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报

  • 2000年第40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几株红假单胞菌属细菌的表观特征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

      2000, 40(3).

      摘要 (879) HTML (0) PDF 0.00 Byte (13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变性梯度胶电泳(DGGE)分析方法和传统的表型特征研究方法、化学方法、核酸杂交方法等技术对14株紫色非硫细菌进行了多相研究。它们均具有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的基本特征:具片层状光合内膜结构,出芽分裂,含细菌叶绿素α和正常的螺菌黄素等。根据形态大小、黑暗条件下能否形成好氧菌落及碳源利用上的差异可将14株菌分为T群和gc群两群。用一对引物341f~906r扩增3株标准菌株Rps.palustris ATCC 17001、Rps.rutila R1、Rps.julia ATCC 51105和14株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片断,作DGGE分析,结果发现,17株菌中有5个遗传型:gc型、R1型、T型、pal型、jul型。3个标准菌株分别是R1型、pal型、jul型,而14株分离菌株除包括R1型外,另有2个新的遗传型:T型和gc型。几个代表菌株的总DNA的杂交结果表明,T型和gc型可能代表2个新的种群。

    • 猪瘟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形态发生

      2000, 40(3).

      摘要 (1103) HTML (0) PDF 0.00 Byte (2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了猪瘟病毒(CSFV)弱毒疫苗Thiverval株(T株)与中 国兔化弱毒疫苗C株在MPK细胞中的感染模式。使用MPK细胞增殖CSFV,其病毒滴度明显提高,从而为应用电镜超薄切片技术研究猪瘟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形态发生提供了可能性。猪瘟病毒呈圆形颗粒,直径约为70nm。其内部是电子致密的核心,直径约为40nm,有时呈六角形;外有包膜包裹。在CSFV感染的MPK细胞质中,可观察到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子代病毒粒子。此外,猪瘟病毒的感染能够引起某些宿主细胞超微结构上的变化。

    • 猪瘟病毒E2(gp55)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DNA疫苗的初步研究

      2000, 40(3).

      摘要 (1048) HTML (0) PDF 0.00 Byte (13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RTPCR方法从中国标准强毒株石门毒的细胞培养物中 扩增获得了其结构蛋白E2基因cDNA,将之克隆到pGEM5Z T载体,用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并推导出其对应氨基酸序列,与几个代表毒株Alfort株、Brescia株和C株相应序列进行比较,所测核苷酸序列与各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4.7%、92.6%和95.2%,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9.4%,92.6%和94.6%;将此E2片段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表达CSFV E2蛋白的重组质粒pcE2,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cE2导入cos7细胞进行瞬时表达,用针对E2蛋白的特异性单抗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E2蛋白在cos7细胞中获得了正确表达,随之将pcE2质粒DNA进行小鼠肌内接种免疫,ELISA法检测证实在免疫后2周和4 周的小鼠体内可诱导出较为明显的阳性血清,并高于E2单抗的阳性对照,病毒中和试验也表明DNA免疫后小鼠体内可诱导产生CSFV中和抗体;同时构建了能在昆虫细胞Sf9中表达GSTE2和GSTGFPE2融合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上述研究结果为研制针对CSFV的DNA疫苗,亚单位疫苗及其诊断试剂打下了基础。

    • 对虾白斑病毒感染的电子显微镜观察及DNA杂交证据

      2000, 40(3).

      摘要 (878) HTML (0) PDF 0.00 Byte (20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大陆养殖的中国对虾从1993年开始至今连年爆发病 毒性流行病,俗称“白斑病”(WSBV),死亡率近100%,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进一步明确虾病暴发原因,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1993年至1998年收集的发病中国对虾组织进行观察,发现病原体为直径(125±76)nm、长约(345±16)nm大小的带包膜的非包涵体型杆状病毒。 经氯化铯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技术获得了纯化的病毒核衣壳,大小为(80±13)nm×(380±24)nm。形态学特征与台湾地区发现的白斑杆状病毒(WSBV)相似。利用地高辛标记的WSBV DNA探针对病虾标本及纯化病毒DNA进行斑点杂交检测,均呈阳性反应,而与正常对虾组织无杂交反应。从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角度证明WSBV感染是造成中国大陆养殖对虾连年暴发流行病的重要原因。

    • 华葵根瘤菌nifA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2000, 40(3).

