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 32(5).
摘要:参照已知数种固氮菌nifA基因的DNA序列,选择其中间区域的两个保守性较强的序列合成引物,利用肺炎克匠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f)、棕色固氮菌(Azotobacter vinela-ndii)、巴西固氮螺菌(Azospirllum brasilense)、草螺菌(Herbaspirillum seropedicae)和深红红螺菌(Rhodospirillum rubrum)的总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结果均扩增出约450bp大小的片段,经证实为各种固氮菌的nifA基因部分片段。 核酸印迹分子杂交结果显示出nifA基因在不同固氮菌中的同源性不强。
1992, 32(5).
摘要:以人工合成的130kd杀虫蛋白基因的18—base序列为探针,通过SoutherD分子杂交,验证了在Bacillus thuringiensis var.israelensis 4Q5菌株75Md质粒上含有130kd杀蚊蛋白基因,并且证明了提纯的晶体蛋白具有杀蚊幼虫活性。对该质粒进行HindIII完全酶切,以pUCl8为载体,以E.Coli TG1为受体,得到四个与探针有强杂交信号的阳性克隆,其中两个(pFH2,PFH4)含有5.2kb HindIII插入片段,包含第一类130kd杀蚊蛋白基因;另两个(pFHI,pFH3)含有2.3kb HindIII插入片段,包含第二类13 0kd杀蚊蛋白基因的3'部分。pFH2和pFH4中,第一类130kd杀蚊基因的插入方位不同。
1992, 32(5).
摘要:本工作成功地将霍乱毒素B亚单位(ctx B)基因插入到带有天门冬氨酸β-半醛脱氢酶基困(asd+)的pYAZ48质粒中,并将它转化至天门冬氨酸β-半醛脱氢酶突变(asd-)鼠伤寒沙门氏菌中。实验结果表明,ctx B亚单位基因能在鼠伤寒沙门氏菌中高效表达,并且表达的蛋白能分泌到细胞外。动物实验结果也表明:该疫苗菌株能在肠粘膜细胞定居;口服及全身免疫均能产生较高的抗体,并能增强动物细胞的免疫功能;对伤寒、霍乱有毒株的攻击有良好的保护效果。该系统的应用为疫苗基因工程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1992, 32(5).
摘要:本文报道采用工程转座子MudJ(lacZ,Kanr)(以下简称MudJ)诱变分离add::MudJ插入突变体和遗传定位的结果。从鉴别20000个Kan'转导子中获得了6株add::MudJ突变体。酶活性铡定表明,这些突变体无一有可检测的腺苷脱氨酶活性。转导分析证明,add与pmi基因和与,pur R基因有10%连锁的zzz1900::Talod-tet插入物分别有70%和37%的共转导。三点杂交的结果确定add位于pmi和zzxl900::Tnlod-tet之间,基因顺序为pmi(31.5’)-add-zzzl900::Tnlod—tetpur,R(30’)
1992, 32(5).
摘要:比较了各种碳水化合物对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右旋糖酐酶形成的影响,右旋糖酐是最好的碳源,也是最佳诱导物。不同分子量(17.2—1000kD)的右旋糖酐对酶形成的诱导作用不同,酶的产生随右旋糖酐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加。用分子量为1000kD的右旋糖酐作碳源时比用17.2kD的右旋糖酐作碳源时的产酶量高40%以上。用右旋糖酐和其它糖的混合物作碳源时,酶的形成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右旋糖酐酶形成的其它适宜条件:氮源为牛肉蛋白胨,培养基初始pH6.0—7.0.种龄为48小时,在250ml三角瓶中装50ml培养基,于28℃在200r/min摇床上培养6天。
1992, 32(5).
摘要:研究了热带假丝酵母突变株SD。分别对癸烯—1及十二烯—1的两端氧化。在癸烯—1的主要代谢物中有癸二酸、壬二酸和辛二酸,而在十二烯—1的主要代谢物串含十二碳二元酸、十一碳二元酸、癸二酸和壬二酸。这些产物均通过GC和GC—MS分析确定。根据这些结果提出了烯烃—1的微生物两端氧化途径。从烯烃—l得到同碳链的及比其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二元酸表明,在该菌的烯烃—l代谢中,除末端甲基的氧化外,另一末端双键的水合作用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1992, 32(5).
