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4年第34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利用氢和二氧化碳生长的一个泥杆菌新种——嗜氢泥杆菌

      1994, 34(3).

      摘要 (1080) HTML (0) PDF 0.00 Byte (11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降解有机物产生甲烷的富集培养物中分离到一株利用巴豆酸的严格厌氧革兰氏阴性杆菌.此菌利用氢和二氧化碳或甲酸合成乙酸,发酵巴豆酸产生丁酸和乙酸,发酵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半乳糖产生乙酸、乙醇和氢或甲酸,不利用延胡索酸、酒石酸和柠檬酸生长.该菌不产生芽孢,不还原硫酸盐,触酶反应阴性,DNA的G+C含量为30.7±1mol%,是泥杆菌属中的一个新种,定名为嗜氢泥杆菌(Ilyobacter hydrogenotrophicus nov.sp.).

    • 汉逊酵母属的两个新种

      1994, 34(3).

      摘要 (880) HTML (0) PDF 0.00 Byte (1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中国宣威火腿中分离到两株典型的火腿酵母.它们是火腿微生物菌群的最优势种,可独立、成功地完成火腿发酵全过程,从而避免霉菌及其毒素对火腿的污染.经鉴定,这两株菌均为汉逊酵母属(Hansenula H.et P.Sydow)中的新种,分别命名为宣威汉逊酵母(Hansenula xuanweiensis Jiang sp.nov.)和中国汉逊酵母(Hansenula sinensis Jiang sp.nov.).

    • 黑曲霉糖化酶高产菌株的糖化酶结构基因的分离及其序列分析

      1994, 34(3).

      摘要 (865) HTML (0) PDF 0.00 Byte (9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糖化酶高产菌株(Aspergills niger)T21中分离出染色体DNA.Southern印跡分析表明糖化酶结构基因位于约2.5kb的EcoRⅠ-EcoRV片段中.该染色体DNA经EcorⅠ、EcoRⅤ完全酶切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回收2.0—3.0kb的片段,与载体pBR322连接后转化宿主菌大肠杆菌DH5,获得转化子.通过原位杂交,从转化子中筛选出4个阳性克隆.阳性克隆的进一步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表明,黑曲霉T21糖化酶结构基因大小为2.3kb,含有4个内含子.

    • 两种杆状病毒的限制性消化和p10基因的定位

      1994, 34(3).

      摘要 (523) HTML (0) PDF 0.00 Byte (10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5和6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别消化昆虫杆状病毒SeNPV和LsNPV DNA,求出它们的基因组平均长133kb和164kb.为了定位这两种杆状病毒的p10基因,构建了含有AcNPVp10基因序列的两个探针载体pAcHP106和pAcEP102.从探针载体回收0.18kb和0.42kb的AcNPV p10基因序列,制备探针,与SeNPV和LsNPV的酶切片段杂交,得到清晰的杂交图谱,准确的定位了这两种病毒的p10基因.

    • 诺卡氏菌属GS-17耐热茁霉多糖酶的提纯和性质

      1994, 34(3).

      摘要 (667) HTML (0) PDF 0.00 Byte (1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诺卡氏菌属GS-17(Nocardia sp.GS-17)的耐热茁霉多糖酶(Pullulanase EC.3.2.1.41)的粗酶液经中空纤维柱超滤浓缩、羟基磷灰石柱层析和Pullulan-Sepharose 6B亲和层析,得到凝胶电泳均一的纯酶,比活提高264倍.酶作用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6.2,分子量140000,等电点pI为6.0.该酶水解茁霉多糖、支链淀粉和可溶性淀粉,但不水解糖原.酶在50℃作用于茁霉多糖的米氏常数K_m为0.90mg/ml,最大反应速度V_(max)为57μmol·min~(-1)·mg~(-1).Zn~(2+)、Fe~(3+)、Hg~(2+)、Cu~(2+)、Pb~(2+)和环状糊精对酶有抑制作用,Ca~(2+)对酶有激活作用.经蛋白质侧链化学修饰研究表明,色氨酸残基位于酶的活性位区.该酶是由112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肽链,酶的N末端序列经测定为:Ala-Gly-His-Gly-Pro-Asp-Val-Gln-Asp-Gly-

    • 大肠杆菌β-D-半乳糖苷酶的定位突变及突变酶的动力学性质

      1994, 34(3).