      摘要 (1032) HTML (0) PDF 0.00 Byte (10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华葵根瘤菌(Mesorhizobium huakuiiR.astragali)159的nifA基因的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1227bp,编码分子量为44734D的Nif A蛋白。与其它NifA蛋白的序列比较发现,华葵根瘤菌NifA蛋白也存在保守的中间结构域和C末端DNA结合结构域,但其氨基端缺失。Tn5定点突变得到的突变体是Nif-表型。构建了nifA基因组成型表达的质粒,此质粒在大肠杆菌中对华葵根瘤菌nifHlacZ有激活作用。

    • 利用苏云金芽胞杆菌转座子Tn4430构建含cry1Ac10基因的解离载体

      2000, 40(3).

      摘要 (700) HTML (0) PDF 0.00 Byte (8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cry1Ac10基因和苏云金芽胞杆菌的复制起始区连 接在一起,并在其两侧按相同方向各连接一个来自苏云金芽胞杆菌转座子Tn4430的解离位点,构成转移单位。再将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抗性标记基因和大肠杆菌克隆载体pUC19与之连接,获得含cry1Ac10基因的解离载体pBMB801。将其转化苏云金芽胞杆菌无晶体突变体,再导入含解离酶基因的辅助质粒pBMB1200。在解离酶作用下,两个解离位点间发生重组,消除基在操作中的抗性标记基因等非必需基因片段,获得仅保留有完整cry1Ac10基因和来 自苏云金芽胞杆菌质粒复制起始区,在无抗生素选择压力下能稳定遗传的重组质粒pBMB801B 。

    • HIV蛋白质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的筛选、重组表达与抗原性鉴定

      2000, 40(3).

      摘要 (1102) HTML (0) PDF 0.00 Byte (24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计了一种新的病原体蛋白质B细胞抗原表位的筛选和重 组表达方法。不须使用抗原,而通过交替用病人血清IgG抗体“淘洗”(biopanning)随机肽库和用正常人血清IgG反向吸附,来获得特异抗原表位资料。用HIV病人血清的IgG抗体淘洗噬菌体递呈随机十二肽库,再以正常人IgG抗体吸附,筛选到了能和HIV病人血清发生特异反应的噬菌体克隆,经ELISA、DNA测序等,成功地筛选出了位于HIV gp41外膜蛋白、高亲和力、构型特异的优势B细胞抗原表位(602GCSGKLICTTNV613)。用大肠杆菌硫氧还蛋白作为骨架,在其活性部位以“内融合”形式重组表达了该抗原表位,纯化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能与HIV(+)IgG抗体及艾滋病人血清呈特异反应,表明本技术路线可以有 效地进行HIV蛋白质的B细胞抗原表位筛选和重组表达。此方法也可移植于其它病原微生物抗原或自身抗原的表位研究,继而为基于抗原表位水平的特异诊断试剂的研制、疫苗的设计提供依据。

    • 点状产气单胞菌脯氨酰内肽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2000, 40(3).

      摘要 (751) HTML (0) PDF 0.00 Byte (12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活性筛选法从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ST7833 (Aeromonas puctata subsp.puctata ST7833)的基因组中克隆了脯氨酰内肽酶 (Prolyl Endopeptidase,简称apPEP)的基因,测定了含有PEP基因的33kb DNA片段的序列,第202092bp编码了690个氨基酸组成的脯氨酰内肽酶,经检索是一种新的PEP基因。并构建了一株组成性高效表达PEP的基因工程菌BL21/pGEMPEP。BL21/pGEMPEP在 YH培养基中apPEP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左右,活力是野生菌的112倍,表达产物主要为可溶性的胞内蛋白,约5%分泌到胞外。非还原SDSPAGE显示为单体,分子量为76kD,与基因序列预测的分子量一致。试管培养后纯化得到了纯度大于90%的重组脯氨酰内肽酶,比活力为67U/mg。

    • 利用基因工程菌VG1(pTU14)产聚β-羟基丁酸酯的研究

      2000, 40(3).

