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6年第36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浑球红细菌谷氨酸合酶基因(glt)的克隆和图谱分析

      1996, 36(1).

      摘要 (687) HTML (0) PDF 0.00 Byte (10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转座子Tn5随机插入诱变筛选得到12株浑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氨同化缺陷突变株(Asm~-)。这些突变株胞内均无GOGAT活性,同时它们均无固氮酶活性(Nif~-),并且具有氮代谢多效性缺失表型(Ntr~-)。将含有Azorhizobium sesbaniae ORS571的完整glt基因的质粒pHB10转入突变株中能互补上述表型。通过筛选携带Tn5的R-prime质粒克隆了glt::Tn5片段。Southern杂交证明所克隆glt::Tn5片段与E. coli的gltBD基因有同源性。用此片段与以pLAFR3为载体所构建的R. sphaeroides 601基因文库进行菌落原位杂交筛选到了携带glt基因的cosmid pLT27。pLT27能互补所有12株R.sphaeroides氨同化缺陷突变株。酶切分析表明在该cosmid中插人的染色体DNA片段大小约为26.5kb。以pRK415为载体亚克隆了4.0kb与10.5kh的pLT27的Hindlll酶切片段,分别命名为pLTRK271与pLTRK272。pLTRK272能互补变种GT6、GT10、GT11,pLTRK…

    • 腺苷三磷酸和环腺苷单磷酸对丝状真菌纤维素酶合成的调节

      1996, 36(1).

      摘要 (590) HTML (0) PDF 0.00 Byte (8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虫荧光素酶法检验了四株丝状真菌在葡萄糖—无机盐液体培养过程中的胞内ATP含量。结果表明,只有当胞内ATP浓度低于10~(-S)mg/ml时,真菌才开始合成胞外纤维素酶(FPA)。以不同浓度的各种碳源培养时,菌体胞内ATP含量只要超过10~(-1)mg/ml,FPA的合成即发生阻遏。菌体胞内ATP含量与FPA合成呈显著负相关。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了菌体培养液中的cAMP含量。在非阻遏条件下,外源cAMP可以提高FPA的合成水平。但外源cAMP不能解除已经发生的酶合成阻遏。菌体ATP和cAMP水平是调节真菌纤维素酶合成的重要因子。

    • 山梨糖发酵产生2-酮基-L-古龙酸氮源代谢规律

      1996, 36(1).

      摘要 (644) HTML (0) PDF 0.00 Byte (9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山梨糖发酵产生2-酮基-L-古龙酸氮源代谢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这一混合发酵体系蛋白和尿素代谢的研究表明,氮源代谢与单一菌体发酵相比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尿素的加入有两个作用,即作为生理碱性物质调节体系pH和为菌体代谢提供部分氮源,而体系的蛋白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续不断增加,其增加的原因是巨大芽孢杆菌由营养体转变成芽孢所致,这是该发酵体系的特点。本文还对该发酵体系各种氨基酸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将一共17种氨基酸按其变化规律分成了三类,较好地解释了各种氨基酸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体系的动力学特性提供了数据基础。

    • 草鱼生长激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及鉴定

      1996, 36(1).

      摘要 (719) HTML (0) PDF 0.00 Byte (6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经草鱼生长激素(gcGH)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O-Ag14)融合,经3次克隆化培养和ELISA筛选,得到7株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其中2株为强阳性。交叉试验表明,这些杂交瘤细胞株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McAb)同大鳞大马哈鱼生长激素(sGH)、大鳞大马哈鱼促性腺激素(sGTH)及牛生长激素(bGH)均不起反应。小鼠腹水McAbs滴度高达1:1280000。受体-gcGH-McAb夹心试验表明,McAb确与有活性的gcGH有特异反应。用间接ELISA方法可检测到浓度为0.125#g/ml的gcGH。

    • 头状轮生链霉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研究 Ⅰ.酶的生成和纯化

      1996, 36(1).

      摘要 (631) HTML (0) PDF 0.00 Byte (8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氨为氮源培养头状轮生链霉菌(Streptoverticillium caespitosus)时粗抽提液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 GS)对热稳定,以硝酸盐为氮源时GS对热不稳定。以硫酸链霉素沉淀、热处理、聚乙烯亚胺(PEI)沉淀和Affini-gel Blue柱纯化了前者,以DE-52柱和Affini-gel Blue柱纯化了后者,纯化后两个酶分子量同为550000,亚基分子量同为56000,热稳定性相同,转谷氨酰基酶活力的最适pH均在6.4~6.7之间,对谷氨酰胺的K_m值同为11.1mmol/L,寸羟胺的K_m值同为1.6mmol/L,所以认为此菌中总是同一GS表现出活力。

    • 十三烷1,13-二羧酸的发酵研究

      1996, 36(1).

