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5年第35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盐单胞菌属一新种——黄海盐单胞菌

      1995, 35(5).

      摘要 (1058) HTML (0) PDF 0.00 Byte (12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1卷(1984年)等为主要依据,对从江苏省黄海盐场晒盐池分离到的H_5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H_5菌株符合盐单胞菌属(Halomonas)的特征。但该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DNA中G十C mol%等又不同于该属中的已知种。同时,H_5菌株与该属中的相关种——伸长盐单胞菌(Halomonas elongata ATCC 33173)的DNA杂交率为44.7%。因而将H_5菌株鉴定为盐单胞菌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黄海盐单胞菌(Halomonas huanghaiensis sP. Nov.),且H_5菌株作为模式株。

    • 苏云金芽孢杆菌Bt-3701与巨大芽孢杆菌Bm-107种间原生质体融合

      1995, 35(5).

      摘要 (770) HTML (0) PDF 0.00 Byte (9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具有杀虫活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 thuringensis subsp kurstaki)Bt-3701与具有解磷活性的巨大芽孢杆菌(B. megaterium var. phosphaticum)Bm-107原生质体进行了融合。Bt-3701原生质体形成率为99.4%,再生率为21.4%;Bm-107原生质体形成率为97.5%,再生率为23.8%。以PEG为助融剂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得到22个融合子,融合率达6.03×10~(-3)。融合子在双抗培养基(DR-CNB)上连续传代12次,得到4个稳定的融合于生物测定表明,融合子既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又具有一定的解磷活性。

    • 银染色测定粘虫核多角体病毒多角体基因序列

      1995, 35(5).

      摘要 (548) HTML (0) PDF 0.00 Byte (8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LsMNPV DNA用EcoRV酶切进行基因组克降,用AcMNPV的部分多角体基因顺序DNA片段作探针,菌落原位杂交法结合测序筛选到分别含LsMNPV部分多角体基因的重组质粒pLsEV1和pLsPH5。用银染色PCR线性扩增双脱氧法测序,发现LsMNPv的完整基因即位于这两个片段上。LsMNPV多角体基因长741bp,编码区碱基同源性与AcMNPV和MbMNPV分别为80.0%和97.0%,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9.8和97.5%。氨基酸组成中以谷氨酸(Glu)含量最高,谷氨酰胺和色氨酸含量最低。密码子选用以第三个碱基为嘧啶的密码子频率最高。多角体蛋白N端有一类似信号肽结构的26个氨基酸的疏水区。

    • 我国葡萄根癌农杆菌Ti质粒的特征

      1995, 35(5).

      摘要 (657) HTML (0) PDF 0.00 Byte (9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窄宿主葡萄农杆菌Ag162Ti质粒的T-DNA区tmr、tmsl和ocs基因座位以及T_A-DNA和T_B-DNA片段为探针,对12株我国分离的不同生物型、质粒类型和寄主范围的葡萄根癌农杆菌的引质粒转移DNA(T-DNA)进行Southern杂交分析。在9株生物3型octoplne Ti质粒菌株中,与上述探针均同源。其中窄宿主葡萄根癌农杆菌菌株杂交片段彼此较一致。广宿主葡萄根癌农杆菌菌株的杂交片段彼此差异较大。1株无致瘤能力的生物1型菌株与5个探针均不杂交。1株生物3型nopaline Ti质粒菌株及1株诱导冠瘿瘤中只合成精氨酸的菌株,杂交带的变化也大。由此可见葡萄农杆菌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其转移DNA呈多态性,成为农杆菌中特殊类群。本分析对葡萄根癌农杆菌致病菌株的鉴定亦有帮助。

    • 用底物类似物抗性法选育海因酶高产菌种

      1995, 35(5).

      摘要 (706) HTML (0) PDF 0.00 Byte (9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底物类似物抗性作为选择性标记来筛选高产海因酶的突变菌种。假单胞菌(Pscudomonas sp. )J43通过紫外光、亚硝基胍、亚硝基胍加5-氟尿嘧啶三次诱变处理后,测定了161株有5-氟尿嘧啶抗性的突变株的产海因酶活力,得到的突变株M39产海因酶活力比出发株提高了13.7倍。此法对选育其他酶或其催化产物的高产菌种可能也有意义。

    • 两种类型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提纯及性质

      1995, 35(5).

