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44(2).
摘要:从北京郊区果园采集的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肠道内分离到一株具有较强杀虫和抑菌活性的致病杆菌菌株CB6。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结果表明,CB6菌株与致病杆菌属(Xenorhabdus)中的嗜线虫致病杆菌(X. nematophila)种的特征基本一致。测定了该菌株的16S rRNA序列并根据16S rRNA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在系统发育树中,CB6菌株与嗜线虫致病杆菌其他4个菌株形成一个类群,序列同源性大于99%。但CB6菌株的酪氨酸酶、脂酶(蛋黄)的产生、核糖产酸等生化特征与嗜线虫致病杆菌种内的其他菌株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具有更强的杀虫和抑菌活性。因此认为CB6菌株是嗜线虫致病杆菌的一个变种,命名为嗜线虫致病杆菌北京变种(X. nematophila var. pekingensis)。
2004, 44(2).
摘要:从大白菜软腐组织中分离出一株软腐病细菌BC1,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致病性检测和16S rDNA序列分析,该分离物被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亚种(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 Ecc)的一个新菌株,编号为BC1。这是首次从16S rDNA序列水平上对在我国分布的软腐欧文氏菌进行鉴定。Ecc BC1的16S rDNA序列与其它软腐欧文氏菌株的16S rDNA序列之间同源性达987%~993%,而且在系统发育树中独立于Ecc其它菌株。序列分析结果表明,Ecc BC1具有至少2种不同的16S rDNA序列,它们都在第459位和473位(相对于大肠杆菌16S rDNA序列)发生碱基突变,同一基因中两个突变位点之间彼此互补,处于16S rRNA螺旋H17颈部,而且这两处碱基变异只存在于BC1菌株中。通过与其它软腐欧文氏菌亚种和菌株16S rDNA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还进一步鉴定出一些BC1菌株特异的16S rDNA碱基突变位点。本文报道的Ecc BC1两个16S rDNA序列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分别为AY309068和AY309069。
2004, 44(2).
摘要:通过构建16S rRNA基因文库,对豆腐废水UA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原核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用MPN法对颗粒污泥中的互养产乙酸细菌和产甲烷菌进行了活菌数量测定。结果表明,33%的16S rRNA基因序列属于产甲烷菌,氢和乙酸盐营养型的产甲烷菌在颗粒污泥中数量最多,分别为1.1×10.9个/mL和4.5×10.8个/mL。低GC革兰氏阳性菌和δ-变形菌纲分支的细菌也是颗粒污泥中的主要菌群,它们的16S rRNA序列分别占22%和9%,其中互养产乙酸细菌在颗粒污泥中的数量可达4.5×10.7个/ml。绿色非硫细菌是另一类丰度很高的细菌,其16S rRNA序列占文库的12%。对各类微生物在颗粒污泥中可能的作用进行了讨论。通过研究不仅了解了特定环境中的微生物组成,还为从中分离特异类群的微生物提供了指导。
2004, 44(2).
摘要:从云南地区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具有除莠活性的放线菌(Actinomycetes),对其产生的活性物质进行了分离、纯化及分析。从该菌株的发酵液中获得了有除莠活性的黄色结晶,薄板层析的结果表明,该结晶为多组分混和物,且每一组分均具有除莠活性。通过红外分析对其组分作了初步鉴定。同时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化学及系统发育学研究,根据16S rDNA全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此菌株应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同时具有耐低温和耐盐的特性。
2004, 44(2).
摘要:从贵州省独山县麻尾镇白纹伊蚊标本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用抗DEN 14型单克隆抗体经间接免疫荧光法和RTPCR产物酶切分型鉴定为DEN2,并对其 NS1和E基因RTPCR产物进行部分基因序列测定,与DEN2 NGC株比较,麻尾株的NS1基因区有7个碱基发生点突变,E基因区有1个碱基的插入,两个序列被GenBank收录,编号分别为AY277402、AY278226;麻尾分离株与其他9株DEN2型病毒进行系统发育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与D243株系统进化关系最近;证明贵州省存在DEN感染的自然循环。
2004, 44(2).