      摘要 (528) HTML (0) PDF 0.00 Byte (10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热带假丝酵母(C.tropicalis)NP-6-126是经过紫外线和亚硝酸反复诱变筛选培育出来的,它是生产十三烷1,13一二羧酸(DC_(15)的优良生产突变株,尿素和硝酸钾浓度对其产酸有明显影响。尿素浓度在0.15%~0.21%范围内对产酸有利,尤其是0.18%最佳,浓度增大,明显抑制DC_(15)的产生和积累;硝酸钾的加入,也明显促进DC_(15)产量的提高,0.6%~0.9%硝酸钾浓度较合适。于16L自动控制罐发酵7d,DC_(15)达到130g/L,放大到2500L罐,在最佳条件下,连续5批,发酵6d,DC_(15)产量平均达到176g/L,正十五烷(nC_(15)转化率平均为52.5%,后处理总收率平均为80.6%,DC_(15)的纯度平均为95.83%。

    • 用中度嗜热菌氧化预处理含砷难浸金精矿回收金的研究

      1996, 36(1).

      摘要 (542) HTML (0) PDF 0.00 Byte (13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中度嗜热菌MP30菌株氧化预处理含砷难浸金精矿回收金。该菌株在45~48℃,pH1.7~2.2和混合营养条件下,在金精矿上获得最佳生长和氧化效果。毒砂是金精矿中主要含砷矿物,砷的最终脱除取决于包裹毒砂的黄铁矿完全氧化。砷脱除后可直接氰化提金,不必再行火法冶炼。金的提取量与载金矿物(主要是黄铁矿和毒砂)氧化程度相关。强化氧化条件下,MP30能使载金硫化物矿物完全氧化分解,使金充分暴露,继而氰化提金,其提取率可达90%~98%。用这一工艺从含砷难浸金精矿中回收金是可行的。

    • 云南若干地区土壤放线菌区系及资源考察 X.滇东南地区

      1996, 36(1).

      摘要 (852) HTML (0) PDF 0.00 Byte (12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云南省文山、红河等地采集不同植被、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样品,用不同方法分离高温、中温放线菌,按国内外通用的方法进行鉴定。滇东南地区的土壤放线菌种类丰富,分离到了13个菌属,稀有放线菌的数量所占比例较高。原始森林中的放线菌种属最丰富。本文对该地区放线菌的生态分布进行了探讨。

    • 产抑菌素菌株SM-A的分离和鉴定

      1996, 36(1).

      摘要 (553) HTML (0) PDF 0.00 Byte (7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市售酸乳酪中分离到一株乳球菌SM-A菌株。该菌株产生的抑菌素能抑制或杀死芽孢杆菌、葡萄球菌、微球菌、链球菌、棒杆菌和梭菌等革兰氏阳性细菌,但对革兰氏阴性细菌、霉菌和酵母无效。SM-A菌株多为链球状,也有成对存在。革兰氏染色阳性,抗酸染色阴性,兼性厌氧生长,最适生长温度32℃,不形成芽孢,无荚膜和鞭毛,不运动;可从多种糖类产酸,但不产气;接触酶、苯丙氨酸脱氨酶和酪氨酸脱羧酶均为阴性,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不液化明胶,还原石蕊牛奶并胨化,生长温度范围10~43℃,DNA中G+Cmol为36.4%。经鉴定,SM-A菌株为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

    • 应用MUCAP试剂快速检测沙门氏菌

      1996, 36(1).

      摘要 (1175) HTML (0) PDF 0.00 Byte (8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报告了用4-甲基伞形酮辛酯(4-Methylumbelliferyl-caprylate, MUCAP)快速检测沙门氏菌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实用性。经HE,DHL,SS和麦康凯琼脂平板分离的65株沙门氏菌标准菌株和48株从食品中分离的沙门氏菌,用MUCAP测试均呈阳性反应;394株非沙门氏菌中呈阳性反应的假单胞菌、气单胞菌、邻单胞菌可通过氧化酶试验与沙门氏菌区分开;与粘质沙雷氏菌的交叉反应改用加1%蔗糖的分离平板也可排除。此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到97%以上,而且操作简便、快速,数分钟内即可完成。

    • 20株生孢囊放线菌形态及化学分类的研究

      1996, 36(1).

      摘要 (736) HTML (0) PDF 0.00 Byte (7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经形态、细胞壁化学组分、甲基萘醌组分及磷酸类脂等项分类指征的分析,对从云南地区分离到的20株在气生菌丝上可形成孢囊的放线菌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在形态及细胞壁、甲基萘醌组分三个方面均与链孢囊菌属(Streptosporangium)相一致,但在磷酸类脂组分上有4株菌与此属存在一定的差异。

    • 小球藻病毒的分离

      1996, 36(1).