      摘要 (719) HTML (0) PDF 0.00 Byte (10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gb)和λ噬菌体裂解基 因(SRRz)在不同宿主大肠杆菌中的外源表达及其在聚β羟基丁酸酯(PHB)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同时携带vgb、SRRz和phbCAB三种基因的产PHB基因工程菌VG1(pTU14),经过82h的摇瓶补料分批培养,菌体浓度可以高达25.9g/L,PHB百分含量则可在52h时达到95%以上;此外,该菌株不仅可以实现摇瓶高密度发 酵培养和PHB产品的大量积累,还可以同时实现菌体细胞的可诱导裂解破壁,因此是一株具有潜在工业应用价值的多功能PHB生产菌株。

    • 氮源流加对Alcaligenes eutrophus积累聚β-羟基丁酸的影响

      2000, 40(3).

      摘要 (401) HTML (0) PDF 0.00 Byte (8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真养产碱杆菌(Alcaligenes eutrophus)为 聚β羟基丁酸(PHB)的生产菌株,在分析了PHB发酵过程参数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PHB合成期不同的硫酸铵流加速率对PHB合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PHB合成阶段,培养基中氮源的完全缺乏,导致细胞合成PHB能力的下降;在PHB合成期,不同的氮源流加速率对PHB合成过程存在着显著的影响,当流加速率较小时,尽管最终胞内PHB含量很高,但细胞干重、PHB浓度和PHB生产强度都较低。当氮源流加速率过大时,会导致最终胞内PHB含量显著下降,使PHB浓度和PHB生产强度降低。当硫酸铵流加速率在05g/h左右时,可以得到较好的发酵效果。

    • 提高大豆根瘤菌质粒稳定性的研究

      2000, 40(3).

      摘要 (869) HTML (0) PDF 0.00 Byte (14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发光酶基因luxAB作为报告基因,将广谱稳定性质 粒pTR102的parCBA/DE基因导入含37kb增效片段的pLARF3并去除该质粒的cos序列,构建成重组质粒pHN115和pHN156。同时,构建只带有cos序列和luxAB的参比质粒pHN157和pHN158。将上述4种质粒通过三亲本杂交分别导入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 m fredii) HN01,将pHN155和pHN158通过两亲本杂交分别导入大豆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TA11,在人工继代培养条件下比较测定其质粒保持率。结果表明;经连续转接培养7次后,pHN155、pHN156、pHN157和pHN158在HN01中的质粒保持率分 别为100%、67%、72%和92% 。连续转接培养4次后,pHN155和pHN158在TA11中的质粒保持率分别为98%和92%。说明parCBA/DE基因能显著提高质粒在快、慢生型大豆根瘤菌中的遗传稳定性,cos序列的去除也有一定的作用。

    • 水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诱导

      2000, 40(3).

      摘要 (778) HTML (0) PDF 0.00 Byte (15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水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的毒性菌株PXO99A和无毒菌株PXO99A(pBUavrXa10F1),检测液体培养中菌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以说明SOD与菌株致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菌体SOD活性高峰出现于延迟期末,之后下降;毒性菌株SOD活性高于无毒菌株。两个菌株的SOD活性的胞内定位均以胞质为主,占总活性的70%以上;酶体周质中SOD活性占总活性的20%~30%。以50~800μmol/L外源O-2处理细菌培养物1?h,可诱导菌体中SOD活性的增加。其 中以200?μmol/L O-2处理SOD活性最高;12?h菌龄培养物的诱导效果优于24?h培养物;对毒性菌株SOD的诱导作用更为明显。外源O-2处理后细菌存活率明显降低,2 4?h培养物的存活率下降大于12?h培养物;毒性菌株存活率下降大于无毒菌株。

    • 绿僵菌分解昆虫外壳蛋白酶MAP-21的纯化与特性

      2000, 40(3).

