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 30(3).
摘要:从葡萄冠瘿中分离到的放射土壤杆菌E26菌株,属于生物3型。在平皿培养时,能够产生土壤杆菌素,抑制葡萄根癌土壤杆菌的生长。在温室指示植物向日葵幼苗和葡萄幼枝上,明显抑制葡萄根癌土壤杆菌诱导形成冠瘿瘤。E26菌株对土壤杆菌菌株的抑菌谱较宽,其质粒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上,有两条质粒带,与生物3型葡萄根癌土壤杆菌GL56—2菌株的质粒情况基本相同,其中大的质粒与根癌土壤杆菌C58的质粒(PTic58)大小近似。经双重抗药廿标记的E26菌株接种到葡萄枝条上,一个月后仍能得到抗药性菌株的分离,表明该菌株能在葡萄上定殖。
1990, 30(3).
摘要:本文报告了巴氏甲烷八叠妹菌BTC菌株的鉴定结果。该菌株在生活周期内均呈大小不等的团块聚集,8个不规则的球形细胞聚集在一起是团块构成的基本单位,未见单细胞阶段。在紫外线照射下,菌落荧光为蓝绿色,菌体荧光为蓝白色,活细胞或干制标本均可发出荧光。在以甲醇为生长基质时,其倍增时间为9.85h。可以利用甲醇,乙酸钠、三甲胺及H2/CO:为碳源;不能利用甲酸、乙醇、丙醇和丁醇等。最适生长pH为7.0。DNA的G+c mol%含量为41.5%。该菌株与巴氏甲烷八叠球菌近似或相同,而与马氏甲烷八叠球菌不同。其倍增时间较巴氏甲烷八叠球菌227菌株短,DNA中G+C mol%含量也与巳报道过的各菌株有 所差别,所以定名为巴氏甲烷八叠球曲BTC菌株(Methanosarcina barketi BTC)。
1990, 30(3).
摘要:将经典的形态分类法与化学分类法(细胞壁与醌的化学分析)相结合,对从我国不同地区分离到的22株放线菌进行了分类鉴定。它们分别属于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小多孢菌属(Micropolyspora)、马杜拉放线菌属(Actinomadura)、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和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等6个属,13个种。
1990, 30(3).
摘要:本文报道了用聚乙二醇(PEG)诱导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cisiae)和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属间原生质体融合。融合体的细胞体积约为两亲株之和;融合体的DNA含量约为亲株的两倍;融合体具有双亲株的遗传标记。融合体不仅能发酵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半乳糖、棉子糖和蜜二糖,而且也能发酵乳糖。在以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融合体的发酵力是亲株乳酸克鲁维酵母的两倍多;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融合体与亲株酿酒酵母的发酵力接近。
1990, 30(3).
摘要: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明察了大豆根瘤菌1132—2对大豆子苗根愈伤组织的侵染。愈伤组织培养到第10—25d,接种根瘤菌再共同培养lO-30d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在愈伤组织疏松区域中有根瘤菌存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只有在细胞质较少的薄壁细胞之间和薄壁细胞内有根瘤菌存在,处在细胞间的根瘤菌许多处于分裂相,有的已经形成类菌体。
1990, 30(3).
摘要:超慢生型大豆根瘤菌(ESG,extra—slow-gfowing soybean rhizobium)是不同于大豆另两类共生体——慢生型大豆根瘤菌(Bradyhizobium,japonicum)和快生型大豆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的新类群。它们在生长速率和生理学特性等方面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根瘤类菌体的扫描结果表明,ESG的类菌体形态为杆状,与另外两群相近,但发现有“Y”形类菌体。ESG利用碳源范围较窄,抗生素自然耐受性比慢生型低,在柠檬酸盐培养基上不生长;代时超长,已测定的7个菌株代时为23.3-41.9h。细胞成分N,c分析结果表明,ESG在三个类群中N含量最高,C含量最低。温室盆栽试验证明ESG中大部分菌株的固氮酶活性和植株含氮量与生产用菌株相当。ESG菌株可以在绿豆上结瘤并有固氮酶活性。
1990, 30(3).
摘要:通过电镜观察描述了生产中三株芽孢杆菌(B.subilis BF7658,B.subsilis AS 1.398和B licheniformis 2709)的噬菌体的形态和结构。它们的形态和大小多种多样。根据修正的Ackermaun和Eisenstark的形态分类法,它们包括了噬菌体分类中3个科(肌尾噬菌体科、长尾噬菌体科和短尾噬菌体科)以及9种有尾噬菌体中的4种形态型(即A1,B1,B2和c2型),并对其形态进行了讨论。
1990, 30(3).
摘要:从76个土样中分离获得271株脂肪酶产生菌,其中7203菌株产酶活性最高,从其形态特征确定属地霉属。对该菌株脂肪酶合成受油脂、脂肪酸及某些结构类似物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发现琥珀酸钠对该菌株生长及产酶有明显的负控制作用。经诱变筛选药物耐性变异株,使产酶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对改良株的发酵条件及特征作了初步试验,并对有关机理进行讨论。
1990, 30(3).
摘要:从59株嗜热放线菌中筛选出一株产胞外过氧化氢酶活力较高的嗜热链霉菌(Thermo-sueptomyces sp.)T485。其产酶的适宜条件为培养温度50℃,培养基pH6—8,碳源麦芽糖,氮源酵母膏,250ml三角瓶装30—50ml培养基,振荡培养48h,产酶可达140u/ml。
1990, 30(3).
摘要: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ferrooxidans)T—M菌株氧化黄铁矿产生铁离子和硫酸用于浸锰的研究,已在实验室和半工业性的试验中获得成功。T—M菌株对不同地质成因和产地的黄铁矿均具有较强的氧化力,可以快速和连续地提供含总铁量25g/L,硫酸根量74—75g/L和pH 0.7—0.8的浸矿剂,用于含碱性脉石较高、高磷低锰难选矿的浸出效果显著,浸出锰溶液含锰12g/L,锰浸出率90%以上,获得符合国家标准的电解r-MnO2产品,全工艺中锰的总回收率83.77%,达到锰与磷分离的目的,是一种可以就地取材、成本低、工艺流程简单、易于操作、效果稳定、又无环境污染的细菌浸锰新技术。
1990, 30(3).
摘要: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16 E-mail:actamicro@im.ac.cn
版权所有:微生物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