摘要: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通过RTPCR扩增鹅源H5亚型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HA基因,测序确认后,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和asdpVAX1得到重组表达载体pVAX1HA和asdpVAX1HA。将重组质粒转染P815细胞,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HA基因在细胞内得到了瞬时表达。进一步将重组质粒转化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X4550得到两种运送DNA疫苗的重组沙门氏菌X4550(pVAX1HA)和X4550(asdpVAX1HA),以1×109CFU/只的剂量两次口服免疫BALB/c小鼠,免疫小鼠不仅可以检测到HA特异性的血清抗体应答,而且还能抵抗稳定表达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P815肥大细胞瘤的攻击,说明该运送DNA疫苗的减毒沙门氏菌系统在体内能够成功释放所携带的质粒,并且能够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
2004, 44(2).
摘要:马立克氏病病毒(MDV)pp38基因上游是病毒基因组DNA复制原点。在其两侧均含有启动子TATAbox、CAATbox等特征性的保守基元,推测是一个天然的双向启动子。为了在体外验证其双向启动活性,本研究以MDVpp38为报告基因,并将其ORF插入到pUC18中,构建了pUCpp38质粒。将包含该启动子完整区域的789bp序列分别以正反两个方向克隆进pUCpp38质粒中pp38报告基因的上游,获得的重组质粒pProfpp38和pProrpp38。将所获得的重组质粒分别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pp38基因的表达以验证该启动子的双向启动活性。结果表明,马立克氏病病毒复制原点区的启动子无论以何种方向插入pUCpp38质粒中,在转染细胞24h内能检测到pp38基因的表达,48h后能获得高效和持续的表达。逐渐缩小该启动子的范围,最终在320bp时,仍能检测到两个方向较强的启动活性。
2004, 44(2).
摘要:从仔猪水肿病样品中分离的一株大肠杆菌菌株NP9621,抽提染色体DNA,构建NP9621的总DNA文库,经菌落原位杂交筛选、限制酶酶切和Southern印迹等分析,获得含有志贺样毒素基因的重组质粒,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 该基因的 A亚基与SLTIIes的同源性为97.6%~98.1%,与SLTIIc、SLTIId及EHEC O157:H7产生的SLTII 的A亚基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93.1%、93.0%和92.9%;B亚基与SLTIIes的同源性为99.62%~100%,与SLTIic、SLTIid及SLTII的同源性分别为81.5%、81.1%和81.5%;与29种已知序列的SLTII 、SLTI及志贺毒素STX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证实大肠杆菌NP9621菌株中的志贺样毒素基因属于一种新的SLTIIe亚型。SLTIie/NP9621的A亚基与其它SLTIIe之间存在7~9个氨基酸的差异,B亚基的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与A亚基毒力活性密切相关的氨基酸分别为Thr4、Glu167、Arg170和Arg176。
2004, 44(2).
摘要:设计合成一对扩增猪Ⅱ型圆环病毒(PCV2)全基因组的特异性引物,从3份患断奶后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PMWS)的死亡仔猪病料中,PCR扩增和克隆了3株PCV2全基因组序列。将所测序列与已公布的PCV毒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并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所测毒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7%~994%,与其它毒株的同源性较高,达951%以上;ORF1的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78%以上,氨基酸同源性大于98%;ORF2的核苷酸同源性较低,为90%~98%不等,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介于87%~991%。进化树分析表明各分离毒株在进化上存在地域上的相关性。将克隆到的PCV2基因组环化后,脂质体介导转染PK15细胞,盲传3代。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明,克隆到的基因组具有感染性。
2004, 44(2).
摘要: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载体表达系统将真菌细胞色素P450nor基因克隆至转移载体pFastBac1中, 得到重组质粒pFastBacP450nor, 再将其转化进入含穿梭载体Bacmid的受体菌DH10Bac中发生转座作用, 得到含P450nor基因的重组穿梭载体rBacmid pAcP450nor。分离提取重组Bacmid DNA, 并转染培养的昆虫细胞Sf9, 得到重组病毒rAcp450nor。经酶切和PCR 鉴定, 细胞色素P450nor基因正确地插入到病毒基因组的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下, SDSPAGE分析证明:表达蛋白的分子量为43kD左右。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有一条特定的杂交带存在, 且分子量相同(约43kD)。进一步证明了含有真菌细胞色素P450nor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和重组病毒构建成功,并在昆虫细胞Sf9中实现了高效表达, 经MTT法测定表达的细胞色素P450nor具有还原NO的生物学活性。
2004, 44(2).
