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年第40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嗜盐碱古生菌新种的系统分类学研究

      2000, 40(2).

      摘要 (1345) HTML (0) PDF 0.00 Byte (22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内蒙古乌都淖咸性盐湖分离到嗜盐碱菌菌株Y21。其形态为杆状,能运动,红色菌落,通过生理生化、极性脂成分、基于16SrRNA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和DNADNA杂交同源性比较,发现菌株Y21是Natrilba属中一个与其它成员不同的新种,命名为Natrilbawudunaoensissp.nov.。

    • 粘细菌转录因子FruA的表达、纯化及调控作用

      2000, 40(2).

      摘要 (976) HTML (0) PDF 0.00 Byte (10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FruA是粘细菌(Myxocoxccusxanthus)发育所必需的转录因子,影响着一系列发育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带组氨酸标记的FruA,并用镍离子层析进行快速分离纯化。凝胶阻滞试验提示FruA对靶基因的调控可能需要其它因子的参与。

    • 抗性库蚊酯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和表达

      2000, 40(2).

      摘要 (928) HTML (0) PDF 0.00 Byte (8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抗性库蚊酯酶基因,引入原核表达载体pRL439,转化大肠杆菌HB101细胞,获得表达。通过酶切、Southern杂交鉴定重组质粒。研究了重组菌酯酶的活性,重组质粒pRLB1表达的酯酶具有高酶活并能高效降解酯酶的特异性底物α乙酸萘酯(αNA)和β乙酸萘酯(βNA);经对重组菌进行细胞固定化后降解农药三氯杀虫酯(7504),反应时间短,降解效率高

    • 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A1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及活性研究

      2000, 40(2).

      摘要 (891) HTML (0) PDF 0.00 Byte (13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RTPCR技术从人肝总RNA中分离扩增了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A1基因的cDNA序列,克隆至大肠杆菌表达质粒pET23b,采用蛋白表达筛查法及DNA测序证明该cDNA序列完全正确。重组质粒pET23bhgst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获得高效表达的可溶性hGSTA1产物,其表达量约为大肠杆菌可溶性总蛋白的40%。将hGSTA1cDNA亚克隆至乳酸乳球菌表达载体pMG36e,电穿孔法转化乳酸乳球菌MG1363获得hGSTA1乳酸乳球菌表达株。SDSPAGE及Western杂交分析表明该菌株表达预期大小的hGSTA1融合蛋白,经谷胱甘肽琼脂糖亲和层析纯化获得的hGSTA1蛋白具有较高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具hGSTA1酶活性的乳酸乳球菌工程菌可望应用于研制防癌保健乳制品。

    • 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cry3A在鳞翅目特异菌株中的表达及杀虫特性

      2000, 40(2).

      摘要 (567) HTML (0) PDF 0.00 Byte (8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对鞘翅目昆虫有特异毒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cry3A基因电转化到只对鳞翅目昆虫有毒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野生型菌株YBT8031中,获得转化了BMBY001。SDSPAGE分析及镜检结果表明,cry3A基因可在该菌株中高效表达,但出发菌株中原有的cry1Ab、cry1Ac及cry2的表达则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生物测定结果显示,转化子BMBY001对柳蓝叶甲(鞘翅目)具有较高毒力,LC50为0413μL/mL(浸叶法),对小菜蛾(鳞翅目)的毒力比野生受体菌YBT8031有所降低,LC50值为3319μL/mL。

    • 两种DNA探针杂交检测结核分支杆菌方法的研究

      2000, 40(2).

