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44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新疆青海中度嗜盐放线菌生物多样性初步研究

      2004, 44(1).

      摘要 (1691) HTML (0) PDF 0.00 Byte (24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我国新疆、青海等地采集数份盐碱土样或泥样,采用淀粉-酪素琼脂培养基、甘油天门冬酰胺琼脂培养基、土壤浸汁琼脂培养基分别从中分离到8株、32株中度嗜盐放线菌菌株。经形态、生理学特性与全细胞壁氨基酸组分分析结果比较,选取其中的14株进行16S rDNA序列分析。就物种多样性而言,新疆、青海分离到中度嗜盐放线菌分布至少有3个科,5个属。其中有拟诺卡氏菌科(Nocardiopsaceae)的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和链单孢菌属(Streptomonospora);假诺卡氏菌科(Pseudonocardiaceae)的普氏菌属(Prauserella)和糖单孢菌属(Saccharomonospora);链霉菌科(Streptomycetaceae)的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就地区分布来讲,新疆分离到的中度嗜盐放线菌种类要远高于青海。

    • 一株降解对氯硝基苯的Comamonas sp. CNB1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2004, 44(1).

      摘要 (626) HTML (0) PDF 0.00 Byte (18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处理某化工厂污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降解对氯硝基苯的细菌CNB1菌株。经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初步鉴定为Comamonas sp.,进一步研究表明,该菌株能够以对氯硝基苯为唯一碳源、氮源和能源生长。生长过程中,氯离子释放同步于对氯硝基苯降解,且氯离子的释放量与对氯硝基苯的降解量相当。该细菌利用对氯硝基苯生长的最适生长温度和pH分别为28℃和9.0。测定了降解途径中相关酶的活性,表明初始降解过程是由对氯硝基苯还原酶催化的硝基还原反应,芳环的裂解是由2_氨基苯酚1, 6双加氧酶催化。

    • 辣椒内生细菌BS-1和BS-2在植物体内的定殖及鉴定

      2004, 44(1).

      摘要 (983) HTML (0) PDF 0.00 Byte (27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抗利福平为标记,用浸种、涂叶和灌根方法接种,测定菌株在植物体内的定殖。结果表明,来自辣椒体内的BS_2和BS_1菌株不仅可在辣椒体内定殖,也可在番茄、茄子、黄瓜、甜瓜、西瓜、丝瓜、小白菜等植物体内定殖,BS_2菌株还可在水稻、小麦及豇豆等植物体内定殖,BS_2菌株的内生定殖宿主范围比BS_1菌株的广;另外BS_2菌株可在辣椒和白菜体内较长期定殖。用常规方法、Biolog及16S rRNA序列比较,两菌株鉴定为枯草芽杆菌内生亚种(Bacillus subtilis subsp. endophyticus)。

    • 防治烟草赤星病有益内生细菌的筛选及抑菌作用

      2004, 44(1).

      摘要 (1322) HTML (0) PDF 0.00 Byte (25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健康烟草的叶、茎中分离到302株非病原内生细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筛选出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不同致病力的4个代表菌株均有拮抗作用的11个菌株。室内测定其对赤星病菌抑菌带的宽度达5.5~13.2mm;拮抗、防病试验测定,来自叶片内的内生菌株Itb162对赤星病菌有较强和稳定的拮抗作用,对赤星病有52.0%的防病效果。无菌滤液实验表明,拮抗内生细菌Itb162无菌滤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能有效地抑制菌丝生长,减少孢子萌发,且浓度越高,抑制能力越强。

    • 高产细菌素菌株WJ K84-1的诱变筛选及其对植物病原菌抑菌机理的研究

      2004, 44(1).

      摘要 (718) HTML (0) PDF 0.00 Byte (23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发根土壤杆菌K84为供试菌株,对其进行紫外诱变,采用定向竞争选择技术,筛选出高产细菌素的目的菌株WJK84_1,并对根癌农杆菌的抑菌作用及其抑菌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琼脂扩散法和液体培养法测试表明,WJK84_1菌株和其产生的P_2001细菌素均对C58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蛋白电泳谱带分析示出,细菌素对C58病原菌的作用是抑制蛋白合成,使其蛋白总量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大分子量蛋白含量下降显著,有的蛋白谱带(R1、R4)缺失,且随细菌素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更加强烈。扫描电镜观察,细菌素作用后的菌体不同部位出现缢痕,直至缢缩成颗粒状残体而死亡。透射电镜观察进一步证明,C58菌细胞膜被裂解,细胞结构被破坏而致死。樱桃接瘤实验表明,WJK84_1菌株和其产生细菌素均可抑制根瘤发生,抑瘤率达到83.4%左右。

    • 侵染稀硷的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及其卫星DNA全基因组结构特征

      2004, 44(1).