摘要: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提取总RNA,通过反转录PCR (RTPCR) 扩增得到其运动蛋白(MP)的基因,将扩增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上。DNA序列分析表明,所得到的运动蛋白的基因全长为807bp (GenBank接受号AY300161), 与已发表TMV序列(GenBank登陆号为NC-001367)和同属的番茄花叶病毒(ToMV, GenBank登陆号为NC-002692相比核苷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8.0%和80.9%,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9.1%和80.0%。 将目的片段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0a上,并在大肠杆菌JM109中诱导表达,诱导9h 后,融合蛋白表达量最大。诱导后的工程菌超声后经SDSPAGE检测,融合蛋白以可溶形式存在。
2004, 44(2).
摘要:先以芜菁花叶病毒(TuMV)免疫BAL B/C小鼠,然后取其脾细胞使之与SP2/0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筛选、克隆,获得4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TuMV单克隆抗体(Mab)的杂交瘤细胞,并以之制备腹水单抗。4株单克隆抗体腹水ELISA效价在10-5~10-6之间,仅对TuMV起特异性反应。Western blot分析表明,4株单抗都能与TuMV 34kD的外壳蛋白亚基起特异反应。利用TuMV的多抗兔血清和单抗腹水建立了三抗体夹心ELISA检测TuMV的方法,检测病叶的灵敏度为1∶5120倍,检测提纯TuMV病毒绝对量为21.9 ng。利用三抗体夹心ELISA测定出7种作物上有TuMV侵染。
2004, 44(2).
摘要: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M18是促进植物生长的根际细菌,能产生吩嗪1羧酸(PCA)和藤黄绿菌素(Plt)两种不同的抗生素抑制植物病原菌,保护植物免受病害。运用PCR方法,从M18基因组中,扩增出rsmA基因部分片段,并以该片段为探针,从M18的基因组柯斯文库中筛出阳性克隆,切取带有rsmA基因及两侧序列的15kb片段,中间插入编码Kmr的DNA片段,获得rsmA-体外突变体。运用同源重组剔除技术,构建了M18菌株的rsmA突变株M18R-。突变株M18R-生物合成Plt的能力比野生型M18提高4倍,但是,PCA产量仅为野生型的20%。研究结果表明,全局性调控基因rsmA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区别性地影响Plt和PCA的生物合成。
2004, 44(2).
摘要:以阿维菌素 B组分菌株Streptomyces avermitilis Bjbm0006为出发菌株,用PCR方法构建支链α酮酸脱氢酶基因bkdF(Branchedchain αketo acid dehydrogenase gene)的重组质粒pHJ5816 (pHZ1358/bkdF&Ermr)对其进行基因中断,得到重组菌株Bjbm5816。经HPLC检测和核磁共振分析发现,Bjbm5816发酵产物产生的单一组分新化合物为OligomycinA。
2004, 44(2).
摘要:在分析一株球孢白僵菌TDNA插入突变体T12的Tagging序列的基础上,根据与其具有高度同源性的一条金龟子绿僵菌EST序列(编号为AJ273226)设计简并引物,用YADE法从球孢白僵菌中扩增出该EST的同源序列及其延伸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与粗糙脉孢霉的羧基转运蛋白JEN1具有高度同源性,由此确定该序列为球孢白僵菌羧基转运蛋白JEN1基因的部分序列。然后利用YADE法延伸扩增该序列的上、下游序列,获得球孢白僵菌羧基转运蛋白JEN1的全长DNA序列,命名为GBbJEN1。利用3′RACE扩增出球孢白僵菌羧基转运蛋白JEN1的cDNA序列,命名为BbJEN1。BbJEN1全长1656bp,编码514个氨基酸的蛋白。推测蛋白分子量为55975.37Da,等电点9.32。氨基酸序列与金龟子绿僵菌、粗糙脉孢霉和酿酒酵母羧基转运蛋白JEN1的同源性分别为77%、66%和30%。序列分析表明,GBbJEN1含有2个内含子。Southern杂交表明,GBbJEN1基因在球孢白僵菌基因组中为单拷贝。利用RTPCR法对BbJEN1的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BbJEN1基因的转录受蟑螂壳、蝉蜕等昆虫体壁的诱导,受葡萄糖的抑制。进一步利用YADE法获得了长为977bp的GBbJEN1上游序列,其中含有可能的葡萄糖抑制调控序列和压力反应元件。
2004, 44(2).
