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42(6).
摘要:野生豆科植物中间锦鸡儿是毛乌素沙地的优势种。从蛋白质和DNA水平分析与其共生的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在蛋白质水平上,24株中间锦鸡儿根瘤菌和9株参比菌株分为2组,A组包含95.8%供试中间锦鸡儿根瘤菌,参比菌株聚为B组,菌株GH72不与其余供试根瘤菌聚类。应用16S rDNA PCRRFLP方法将供试菌株分为22种基因型,中间锦鸡儿根瘤菌组成12种,其余10种由参比菌株构成,表明中间锦鸡儿根瘤菌具高水平遗传多样性。选取代表菌株GH2001进行16S rDNA全序列测定,与已知相关根瘤菌菌株16S rDNA进行同源性比较,构建系统发育树状图。GH2001位于Rhizobium分支,与且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Ag.rubi、Rhizobium giardinii、R.mongolense、R.yanglingense、R.galegae和R.huautlense的序列同源性分别达到99%、98.3%、96.3%、95.5%、95.6%、95.2%和95.7%。
2002, 42(6).
摘要:粘细菌是具有复杂多细胞行为的革蓝氏阴性细菌,纤维堆囊菌是粘细菌中唯一能够降解纤维素的粘细菌种属。本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相差光学显微镜,分析了纤维堆囊菌在纤维素基质上的生长和子实体形态发生的多细胞行为特征,给出了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模式图谱。
2002, 42(6).
摘要:利用PCR扩增基因cry1D启动子及上游区片段,在测序的基础上构建含cry1DlacZ融合基因穿梭质粒,导入不同遗传背景的苏云金芽胞杆菌菌株中,并以cry1AblacZ融合基因为对照测定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启动子上游区的作用。结果表明,cry1DlacZ和cry1AblacZ融合基因在不同遗传背景的菌株中表达完全不同,也许一些宿主专一性的因子参与了转录调控;而在同一菌株中Ccry1DlacZ和cry1AblacZ的表达差异是由于上游区的不同以及竞争有限的σ因子所致。利用PCR定点诱变技术突变其SD序列GGGGA为GGAGG后,cry1DlacZ融合基因的表达提高了1.0~1.6倍。表明GGAGG是苏云金芽胞杆菌合适的SD序列,也揭示了不合适的SD序列是cry1D表达量低的原因之一。
2002, 42(6).
摘要: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CTC菌株产生卵圆形伴胞晶体,晶体蛋白分子量为100kD;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该菌株有S层结构,而且在母细胞内可以形成伴胞晶体和S层的初体结构;其蛋白基因导入苏云金芽胞杆菌无晶体突变株BMB171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转化子能形成晶体,而其形状与CTC菌株的相同;转化子晶体蛋白的分子量大小也与CTC菌株的相同,为100kD。以上实验结果结合以前晶体蛋白N末端测序和基因核苷酸序列,表明苏云金芽胞杆菌CTC菌株的S层蛋白可以形成伴胞晶体。
2002, 42(6).
摘要:将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 PPV)vp2基因重组到杆状病毒BacToBac表达系统的pFastBacⅠ质粒中,构建了pFastvp2质粒。在DH10Bac大肠杆菌中,pFastvp2与改造过的苜蓿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基因组(Bacmid)发生同源重组,从而获得重组穿梭载体Bacmidvp2,转染Sf9细胞得到重组病毒AcNPVvp2。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可见大小约为64kD的特异性带,表明AcNPVvp2在Sf9细胞中成功地表达了PPV VP2蛋白。红细胞凝集试验和间接ELISA进一步证实,表达的VP2蛋白具有与全病毒相同的血凝活性和相似的抗原性。电镜观察VP2蛋白的粗提物,发现VP2蛋白可自行装配成许多病毒样粒子(VLPs)。
2002, 42(6).
