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 32(2).
摘要:应用一套自行设计的以豆腐废水为原料实验性的半连续化的厌氧消化器可将甲烷发酵的各个阶段分开。从中分离到占优势和重要的水解和发酵性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和产甲烷细菌。艰解和发酵性细菌经鉴定是乳杆菌盾、链球菌属、双岐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丙酸杆菌属和螺旋体等属的细菌,其中有些菌株是上述属中的新种。产氢产乙酸细菌是氧化丁酸盐菌,初始分离时与氧化丁酸盐菌相配合的利用氢的细菌是消化器中的一种特有的产甲烷球菌。分离到的产甲烷细菌中有4个已知的种,还发现一个新种。本文还对上述细菌利用豆腐废水生成甲烷的一系列生化反应进行了归纳小结。从豆腐废水厌氧消化器中发现了一些未报道过的细菌新种,说明这样的微生物生态系是前人未曾研究过的。
1992, 32(2).
摘要:大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sNPV)的多角体蛋白基因(ocu)定位在2.3kb的BamHl—H片段上,用xho1、sma1、HindIII和PstI构建了H片段的物理图谱,并测定了两端636bp序列。在5’端发现了杆状病毒ocu基因共有的典型特征,即:ATG起始区;启动子区(14bp保守序列);TATA box和CATA box区等。单一xhoI位点在ATG上游-15bp处,适于作为构建ocu基因转移载体的插入位点。在这一基因5’端序列中发现了五个反转重复单元CGAGC GCTCG,讨论了这一单元在杆状病毒ocu基因高效表达中的调控功能。
1992, 32(2).
摘要:对我国北方棉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18个分离物进行了dsRNA的检测和致病力比较,可见:(1)dsRNA以高频度(16/18)存在于各分离中;(2)各分离物的dsRNA有明显不同的电泳图谱,有1—8个片段,分子量自0.94—4.8×106道尔顿;(3)同地区土壤中分离物常有相同的dsRNA片段;(4)以弱致病力分离物BALr-2的[r-32P]ATP末端标记dsRNA为探针与16个分离物dsRNA进行分子杂交,只有3个分离物有强的同源性,Northern转移杂交表明同源核苷酸在1.15×106的片段;(5)变性电泳示丝核菌的dsRNA泳动率有减慢现象,从而提出环状dsRNA的可能。
1992, 32(2).
摘要:利用纸片显色方法,从土壤甲诀速筛选出98株产胞外青霉素酰化酶的菌种,经复筛其中10株酶活力较高,经鉴定均属于巨大芽孢杆菌。经单株分离得46号菌,用这株菌进行了产酶条件的研究,在最适产酶条件下,酶话力比开始提高了3.6倍。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物理化学因素处理,得突变株UL-81,酶活力达720u/1 Ooml发酵液。对原株和突变株进行比较,发现UL-81菌落、细胞形态、诱导剂苯乙酸用量及添加时间等明显不同于原株。在500L罐发酵酶活达8 20u/1OOml发酵液,为开始酶活的16倍。
1992, 32(2).
摘要:虽然芦β-D-岩藻糖苷酶(EC3.2.1,38)已从多种动植物中分离纯化,但因它们的专一性均不高而难以确证。我们从海枣曲霉(Aspergillus phoenicis)培养物中提取,经过PEG6000-磷酸缓冲液双水相分离,相继用DEAE—sepbadev A-50、羟基磷灰石、Sephadex G-100等柱层析分离,获得了凝腔电泳均一的β-D-岩藻糖苷酶,比话力提高500倍。酶反应的最适条件为40℃和pH 6.0,在35℃以下和pH5.5—6.5稳定。凝胶过滤法测分子量为50000—60000,用SDS—PAGE测出分子量为57000。酶的Km值为2.4mmol/L,Vmax为12.8μmol·min-1·mg-1。金属离子Ag+.Hg2+对酶有强抑制作用,巯基乙醇和牛血清清蛋白以及甘油 和多种糖能提高酶活力。化学修饰结果表明,-SH、-COOH基团和组氨酸,色氨酸残基为酶活力所必需。该酶只能水解pNPβ-D-岩藻糖苷,有严格的底物专一性,并能专一地受D-岩藻培和D-岩藻糖酸-r-内酯所抑制,为迄今为止最专一的β-D-岩藻钠苷酶,堪称该酶的典型代表。
1992, 32(2).