      摘要 (1037) HTML (0) PDF 0.00 Byte (9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改进结核杆菌DNA探针的特异性与实用性,研制了以生物素标记的两种对结核分支杆菌特异的DNA探针:一个5’端标记的20bp的寡核苷酸探针和一个采用PCR方法合成的188bp长链探针。两种探针分别与结核分支杆菌的全染色体DNA,以及基因组上IS6110序列的一段317bp的PCR扩增产物进行斑点杂交,以碱性磷酸酶(AP)催化的染色反应检测,测试了两个探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系统地比较研究了两种探针杂交检测条件:探针的浓度选择,杂交温度与洗膜温度的选择,以及杂交与洗膜温度对检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的影响。寡核苷酸探针和188bp探针杂交检测纯化结核分支杆菌基因组DNA的敏感性分别为100ng与6ng,杂交检测PCR产物的敏感性分别是400pg与50pg。两探针的最佳杂交浓度均为40~160ng/ml,最佳杂交温度分别是42℃与68℃,最佳洗膜温度分别是60℃与60~68℃之间。两种探针均仅与结核分支杆菌及BCG有杂交信号,而与其它受试分支杆菌及非分支杆菌杂交结果都呈阴性。它们的特异性都很强,但188bp探针的敏感性约是寡核苷酸探针的7~16倍,而且188bp探针检测本底较低,是检测结核分支杆菌的较佳选择

    • 发光酶基因标记的荧光假单胞菌Xl6L2在小麦根圈的定殖动态

      2000, 40(2).

      摘要 (878) HTML (0) PDF 0.00 Byte (1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土壤微宇宙系统内及田间土壤中,采用发光酶基因标记检测技术研究了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简称Pf)Xl6L2在小麦根圈的定殖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在不灭菌灰潮土微宇宙中,Pf·Xl6L2在小麦播种后36d定殖密度可达最高水平(32×104cfu.g-1根),然后开始下降,最后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较低水平(约32×102cfu.g-1根))。在田间条件下,Pf·Xl6L2通过种子表面接种在小麦根圈的定殖动态与微宇宙中的相似,可散布至种子下方10cm以内,水平移动距离在植物播种后125d不超过40cm。

    • 一种新型家蚕核多角体病毒Bac to Bac系统的构建

      2000, 40(2).

      摘要 (937) HTML (0) PDF 0.00 Byte (14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全基因组DNA与AcBacmidDNA共转染家蚕BmN细胞,构建转座一穿梭载体BmBacmid。另一供体质粒以转座方式将乙肝病毒e抗原基因HBeAg整合到BmBacmid的attTn7位点上成为重组rBmHBe。结果表明BmBacmid既能在大肠杆菌中以质粒的形式复制,又能在家蚕BmN细胞和草地夜蛾Sf9细胞中复制,形成感染性病毒粒子。Southernblotting证实重组病毒的构建是正确的。BmN细胞能正确识别与切割HBeAg信号肽序列,SDSPAGE表明HBeAg基因在家蚕细胞中高效表达,ELISA测定培养上清中HBeAg效价达1∶32000,细胞内HBeAg效价为1∶2000,培养液及细胞内的HBcAg含量极低(〈1∶160)。

    • 泡盛曲霉抗FOA突变株的筛选与转化

      2000, 40(2).

      摘要 (572) HTML (0) PDF 0.00 Byte (11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泡盛曲霉SG1菌株分生孢子的紫外线致死曲线,选择死亡率为85%~90%的诱变时间诱变分生孢子,然后将其涂布于含FOA(5-flourooroticacid)和尿嘧啶核苷的基本培养基上,选择抗FOA的突变株。经过纯化和回复突变检测后,获得了5株需要尿嘧啶或尿嘧啶核苷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的稳定突变株。进一步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这些突变株的URA3基因发生了突变。Northern杂交及RTPCR方法证明这些突变株中URA3基因突变均发生在转录水平上。选择突变株SA5作为受体菌,用含来自黑曲霉的野生型URA3基因的质粒转化该受体菌,结果获得了稳定的转化子。Southern杂交证明野生型URA3基因取代了突变株的ura3基因。

    • 蚕豆萎蔫病毒单克隆抗体制备及检测应用

      2000, 40(2).

      摘要 (1178) HTML (0) PDF 0.00 Byte (15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蚕豆萎蔫病毒(BBWV)免疫的BALB/C鼠脾细胞与SP2/0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筛选克隆,获得6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BBWV单克隆抗体(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单抗腹水ELISA滴度为1:320000~1:640000,各单抗抗体类型均为IgG1。6株单抗与BBWV不同分离物均有反应,而与其它植物病毒无交叉反应。经Westernblot印迹分析表明,此6株单克隆抗体均是针对BBWV447kD的外壳蛋白大亚基的特异性抗体。这是国内外首次报道获得BBWV单克隆抗体

    • 蛭弧菌BDG-9质粒不稳定性研究

      2000, 40(2).