      摘要 (554) HTML (0) PDF 0.00 Byte (8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AS 3.3883所产果胶酶经DEAE Sephadex A50及Sephadex G100柱层析分离出电泳纯的两种聚半乳糖醛酸酶(PG1,PG2),并对它们的性质及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证明两种酶作用的最适条件、动力学性质、分子量、氨基酸组成及金属离子对酶活力影响等方面有很大差异,但二者的每个摩尔的活力及酶的构象很相似。

    • 白地霉G38生物转化制备抗忧郁药?-fluoxetine

      1995, 35(5).

      摘要 (491) HTML (0) PDF 0.00 Byte (7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200株菌中筛选出具有双酮化合物还原活力较高的菌株7株,其中以白地霉(Geotrickum, sp. )G38活力最高,而且有较好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白地霉G38能对β-羰基苯丙酸乙酯进行不对称还原,生成?-β-羟基苯丙酸乙酯,用于制备抗忧郁药?-fluoxetine。用二甲基硅橡胶包埋白地霉菌体取代游离菌体进行生物转化,可以提高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对映体过量值从49%提高到81%。

    • 杂色曲霉素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1995, 35(5).

      摘要 (634) HTML (0) PDF 0.00 Byte (7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两株杂色曲霉菌分别接种于4kg玉米豆粉固体产毒培养基,28℃静置培养35d。以甲醇-4% KC1(9:1)混合液及甲醇-三氯甲烷混合液浸提杂色曲霉素(sterigmatocy stin,简称ST),再用三氯甲烷萃取,经硅胶柱层析法初步纯化。在甲醇、乙腈、乙醚、丙酮等溶剂中多次重结晶,最后得到2271.6mg淡黄色针状结晶。经过熔点测定、元素分析、四种光谱学鉴定、薄层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鉴定,确认该晶体为ST。纯度在99.9%以上。

    • 乳链菌肽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其基因定位

      1995, 35(5).

      摘要 (731) HTML (0) PDF 0.00 Byte (10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乳酸乳酸球菌7962为原始菌株,用紫外线、LiCl、(60)~Co及8-MOP+NUV等多种理化诱变剂对其进行诱变处理,获得一株乳链菌肽高产突变株AL2。其效价稳定在2300~2500Iu/ml。经DNA杂交证实,编码乳链菌肽的前体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其遗传性状是稳定的。毒理试验表明AL2及其产物属于实际无毒类物质。

    • 一种新的农用抗生素——宁南霉素

      1995, 35(5).

      摘要 (951) HTML (0) PDF 0.00 Byte (12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诺尔斯链霉菌西昌变种(Streptomyces nourtei var. xichangensis)发酵液,经提取分离和冷冻干燥,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得化合物C_(16)H_(25)N_7O_8,经UV、IR、NMR、MS光谱分析和对水解产物的研究,证明为胞嘧啶核苷肽型抗生素,与谷氏菌素的结构差别仅在于谷氏菌素中的丝氨酸为D型,而新分离的宁南霉素则是L型丝氨酸,两者的生物活性差异显著。

    • 原生质体融合提高农抗武夷菌素的效价

      1995, 35(5).

      摘要 (935) HTML (0) PDF 0.00 Byte (8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农抗武夷菌素产生菌不吸水链霉菌武夷变种菌株Co-N-31诱变获得两个突变株M35(Leu~-,孢子颜色灰色)和M46(ser~-.孢子颜色灰白色),并以此两突变株为直接亲本在25% PEG1000诱导下进行种内原生质体融合。M35和M46原生质体再生率分别为3.72%和0.248%,重组频率为55.20%。采用间接法选择营养标记互补的稳定的原养型重组子,并从中获得一株高产菌株F31-24;其效价比原始亲本Co-N-31提高了82%。薄层层析结果表明,菌株F31-24和Co-N-31的发效产物在Rf值为0.50和0.26处均有斑点,但含量有异。测定斑点生物活性证明其均有抑菌活性。温室试验表明,菌株F31-24发酵产物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优于菌株Co-N-31。

    • 箭舌豌豆根瘤液泡中细菌周膜来源的研究

      1995, 35(5).