      摘要 (1457) HTML (0) PDF 0.00 Byte (15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蝉蜕为底物诱导绿僵菌产生分解昆虫外壳蛋白酶 。发酵液经超滤、Ultrogel AcA 54凝胶层析、制备IEF电泳,纯化了一种蛋白酶MAP-21,SDS-PAGE电泳后经银染色呈单带。该酶的Mr为27kD左右,pI为76。它的特异识别氨基酸为Arg,其活性可被PMSF和TLCK抑制,表明其活性中心有Ser和His残基。它还可被胰蛋白酶的典型抑制剂Leupeptin、Antipain及STI等所抑制,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TPCK和胰凝乳弹性蛋白酶抑制剂TEI对其活性无影响。专一底物和抑制剂特性试验结果表明MAP-21是类胰蛋白酶。此外,该酶还可被EDTA所抑制,表明金属离子为其活性所必需。另外还研究了MAP-21的最适作用温度和pH,以及温度耐受性等特性。

    • 土壤因子对发光酶基因标记的荧光假单胞菌X16L2在小麦根圈定殖的影响

      2000, 40(3).

      摘要 (765) HTML (0) PDF 0.00 Byte (1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发光酶基因(luxAB)标记检测技术研究了根 盒土壤微宇宙(microcosm)中土壤灭菌、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类型对荧光假单胞菌(Pseudonmonas fluorescens,简称Pf)Xl6L2在小麦根圈定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灭菌土壤中Pf·Xl6L2在小麦根圈的定殖水平较不灭菌土壤中的高。土壤类型对Pf·Xl6L2的定殖水平有较大影响,在黄棕壤中的定殖水平显著高于灰潮土中的。土壤含水量对定殖情况的影响与土壤类型有关 ,当土壤含水量为50%田间持水量(Field contents,简称FC)时,在黄棕壤中,Pf·Xl6L2主要定殖在种子下方4cm以内的根段上,但仍可散布至8cm处,而在灰潮土中,Pf·Xl6L2只能散布至种子下方4cm以内;在黄棕壤中,土壤含水量为60%FC和75%FC时,Pf·Xl6L2的定殖水平显著高于在50%FC条件下的,不但能散布至种子下方8cm处,而且定殖水平可达3.0×10.2cfu·g-1根,在灰潮土中,不同土壤含水量之间Pf·Xl6L2的定殖水平差异不大,但Pf·Xl6L2的散布范围不一,在60%FC和75%FC条件下,Pf·Xl6L2可散布至种子下方8cm处,而在50%FC下则不能。

    • 十三碳二元羧酸发酵技术的研究

      2000, 40(3).

      摘要 (827) HTML (0) PDF 0.00 Byte (19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一株热带假丝酵母菌(Candida tropicalis) SP1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反复诱变获取一株难以同化烷烃的突变株SPUV56,摇瓶培养5d平均产酸量达72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25倍,并利用突变株SPUV56在137L自控罐上扩试,补加醋酸盐发酵,144h产酸量达153g/L,比不加醋酸盐发酵提高了29.7%。采用提 高搅拌混合效果和低溶解氧发酵过程控制方法,可有效地提高菌体的产酸能力,在20m3发酵罐中发酵生产十三碳二元羧酸,总培养时间144h,产酸量可达172g/L,放罐体积15.0m3,产量为2.25t。

    • 芝田硫化叶菌新型α-淀粉酶基因在大肠杆菌的克隆和表达

      2000, 40(3).

      摘要 (790) HTML (0) PDF 0.00 Byte (16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金属铜的加工

      2000, 40(3).

      摘要 (676) HTML (0) PDF 0.00 Byte (20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微生物基因组研究及其对生命科学的影响

      2000, 40(3).

      摘要 (917) HTML (0) PDF 0.00 Byte (19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链霉菌的可转座因子

      2000, 40(3).

      摘要 (380) HTML (0) PDF 0.00 Byte (1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