      摘要 (678) HTML (0) PDF 0.00 Byte (19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云南红河稀硷上分离到病毒分离物Y64,全序列测定表明,Y64 DNA_A全长2730个核苷酸。基因组比较发现,Y64 DNA_A与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Y38分离物(TYLCCNV_[Y38])同源性最高(99%),与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广西分离物(TYLCCNV)的同源性次之(96%),而与亚洲地区的其它双生病毒的同源性均在83%以下, 表明稀硷上的分离物Y64是TYLCCNV的1个分离物。利用DNAβ的特异性引物beta01和beta02,在病毒分离物Y64中扩增到卫星DNA分子(Y64β)。序列分析表明,Y64β全长1340个核苷酸,至少在其互补链上编码1个有功能的ORF(C1)。Y64β的全序列与TYLCCNV的各个分离物的卫星分子(Y38β、Y36β和Y8β)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5%、99.5%和99.3%;与其它已报道的卫星DNAβ的同源性均低于66.4%。系统关系树研究表明,卫星DNAβ分子与其辅助病毒是共同进化的。

    • 大肠杆菌O150 O-抗原基因簇的破译和dTDP-鼠李糖合成酶基因的鉴定

      2004, 44(1).

      摘要 (791) HTML (0) PDF 0.00 Byte (17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鸟枪法对大肠杆菌O150 O_抗原基因簇进行测序,序列全长13551bp,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进行序列分析,共发现11个基因,分别为鼠李糖合成酶基因(rmlB、rmlD、rmlA、rmlC)糖基转移酶基因(3个)、O_抗原转运酶基因(wzx)和O_抗原聚合酶基因(wzy),另外还有两个基因功能未知。用PCR的方法筛选出了针对大肠杆菌O150的特异基因,可以用于基因芯片或PCR方法对大肠杆菌O150的快速检测。另外,通过进化分析发现大肠杆菌O150的O_抗原基因簇中携带有典型的大肠杆菌鼠李糖合成酶基因,并且这些基因参与了O_抗原基因簇间的重组以形成新的基因簇的过程。

    • 耐辐射奇球菌recA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对recA缺损大肠杆菌辐射抗性的影响

      2004, 44(1).

      摘要 (1029) HTML (0) PDF 0.00 Byte (16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耐辐射奇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的recA基因克隆到表达质粒pET15b中,并在Escherichia coli HMS(DE3)中高效表达了可溶性的RecA重组蛋白。同时将recA基因通过穿梭质粒pRADZ3导入recA缺损E. coli TG2细胞中,Western印迹实验显示RecA蛋白能够在不需要诱导剂IPTG的条件下稳定表达。辐射抗性实验表明,D. radiodurans的recA基因在E. coli细胞中的表达能够完全补偿recA缺损E. coli辐射抗性能力。

    • 费氏中华根瘤菌腺嘌呤缺陷突变株的构建与筛选

      2004, 44(1).

      摘要 (757) HTML (0) PDF 0.00 Byte (18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构建出费氏中华根瘤菌嘌呤合成酶基因purL的基因置换载体pHN701,purL内部NotⅠXhoⅠ片段被luxAB基因取代,造成正常基因的破坏。用该载体对野生型费氏中华根瘤菌HH103进行purL的基因置换,筛选到腺嘌呤缺陷型突变株P825。波动实验和连续转接试验结果表明该突变菌株表型十分稳定。purL表达载体pBBRPG在P825中可恢复其在基本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证明突变株确实为purL单基因破坏。盆栽结瘤实验结果表明,该突变株只能侵染大豆根系形成不固氮的根瘤。

    • PaP3噬菌体57kD蛋白编码基因的确定

      2004, 44(1).

