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8年第38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褐煤风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演替

      1998, 38(6).

      摘要 (535) HTML (0) PDF 0.00 Byte (10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采自辽宁省前屯煤矿的6种不同风化程度的褐煤样品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刚采掘出来的褐煤表面几乎没有微生物存在.经5个月、1年及4年堆积风化的褐煤中也只见到休眠孢子和少量菌丝.将褐煤样品在潮湿状态下培养10天后,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刚采出来的褐煤及经5个月风化的褐煤表面有大量放线菌生长,而且菌落周围有褐煤被降解迹象.经1年风化的褐煤中除有大量放线菌及细菌生长外,真菌也有所增加.而在经4年风化褐煤中主要是真菌明显增加.平板计数结果同样说明褐煤风化过程中微生物存在演替现象:放线菌为褐煤初期降解的主要微生物,随后是细菌,在风化程度较高的褐煤中,真菌则为优势降解菌.三株优势放线菌为诺卡氏菌(Nocardia Sp.),束丝放线菌(Actinosynnema Sp.)和链霉菌(Streptomyces sp.).两株优势细菌均为节杆菌(Arthrobacter sp.).两株曲霉为栖土曲霉(A.terricola)及褚曲霉(A.ochraceous),为褐煤风化过程的优势真菌.

    • 中国牛朊病毒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1998, 38(6).

      摘要 (724) HTML (0) PDF 0.00 Byte (10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中国牛外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提取基因组DNA.用所设计引物以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出不致病的朊病毒蛋白(PrP~c)基因,并克隆到pGEM-Teasy Vector.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牛PrP~c的片段大小为795bp,包含了牛朊病毒基因的完整编码区序列.该基因无内含子,同国外报道的已知序列完全相同.

    • 用感染病毒细胞超微结构的差异区分RMV及TMV株系

      1998, 38(6).

      摘要 (526) HTML (0) PDF 0.00 Byte (9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被长叶车前草花叶病毒(R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不同株系感染的普通烟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现两种病毒的粒子分布、内含体类型、被感染细胞超微结构的病变均存在差异.病毒粒子分布有成束、分散、环状、膜包被及角状成层或平行成层排列等类型,存在于细胞质及液泡中,但未见于细胞核、线粒体及叶绿体等细胞器中.内含体的X-小管形状有长杆状、短杆状及颗粒状,数量各异.细胞壁常引起增厚、结构松散及扭曲等变化.叶绿体聚集成堆或分布于细胞边缘,其数量、大小、形状及所含淀粉粒、嗜锇颗粒等存在差异,有些还有颗粒状物质积累.线粒体及内质网等在不同株系间也存在差异.本项研究表明,被感染细胞超微结构的差异可作为RMV和TMV株系区分的依据.

    • 圈卷产色链霉菌分化相关基因——saw1的结构和功能

      1998, 38(6).

      摘要 (830) HTML (0) PDF 0.00 Byte (8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了分化基因——saw1的双链测序.结果表明在1500bp的DNA片段中有一个完整的开读框架(ORF),其编码区是在419bp至1252bp处.其产物与已知的天蓝色链霉菌whiG的氨基酸序列有89%的同源性.当把1500bp的saw1DNA片段插入到链霉菌表达质粒载体pIJ702后,构建的重组质粒转化天蓝色链霉菌孢子形成缺陷突变株C71,可使C71形成孢子和灰色色素.用基因破坏的策略进一步研究了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saw1在圈卷产色链霉菌气生菌丝到孢子形成的发育转变中有重要作用,是分化中控制孢子发育起始的一个重要基因.

    • 棒状杆菌2,5-二酮基-D-葡萄糖酸还原酶Ⅰ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表达

      1998, 38(6).

      摘要 (503) HTML (0) PDF 0.00 Byte (9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sp.SCB3058)初步纯化得到两个2,5-二酮基-D-葡萄糖酸(2,5 DKG)还原酶,在此基础上利用PCR技术,以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得到含有2,5-DKG还原酶Ⅰ基因的片段,定向连接到PGEM3Zf(+)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筛选得到阳性克隆pGEM813.序列分析表明,片段全长1107bp,含有一个834bp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产生由278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量为34kD的蛋白.将目的基因的调控序列进行缺失突变后,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BL上获得表达质粒pBL4.通过温度诱导,经SDS-PAGE分析有明显的表达条带,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并且表达的蛋白具有较高的酶活力.构建的优良基因工程菌为最终实现从葡萄糖一步发酵产生维生素C前体2-酮基-L-古龙酸打下了基础.

    • 林肯链霉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酶学性质

      1998, 38(6).

      摘要 (980) HTML (0) PDF 0.00 Byte (9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分离纯化的基础上,报道了pH、温度和金属离子对林肯链霉菌(Streptomyceslincolnensis)Z-512谷氨酸胺合成酶(GS)活力的影响及GS底物专一性的研究结果.在动力学性质的研究中,发现林肯链霉菌GS在生物合成反应系统中,对底物NH_4CI的饱和曲线不遵守米氏方程.Hill作图呈两相曲线.在NH_4CI浓度低的情况下,Hill系数大于1,具有正协同效应;当NH_4CI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Hill系数小于1,具有负协同效应.这说明NH_4CI不仅作为林肯链霉菌GS的底物,而且作为一种效应物调节GS的活性.林肯链霉菌GS对底物Glu及ATP的饱和曲线遵守米氏方程.在不同的激活离子存在下,GS对Glu、ATP的Km值也不同.

