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43(4).
摘要:采用非培养技术,直接从西藏扎布耶茶卡盐碱湖样品中提取微生物总DNA。以样品总DNA为模板,PCR扩增湖中古菌的16S rDNA序列。扩增产物经过克隆并随机挑选60个克隆进行测序得到它们的16S rDNA部分序列,大部分序列与嗜盐碱古菌的16S rDNA相近。在系统发育树上,部分克隆与已知古菌属归于同一分支,主要分布在嗜盐菌科的Natronococcus、Natronorubrum、Natronobacterium、Natronomonas、Natrinema、Halorubrum、Haloterrigena和Halorhabdus等8个嗜盐古菌属中, 也有一些克隆形成了独立的分支。它们共同显示出扎布耶茶卡湖中的古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2003, 43(4).
摘要:以我国主要稻区的稗草植株上分离的17株尖角突脐孢菌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良的SDS法提取其基因组DNA,并运用优化的RAPD分析体系对其进行了分子标记遗传差异研究。从25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扩增效果好的引物,对全部试验材料进行了RAPD扩增,共得到239条有效带,其中多态性带229条(占95.8%)。依据扩增结果建立了17株尖角突脐孢菌基因型的DNA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了有效区分。根据RAPD分析结果计算了菌株间的遗传距离,分析了它们的遗传差异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RAPD分子标记技术是能够用于杂草致病菌资源的鉴定的,并可以进一步应用于特定性状的基因标记研究。
2003, 43(4).
摘要:通过对已知cry1类基因以及已发表的cry1Ab的序列进行分析,分别设计了引物P1、P2、P3和P4,首次从无晶体的芽胞杆菌AC11中扩增到一个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晶体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ein, ICP)cry1Ab类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该基因与已知的cry1Ab1基因有8个核苷酸不同,编码的蛋白有7个氨基酸差异。此基因已登录GenBank,并命名为新亚型基因cry1Ab16 (Ac. NO. AF375608)。Southern杂交结果进一步证实该基因存在于菌体的质粒上。将cry1Ab16基因克隆到Escherichia coli表达载体pQE30上并转化E. coli M15。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E. coli M15表达了130 kD的Cry1Ab16蛋白,但此蛋白不稳定,大部分降解成65 kD的蛋白。将表达Cry1Ab16 蛋白的大肠杆菌用涂布法对三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毒力测定,其LC50为258.3mg/L;对其他夜蛾科害虫的生长发育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003, 43(4).
摘要:应用3对引物,从禾谷镰孢菌(Gibberella zeae)对多菌灵(MBC)的敏感菌株(MBCS)和田间及室内诱导抗药性菌株(MBCR)中扩增β微管蛋白基因。该基因全长1631bp,包含3个内含子,编码447aa,与其他常见植物病原丝状真菌β-微管蛋白基因的氨基酸同源性达95.12%~99.30%。MBCS和MBCR菌株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MBCR菌株未发生任何位点的突变,说明G. zeae对MBC的抗药性机制并非像其他丝状真菌一样由β微管蛋白198位氨基酸突变所致。
2003, 43(4).
摘要:从鼠疫杆菌野毒株总DNA中利用PCR方法扩增出V抗原编码基因,将此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的表达质粒pET42b(+)中,经IPTG诱导后,在大肠杆菌BL21(DE3)细胞中成功地表达出鼠疫菌V抗原蛋白。目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2.8%。
2003, 43(4).
摘要:用RTPCR技术及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获得禽流感病毒分离株A/Chicken/Shanghai/F/98(H9N2)代表基因组全长的8个基因片段。基因组序列比较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Chicken/Shanghai/F/98的8个基因均不属于Quail/Hong Kong/G1/97亚系,与香港禽流感事件没有直接关系。它与Chicken/Beijing/1/94的HA、NA、M、NS基因同源率分别为96.7%、96.4%、97.5%和98.0%,这4个基因属于Chicken/Beijing/1/94亚系,其中,NA基因与Duck/Hong Kong/Y280/97的同源率为97.4%,而且它们均在205位后缺失9个核苷酸。而PB2、PB1、PA和NP基因与已知的3个亚系关系较远,分别在相应的进化树上另成分支。因此,Chicken/Shanghai/F/98是两个以上不同基因亚系间发生自然重排的产物。
2003, 43(4).
