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 38(2).
摘要:用PCR法扩增麦迪霉素产生菌酮基还原酶(MKR)基因,得到约0.8kb的DNA片段,扩增片段重组到利用依赖T7RNA聚合酶的高效表达载体pT7-7中,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28.9kD的蛋白质。表达的蛋白质具有生物活性。
1998, 38(2).
摘要:以脊髓灰质炎病毒(以下简称脊灰病毒)为载体构建的重组体活病毒可以做为探讨脊灰病毒的抗原结构和特性的有益手段。在构建重组有甲型肝炎病毒小片段抗原多肽的重组脊灰病毒基础上,分析了脊灰病毒VP1上中和抗原位点I的空间构象特点,并探讨了插入的外源抗原片段对其空间结构的可能影响。
1998, 38(2).
摘要:以酿酒酵母两种不同类型的嗜杀菌株SK4(K1型)和ERRI(K2型)为材料,分析了不同嗜杀酵母的嗜杀特性,两株嗜杀酵母具有相互杀死作用,其嗜杀活性与菌体生长有关。SK4和ERRI的嗜杀质粒的比较表明:M1-dsRNA质粒和M2-dsRNA质粒分子量分别为1.7kb和1.5kb,两株菌的L-dsRNA质粒均为4.0kb。用高温和紫外线处理嗜杀酵母,嗜杀活性随之消失,消除菌中的M-dsRNA质粒也相应消失,嗜杀活性的消除率随菌株和消除剂的不同而变化。实验证明两株菌产生的毒素蛋白的最适嗜杀作用条件不同,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4.8、16℃和4.0、22℃,但两种毒素蛋白均对在对数生长期的敏感细胞作用最显著。
1998, 38(2).
摘要:嗜碱细菌52—2除去菌体的培养液经硫酸铵沉淀和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得到凝胶电泳均一的环状糊精葡糖基转移酶,纯化了11.5倍,酶活力回收为5.7%。用浓度梯度PAGE测分子量为151700。酶反应最适温度为65℃,50℃以下比较稳定。酶反应最适pH为7.0,在6.0~9.0范围内稳定。Zn2+、Hg2+、Pb2+、Al3+、Cu2+、Ag+和Fe2+强烈抑制酶活力。紫外光谱在270nm和244nm处分别有最大和最小吸收。荧光光谱的最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83nm和335nm。用NBS、NEM、NAI、DEP和EDC对酶进行了化学修饰,初步推测组氨酸和色氨酸残基可能为酶活力必需基因,羧基与酶活力有一定关系。
1998, 38(2).
摘要:通过对40株大肠杆菌进行产多聚唾液酸的筛选,得到一株高产多聚唾液酸菌株C-8,对该菌的一系列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最佳培养基为:山梨醇2.5%,硫酸铵0.5%,磷酸氢二钾90mmol/L,胰蛋白陈1.5%,硫酸镁0.04%,pH7.8。在37℃,250r/min摇床培养65h,可使菌体在每毫升培养液中产多聚唾液酸1200μg。
1998, 38(2).
摘要:从不同来源的样品中分离筛选出几株抗Cr(Ⅵ)的真菌,他们能在含300—500mg/LK2Cr2O7的蔗糖合成培养基中生长,其中BS-1菌株抗K2Cr2O7达900mg/L.BS-1等4株真菌在含200mg/LK2Cr2O7的培养基中生长4-6d后,培养液中的Cr(Ⅵ)已全部消失。这些真菌经鉴定为青霉菌(Penicilliumsp.)BS-1和BS-3,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BR-4和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BX-1。经紫外可见光扫描及化学分析证实,高毒的Cr(Ⅵ)可被真菌还原成为低毒的Cr(Ⅲ)。BS-1菌株细胞还原Cr(Ⅵ)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7.0。葡萄糖(0.25%)对细胞还原Cr(Ⅵ)有促进作用,但高浓度的Cr(Ⅵ)则抑制细胞对Cr(Ⅵ)的还原。
1998, 38(2).