摘要:将菲降解菌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anas sp.)PY3的DNA片段与pUC119质粒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JM109,经筛选得到两个质粒,分别命名为pUp1(带有23kb外源DNA片段)和pUp2(带有39kb外源DNA片段)。pUp 1的DNA含有2个ORF。ORF 1由275个氨基酸组成,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F1的甲苯水解酶及菌株Pseudomonas CF600的甲苯水解酶在氨基酸水平上有47%的同源性。ORF 2由327个氨基酸组成,与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的邻苯二酚双加氧酶(phe B)及紫红红球菌(Rhodococcus rhodochrous)CTM的邻苯二酚双加氧酶(C23O)在氨基酸水平上分别有57%和44%的同源性。
2002, 42(6).
摘要:利用途径工程的基本原理,拟在大肠杆菌核苷酸代谢途径中构建腺苷(AR)转化为腺苷三磷酸(ATP)的新途径,故需使细胞内的腺苷脱氨酶基因(add)缺失。通过构建大肠杆菌MC4100 DNA的基因文库,筛选得到含腺苷脱氨酶基因的DNA片段。构建表达质粒pBD1和pBD2并实现了表达。在此基础上构建了add基因缺失的带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线性52kb DNA分子,同时转化JM83、MC4100、BL21(DE3)。经遗传稳定性实验和DNA分子杂交鉴定,确认得到了来自JM83的两株add基因缺陷株J1和J2。再对菌株J1、pUC18/JM83、pBD1/JM83的细胞粗提液做腺苷脱氨酶的酶活鉴定比较,结果表明则没有腺苷脱氨酶活性,pBD1/JM83有比pUC18/JM83强的腺苷脱氨酶活性。
2002, 42(6).
摘要: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具有分泌蛋白能力强和胞外蛋白酶活性低的特性,是分泌表达外源蛋白较理想的宿主。为获得分泌表达系统较理想的宿主菌,建立了短芽孢杆菌高效筛选模型,从800余株细菌中筛得8株具有高蛋白分泌能力且没有胞外蛋白酶活性的候选菌。经多相分类学初步鉴定其中5株为短芽孢杆菌。
2002, 42(6).
摘要:比较了四种固定菌体的方法。结果以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包埋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R08菌体,制成直径约2mm的颗粒,然后用磷酸缓冲液处理,5%戊二醛溶液交联,制得的固定化R08菌体(PIRB)对Pd2+的吸附率最高。PIRB吸附Pd2+的最适pH值为35。吸附作用是一种迅速的过程。在5℃~60℃范围内,吸附作用不受温度的影响。溶液中的PIRB含量和Pd2+起始浓度影响吸附作用,在05gPIRB/L、200mg Pd2+/L、pH35和30℃条件下,吸附60min,吸附量达94.7mg/g干重。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Au3+等离子抑制PIRB对Pd2+的吸附。用lmol/L HCl洗脱PIRB所吸附的Pd2+,解吸率为83.6%。在填充床反应器中,在流速2mL/min、100mgPd2+/L、2.5g PIRB(干重)、pH3.5和30℃条件下,反复吸附-解吸附,最初5批的饱和吸附量、吸附率和解吸率分别平均为44.3mgPd2+/g干重、89.4%和82.5%。在与上述相同的条件下,PIRB对废钯催化剂处理液中的Pd2+的吸附量为41.3mg/g,吸附率为88.6%。
2002, 42(6).
摘要:从云南西北部土样中分离到一株卡瑞苯西思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aribensis),它在氯乙酸培养基中能产生较高活性的卤乙酸脱卤酶。经硫酸铵盐析、DEAE SephadexA50柱层析、羟基磷灰石柱层析、Sephadex G200 凝胶过滤后,获得电泳纯酶。用SDSPAGE测定酶分子量为46kD。水解氯乙酸的Km值为3.7×10-3mol/L。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9.5。金属离子及CN-、EDTA对该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Hg2+和CN-则对该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2002, 42(6).