      摘要 (788) HTML (0) PDF 0.00 Byte (12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建立了研究难于单独连续培养的专性蛭弧菌质粒稳定性的方法体系。应用此方法体系发现并证明了在专性蛭弧菌BDG9中所含的质粒pSTⅠ存在着独特的质粒缺失现象,当蛭弧菌BDG9单独培养时,在通常决定质粒稳定性的复制功能和分配功能都正常的情况之下,随着细胞的传代,质粒pSTⅠ逐渐丢失,蛭弧菌的生长繁殖也逐渐停止,表明质粒pSTⅠ的存在对BDG9细胞单独生长有重要作用。

    • 产甘油假丝酵母甘油代谢关键酶的研究

      2000, 40(2).

      摘要 (1419) HTML (0) PDF 0.00 Byte (17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产甘油假丝酵母的甘油代谢关键酶进行了研究,发现产甘油假丝酵母同化甘油能力极弱,少量葡萄糖明显改善其同化甘油的能力;线粒体3磷酸甘油脱氢酶受3磷酸甘油的强烈诱导,受葡萄糖代谢的阻遏。在甘油发酵过程中,产甘油假丝酵母胞浆3磷酸甘油脱氢酶酶活处于较高水平并在36h和60h时出现两次酶活高峰,其中第一次酶活峰值水平决定产甘油假丝酵母的甘油合成和积累水平,成为甘油高速积累期(18~48h)甘油合成的关键性的限速酶。在甘油发酵18~48h内,3磷酸甘油酯酶的酶活处于高水平,并在36h时出现酶活峰值;处于缓慢甘油积累阶段的48~72h间,3磷酸甘油酯酶已处于低水平表达,此时,3磷酸甘油酯酶则成为甘油合成的限速酶。产甘油假丝酵母稳定并高表达其胞浆3磷酸甘油脱氢酶基因并且其所表达的3磷酸甘油酯酶酶活远高于胞浆3磷酸甘油脱氢酶这一特征是其高产甘油根本所在。

    •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高温蛋白酶的产生条件及酶学性质

      2000, 40(2).

      摘要 (1561) HTML (0) PDF 0.00 Byte (29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acillusstearothermophilis)WF146的产蛋白酶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在58℃条件下,WF146在pH值为75的Fd培养基中振荡发酵培养48h后,发酵液中高温蛋白酶产量可达600u/mL以上。对该酶性质的研究表明,酶分子量为34kD,最适作用pH为80,最适作用温度为80℃,具有良好的pH稳定性及热稳定性。Ca2+对该酶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PMSF、DFP及IAA能强烈抑制酶活力,而DTT对该蛋白酶活力无影响

    • 酶法合成糖及糖醇酯

      2000, 40(2).

      摘要 (733) HTML (0) PDF 0.00 Byte (11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脂肪酸为酰基供体,糖和糖醇为酰基受体,利用吸附到涤棉布上的假丝酵母脂肪酶作催化剂,在含叔丁醇的系统中,研究了酯化反应条件。酯化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40℃~45℃和50~75。在酰基供体中,以亚油酸和油酸最好,C8到C22的饱和脂肪酸的酯化程度相仿。在23种糖和糖醇中,果糖、木糖、海藻糖、山梨糖、木糖醇、甘露醇以及异丙基葡萄糖和甲基葡萄糖比其它酰基受体的酯化率高。糖醇的酯化程度明显高于相应的糖。此外,酰基供体与受体的摩尔比大于2∶1时,有利于酯化。在由30mmol(085g)油酸,02mmol山梨醇(0036g),3mL叔丁醇和30mg固定化酯肪酶(600u)组成的反应系统中,40℃震荡反应48h,以等摩尔的底物计算,酯化程度达到90%以上。反应产物经薄层色谱鉴定为单酯和双酯。

    • 无载体固定化酵母细胞木薯淀粉质原料酒精连续发酵研究

      2000, 40(2).