      摘要 (477) HTML (0) PDF 0.00 Byte (9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将编码大肠杆菌β-D-半乳糖苷酶(EC3.2.1.23)的Lac Z基因中537位Glu密码子GAA分别用GAC(Asp)、CAA(Gln)、GTC(Val)来替代,替代后的突变酶的催化活性显著降低.同天然β-D-半乳糖苷酶相比,作用于ONPG底物时,突变酶的k_(cat)值分别为0.13%(Asp-537)、0.0006%(Gln-537)、0.0035%(Val-537),但它们的K_m值并无明显改变.无论是天然酶还是突变酶,底物类似物IPTG是一个强有力的抑制剂,而过渡态类似物2-脱氧-2-氨基-半乳糖和L-核糖只对突变酶有微弱的抑制作用.活化剂叠氮钠的激活作用小于β-D-半乳糖苷酶的Glu-461突变酶.催化甲醇成酯反应的能力小于天然酶.突变酶对热更不稳定.以上结果表明Glu-537残基是该酶催化反应的必需基团.

    • 酵母细胞自溶动力学研究

      1994, 34(3).

      摘要 (513) HTML (0) PDF 0.00 Byte (9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啤酒酵母细胞自溶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5℃、pH5.5条件下,酵母自溶诱导期约为1.85小时,细胞内贮糖原降解最快,t_(0.5)值仅为1.48小时,蛋白质次之,核酸降解速率最慢,t_(0.5)值为12.38小时.酵母细胞生物大分子的降解动力学存在显著的正协同效应.对不同生理状态酵母自溶液的氨基酸分析表明,生理状态对自溶液的氨基酸组份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相应自溶液中的必需氨基酸、鲜味及苦味氨基酸的比例均显著增加,因而自溶液的鲜味增浓,营养效价提高,但苦味也上升.

    • 一株能表达987P和F_(41)两种粘附素的猪源性大肠杆菌的研究

      1994, 34(3).

      摘要 (442) HTML (0) PDF 0.00 Byte (7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直接凝集试验、免疫荧光试验、SDS-PAGE和Western印迹,对一株猪源性大肠杆菌的粘附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是一株同时表达987P和F_(41)两种粘附素抗原的猪源性大肠杆菌.

    • 吉戈菲肠杆菌中SHV-2耐药基因的序列分析

      1994, 34(3).

      摘要 (714) HTML (0) PDF 0.00 Byte (10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来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肠杆菌科中某些菌属对头孢噻甲羧肟(ceftazidime,caz)等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有不同程度增长,这是由于细菌产生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a),或染色体Ⅰ型酶所致.在我们前一步的研究中,发现一耐caz的Ent.gergoviae菌株,含有一约60kb的可接合转移质粒pC3773.其上有一编码SHV类Esbla的基因,为深入了解此Esbla基因的分子特点,以及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本文用测定核苷酸序列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 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提高α-淀粉酶稳定性

      1994, 34(3).

      摘要 (528) HTML (0) PDF 0.00 Byte (9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工业生产上一般都采用物理和化学诱变的方法选育优良菌株,Foder和Schaeffer将种内细菌原生质体融合成功之后,用原生质融合方法育种的报道较多,所得融合子也逐渐应用于工业生产.本研究用产α-淀粉酶活力高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生产菌株和活力低、耐热性好的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进行原生质融合,选育出耐热高产的α-淀粉酶产生菌.1 材料和方法1.1 菌种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F 7658,北京房山交道酶制剂厂生产菌株;Bacillus licheniformis ATCC9789,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保藏.

    • 局限青霉生淀粉水解酶的产生条件及酶一般性质的研究

      1994, 34(3).

      摘要 (592) HTML (0) PDF 0.00 Byte (7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淀粉水解酶产生菌局限青霉(Penicillium restrictum)127-2是由土壤中分解得到的,具有较强的降解生淀粉能力,水解1g生淀粉需8.0国际单位酶量.Sasaki等曾报道草酸青霉1-9、变幻青霉的培养液能分解生淀粉,但未报道酶的形成条件;Takao等研究了罗尔伏革菌生淀粉酶的形成条件和酶的一般性质.本文介绍局限青霉127-2生淀粉水解酶的形成条件和酶的一般性质.1 材料和方法1.1 菌种培养1.1.1 斜面培养:用查氏琼脂斜面培养基在28—30℃培养5—7天.1.1.2 三角瓶振荡培养:于250ml三角瓶中加40ml发酵培养基,经1kg/cm~2 30分钟灭菌,冷却后接种,置于28—30℃的摇床(200r/min)振荡培养4—5天.1.2 酶活力测定

    • 菜白蝶的一种新病毒——Ⅳ.病毒的细胞培养

      1994, 34(3).

      摘要 (614) HTML (0) PDF 0.00 Byte (6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78年3月,作者首先发现了菜白蝶的一种新病毒.其后对该病毒的分离、鉴定、病毒的生物物理性质、血清学性质以及病毒的核酸性质等进行了报道.以其主要特性证明,该病毒可能为细小病毒科、密核病毒属的一个新种.Kusetak曾报道细小病毒科的密核病毒属,其病毒易感染脊椎动物的多种细胞.菜白蝶的这种新病毒是否具有此特性,作者用地鼠肾细胞进行了感染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病毒增殖取低温保藏的毒种,置于常温下进行温度平衡.然后将毒种悬液涂于新鲜洁净的甘蓝叶上,饲喂经饥饿处理的菜青虫,感染5天左右,收集典型症状病死的幼虫,用无菌水研磨均匀,4000g×离心30分钟,除去虫体碎片,上清液再次扩大饲喂幼虫,如此反复至病死幼虫够量.