摘要:根据已报道的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parA1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从4株寄生疫霉中国菌株(3株来自烟草,1株来自刺槐)中克隆到此基因并进行了重组表达。序列分析表明4株寄生疫霉parA1基因序列高度保守。对表达载体pET30a(+)双酶切,构建表达Parasiticein蛋白的表达载体pETeli,用CaCl\-2法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通过诱导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非融合表达,表达产物在烟草上引起过敏性反应。性质测定表明,表达产物有一定的耐热性,并对蛋白酶K敏感。
2004, 44(2).
摘要:采用三亲本杂交方法将带有Tn51063(含luxAB)的质粒pRL1063a导入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042BM,进行转座子插入诱变,在含有氯霉素、卡那霉素的TY平板上筛选接合子。通过结瘤试验,从1000个突变株中,筛选到3个结瘤突变株042BMR5、042BMR11和 042BRM29。它们都表现出发光酶活性,表明转座子正向插入到基因组中的某个启动子下游。Southern杂交结果证实,转座子均为单一位点插入。对042BMR5突变株基因组进行反向PCR,扩增位于Tn51063两端的侧翼序列。测序结果表明,转座子插入到苜蓿中华根瘤菌的共生质粒pSymA noeB基因内。根据基因组中noeB上游和下游序列扩增出042BM noeB,其与苜蓿中华根瘤菌1021 noeB的同源性为98%,而与NoeB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5%。疏水性分析发现,NoeB是一个跨膜蛋白,在N末端有4个跨膜区,其中包含3个初级螺旋和1个次级螺旋。
2004, 44(2).
摘要:根据人神经营养素3(Human neurotrohin3,hNT3)的基因序列,把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转换成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偏爱的形式,设计了10条36~59nt的寡聚核苷酸引物,通过5次连续PCR反应,获得了人工合成的NT3 cDNA片段(简称NT3b基因)。将合成的NT3b基因克隆到pPIC9K质粒上,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PIC9KNT3b。将重组表达载体pPIC9KNT3b和pPIC9KhNT3分别电击转化宿主毕赤酵母GS115菌株,经筛选得到重组转化子。不同转化子经甲醇诱导,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检测、Western blot检测和ELISA分析,结果表明,NT3b基因和hNT3基因成功获得分泌性表达,从整体水平上,使用偏爱密码子的NT3b基因在毕赤酵母GS115菌株中的表达明显优越于hNT3基因(x2=4.334,P<0.05),表达量在诱导后72~96h最高,达到31mg/L左右。
2004, 44(2).
摘要:应用膜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对乙胺丁醇(EMB)耐药性。设计与合成用于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耐EMB基因embB的寡核苷酸探针,点于硝酸纤维素膜上,与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生物素标记的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进行反向斑点杂交,并与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PCR直接测序(PCRDS)结果比较。对81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分析,31株EMB敏感株中,26株embB基因的SSCP图谱、膜反向斑点杂交结果与标准株(H37Rv)完全相同;其余5株SSCP图谱出现泳动变位,其中3株E1b杂交阳性,PCRDS分析为embB基因306位密码子ATG→GTG突变;2株E1d杂交阳性,PCRDS分析为embB基因306位密码子ATG→ATA突变。50株耐EMB菌株中,24株PCRSSCP 图谱与标准菌株相同,E1杂交阳性;26株PCRSSCP图谱出现泳动变位,其中18株E1b杂交阳性,2株E1c杂交阳性,5株E1d杂交阳性,1株E1e杂交阳性,未发现E1f杂交阳性,与PCRSSCP、PCRDS分析结果一致。突变检出率为52%。 膜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可能成为检测部分结核分支杆菌乙胺丁醇耐药基因型简便、快速的方法。
2004, 44(2).
