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 31(2).
摘要:本文报告了一株分解纤维素的嗜热厌氧菌。该菌株细胞革兰氏阴性,直或微弯杆状,大小0.2-0·6x1·5—9 0μm,以单端丛生鞭毛游动,形成端生膨大芽孢。可利用多种碳水化合物。在纤维素培养基中产生黄色。发酵纤维素的主要产物为乙醇、乙酸、CO2和H2。最适生长温度60℃,生长温度范围40—70℃;最适生长pH7.3—7.5。DNA中G+C含量为34mol%。经鉴定,它与已知的嗜热纤维素水解菌均有较大差别,定名为产黄纤维素梭菌(Clostridiumcelluloflavum sp.nov.)。
1991, 31(2).
摘要:从山东省和西安市的土样中,分离到3株气丝为粉红色调的链霉菌,编号为0769、01762和01 763。经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它们与已知的近似种均不相同,因此定为新种,命名为玫瑰暗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roseoerythraeus n.sp.)(0769)和玫瑰肉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roseocarneus n.sp.)(01 762、01763,其中以01 762为标准株)。
1991, 31(2).
摘要:本文探讨了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 Ts-1原生质体电诱导质粒pHV 33转化的最佳条件:3个连续的间隔为1秒,时程为10μs,强度为21Kv/cm的脉冲,使其转化频率为2.44×102转化子/μgDNA,转化效率为3.16×10-6,质粒转化吸附的饱和浓度为5μg/l03CFU。利用此条件,将重组杀蚊毒蛋白克隆pJB41 7转入Bacillus subtillis 168M和Bacillumphaericus Ts-1中,使得B.Sublilis有了杀蚊活性,但未能提高Ts-1的毒性。
1991, 31(2).
摘要:用分子筛和离子交换等色谱分离技术,由黑曲霉An-76的木聚糖酶系中分离纯化到一种β-木糖苷酶(βx)和三种内切-β-木聚糖酶组分(EX1,EX 2,EX 3)。这几种酶均达到凝胶电泳纯和聚焦电泳纯。用凝胶过滤方法测得3X的分子量为147000,用凝胶电泳法测得EX1、EX2和EX3的分子量分别为2 3000、22000和41 000;βX、EX1、EX2和EX 3的等电点分别为4.6、5.9、4.1和3.9。本文还研究了各种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酶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研究了金属离子和巯基试剂对酶活力的影响、动力学参数、氨基酸组成、底物持异性和反应产物等。各酶组份不具有分解纤维素的交叉活力。巯基试剂能完全抑制卢βX活力,其活力丧失可被半胱氨酸恢复。
1991, 31(2).
摘要: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不对亲株做任何诱变的前提下,成功地使天津短杆菌TG-866与钝齿棒杆菌B9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获得兼有两亲株遗传性状——细胞个体大、产酸高的融合子F263及F288。确定了两亲株原生质体制备、再生及融合的最佳条件。在该条件下,其原生质体形成率均在99.9%以上,再生率分别为z 3%及28%,原生质体融合率为3.2×1 0-5在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下,F263及F2 88的谷氨酸产率分别为8.4g/dl及8.03g/dl.通过连续10次摇瓶传代,发现该融合子较稳定,因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991, 31(2).
摘要:本文研究了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ZBB-2l腈水合酶形成的最适条件。在培养基中加入Fe2+、维生素B1和L-谷氨酸等,并以n-丁腈做诱导物,可明显促进该菌腈水合酶的生物合成。ZBB-21菌在选定的培养基中,于28℃培养64小时,其腈水合酶比活力可达83.1u/mg,而酰胺酶的比活力只有1.1u/mg。腈水合酶比活力比以前报道的提高9倍。
1991, 31(2).