摘要:运用RT-PCR技术,根据玉米粗缩病毒S6的末端序列设计引物,从玉米粗缩病感病材料中克隆得到一条2.2kb长的cDNA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全长2193bp,含两个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41.0kD和36.3kD的多肽。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cDNA片段及其编码产物与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7的cDNA序列及编码产物存在最高的相似性,推测该cDNA片段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S7片段,而不是玉米粗缩病毒的S6。分别将该片段的两个阅读框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1d及pGEXKG中,经IPTG诱导后,两种蛋白均得到了高效的表达。表达产物回收后制备并得到了高效价的抗血清。
2003, 43(4).
摘要:包涵体的形成与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高度相关,在适当的范围内,降低hbFGF在表达宿主BL21(DE3)plysS中的表达,成为实现高可溶性表达的关键。在不改变氨基酸序列的条件下,对hbFGF高表达菌株突变重组子起始密码ATG下游前3个密码子的摇摆碱基进行随机回复突变,共有7种组合,合成引物PCR扩增后,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c, 将重组子转导BL21(DE3)plysS后,IPTG诱导表达,发现其中1株有较高可溶性和活性的菌株。可见部分降低外源蛋白的表达量可以避免与减少包涵体的形成。
2003, 43(4).
摘要:从最近分离到的有机磷农药降解菌Pseudomonassp. WBC3中获得了甲基对硫磷水解酶(Methyl parathion hydrolase, MPH,EC 3183)。该酶在48h的培养物中分布比例分别为:上清液2.1%, 胞内862%和胞间质11.7%,说明MPH为胞内酶。经过Cmsepharose Fast Flow阳离子交换层析,获得电泳纯的酶。SDSPAGE和凝胶过滤层析表明,该酶为单体蛋白,分子量约为34kD。动力学分析显示该酶为非特异性有机磷降解酶,但最适底物为甲基对硫磷。在pH9~12范围,酶表现较高活力水平,最高活力的反应温度为40℃。根据各类金属离子和鳌合剂对酶活的影响,推测MPH为金属酶。
2003, 43(4).
摘要:大肠杆菌DH5α是基因工程常用的宿主菌之一,但由于对代谢副产物乙酸十分敏感,影响外源基因的表达效率。为了提高E. coli DH5α乙酸耐受力,采用60Co诱变结合连续培养,逐步提高稀释率和乙酸钠选择压力,于含乙酸钠平板进一步筛选,得到5株对乙酸耐受能力显著增强的突变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其中DA19显示最强的耐受性能。DA19与DH5α相比,在复合培养基YPS和YPS2G中菌体浓度分别提高17%和5%,最大比生长速率分别提高8%和27%,产乙酸分别减少为6%和59%;在基本培养基中的细胞浓度提高24倍,在含10g/L乙酸钠培养基中达到的细胞浓度与不加乙酸钠DH5α的细胞浓度相当。
2003, 43(4).
摘要:研究了不同通氧条件和培养基初始pH等对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AS 3.1602木糖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粗糙脉孢菌具有较强的发酵木糖产生乙醇及木糖醇的能力。通气量对木糖发酵有较大的影响。乙醇发酵适合在半好氧条件下进行,此时乙醇的转化率达到63.2%。木糖醇发酵适合在微好氧的条件下进行,转化率达到31.8%。木糖醇是在培养基中乙醇达到一定浓度后才开始积累。培养基的初始pH对木糖发酵产物有较大的影响,乙醇产生最适pH5.0,木糖醇产生最适pH4.0。在培养基pH为碱性条件时,木糖发酵受到很大的抑制。初始木糖浓度对产物乙醇及木糖醇的产率有很大的影响。葡萄糖的存在会抑制木糖的利用,对乙醇和木糖醇的产生也有很大的影响。
2003, 43(4).
摘要:建立了谷氨酸棒杆菌合成L色氨酸(LTry)的代谢流量平衡模型,应用该模型计算出发酵中后期的代谢流分布并通过MATLAB软件线性规划得到Try理想代谢流分布。结果表明75.15%的碳架进入糖酵解,24.85%的碳架进入HMP途径;但与理想代谢流相比,应从遗传改造和发酵控制方面降低 TCA循环的代谢流,减少副产氨基酸的生成,摸索最适的溶氧控制对提高Try产率至关重要。
李铭刚 Groth Ingrid 李一青 Sattler Isabel 文孟良
2003, 43(4).