      摘要 (744) HTML (0) PDF 0.00 Byte (8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木薯粉糖化液为发酵底物,在总发酵体积(有效)为15L的悬浮床生物反应器中,对一株粟酒裂殖酵母变异株进行一级和二级连续发酵研究。结果表明,二级连续发酵系统可明显改善一级系统的不足,并取得了平均流加糖液浓度150g/L,发酵强度为97g/L.h,流出液酒精浓度727g/L,残糖浓度374g./L,总糖利用率达90%的较好结果;整个系统在连续一个月的运行中从未发现染菌现象,发酵操作稳定。

    • 胶样菌CB39产海藻糖的研究

      2000, 40(2).

      摘要 (704) HTML (0) PDF 0.00 Byte (7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长白山天池水中筛选到一株低温条件下产糖的细菌。通过薄层层析、成脎反应、毛细管等速电泳以及红外光谱法确定该糖为海藻糖;经鉴定此菌株是胶样菌属中的一个新种(ColloidesSp.)定名为CB39;与已报道的产海藻糖菌株不同的是,菌株CB39能将产生的海藻糖分泌到细胞外,18℃时其培养液中海藻糖含量为2562mg/g干菌体;采用紫外诱变法筛选到一株在25℃条件下产海藻糖量为4167mg/g干菌体的高产突变株5,产糖量是同温度下野生菌的8倍。

    •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对抗菌药物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

      2000, 40(2).

      摘要 (1131) HTML (0) PDF 0.00 Byte (12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在难治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在体外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与抗菌药物作用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在生理盐水特氟隆系统孵育6d,可在特氟隆表面上形成细菌生物被膜(Biofilm),经扫描电镜证实,它包裹在微菌落表面。应用环丙氟哌酸,甲红霉素,罗红霉素,穿心莲作用于生物被膜细菌并观察结果。发现与2倍MIC环丙氟哌酸作用4h后,悬浮细菌存活率降至002%,但生物被膜细菌存活率则为41%,当10μg/mL甲红霉素,12μg/mL罗红霉素,005g/mL穿心莲分别与环丙氟哌酸联合应用时,生物膜细菌存活率分别降至02%,05%和27%。结果表明生物被膜细菌对环丙氟哌酸的抵抗力较悬浮细菌明显增强,而环丙氟哌酸分别与甲红霉素,罗红霉素,穿心莲联合应用则有明显抑菌作用。推测此种联合用药方式可能提高对难治性感染的治疗效果

    • 糖类和pH值的改变对十二碳二元酸发酵的影响

      2000, 40(2).

      摘要 (852) HTML (0) PDF 0.00 Byte (8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烷烃发酵是非均相发酵,其发酵液中存在气相、固相、水相和油相。因此,烷烃发酵与一般微生物发酵方法不一样。它是高耗氧、高产热的发酵过程,并且会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乳化剂,以便油相和水相混匀,使微生物更好地利用烷烃[1~3]。烷烃和糖类等水溶性基质不同:烷烃的疏水性决定…

    • 灵芝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

      2000, 40(2).

      摘要 (1111) HTML (0) PDF 0.00 Byte (22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灵芝多糖的抗肿瘤及免疫活性已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1]。灵芝子实体多糖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胞内和胞外多糖已被国内外的研究者证实都是有效多糖[2]。因此利用深层发酵来大规模地生产生物活性多糖是目前灵芝开发利用技术的热点。国内对灵芝培养基的组成、培养方法等已?..

    • 用复合PCR检测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的感染研究

      2000, 40(2).

      摘要 (756) HTML (0) PDF 0.00 Byte (1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性传播疾病中,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目前临床上常有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1],其临床症状相似或无明显症状,给确诊和治疗带来不便。因此我们应用多重引物PCR(multiplexPCR),一次实验能从临床标本中检测出三种病原体…

    • 变溶菌素(Mutanolysin)研究历史和发展前景

      2000, 40(2).

      摘要 (1365) HTML (0) PDF 0.00 Byte (12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变溶菌素(Mutanolysin)是由球孢链霉菌(Streptomycesglobisporus)的培养液制备的由多种不同溶菌酶组成的粗酶液。这种溶菌酶群在防治龋齿、从细菌细胞壁制取免疫活性物质等方面及一些科研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其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