摘要:采用PCR从海栖热袍菌(Thermotoga maritima)克隆出编码极耐热稳定性阿拉伯糖苷酶基因,以pET20b为表达质粒,与其C末端6个组氨酸标签序列融合,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基因表达产物通过热处理和亲和层析柱纯化后,酶纯度达电泳均一。纯化重组酶稳定性检测表明,阿拉伯糖苷酶活性最适作用温度和最适作用pH分别为90~95℃和pH 5.0~5.5,在pH 4.2~8.2之间酶活力稳定,95℃的半衰期为4h;SDSPAGE测得酶的分子量为56.57 kD,与理论推算值相吻合。在所测定的底物中,阿拉伯糖苷酶仅对对硝基苯阿拉伯呋喃糖苷(pNPAF)有专一性水解作用,其动力学参数Km值为018mmol/L, Vmax为139μmol/min·mg。
2004, 44(2).
摘要:从杂草反枝苋根际土壤中分离到大量的根际细菌,利用谷氨酰胺合成酶抑制剂模型和蛋白核小球藻筛选模型进行快速、高效的初筛,并结合温室盆栽复筛,筛选出一株具有较强除草活性的细菌野油菜黄单胞菌反枝苋致病变种。温室盆栽试验表明,该黄单胞菌对反枝苋、荠菜等双子叶杂草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004, 44(2).
摘要:大肠杆菌DA19的代谢特性与培养基中添加微量元素有较大的关系。在基本培养基中,当氮源限制时,添加微量元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DA19菌体的生长,提高菌体得率YX/G,大大减少乙酸的生成;当氮源充分时,与不添加微量元素相比,DA19在添加微量元素后,菌体浓度大大增加,虽然葡萄糖消耗速率加快,但产乙酸仍然很少,只有不添加时的13%,YX/G提高至少60%。基本培养基中添加0.1~1mL/L的微量元素混合溶液对DA19菌体生长、乙酸生成及葡萄糖消耗没有显著影响。在单独添加不同种类的微量元素时, BO33-、Zn2+、MoO42+、Cu2+没有特别明显的影响,Al3+会抑制菌体生长和葡萄糖利用,而Co2+、Mn2+、Fe2+可以改善细胞生长,特别是添加Fe2+时,细胞生长及乙酸生成等培养结果与添加微量元素混合溶液几乎相同。
2004, 44(2).
摘要:采用酸碱滴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山楂汁中主要有机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柠檬酸占总酸的83.5%;分别以柠檬酸和山楂黄酮为唯一碳源,筛选能降解柠檬酸而不利用山楂黄酮的酵母菌,结果获得6株菌;再以山楂汁为培养基进行复筛,得到一株酵母菌,该菌能有效降解山楂汁中柠檬酸而对山楂黄酮的影响较小;经鉴定这株菌属于毕赤酵母属,定名为Pichia sp.Y1。发酵特性研究表明该菌在山楂汁中20℃培养3d,总酸量从19.60g/L下降到352g/L,而对黄酮含量无显著影响。
2004, 44(2).
摘要:对402株不同种属的酵母菌株进行了出筛、复筛、单倍体分离、诱变,从亲株Y-6-16-18(a met)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Y378-4-15(α-leu)(Sacharomyces kluyveri)的杂交菌株中选育到一株富锌酵母菌株(编号为ZGH374)。并初步优化了发酵条件:培养基为80g/L糖浓度的麦芽汁、10g/L蛋白胨、锌添加量400μg/mL,pH 6.0,装液量40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10%(V/V),培养起始添加锌盐,培养时间30h。在优化的条件下,杂交菌株ZGH374的生物量(细胞干重)达到14.3g/L,细胞锌含量可达到9.3mg/g,锌总含量达到了133mg/L。
2004, 44(2).
摘要:木霉菌(Trichoderma)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防因子,可以产生几丁质酶降解植物的多种病原真菌细胞壁。利用低能离子束注入木霉菌使其产生变异,再通过初筛选和复筛选两个过程,获得T90_1木霉菌株,并用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来检验T90_1防治真菌病害的能力。发现该菌株通过侵染、缠绕等多种重寄生方式,并分泌降解病原真菌细胞壁的物质,使病原菌原生质外渗,改变细胞内有序的代谢状况,从而抑制或杀死病原菌。初步揭示该菌株抗真菌的相关机制。
2004, 44(2).
摘要:从胜利油田被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能有效降解模型化合物二苯并噻吩(DBT)的菌株。根据常规的形态分析、生理生化性状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UP3)。该菌不能以十二烷、十六烷、液体石蜡和萘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具有工业应用的潜力。对该菌株DBT降解能力的初步研究表明,54h内可将500mg/L的DBT降解至150mg/L。对降解产物的分析表明,根癌土壤杆菌降解DBT的途径与Kodama路线及4_S路线不同。
2004, 44(2).