摘要:在微生物资源的开发研究过程中,利用TLC方法,配合TLC数据库的检索,对嗜碱放线菌菌株YIMGQ14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并从中分离纯化出两个具有生物活性的专利化合物“Umycin C”和“Umycin B”。结果证明:相对于常规的生物活性筛选,TLC法在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研究中具有快速、简便、经济的特点,适合于小量常规筛选的目的。通过进一步对相关的TLC数据库进行构建和补充,将能极大地改善该方法的使用效率。
2003, 43(4).
摘要: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已退化的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菌液中分离出氧化活性较高、生命力强的氧化亚铁硫杆菌T1。以H2软性填料作为氧化亚铁硫杆菌的固定化载体,构建了固定床生物反应器。考察了固定床生物反应器氧化Fe2+的情况:Fe2+最大氧化速率达7.67g/(L·h)。并对固定床生物反应器运行过程中在载体表面形成的沉淀物进行了研究,通过X衍射证明此沉淀物为黄钾铁矾[Kfe3(SO4)2(OH)6]。
2003, 43(4).
摘要:冰核活性细菌固定化在食品冷冻浓缩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冰核活性和抗渗漏能力是衡量其性能的两个重要技术指标。研究采用PVA和海藻酸盐作为固定化载体,通过两者优良性能的互补而建立对冰核活性细菌Xanthomonas ampelina TS206的共固定化技术。结果表明,细胞投入量对冰核活性有较大影响,基础固定化条件对固定化技术指标的综合评分影响程度大小的顺序依次为:海藻酸钠浓度>硼酸浓度>PVA浓度>CaCl2浓度,各因素的较优水平是:海藻酸钠浓度1%,硼酸浓度5%,PVA浓度8%,CaCl2浓度1.1%;研究还发现冰核活性与固定化凝胶珠的添加量正相关,与固化时间相关性较小,渗漏量受固定化凝胶珠的添加量和固化时间影响不显著。
2003, 43(4).
摘要:建立了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Ah)的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 BF) 体外形成模型, 并对11种抗菌药物对BF细菌和浮游(Freecell, FC)细菌的清除作用进行了研究。将Ah J1株在放有硅胶膜的TSB中培养7d,用银染法鉴定,发现可形成良好的BF。FC细菌对青霉素具有耐药性, 最低杀菌浓度(MBC)为256μg/mL;对蒽诺沙星和氟哌酸最敏感,MBC分别为003μg/mL和0.25μg/mL。氟苯尼考对BF细菌的清除能力最强,作用于BF细菌和FC细菌的MBC之比为2∶1;卡那霉素、青霉素、新霉素的MBC比值在32∶1以上。扫描电镜观察蒽诺沙星作用于FC及BF细菌前后的形态变化,并测定其杀菌曲线。发现4×MBC时可完全清除FC细菌,但不能完全清除BF细菌;在32×MBC时,4h内可完全清除FC细菌,而24h内完全清除BF细菌。结果表明形成BF的Ah对抗菌药物可形成强耐受性,其潜在影响应引起足够重视。
2003, 43(4).
摘要:利用PCR和DGGE技术分析了12头仔猪在断奶后其粪样细菌区系的变化。粪样细菌16S rDNA的V6~V8可变区经PCR扩增,扩增产物经DGGE电泳后再进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仔猪断奶当天粪样 DGGE谱带少,同窝仔猪间图谱相似。断奶后,随着断奶时间的推移,每头仔猪的DGGE图谱带逐渐增多,变得复杂和多样,仔猪个体间DGGE图谱差异逐渐增大。仔猪是否同窝以及所采食日粮类型对DGGE图谱没有明显影响。相似性分析还表明,日粮中添加寡果糖的仔猪在断奶后第1周,其粪样微生物区系变化迅速,而后缓慢。
2003, 43(4).
摘要:
2003, 43(4).
摘要: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16 E-mail:actamicro@im.ac.cn
版权所有:微生物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