      摘要 (902) HTML (0) PDF 0.00 Byte (10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幼龄箭舌豌豆根瘤侵染细胞的细胞质较少,中央是一些体积较大的液泡。细胞质中侵入线经常可见,由侵入线释放出来的细菌均有细菌周膜。这些细菌只位于细胞质中,不出现在液泡里面。成熟根瘤中的侵染细胞与此不同,它们中有大量的成熟侵染细胞,细胞质丰富,里面充满大量细菌,中央常有一个大液泡。当中央液泡发育到一定程度时,位于其附近的细菌可通过液泡膜内吞、液泡膜与细菌周膜融合及液泡膜破裂3种途径进入液泡,后一种途径常伴有寄主细胞质。液泡中的细菌绝大部分裸露在外,只有个别细菌具有细菌周膜且多位于液泡膜的破损处附近,因此细菌周膜可能是原来就有的。

    • 镧与钕对红假单胞菌的生长、类胡萝卜素生成及固氮活性的影响

      1995, 35(5).

      摘要 (415) HTML (0) PDF 0.00 Byte (9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报道了不同浓度的La3+和Nd3+对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sp.)的细胞形态、生长、类胡萝卜素生成和固氮活性的影响。LaCl_3在25和50mg/L时对红假单胞菌的细胞生长有轻微刺激作用;当浓度高于75mg/L时有抑制作用,随浓度的提高而抑制作用增强,细胞缩小;NdCl_3在25和50mg/L时对该菌细胞生长有轻微抑制作用,高于75mg/L时抑制作用明显增强,细胞缩小。两种稀土元素在25和50mg/L时对该菌类胡萝卜素的生成有刺激作用,高于75mg/L时则有抑制作用。La3+在0~100mg/L,Nd3+在0~75mg/L时对固氮酶活性有刺激作用,La3+和Nd3+分别高于100mg/L和75mg/L时则有抑制作用,并随浓度的增高,抑制作用明显增强。

    • 表达毒素源性大肠杆菌定居因子抗原CS6的一组基因的克隆

      1995, 35(5).

      摘要 (696) HTML (0) PDF 0.00 Byte (10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源毒素源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il ETEC)是引起婴幼儿及旅游者腹泻的主要致病菌。ETEC的致病因子包括定居因子抗原 (Colonization factor antigens,CFAs)和肠毒素。大多数ETEC菌株均能产生抗原特异的菌毛,介导细菌与宿主小肠粘膜表面并在粘膜表面上受体的结合,使得细菌能定殖于粘膜表面并在粘膜的功能性清除中存活下来。已经报道的定居因子抗原包括CFA/Ⅰ,CFA/Ⅱ、CFA/Ⅲ、CFA/Ⅳ(PCF8775)、PCF09和PCFO159等。CFA/Ⅰ和CFA/Ⅲ均由单一的菌毛亚基构成,CFA/Ⅱ、CFA/Ⅳ则由多种表面抗原(colisurface antigen,CS)复合而成。所有的CFA/Ⅳ阳性菌株均表达CS6抗原,其中有些同时表达CS4或CS5抗原。CS4和CS5都是直径6~7nm的菌毛,能引起人和牛血红细胞的甘露糖抗性的凝集反应(MRHA)。迄今为止,没有观祭到CS6明显的菌毛结构,CS6也不能引起MRHA阳性反应。然而动物实验的结果表明,CS6是CFA/Ⅳ复合抗原中一种对定居作用最重要的抗原”,。本研究组已经通过分子克隆的手段获得了…

    • 番茄曲叶病及其血清学和PCR测定

      1995, 35(5).

      摘要 (747) HTML (0) PDF 0.00 Byte (1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曾报道的番茄病毒病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引起的花叶病。柯冲等(1964)在大陆首次报道烟粉虱(Bemisia tabaci)传播的番茄病毒病——番茄黄顶病,此病在50~60年代曾在广州市郊流行,造成大面积减产。Green等(1984)报道台湾发生番茄黄曲叶病,此病与日本的番茄黄矮病(Tomato yellow dwarf)相似,并且与烟草曲叶病毒(TLCV)有血清学关系。印度、委内瑞拉等国也曾报道发生由烟粉虱传播的番茄曲叶病和番茄黄曲叶病。1991和1992年秋,在广西南宁市郊发现一种症状表现为植株矮缩,叶片向上向内卷曲,叶背面产生耳状或杯状增生物,对光看有时可见叶脉呈墨绿色,不结果或少结果的番茄病害。1992年秋广西农业科学院的番茄试验地发病率高达6.8%,对当地秋番茄生产构成了威胁。作者对病害症状、传播、血清学反应及PCR分析等方面与烟草曲叶病毒进行了比较研究,证实了该病的病原与烟草曲叶病毒有很高的同源性。现将研究结果简报如下。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