摘要:采用常规的硫酸铵分级沉淀和DEAE-纤维素柱层析从东方弧菌(Vibrio otientalis)518菌株的细胞裂解液中分离到一种组分,仅需长链脂肪醛就可以启动发光。对其反应的动力学、生物发光光谱、荧光激发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等作了研究。其生物发光的衰减为一级反应,速度常数K=0.1 49秒。生物发光光谱与发光细菌的活体发光光谱一致。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的持征表明,该组分与细菌发光反应的中间产物11相似。用本菌株的COS制备物作对比,表明该组分确与COS的发光反应所需的条件不同。
1991, 31(2).
摘要:采用低熔点琼脂糖挖块法回收源自澳大利亚的pDG0103的2.0kb的BamHI—HindIII片段(携带2”-0-腺苷转移酶[ANT(2”)]基因)和自建的pBY102的4.9kb的Pst1-EcoRI片段。以缺口平移法,用生物素-7-dATP进行标记,制备成探针。通过southern印迹杂交和菌落原位杂交,证明澳源的Gm—DNA探针与美国的探针同源,而与作者构建的Gm-DNA探针不同源。再以菌落原位杂交法,用生物素标记的上述两种探针分别检测1 06株庆大霉素(Gm)耐药的细菌,结果表明这些菌株携带的Gm钝化酶基因的类型不止一种。
1991, 31(2).
摘要:采用Hungate厌氧技术,从处理柠檬酸生产废水的管道消化器中分离到产氢产乙酸的硬脂酸降解菌与产甲烷球菌的共培养物(LDB1-M1),LDB1菌株为专性厌氧,呈弧状,不产芽孢,革兰氏反应阴性。该共培养物能降解c4C20 直链脂肪酸,但必须加一定量的CsC12。经初步研究认为LDB1菌株可能是互营单胞菌属的一个新种。
1991, 31(2).
摘要: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amestre brassicae nuclear polyhedrosis cirus简称MbNPV)经口感染小白鼠,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酶标染色、免疫荧光技术、125I示踪,以及感染鼠脏器匀浆回接甘蓝夜蛾幼虫等方法,观察到病毒包涵体经由血液循环进入内脏,在肝、脾、胰等处细胞质内滞留长达45天,经口感染90天的肠系淋巴结匀浆回接甘蓝夜蛾,可致典型NPV病,死亡率为9.1%。经腹腔注射感染的小鼠,除有多角体在脏器滞留外,还可见细胞有非特异性反应。
1991, 31(2).
摘要: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7株立克次体浓盐乙醚纯化物的脂肪酸成分,即R.ProwazekiE株、R. conorii Simkoo株、R.rickettsii R株、R sibirica Barbash株和246株、R.Si—nkiangensis Jinghe。株以及R.heilugkiangensis 54株。所得脂肪酸色谱图中有近50个色谱峰,初步确认有以下1 6种: C11:10、2OH—C10:1、C12:0、2OH—C12:0、C13:0、C14:0、C15:0、3OH-C14:0,C16:1、C16:0、C17:0、C18:1、C18:1、C18:0、C19:0和C22:0。其中主要成分是直链饱和脂肪酸C16:0、C18:0及C14:0与不饱和脂肪酸C18:1、C18:2及C16:1。实验菌株脂肪酸图谱经改进的Kulik—Vincent相似系数法处理后,精河株和246株的相似系数为9 7.09%,54株和其他菌株的相似系数在81.6--94.6%之间。
柴光军 张习坦 孔惟惟 张启恩 曹军田 李豫川 吴晓明 张泮河 杜勇
1991, 31(2).
摘要:本文报道从黑龙江省全沟硬蜱分离的伯氏疏螺旋体H7株的特征。H7株细胞长9.8—26.5μm,宽0.1 3—0.35μm,有l—11个波,波长1.2—3.Oμm,波幅0.59一1.13μm,两端尖乩每端有7根鞭毛,菌体左旋。体外培养最适温度为31℃,具有2lk、32k、34k主要结构和抗原蛋白,能与新疆及黑龙江莱姆病人血清反应。这些结果表明,该菌株具备伯氏疏螺旋体的特征,它是与其它地区或媒介分离株不同的“亚型”。
1991, 31(2).
摘要: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16 E-mail:actamicro@im.ac.cn
版权所有:微生物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