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9年第39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四株糖单孢菌分离株的分类学研究

      1999, 39(1).

      摘要 (444) HTML (0) PDF 0.00 Byte (9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广西地区的土样中,分离到4株细胞壁Ⅳ型,糖型A, 无枝菌酸的假诺卡氏菌科的放线菌菌株,编号分别为191、221、202、和212。根据4株 菌的形态学特征和细胞化学特征,将其归入糖单孢菌属。与该属5个已知种的7个代表株进行 的rDNA的BamHI酶切片段长度类型分析(Ribotyping)的结果表明:191为青绿色糖单孢菌(S.viridis),202为青灰色糖单孢菌(S.caesia),221和212为相同的与青绿色糖单孢菌(S .viridis)的亲缘关系最近的种,但不同于已知的任何一个种。

    • 黄瓜花叶病毒山东株(CMV\|SD)RNA2全长cDNA克隆的构建及全序列分析

      1999, 39(1).

      摘要 (514) HTML (0) PDF 0.00 Byte (8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别利用5’RACE和3’RACE确定了CMV\|SD RNA2的5’和 3’末端序列,在此基础上,利用RTPCR得到了RNA2的5’端一半的cDNA克隆pC25和3’端一 半的cDNA克隆pC23,并通过拼接构建了RNA2全长cDNA克隆pC2F。通过对pC25和pC23进行序列 测定,得到了RNA2的全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MVSD RNA2由3048nt组成,其中存在2个 部分重叠的阅读框ORF1(79~2652nt)和ORF2(2414~2746nt),分别编码858aa的2a蛋白和111 aa的2b蛋白,并在2a蛋白的序列中发现了动植物病毒复制酶所特有的两个保守序列。该株系 RNA2核苷酸序列与分属CMV I亚组的Fny株系和II亚组的Q株系RNA2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 为917%和756%;2a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8%和677%,2b蛋白的氨基酸序 列同源性分别为830%和513%。同源性比较的结果表明SD株系属于CMV I亚组。

    • 竹节花黄斑驳病毒启动子的缺失分析及功能

      1999, 39(1).

      摘要 (1147) HTML (0) PDF 0.00 Byte (20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竹节花黄斑驳病毒(CoYMV)是侵染单子叶植物竹节花的一 种双链环状DNA病毒,它的启动子可介导外源基因在烟草韧皮部特异表达。为了研究其组织 特异性表达的最佳启动子区域,对CoYMV启动子进行了5′端五种不同长度的缺失分析,用不同长度的启动子片段与GUS基因及NOS3′端转录中止序列构建了全长启动子及5 个缺失启动子序列的六个嵌合GUS基因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将上述嵌合基因转化烟草 外植体后,每种表达载体都获得了一批转基因烟草植株。转化再生烟草植株的PCR分析、GUS 酶活测定及GUS组织染色的结果表明六种类型的嵌合基因已整合到烟草染色体中,并有五种 表达出GUS活性。缺失到870bp的启动子比全长启动子(1040bp)的活性约高78%,870bp比585bp启动子介导的GUS活性略高但差别不明显,缺失到447和232时GUS活性有明显下 降,但仍具有韧皮部特异表达的特性。当缺失到TATA box附近的44bp时启动子丧失组织特 异性,GUS活性也降低到测不出来的水平。以上结果表明CoYMV启动子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 870bp~230bp及232bp下游区分别与启动子的活性和韧皮部组织特异性密切相关,870bp上游可能存在一个负调控序列,所以该启动子的活性和组织特异性的最佳调控区应在87 0bp或585bp的下游区。CoYMV启动子与35S启动子驱动GUS基因在烟草中表达的活性相比, 前者为后者的70%左右,考虑到前者仅在韧皮部细胞表达而后者为组成型表达,所以CoYMV启 动子在韧皮部的活性可能与35S启动子相当或更高。CoYMV启动子在其它转基因植物中驱动外 源基因表达的特点正在研究中。

    • 呼吸道合胞病毒B亚型分离株的G蛋白基因分析

      1999, 39(1).

      摘要 (582) HTML (0) PDF 0.00 Byte (10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一株长春地区B亚型分离株(CC169)的G蛋白基因进行了 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分离株CC169同RSV B亚型原型株CH18537的 核苷酸同源性为94%,核苷酸的有义突变率达65%。由核苷酸推导出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94%,氨基酸的变异全部发生在胞外区,并主要集中在一个高度保守区的两端,胞内区和跨 膜区保守不变。氨基酸的变异导致了分离株既有糖基化位点的改变,又有蛋白长度的变异。 此外还初步探讨了我国RSV B 亚型分离株CC169的G蛋白基因同原型株之间的变异与疫苗研制 中的意义。

    • 球形芽孢杆菌C3-41二元毒素基因在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亚种中的克隆和表达

      1999, 39(1).