摘要:在生物医学和临床诊断中,DNA提取是关键的步骤。随着生物分析仪器的小型化和芯片化,有必要制作DNA提取芯片。固相提取法(Solid_Phase Extraction,SPE法)是近年来实验室常用的DNA提取方法,其操作简单,时间消耗少,但是基于SPE法制作的微芯片报道较少,利用硅微加工工艺制作DNA提取芯片,并使用SPE法进行PCR产物中DNA提取实验及大肠杆菌培养液中DNA的提取实验。此芯片可以在半个小时内完成DNA的提取,易于和别的芯片(如PCR芯片等)整合,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2004, 44(2).
摘要:用PCR方法从丝状真菌顶头孢霉中克隆出全长13kb的pcbAB_pcbC双向启动子DNA片段,通过转化子对博莱霉素的抗性证明了该启动子在顶头孢霉中的双向启动功能。另外,利用所克隆的pcbAB_pcbC双向启动子构建了一个用于顶头孢霉转化的质粒pYG13,并成功地将该质粒转化入顶头孢霉。pYG13含有博莱霉素抗性基因和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gb), Southern杂交和CO结合实验分析显示vgb整合到顶头孢霉的基因组DNA中并表达了有活性的透明颤菌血红蛋白。
2004, 44(2).
摘要:对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杀虫毒素的种类、与口服毒性有关的杀虫毒素以及口服毒性与杀虫毒素基因的关系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2004, 44(2).
摘要:木霉菌(Trichoderma)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防因子,可以产生几丁质酶降解植物的多种病原真菌细胞壁。利用低能离子束注入木霉菌使其产生变异,再通过初筛选和复筛选两个过程,获得T90_1木霉菌株,并用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来检验T90_1防治真菌病害的能力。发现该菌株通过侵染、缠绕等多种重寄生方式,并分泌降解病原真菌细胞壁的物质,使病原菌原生质外渗,改变细胞内有序的代谢状况,从而抑制或杀死病原菌。初步揭示该菌株抗真菌的相关机制。
2004, 44(2).
摘要:在生物医学和临床诊断中,DNA提取是关键的步骤。随着生物分析仪器的小型化和芯片化,有必要制作DNA提取芯片。固相提取法(Solid_Phase Extraction,SPE法)是近年来实验室常用的DNA提取方法,其操作简单,时间消耗少,但是基于SPE法制作的微芯片报道较少,利用硅微加工工艺制作DNA提取芯片,并使用SPE法进行PCR产物中DNA提取实验及大肠杆菌培养液中DNA的提取实验。此芯片可以在半个小时内完成DNA的提取,易于和别的芯片(如PCR芯片等)整合,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2004, 44(2).
摘要:用PCR方法从丝状真菌顶头孢霉中克隆出全长13kb的pcbAB_pcbC双向启动子DNA片段,通过转化子对博莱霉素的抗性证明了该启动子在顶头孢霉中的双向启动功能。另外,利用所克隆的pcbAB_pcbC双向启动子构建了一个用于顶头孢霉转化的质粒pYG13,并成功地将该质粒转化入顶头孢霉。pYG13含有博莱霉素抗性基因和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gb), Southern杂交和CO结合实验分析显示vgb整合到顶头孢霉的基因组DNA中并表达了有活性的透明颤菌血红蛋白。
2004, 44(2).
摘要:以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RNA为模板,克隆LipH8基因片段,研究LipH8基因在甲醇毕赤酵母中的表达。构建了甲醇酵母表达质粒pMETA_LipH8载体,并将其线性化后用电穿孔法导入Pichia methabolica PMAD16,部分阳性克隆的PCR结果表明LipH8基因已经整合到甲醇毕赤酵母染色体上,经摇瓶培养筛选出表达水平较高的酵母工程菌株。胞外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力达932U/L。
2004, 44(2).
摘要:对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杀虫毒素的种类、与口服毒性有关的杀虫毒素以及口服毒性与杀虫毒素基因的关系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16 E-mail:actamicro@im.ac.cn
版权所有:微生物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