      摘要 (940) HTML (0) PDF 0.00 Byte (17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离鉴定了PaP3噬菌体57 kD蛋白的编码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用PEG沉淀结合CsCl梯度密度离心分离、纯化噬菌体颗粒,通过SDSPAGE分析该噬菌体的衣壳蛋白,转印PVDF膜后,对57 kD蛋白用Edman降解法进行N端氨基酸测序,进而从PaP3全基因组的256个ORFs中确认该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及其对应的氨基酸序列。结果显示噬菌体PaP3有9种结构蛋白分子,其中57 kD蛋白是由ORF34793编码的。57kD蛋白编码基因全长1542bp,G+C百分含量为49.16%,编码514个氨基酸。该蛋白分子量为57.4kD,等电点为5.879。实验表明该蛋白是一种结构性蛋白,很可能是噬菌体衣壳蛋白中的一种壳微粒。

    • 猪链球菌2型mrp基因免疫功能片段的克隆、表达及动物试验

      2004, 44(1).

      摘要 (772) HTML (0) PDF 0.00 Byte (23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国外分离株的溶菌酶释放蛋白(Muramidasereleased protein, MRP)的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了江苏分离株的开放阅读框298~827bp间529bp的基因片段,并定向克隆至pET32a(+)表达载体中。重组质粒经限制性酶切鉴定和测序,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可表达分子量约42kD的蛋白。经过镍亲和层析柱层析,获得纯化的重组蛋白。以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以5LD50猪链球菌强毒株攻击后小鼠的相对存活率达625%。证实所表达的MRP片段为重要的保护性抗原。

    • 利用DNA改组技术改造aacC1基因启动子活性的研究

      2004, 44(1).

      摘要 (1346) HTML (0) PDF 0.00 Byte (24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表达质粒pYPX251(GenBank 登陆号:AY178046)中获得aacC1基因启动子,采用DNA改组(DNA shuffling)技术在体外获得突变体。以lacZ作为报告基因,筛选获得活性明显改变的启动子。经过验证,对其中活性变化明显的7个启动子用邻硝基苯基β半乳糖苷(ONPG)作为底物进行表达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获得的强启动子比原来的提高了3~8倍,而弱启动子则活性下降明显,其中3个几乎无活性。进一步对这7个启动子进行了序列分析。

    • 大肠杆菌胸腺嘧啶合成酶thyA缺失突变菌株的构建

      2004, 44(1).

      摘要 (1018) HTML (0) PDF 0.00 Byte (2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肠杆菌K12 DY330菌株的染色体上整合有一种新型的同源重组系统——缺陷型λ原噬菌体同源重组系统。以DY330为出发菌,通过同源重组构建大肠杆菌thyA-株DY330TI,其基因组特点是:thyA基因除保留N端的1~49氨基酸残基相对应的必需核苷酸序列外,将其余部分全部缺失;此外,还敲除了DY330TI中与缺陷型λ原噬菌体同源重组功能相关的基因,从而尽可能避免了通过同源重组产生回复突变的可能性。通过大肠杆菌thyA基因对该突变株的转化实验,检测转化子的回复突变率,进一步证实该突变株的突变性状稳定,为构建以thyA为选择标志的大肠杆菌染色体质粒平衡致死系统提供了合适的缺陷型宿主菌。

    • 甾醇酰基转移酶基因高表达对酵母菌麦角甾醇合成的影响

      2004, 44(1).

      摘要 (964) HTML (0) PDF 0.00 Byte (18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PCR扩增克隆到含酵母菌甾醇酰基转移酶基因ARE2编码序列和上游调控序列的DNA片段ARE21及仅含编码序列的DNA片段ARE22。分别以ARE2启动子,乙醇脱氢酶基因ADH1启动子和铜抗性基因CUP1启动子及ADH1终止子为调控元件构建了酵母菌表达质粒pHX2,pHXA2和pHXC2。表达质粒分别转化酿酒酵母单倍体菌株YS58和以前通过细胞杂交构建的麦角甾醇高产菌株YEH56。通过营养缺陷互补和铜抗性筛选到转化子,质粒上的ARE2基因在YS58和YEH56中都实现了活性表达,使细胞内甾醇酯化水平升高,并导致细胞麦角甾醇含量的提高。对转化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在优化条件下,重组转化菌株YEH56(pHX2)、YEH56(pHXA2)和YEH56(pHXC2)的麦角甾醇含量分别是受体菌YEH56 的13、13和14倍。

    • 中度嗜盐细菌Halomonas sp. BYS-1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2004, 44(1).