      摘要 (637) HTML (0) PDF 0.00 Byte (11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球形芽孢杆菌C3-41是我国分离的一株对蚊幼虫有毒杀作用的高毒力菌株,对库蚊、按蚊幼虫的毒性高于2362菌株,Southern杂交证明C\-3\|41总DNA中35Kb HindIII片段上带有419和514kD二元毒素基因,该片段由3479个核苷酸组成,核苷酸序列同2362菌株的二元毒素基因序列完全相同。含二元毒素基因的重组质粒pCW\|1和pCW\|2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产生二元毒蛋白,但表达量低,重组子杀蚊毒性低。无晶体型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亚种重组子在其芽孢形成中能产生以晶体形式存在的二元毒素蛋白,其全发酵液和纯化晶体蛋白的杀蚊活性与C\-3\|41相近。

    • 水稻条叶枯病毒(RStV)基因组组分4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1999, 39(1).

      摘要 (748) HTML (0) PDF 0.00 Byte (1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RTPCR技术合成并扩增了水稻条叶枯病毒(RStV)中国云南分离物基因组组分4的全长cDNA,将PCR产物克隆在载体pCRII上,并进行全序列测定,所得核苷酸序列及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日本分离物T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核苷酸水平,两分离物的vORF、vcORF及基因间非编码区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4.9%、94.1%、86.1%,5’端非编码区序列相同,而3’非编码区同源性为96.1%,仅有两个核苷酸不同;在氨基酸水平,vORF及vcORF编码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99.4%和98.3%。可见,编码区的大小及其氨基酸序列和两末端序列都是很保守的。因此,中国云南分离物Y与日本分离物T可能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 利用发光酶基因标记技术跟踪棉花根圈中的绿针假单胞菌PL9L

      1999, 39(1).

      摘要 (1325) HTML (0) PDF 0.00 Byte (19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细菌转化和杂交的方法,成功地将全套发光酶基因标记系统Tn7luxCDABE引入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PL9,得到稳定的发光标记菌PL9L。采用发光菌落平板计数法和X射线胶片自显影法,通过盆栽试验和盒裁试验,研究了发光标记菌PL9L在棉花根圈的定殖动态和分布规律。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灭菌土盆栽中,播种后6d左右PL9L在棉花根圈的定殖水平达最高(31×109cfu/g根土),播种后56d左右趋向稳定,PL9L数量为17×102cfu/g根土;未灭菌土盆载中,播种后8d左右PL9L的定殖水平达最高(11×109cfu/g根土),46d左右趋向稳定,菌数为14×102cfu/g根土。盒栽试验结果表明,PL9L可从种子向根尖方向扩散,但并不与根的伸长生长同步,播种后36d,灭菌土盒栽中PL9L可扩散至种子下方120cm以内,而未灭菌土盒栽中PL9L扩散至110cm以内。在棉花根尖区域均未检测到PL9L。

    • 嗜热细菌木糖异构酶基因xylA在酿酒酵母中的高效表达

      1999, 39(1).

      摘要 (974) HTML (0) PDF 0.00 Byte (25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PCR技术克隆得到嗜热细菌Clostridium thermohydrosulfuricum木糖异构酶(xylose isomerase XI)基因xylA,将该基因连接于酵母表达载体pMA91的磷酸甘油激酶(PGK)启动子下,得到重组质粒pBX1。通过LiAc完整细胞转化法将重组质粒转移至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H158受体菌中,得到重组酵母转化子H612,酶活测定结果表明,成功地在酿酒酵母中得到木糖异构酶的活性表达。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出明显的特异性表达产物带,单体分子量为43kD。由酿酒酵母重组子H612产生的木糖异构酶最高酶活条件与其在自然状态下的一致,均为85℃,pH70,在这一条件下酶的比活力为10U/mg蛋白,而在接近酵母最适生长温度的30℃和40℃时,其相对酶活分别下降37%和11%。研究结果显示在酿酒酵母中得到木糖异构酶的活性表达,为进一步在酿酒酵母菌中建立新的木糖代谢途径打下了基础。

    • 工程菌人溶菌酶的纯化和性质

      1999, 39(1).