摘要:采用多孔聚酯材料固定里氏木霉(TrichodermareeseiRutC30)菌丝细胞,将固定化细胞在生长限制条件下重复分批培养,使纤维酶的合成与玉米秆纤维原料的酶解糖化耦合在一个反应器中同时进行。在30℃、初始pH4.8、摇瓶转速150r/min的条件下,连续重复进行12次分批培养试验。每批玉米秆用量为60g/L,培养周期4.5d,共54d。培养液中含滤纸酶活力平均为0.70IU/ml,还原糖26.41g/L,糖化率达到理论值的89.11%。固定化菌丝形态正常,菌量保持在10g/L左右。在间歇添料条件下,玉米秆原料的总量可提高到120g/L,7d后还原糖浓度达52.81g/L,糖化率为89.20%。利用固定化里氏木霉同时产酶和糖化植物纤维原料,工艺简便、成本低廉、易于连续自动化操作,是一条有效利用可再生纤维素资源的新途径。
1998, 38(2).
摘要: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M89菊粉酶经硫酸铵分级盐析、SephadexG-200凝胶过滤、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PAGE)制备分离,提纯到4个菊粉酶组分EⅠ、EⅡ、EⅢ和EⅣ。用SDS-PAGE测定分子量分别为102.6、97.9、61.2和36.5kD;用等电聚焦电泳测得其等电点分别为4.15、4.24、4.48和4.15。4个组分的最适反应温度均为55~60℃;EⅠ的最适pH为pH4.0,其余3个组分为pH4.5.各组分的热稳定性有一定差异,分子量越小的组分,热稳定性越好,55℃处理90min,EⅠ有一定的热失活,其余3个组分无活力丧失,4个组分都是外切酶。
1998, 38(2).
摘要:采用改良的Hungate厌氧技术研究了上流式厌氧滤器微生物学特性与反应器运行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OD和挥发性脂肪酸去除率与各类菌数密切相关;短时间有机负荷改变和反应器停止运行对各类菌数略有影响;反应器运行稳定性取决于各类细菌的合适数量比例以及协同作用。
1998, 38(2).
摘要:通过对微生物生长后的模拟壁画的分析测定,发现微生物对壁画颜料有很大影响:微生物形成的可溶性色素直接造成壁画色度的改变,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形成大量的草酸盐,并使颜粒晶体的晶形发生变化。此外,微生物的作用使铅丹的价态改变,在铅丹的色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998, 38(2).
摘要:从山西运城盐湖分离到中、高温嗜碱或耐碱放线菌120株,对其进行了分类鉴定。根据形态和分类特征(细胞壁化学成分),分别归入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诺卡氏菌科(Nocediaceae)、小多孢菌属(Micromonospora)、马杜拉放线菌属(Actinomadura)及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并将链霉菌归入了11个类群。
1998, 38(2).
摘要:淀粉水解酶广泛用于淀粉加工业中,何秉旺等在选育产耐热β-淀粉酶菌株中得到一株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firmus)725,该菌株产生的淀粉酶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水解淀粉的主要产物为麦芽糖。自然菌株产生的淀粉酶往往是多种淀粉酶的混合,为进一步研究该菌株产生的淀粉酶的性质和在工业上应用的可能性,分离了三个淀粉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克隆和表达[1]。其中重组质粒pBA150产生的淀粉酶的淀粉水解产物主要是麦芽糖[1]。Β-淀粉酶(EC.3.2.1.2)水解淀粉的主要产物是麦芽糖,工业上可用于生产高麦芽糖浆,近年来又有β-淀粉酶用于啤酒工业的报道[2]。本文报道重组质粒pBA150的β-淀粉酶基因的序列分析及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同己知β-淀粉酶的氨基酸序列比较。
1998, 38(2).
摘要:牙周病是人类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致病菌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有关该病的致病菌和病因学的研究,对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从牙周病患者的病灶处分离到了一株细菌(90-1),并对其进行了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998, 38(2).
摘要: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ifampin resistance and 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in 236 clinical isolate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thesis. It has found that 99.4% of the strains with rifampin resistance were multidrug-resistant strains and 89% of the multidrug-resistant strains were resistant to rifampin. This result showed that the rifampin resistance of Tuberculosis baccilli could be used as the marker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1998, 38(2).
摘要:A single pair of oligonucleatide primer selected within a highly conserved region of the DNA polymerase gene in herpesviruses was synthesized. The competitive template DNA purified from cytomegalovirus (CMV) DNA was used to carry out competiitve PCR amplification with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HSV1) DNA (target sequences). And anti-HSV1 effects of acyclovir (ACV) was investigated by the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icacy of PCR amplification was equal to each other(the ratio of the quantity of c…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16 E-mail:actamicro@im.ac.cn
版权所有:微生物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