摘要:从新疆干旱地区获得的根瘤菌对盐,碱、高温和抗菌素等不利条件有较强的抗逆性。测试菌中分别有47%和32%的菌株在0.68mol/L和0.86—1.03mol/L NaCI的YMA培养基上生长;49%菌株在pH4的YMA培养基上生长;85%在pHl0的YMA培养基上生长;43%菌株在43℃条件下生长;55%菌株60℃处理10分钟后仍然能正常生长;41%、26%菌株分别耐500r、1 000r的链霉素。新疆根瘤菌除具备一般根癌菌鉴定特性外,测试菌中50%菌株利用柠檬酸;68%菌株液化明肢;36%菌株水解酪素,与一般根瘤菌反应特性不一致。
李焕娄 吕婉瑜 张月琴 金文藻 陶佩珍 刘小普 何依萍 曾应
1992, 32(5).
摘要:对天然无抗菌活性的链霉菌1254菌株进行诱变.获导了二株有抗菌活性的变株。变株113产生的抗生素为一组新蒽环类化合物.有抗病毒活性,定名为变活霉素。变株2—6产生碱性永溶性物质。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原株1254及变株2-6均是胞壁类型1,为链霉菌属。变株113为胞壁类型Ⅳ,不含有枝菌酸。原株1254与变株113的阻断变株共合成的产物与变活霉素相局,以放线紫红素聚酮合成酶基因act1为探针与原株1254的总DNA进行Southern杂交为阳性。根据这二个实验的结果推断,在1254菌株中可能存在一条变活霉素的合成途径,但有的基因处于未表达状态,诱发突变使其被活化。
1992, 32(5).
摘要:1986年春,武汉市第二制药厂(WSPMM)试验用家兔突然口鼻渗出鲜血,几乎全部猝死。作者观察了罹病死亡的症状,认为此病例与黄印尧等所报道的相同。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HTCMI)也发生此病的流行。作者对这两种不同来源的病料,进行相同的处理,提取病毒粗纯物,回接同种动物,可引起同样典型的发病症状。进一步将死亡兔的肝、睥等脏器组织匀浆。经低速、高速、超速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后制样,电镜观察可见典型的病毒柱子。以上两种病毒粒子制备的抗血清和南京农业大学的兔出血症病毒抗原在双扩散沉淀中,产生典型的沉淀反应,说明三种病毒抗原的一致性。但是湖北株、南京农业大学病毒株抗原和日本细小病毒的抗血清,在双扩散反应时均无沉淀反应。湖北株病毒的形态大小、超微结构、外壳蛋白的 多肽和血清学特性,均不同于标准兔细小病毒,可能是一新的病毒。
1992, 32(5).
摘要:以人型结核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合成二段引物各20个碱基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经琼脂糖凝胶电泳证实,获得一条245bp扩增带。PCR检测的敏感性染色体基因组DNA为1pg,菌悬液为13个活菌/ml。在特异性试验中,人型结核杆趋,牛型结核杆菌、BCG可见此扩增带。被试的其它14种扰酸菌以及变铅青链霉菌、大肠杆菌质粒Puc19、星状诺卡氏菌、红球菌均未见该扩增带。54例肺结核痰标本3种方法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萋尼氏抗酸染色16.7%,培养法14.8%,PCR 37.0%。前2种检查方法分别与PCR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12例非结核性肺部疾患痰标本抗酸染色和PCR均为阴性。结果表明,PCR技术是快速、敏感、特异诊断结核病的方法。
1992, 32(5).
摘要:先后收到我国一些地区从犬体分离的待检布氏菌200株,经细菌形态、生长特性和血清凝集等初步检查,其中176株疑似布氏菌(85.59%).用单相和粗糙血清检测、s和R群噬菌体裂解试验,证明均为犬种布氏菌。部分菌种作DNA同源性测定与电镜形态观察,发现其基因系列和电镜图像与国际参考菌一致。在R血清反应中,有4.75%菌株无凝集原性。在硫堇和复红染料抑菌试验中,典型株占72.49%;对两种染料均不被抑制者占22.75%。这部分菌和被R/C噬菌体裂解的粗糙羊种菌难以鉴别。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16 E-mail:actamicro@im.ac.cn
版权所有:微生物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