      摘要 (990) HTML (0) PDF 0.00 Byte (21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Halomonas sp.BYS1是一株能矿化苯乙酸的中度嗜盐细菌,该菌能在0~20% NaCl 的条件下生长。甜菜碱是其主要渗透保护剂,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甜菜碱合成前体(胆碱、甘氨酸)的方法发现它能以胆碱为前体合成甜菜碱。通过PCR的方法克隆了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betB),测序后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31.5%,酶活为38.5 U/mg,为构建耐盐的转基因植物提供了材料。

    • 嗜碱菌(Bacillus sp.) ZBAW6的木聚糖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

      2004, 44(1).

      摘要 (1247) HTML (0) PDF 0.00 Byte (16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阴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3步从嗜碱菌Bacillus sp. ZBAW6纯化了木聚糖酶。结果表明该酶分子量为45kD。N末端序列为DPFAAAVAPL。在pH5.5~10.5范围内均具有较高酶活性和稳定性;最适反应温度为65℃,酶活力基本不变。该酶作用于Beechxylan的Km为0.11mg/mL,Vmax为 23.89μmol/(min·mg)。 Hg2+对该酶有强的抑制作用。

    • 硫酸软骨素酶产生菌的筛选及酶的分离纯化

      2004, 44(1).

      摘要 (895) HTML (0) PDF 0.00 Byte (2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平板快速筛选法,从鱼腹中筛选到一株产生硫酸软骨素酶的细菌YH311,通过生物特性和生化反应试验考察,初步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培养至36h时,该菌株产酶达到高峰期,培养液的酶活力达09U/mL。利用超声波破碎菌体细胞,分别测定培养液和菌体细胞的酶活力,发现培养液的酶活力要远远大于菌体细胞的酶活力,显示该酶为分泌型表达,属于胞外酶。发酵液经离心后,上清液用硫酸铵分级沉淀,再分别经过CMCellulose、QAEsephadex A50和Sephadex G150层析柱进行逐级分纯,并跟踪酶活,最后获得硫酸软骨素酶。SDSPAGE检测为单一条带,其分子量约为80kD。

    • 副球菌WB1菌株肌酸酶的研究

      2004, 44(1).

      摘要 (699) HTML (0) PDF 0.00 Byte (15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恒化富集培养物中分离到一株产肌酸酶的菌株WB1,通过对该菌的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G+C mol%及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为一株副球菌(Paracoccus sp.)。对菌株WB1产酶发酵条件的研究表明,该菌除了产生肌酸酶外还产生肌氨酸脱氢酶,但不产生肌酸酐酶,也不能利用肌酸酐。肌酸酶可以被诱导物,如肌氨酸、肌酸、和氯化胆碱诱导产生。葡萄糖等易用碳源的存在对肌酸酶的合成无代谢产物阻遏作用。该酶的分子量为48kD,最适反应pH为7.0~8.5,pH稳定范围在6.0~9.5之间;其最适反应温度在35℃~40℃之间,在45℃以下是热稳定的; 37℃时以肌酸为底物,酶的Km值为24.6mmol/L;Cu2+、Hg2+和Ag+对酶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 沙雷氏杆菌S3菌株产几丁质酶对棉铃虫不同虫龄幼虫的后致死作用

      2004, 44(1).

      摘要 (972) HTML (0) PDF 0.00 Byte (13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粘质沙雷氏杆菌(Serratia marcesens)S3菌株产几丁质酶(Chitinase)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后致死作用。生物测定表明,沙雷氏杆菌S3菌株产几丁质酶对棉铃虫幼虫48h的毒力不高,其中几丁质酶浓度为50μg/mL对初孵幼虫的毒杀力仅为8.3%,对高龄幼虫48h不表现毒力。但几丁质酶对棉铃虫幼虫特别是低龄幼虫生长发育如10d龄虫重、蛹重、化蛹历期、蜕皮、羽化等影响较大,造成棉铃虫幼虫化蛹历期延长,死蛹率和不正常羽化率增加。其中经几丁质酶处理后的初孵、1d龄、2d龄、3d龄、4d龄幼虫蛹重分别是对照组的51.0%、77.1%、81.4%、86.0%、96.2%;化蛹率分别为74.5%、87.5%、93.7%、95.8%、95.8%,都低于对照组的97.9%;死蛹率分别为57.3%、18.8%、13.6%、7.8%、7.9%;初孵幼虫化蛹历期长达14d;初孵幼虫的正常羽化的蛹只有40.8%。几丁质酶对棉铃虫的后致死作用明显。

    • 絮凝酵母SPSC01连续培养最适生长条件的研究

      2004, 44(1).