    • 固定化桔青霉产生核酸酶P_1的研究

      1998, 38(6).

      摘要 (790) HTML (0) PDF 0.00 Byte (9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吸附固定在多孔聚酯载体上的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菌丝细胞,在摇瓶中以分批发酵方式合成核酸酶P_1.试验结果表明:在固定化细胞产酶的条件下,培养液中葡萄糖和蛋白胨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0g/L和1g/L,摇瓶转速以180~200r/min为宜.固定化细胞经过48h的产酶周期,培养液中的核酸酶P_1活力可高达513.3U/ml,其产酶效率是游离菌丝的3.6倍,而葡萄糖和蛋白胨的用量仅为游离菌丝产酶的五分之一.在重复分批发酵试验中,固定化菌丝细胞形状稳定,连续28批(共56d)的产酶结果基本一致,每批的平均酶活力为507.4U/ml,在经济上和工艺上均显示了明显的优越性.

    • 使敦煌壁画红色铅丹变色菌株生理特性的研究

      1998, 38(6).

      摘要 (588) HTML (0) PDF 0.00 Byte (12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一株分离自敦煌壁画的菌株进行了生理生化检测,结果表明,该菌符合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不定种(Species Incertae Sedis)的特征.在加有铅丹(Pb_3O_4)的培养基上,菌体呈棕黑色.通过鉴定,认为该棕色为菌体将铅丹氧化成PbO_2的缘故.在pH9.8、37℃、黑暗条件下氧化程度最高.纯氧及纯氮气条件下菌体氧化铅丹受抑制,菌株氧化铅丹受质粒控制,菌体具主动吸收铅的能力,电镜观察铅主要位于原生质体内,5×10~(-3)mol/ml NaN_3抑制菌体生长.

    • 胞外蛋白酶和脂酶活性作为球孢白僵菌毒力指标的可靠性分析

      1998, 38(6).

      摘要 (621) HTML (0) PDF 0.00 Byte (12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测定17株不同来源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的胞外蛋白酶活性(PU,μmol·ml~(-1)·min~(-1))和脂酶活性(LU,μmol·ml~(-1)·h~(-1))及其对血黑蝗(Melanoplussanguinipes)的毒力,分析用酶活性作为毒力指标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菌株间毒力和酶活性差异较大,LT_(50)的变化范围为5.27~16.89d,PU和LU分别为0.47~3.37×10~(-2)和0.00~56.75.将PU与LU分别对接种后各日累计死亡率及LT_(50)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各菌株PU与其毒力相关显著,但LU却与毒力相关不显著.对接种后7d的死亡率,PU可表达其变异的67%,也是最大表达率.因此,PU可作为大量菌株初筛的参考性毒力指标,但应谨慎使用,不能以PU测定完全取代常规的毒力测定.脂酶活性不宜作为所试菌种的毒力参考指标.

    • 球孢白僵菌毒素的分离、毒力检测及结构鉴定

      1998, 38(6).

      摘要 (578) HTML (0) PDF 0.00 Byte (1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吸附法从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1003-V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出导致昆虫患病的毒素粗提物(以下简称毒素),并对其进行了毒力检测.结果表明,该毒素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幼虫有明显毒性;对棉铃虫(Heliothis zea)幼虫口服毒性较弱,血腔注射毒性较强;仅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抑菌作用.对草地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f-21细胞株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毒力回归方程为y=2.03+2.39x,半致死浓度是0.01751%,其95%可信极限为0.01517%~0.0202%.高压液相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毒素含有三种在结构和性质上非常相近的物质.

    • HCMV在基因转染细胞中复制的研究

      1998, 38(6).

      摘要 (570) HTML (0) PDF 0.00 Byte (9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人喉上皮细胞癌细胞系(HEP_2)的DNA转染人胚肺细胞(HEL),得到了5株基因转染细胞(GTC),命名为A5、B3、G8、D3和H3.这些GTC的染色体数在HEL的染色体数与两个亲代细胞(HEP-2和HEL)染色体的和数之间,感染人巨细胞病毒ADI69株后4d,D3比A5、B3、G8和H3有更多的荧光阳性细胞和更高的病毒滴度.在D3中HCMV复制随感染剂量的增大而增速.不同代数的D3对HCMV具有相似的敏感性,HCMV感染传至100代的D3,电镜证实仍可象原代D3复制大量的HCMV.永生性的D3可以用作分析调控HCMV复制的宿主细胞因子、分离培养HCMV等的工具.

    • 长江流域水稻根际芽孢杆菌属固氮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1998, 38(6).

      摘要 (1118) HTML (0) PDF 0.00 Byte (15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物固氮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发展持续农业,水稻田的氮素肥力比一般旱地高得多,活跃的生物固氮被认为是主要因素之一.苏宝林、崔宗均等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北方稻区的固氮菌资源,分离鉴定出8属18种共35株固氮菌.在此基础上,我们对长江流域水稻根际异养固氮菌资源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报道芽孢杆菌属(Bacillus)固氮菌株分离与鉴定的结果.

    • 用自身次生代谢产物抗性筛选宁南霉素高产菌株

      1998, 38(6).

      摘要 (675) HTML (0) PDF 0.00 Byte (11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宁南霉素是诺尔斯链霉菌西昌变种产生的一种胞嘧啶核苷肽型新抗生素,它对多种病毒、细菌和真菌引起的作物病害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毒性低、残留量小,无蓄积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它的原始菌株 16A—6发酵单位仅 700U/ml~1000U/ml,严重阻碍了它的推广应用.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