    • 不同放线菌属的化学与分子分类

      1994, 34(3).

      摘要 (833) HTML (0) PDF 0.00 Byte (7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科学的发展与新技术在分类学中不断地应用,放线菌分类学已从经典的形态分类转向化学分类(细胞壁化学组份,磷酸类脂,枝菌酸及甲基萘醌等).现在有些国家又开展了分子分类.本实验室自80年代始开展了放线菌化学分类,建立了上述化学指征的分析方法.自90年代起,又开展了分子分类,DNA-DNA杂交、23S rRNA寡核甘酸序列分析.近来,许多人用16S rRNA部分序列区分微生物不同的基因种.作者选用了23S rRNA部分序列区分放线菌的不同属种.现将研究结果简报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菌种菌株10,13,23,C_(43),350,41,53,4650及N分离自云南省土壤中.C_(51)及3306来自日本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 葱兰黄化病病原类菌原体的研究

      1994, 34(3).

      摘要 (501) HTML (0) PDF 0.00 Byte (6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葱兰为石蒜科(Amaryllidaceae)草本植物,是一种在我国各地普遍栽培的多年生观赏花卉.葱兰黄化病是1992年在杭州发现的一种新病害,该病对葱兰的生长和观赏价值有严重影响.罹病株(丛)最初表现为深红色斑点,逐渐扩大为鲜红色条斑或斑块并转为亮黄色,最后整株叶片大部分转为鲜艳的黄色,呈现典型的系统侵染.发病1—2月后整株(丛)地上部分枯死.发病一般始于早春(3月上旬),春末夏初有一个发病高峰期;秋末有另一个发病期,但病状较轻;感染株有恢复现象,即在下一个生长季能从地下部分重新生长出叶片,但病株叶片明显细小,有丛簇现象,病株开花少且花期短.作者从1992年春起,对该病害进行了病原分离、生物学测定和病组织超薄切片电镜检查,发现该病害可能与类菌原体有关,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样品感病植株分别于1992年4月采自浙江农业大学校园和1992年6月采自杭州花圃,用盆栽保存于防虫温室中,同时采取健株作为对照.1.2 用病株分离病原和接种

    • 海南快生根瘤菌I66的部分16S rRNA序列测定

      1994, 34(3).

      摘要 (612) HTML (0) PDF 0.00 Byte (8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与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根瘤菌目前有4个属、10个种.包括Rhizobium(6个种),Sinorhizobium(2个种),Azorhizobium(1个种)和Bradyrhizobium(1个种).其中多数是近年来采用现代分类技术分析后建立的,而且新的类群还在不断被发现.在以前的根瘤菌数值分类及DNA-DNA杂交研究中,我们确定了海南慢生型根瘤菌属于大豆慢生根瘤菌种(B.japonicum).而海南快生型根瘤菌的分类地位则较为分散.其中一些菌株属于已知各根瘤菌种,另有4株银合欢根瘤菌和13株来自不同寄主的菌株分别构成具有独立的分类地位的两个菌群(第2群和第4群)(待发表).为了进一步明确它们的分类地位,我们依据国际系统细菌学委员会根瘤菌分委员会的建议,利用Young等建立的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技术,对第4群的代表菌株166的部分16S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

    • 我国微生物学核心期刊初步调查——《微生物学报》是高效核心期刊

      1994, 34(3).

      摘要 (712) HTML (0) PDF 0.00 Byte (6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使广大专业工作者和图书情报人员及时了解掌握我国微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我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这方面的核心期刊作了初步调查,即对1990—1992年上海图书馆编辑出版的《全国报刊索引(科技版)》中有关微生物学方面的文献逐一统计、归纳、整理,从中找出本专业的核心期刊,供专业工作者和图书情报部门参阅.调查结果表明,1990—1992年3年中共有167种期刊登载微生物学方面的文献,共计704篇,载文量在8篇以上的有16种,其中微生物学报载文量最多.这16种期刊合计载文量428篇,占60.80%,占期刊总数的9.6%,能满足60%的信息量,构成了我国微生物学方面的核心期刊.其中前8种,合计357篇,占50.71%,能满足二分之一的信息量;前3种,合计239篇,占33.95%,占文种1.8%,能提供三分之一的信息量.特别是《微生物学报》载文量最多,达122篇,占17.33%,是高效核心期刊.因此,建议各级图书情报部门增加这些核心期刊的收藏比例,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