摘要:利用热带假丝酵母由烷烃生产二元酸时,二元酸面临被β氧化降解的代谢途径。酰基辅酶A氧化酶是二元酸β氧化的限速酶。以热带假丝酵母1230菌株为材料,经硫酸铵分级沉淀、阴离子交换柱层析、BlueSepharose亲和柱层析,得到电泳均一的酰基辅酶A氧化酶。该酶有两种亚基,分子量分别为74kD和78kD。酶作用最适pH和最适温度分别为80和50℃。金属离子Ag+、Pb2+完全抑制酶活性,Ba2+、Mg2+、Ca2+对酶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丙烯酸是酶的反竞争性抑制剂,Ki为0633mmol/L,维生素C是竞争性抑制剂,Ki为2.01×10-3mmol/L。
2002, 42(6).
摘要: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一种经典的昆虫病原真菌。利用自蚜虫分离的菌株SG8702对该菌产淀粉酶的条件及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从二次旋转组合设计的13种液体培养基中,筛选出适合该菌产淀粉酶的培养基配方,其成份为可溶性淀粉0.3%,葡萄糖、蛋白胨和酵母粉各0.5%。含10.6个分生孢子/mL的此培养液恒温(25±1)℃振荡(120r/min)培养3.5d,菌丝生物量为16.7mg/mL,产淀粉酶量达527.1u/mg菌丝的最大值;培养液初始pH4~6最有利淀粉酶的产生,产酶量为1315.8~1439.2u/mg菌丝。淀粉酶活性在40℃、pH 4.0条件下最高,在pH 3~8范围内20℃下处理20min或在pH4~6范围内37℃下处理1 h酶活较为稳定;40℃下处理20min酶活保持90%以上,50℃和60℃下处理相同时间则酶活分别丧失52%和91%。一定浓度的Ca2+有利于酶活提高,但Cu2+、Mn2+、Na+、Hg2+、Fe2+和Mg2+等常见金属离子则不同程度地抑制酶活。
2002, 42(6).
摘要:从孤岛油田分离到一株红球菌(Rhodococcus sp.)DS\|3,能专一地切断二苯并噻吩(DBT)中的C—S键,沿4S途径代谢,生成二羟联苯。实验证明,以2%的接种量脱除50μg/mL DBT底物中的硫效果最佳。在此条件下,适宜菌株生长和脱硫的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硝酸铵,初始pH为8.2,生长温度为30℃,15mmol/L的硫酸根离子能使其丧失脱硫能力。在上述适宜条件下,培养72 h后DBT中34.04%的硫被脱除。
2002, 42(6).
摘要:用理化分离分析和生物检测方法相结合,从古尼虫草(Cordyceps gunnii(Berk.)Berk.)无性型,古尼拟青霉(Paecilomyces gunnii Liang)菌丝体中初步分离纯化得到镇痛物质,该物质经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是一种酸性氨基酸残基高的肽类物质。经不同温度、pH及蛋白酶的稳定性试验分析观察到这种肽类物质对酸稳定、在酸性条件下抗热,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部分敏感,对蛋白酶K不敏感。经小鼠竖尾法和大鼠攻击法测定,无吗啡类药物依赖性。
2002, 42(6).
摘要:为了了解外生菌根真菌在过量铜胁迫下的生长和物质积累特点,揭示外生菌根真菌对过量铜胁迫的抵抗能力,研究了四种外生菌根真菌—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铆钉菇(Gomphidius viscidus)、厚环乳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和红绒盖牛肝(Xerocomus chrysenteron)在过量铜胁迫条件下菌丝中铜积累量、菌丝生长特性以及碳氮积累速率。四种测试菌种菌丝中的铜积累量,随营养液中铜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46mg/L铜培养基下生长15d,四种菌种菌丝内铜浓度分别是对照的40~60倍。B.edulis和X.chrysenteron菌丝中铜浓度与培养基中铜浓度呈直线相关,S.grevillei和G.viscidus为指数相关。菌丝在铜胁迫下依然呈S曲线增长,但初始生长推迟,指数增长期比对照晚1~2d。菌丝生物量和碳氮积累随铜浓度增加而显著降低。综合所有试验结果显示,四种测试菌种对过量铜的抗性强度为:B.edulis>G.viscidus>S.grevillei>X.chrysenteron。
2002, 42(6).
摘要: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16 E-mail:actamicro@im.ac.cn
版权所有:微生物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