合氨基酸的基本培养基内生长。维生素B·有促进生长的作用。两菌株的生化特性相同,符合肠杆菌科和沙门氏菌属的定义,能被沙门氏菌O一‘噬菌体裂解,血清学试验证明为ct群沙门氏菌,抗原式为615 625 7:一:一。
1988, 28(2).
摘要:本文报告七日热群钩端螺旋体的两个新血清型。A10株钩端螺旋体系I 962年自勐腊县钩端螺旋体病患者分离,命名为云南型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 serovar yunnan)H27株钩端螺旋体系1964年自河口县钩端螺旋体病患者分离,命名为河口型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 serovar hekou)。
1988, 28(2).
摘要:本文报告从云南省的病人和动物分离出的钩端螺旋体地方株中{个新血清型的鉴定结果。检定L82株及S590株为爪哇群,分别命名镇康型(Zhenkang)、勐马型(Mongma);S621株为致热群盂连型(Manglian);L100株为塔拉索夫群云县型(Yunxian)钩端螺旋体。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16 E-mail:actamicro@im.ac.cn
版权所有:微生物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