      摘要 (668) HTML (0) PDF 0.00 Byte (17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均匀设计实验法对气升式内环流生物反应器中絮凝酵母SPSC01的高密度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各因素与目标函数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综合调优,获得该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温度30℃;通气量0714vvm;培养基组成为:双酶法制备的玉米糖化液,糖浓度为220g/L,添加4 mL/L玉米浆和3g/L(NH4)2HPO4;稀释速率控制为0.02h-1。在上述条件下进行絮凝酵母的连续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细胞密度达到了20g(d.w)/L以上。

    • 华东地区致初生仔猪腹泻大肠杆菌的O血清型和毒力因子

      2004, 44(1).

      摘要 (725) HTML (0) PDF 0.00 Byte (26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江苏、江西、安徽等7个省疑似黄、白痢直肠棉拭及病死猪的十二指肠和肠系膜淋巴结中分离鉴定出339株病原性大肠杆菌。经O血清型鉴定,除77株未能定型、41株自凝外,测定出221个分离株的O血清型,这些分离株覆盖了64个血清型,以O107、O101、O20、O93、O11和O149为主,共99株,占定型菌株的44.80%。这些血清型与已报道的常见血清型间存在一定差异。运用黏附素单抗对以上菌株进行F4、F5、F6、F18、F41 5种黏附素检测,共97个分离株表达黏附素(28061%),而表达两种和3种黏附素的菌株分别有22株和8株,它们分别占表达黏附素菌株的22.68%和8.25%,其中单独表达F4、F6、F5+F41黏附素菌株分别有18、30、15株,分别占表达黏附素菌株的18.56%、30.93%和15.46%;同时运用多重PCR对其中145个分离株进行毒素基因(Sta、STb、LT、SLT2e)的检测,拥有Sta和STb毒素基因的菌株分别占检测菌株的51.72%和3724%。F6、F4、F5+F41和Sta、STb为该地区致初生仔猪腹泻大肠杆菌常见的毒力因子。

    • 阿魏侧耳酸提水溶性多糖的研究

      2004, 44(1).

      摘要 (933) HTML (0) PDF 0.00 Byte (17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热水浸提过的阿魏侧耳(Pleurotus ferulae)子实体中用3%的三氯乙酸提取出另一种水溶性粗多糖PFA,将PFA经Sevage法脱蛋白、透析、CTAB络合去沉淀后得多糖PF3。苯酚硫酸法测得PF3糖含量为94.1%;用光散射和GPC联机测得PF3重均分子量为1.965×10.6;用IR和GC分析了组成和结构,PF3由鼠李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和甘露糖组成,含有α-糖苷键。同时研究了PF3对核糖核酸酶的抑制作用,表明在浓度5mg/mL时其抑制率可达44.4%。

    • 奈瑟氏淋球菌表面蛋白A基因克隆及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2004, 44(1).

      摘要 (737) HTML (0) PDF 0.00 Byte (20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制奈瑟氏淋球菌外膜蛋白—奈瑟菌表面蛋白(Neisseria surface Protein A,NspA)的核酸疫苗,根据淋球菌NspA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以淋球菌WHOA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具有完整开放读码框架(ORF)的NspA基因,并将其正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MVscript,成功构建了表达NspA基因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NspA。用脂质体包裹pcNspA重组质粒转染COS细胞,以间接免疫荧光分析法分析NspA基因的表达,发现转染pcNspA的COS细胞能高表达NspA抗原。淋球菌免疫保护性抗原NspA基因的克隆与真核细胞表达,为进一步研究淋球菌NspA对雌激素处理的淋球菌感染实验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奠定了基础。

    • 丛毛睾丸酮单胞菌ZD4-1和铜绿假单胞菌ZD4-3降解芳香烃化合物的机理

      2004, 44(1).