      摘要 (921) HTML (0) PDF 0.00 Byte (23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人溶菌酶工程菌株在发酵培养、菌体经超声破碎、变性和复性后所得的粗酶液经ExpressIon S阳离子交换柱层析,得到电泳纯的酶,比活达到48KG*4]000u/mg。此酶的最适pH为6.5;等电点为8.91;对溶壁微球菌的米氏常数Km=0.0311mg/mL;60℃保温30〖KG*4]min,酶活力剩余48.3%。N末端氨基酸序列除了第一个Met,其余4个与预期相符。一些重金属离子对酶的活性影响不尽相同,在0.01

    • 枯草芽孢杆菌中性β-甘露聚糖酶的产生及性质

      1999, 39(1).

      摘要 (616) HTML (0) PDF 0.00 Byte (14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产中性β甘露聚糖酶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编号BM9602。该菌在液体培养条件下,产生中性β甘露聚糖酶。多糖能作为碳源,而单糖不能作为碳源;有机氮源优于无机氮源。产酶最适培养基组成:魔芋粉4%,牛肉蛋白胨和酵母膏各1%。产酶最适培养条件:培养基起始pH85,35℃,振荡培养36〖KG*3]h。以槐豆胶为底物,培养滤液中性β甘露聚糖酶活力为96IU/mL。酶在pH50~100和50℃下稳定;作用最适条件为pH60和50℃;水解魔芋粉和槐豆胶均产生寡聚糖。

    • 肝素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

      1999, 39(1).

      摘要 (862) HTML (0) PDF 0.00 Byte (23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活性较高的肝素酶产生菌株Corynebacterium sp.。培养及产酶最佳条件表明,最适培养基组成(g/L):胰蛋白胨20,氯化钠1,磷酸氢二钾25,硫酸镁05,麦芽糖20,pH65。最适生长温度27℃,最佳产酶温度31℃。在500mL三角瓶中装40mL培养基,在30℃,200r/min摇床上培养24 h,每升发酵液可产酶1700u。

    • 耐高渗压高产甘油的一个假丝酵母新种——产甘油假丝酵母

      1999, 39(1).

      摘要 (1154) HTML (0) PDF 0.00 Byte (25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自然标本中分离获得一高产甘油的菌株WL20025,仅发酵葡萄糖及微发酵蔗糖,能利用葡萄糖、蔗糖、乙醇生长,微利用甘油和柠檬酸,不利用肌醇、硝酸盐、赤藓醇、阿拉伯醇、甘露醇,与DBB显色反应为阴性,可在含500g/L葡萄糖或100mL/L醋酸的培养基中及40℃下生长,可在水活度为0890~0900的培养基中生长,出芽生殖,易形成“假丝酵母菌型”假菌丝,不进行有性生殖,线粒体DNA的分子量为20kb,是假丝酵母属的一个新种,定名为产甘油假丝酵母(Candida glycerolgenesis Zhuge[WTBZ] sp.nov.)。

    • 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型的相变异

      1999, 39(1).

      摘要 (769) HTML (0) PDF 0.00 Byte (16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经过反复检查1980~1993年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收集的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菌株,发现了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型的相变异(phase variation)。在4774或4776噬菌体型(完全型)的培养物中,有一小部分可以发生变异,有的变为4000(第1相),有的变为0776或0774(第2相)。这种4000和0776(0774)噬菌体型培养物的多数,容易发生回复变异,变为原来的噬菌体型4774(或4776);有时,4000噬菌体型(第1相)可以变为0776(第2相),而0774噬菌体型(第2相)也可以变为4000(第1相)。在7776噬菌体型(完全型)的培养物中,也有一小部分可以变为7000(第1相)或0776(第2相)。7000(或7002)和0776噬菌体型培养物的多数容易发生回复变异,变为原来的噬菌体型7776(或7774)。从完全型培养物变为第1相或第2相的变异率为156%,从第1相或第2相培养物变为完全型的变异率为532%。这一现象的阐明,将有助于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噬菌体分型,和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有重要意义。

    • 林可链霉菌转化系统的建立

      1999, 39(1).

      摘要 (535) HTML (0) PDF 0.00 Byte (13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农用抗生素2-16产生菌的分类鉴定

      1999, 39(1).

      摘要 (466) HTML (0) PDF 0.00 Byte (11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白腐真菌吸附铅的研究

      1999, 39(1).

      摘要 (1132) HTML (0) PDF 0.00 Byte (28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酵母HOG途径与甘油合成

      1999, 39(1).

      摘要 (652) HTML (0) PDF 0.00 Byte (17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