摘要:用几种蛋白质侧链修饰试剂对β-N-乙酰氢基己糖苷酶进行化学修饰,在一定条件下,当巯基、羟基、酪氨酸残基分别被IAA及NEM、PMSF、NAI修饰后,酶活力不受影响,说明这些基团与活力无关。当羧基、组氨酸及色氨酸残基分别被EDC、DEP、NBS修饰后,酶活力大幅度下降,说明这些基团或者参与了酶催化作用,或者位于酶活性位区附近。
1992, 32(2).
摘要:1987年从3例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出3株产黄色素、发酵分解糖类、氧化酶阴性,具有周生鞭毛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经系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DNA的G+C mol%测定和DNA/DNA杂交,确认为非脱羧勒克氏菌(Leclercia adecarboxylate)。此外,还测定了该菌对抗菌素的敏感性,讨论了与临床感染症的关系。
1992, 32(2).
摘要:用透射电镜属察了一种甲烷氧化菌——球形多孢菌(Polysporobacterium globosum)细胞的内膜结构。看到有大小不等的圆盘状膜囊,管状膜囊,膜囊之间以球面相连通,在一个膜囊上可有几处同周围的膜囊相通,连接部位明显。
1992, 32(2).
摘要:对我国不同寄主植物上分离的77株土壤杆菌, 5个标准菌株和4个根瘤菌菌株进行了l02项表型特征测定,并用计算机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可归为5个群,其中4个群分别相当于《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一卷中所记述的生物变型(biover)1,2,3和悬钩子土壤杆菌(A.rubi)。另外一个群与它们均不相同,是该属的一个新生物变型。本研究获得的A.rubi菌株是近50年来全世界重新发现这类菌株的唯一报道。
1992, 32(2).
摘要:对一些弗兰克氏菌的遗传和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株菌可以分为3个基因群。从木麻黄(Caswarina equisetifolia)分离的菌株可以划为一个基因群(与菌株S-103的DNA同源性在74%以上),这是国外尚未报道的新基因群。其他两株弗兰克氏菌菌株Ar14(从赤杨根瘤分离)和Ptll(从Purshia根瘤分离)分别形成另外两个基因群,这与An的报道一致。7株弗兰克氏菌DNA的G+C mol%在69-73。S-103基因群菌株不利用糖类,仅利用简单的有机酸盐。而菌株ArI4和Ptll则利用一些糖和有机酸盐作为碳源。
1992, 32(2).
摘要:苹果褪绿叶斑病毒(CLSV)和茎沟病毒(scv)是感染苹果和其它果树的两种重要潜隐 病毒。根据生物学特性和血清学反应,确定W-55分离物属于CLSV,W-29分离物属于SGV。采用皂土澄清,PEG 6000沉淀及超离心等步骤,得到部分提纯的病毒。经电镜观察,W-55和 W-29病毒颗粒长度分别为800nm和650nm。用CLSV W-55分离物制备的兔抗血清效价为1/3200,用SGV PV一71(ATCG)分离物制备小鼠腹水抗体效价为1/800,均用间接ELISA法测定。对感染CLSV和SGV的昆诺藜、苹果叶和花瓣检测结果表明,P/N值具有显著性。本工作为苹果无毒苗木的生产提供了快速、灵敏的病毒检测手段。
1992, 32(2).
摘要:
1992, 32(2).
摘要: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16 E-mail:actamicro@im.ac.cn
版权所有:微生物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