      摘要 (782) HTML (0) PDF 0.00 Byte (18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某农药厂二沉池污泥中筛选分离得到两株革兰氏阴性的芳香烃降解菌ZD41和ZD43。经鉴定,它们分别属于Comamonas testosteroniPseudomonas aeruginosa。基于16S rDNA 序列的系统分类分析,结果表明,在分类地位上菌株ZD41和ZD43 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分类亚组。苯酚降解产物紫外光谱扫描和双加氧酶检测证明,菌株ZD41利用邻裂途径降解苯酚,而ZD43则通过间裂途径降解苯酚,邻裂途径的1,2双加氧酶和间裂途径的2,3双加氧酶都是可诱导的双加氧酶,其活性强烈的依赖于降解底物的出现。芳香烃降解试验结果表明,邻裂和间裂两种途径的降解性能不一样,虽然ZD43降解苯酚的效率要高于菌株ZD41,但是ZD41降解苯酚的pH值范围以及芳烃利用基质谱宽于后者。

    • 富养罗尔斯通氏菌菌株 PHB“泄漏”机理的初探

      2004, 44(1).

      摘要 (799) HTML (0) PDF 0.00 Byte (20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了一种分离纯化聚羟基丁酸(Polyhydroxybutyrate, PHB)颗粒的改良方法。采用这种方法从Ralstonia eutropha菌株H16(野生型)、SK1489(Tn5诱变的PHB泄漏菌株)、JMP222(野生的PHB泄漏菌株)分离了PHB颗粒。进一步比较研究了不同菌株的PHB解聚酶和3羟基丁酸脱氢酶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株SK1489的PHB解聚酶活性(48h培养后达1.82 U/mg)明显高于野生型菌株H16(48 h培养后达0.37 U/mg),菌株JMP222的3羟基丁酸脱氢酶活性(培养96 h后达1659 U/mg)比菌株H16培养(96 h后达640 U/mg)高许多。这些结果显示,不同菌株PHB的泄漏有不同的原因,突变株SK1489导致PHB泄漏的原因是解聚酶活性高,而野生型JMP222 PHB泄漏的原因主要是3羟基丁酸脱氢酶活性高。

    • 苏云金芽孢杆菌cry2Aa操纵元蛋白对杀虫蛋白晶体形成作用的研究

      2004, 44(1).

      摘要 (963) HTML (0) PDF 0.00 Byte (12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重叠PCR的方法,通过两次PCR扩增,分别获得cry2Aa10操纵元的orf1、orf1+orf2与cry2Ab5基因的融合片段。融合片段经BamHⅠ和EcoRⅠ双酶切与pHT315连接,分别构建了基因融合片段的原核表达载体pFU(orf1+2Ab)和pFU(orf1+orf2+2Ab),电转化Bt无晶体突变株4Q7后,扫描电镜下可观察到典型的方形晶体,通过SDSPAGE可检测到60kD大小的蛋白表达带。结果表明,cry2Ab5可在cry2Aa10的启动子帮助下有效转录和表达,并在orf2产物帮助下形成蛋白晶体。

    • 特定细菌的磁性凝集分离法

      2004, 44(1).

      摘要 (612) HTML (0) PDF 0.00 Byte (20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一种对细菌进行直接分离的新模式,以大肠杆菌的分离为例,使用从磁性细菌体内提取的纳米磁珠,在纳米磁珠表面联上大肠杆菌抗体后制成磁性大肠杆菌抗体,以此来结合、凝集并分离细菌混合液中的大肠杆菌。结果表明标本溶液中添加80μg的磁性大肠杆菌抗体,可对105个大肠杆菌进行凝集和分离,处理后标本溶液中其他细菌的浓度无变化。利用此项技术可以快速凝集和分离细菌混合液中的特定细菌。

    • 细菌中群体感应调节系统

      2004, 44(1).

      摘要 (1031) HTML (0) PDF 0.00 Byte (29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细菌根据特定信号分子的浓度可以监测周围环境中自身或其它细菌的数量变化,当信号达到一定的浓度阈值时,能启动菌体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来适应环境中的变化,这一调控系统被称为细菌的群体感应调节系统(QuorumSensing系统)。本文系统介绍了细菌感知种内与种间数量的群体感应调节系统,并阐述了植物针对病原菌这一信号系统的抗病策略。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