      摘要 (816) HTML (0) PDF 0.00 Byte (7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真核藻类作为一类重要的淡水和海洋水生生物与人类和环境有密切关系。在生态学上,藻类作为普通食物链中的原初生产者,在水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可作为许多水生生物的食物,也可使水域在一定范围内自净。藻类还极有希望成为人类新的食物来源和能源。但藻类的过量繁殖可引起严重的水污染。因此,搞清真核藻类与其寄生物—真核藻类病毒的关系,对维持藻类的生态平衡,控制利用藻类资源意义重大。对真核藻类病毒的深入研究已揭示出这类病毒在自然界的广泛存在。到目前为止,已报道发现的真核藻类病毒或病毒状颗粒(Virus—like particle)至少有44种,但多数仅限于电镜观察。直到病毒裂解性小球藻的发现,才使得对真核藻类病毒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也使该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际上已开展真核藻类病毒研究的国家有美国、日本,德国等,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尚属空白。在国内开展真核藻类病毒的研究,首先要深入地调查我国的真核藻类病毒资源,同时可阐明一类新的病毒——寄主关系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了解诸如病毒基因组在寄主细胞中的表达调控,为研究高等植物基因的表达调控提供一个适宜的模型。另外,由于已知的真核藻类病毒具有相当大的基因组,可预见其基因…

    • 苏云金芽孢杆菌δ-内毒素基因穿梭质粒的构建

      1996, 36(1).

      摘要 (743) HTML (0) PDF 0.00 Byte (12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已对环境和生态平衡造成一定破坏作用,同时有不少害虫也逐渐产生抗药性从而引起某些害虫的大流行,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应用苏云金杆菌杀虫蛋白基因(Bt基因)可构建具有抗虫作用的抗虫工程菌,这样通过拌种或植物叶面喷雾可达到快速、经济、有效的防治虫害的目的。国际上抗虫工程菌研究应用很快,如美国将BI基因转入到一种正常情况下定居在植物组织中的棒杆菌,将这种工程菌拌玉米种子,这样随植物生长该菌在植物体内大量繁殖,当玉米螟在茎和叶取食时,即因食用表达苏云金杆菌毒蛋白的工程菌而死亡。 田颖川等已克隆了苏云金芽孢杆菌内毒素基因CryIA(b)和CryIA?。本文将Bt基因CryIA?插入到大肠-枯草穿梭载体pBE-2中构建成Bt毒蛋白基因穿梭质粒pAMY,利用电穿孔法转人大肠杆菌DH5a,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 BR151,IA511,野生型蜡状芽孢杆菌B.cereusa-47,短芽孢杆菌B.brevis A-5和枯草芽孢杆菌90-8,获得了具有较高杀虫活性的工程菌克隆。

    • β-1,3-葡聚糖合成酶的提取及在抗真菌抗生素筛选中的应用

      1996, 36(1).

      摘要 (506) HTML (0) PDF 0.00 Byte (6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真菌病,尤其是有致命危险的深部感染真菌病随着易感染患者的增加而越来越多。一些条件致病菌,在机体免疫能力下降时,也成为重要的病原,但是,治疗真菌病至今没有理想的药物。真菌细胞壁结构和组成的特点,为筛选抗真菌药物提供了理想的靶位。真菌细胞壁主要由多糖构成,约占干重的80%,蛋白约占3%~20%,还有少量的脂、色素和无机盐。多糖是骨架,主要包括几丁质、葡聚糖和甘露聚糖,其含量和比例因菌不同而异。临床上的重要条件致病菌白色念珠菌(C.albicans)的细胞壁主要由葡聚糖和甘露聚糖构成,兼有少量几丁质,葡聚糖又以β—1,3—葡聚糖为主,这为以葡聚糖合成酶作为筛选真菌细胞壁合成抑制剂的靶酶提供了理论依据。

    • 革兰氏染色三步法与质量控制

      1996, 36(1).

      摘要 (1335) HTML (0) PDF 0.00 Byte (29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革兰氏染色(Gram stain),是细菌学中一个经常使用和十分重要的方法,自从1884年微生物学家Gram氏发明著名的革兰氏染色法以后,100多年来虽然经过后来学者的几次改进,但都仍然沿用着Gram氏原来的四步法,基本原理也没有改变。最近Allen氏对Ziehl-Neelsen抗酸菌染色法的改进,是一个良好的启示,使我们开始了革兰氏染色三步法的研究并取得了成功。现将我们建立的革兰氏染色三步法与质量控制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结晶紫染色液 甲液:结晶紫2g;95%乙醇20ml。 乙液:草酸铵0.8g;蒸馏水80ml。 甲乙二液先分别溶解,然后混合在一起,过滤除去残渣后装入滴瓶中备用。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