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44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青海两盐湖细菌多样性研究

      2004, 44(3).

      摘要 (1344) HTML (0) PDF 0.00 Byte (3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DGGE法和纯培养法,对青海柯柯盐湖、茶卡盐湖底泥及周边土壤样品的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两个盐湖存在大量的未知细菌, 分离到的纯培养仅占实有细菌的小部分。采用多相分类方法,鉴定了12株纯培养细菌,属5个可能的新种,另有一株菌可能成立一个新属。认为提出新思路、设计新程序,从自然极端环境取样,分离未知菌,是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之一。

    • 产顺式环氧琥珀酸水解酶的红球菌M1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产酶条件优化

      2004, 44(3).

      摘要 (961) HTML (0) PDF 0.00 Byte (19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产顺式环氧琥珀酸水解酶(ESH)的菌株,经生理生化、Biolog碳源利用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系统发育研究,菌株可能为赤红球菌(Rhodococcus ruber) M1。摇瓶试验确定了最佳碳源、氮源、顺式环氧琥珀酸二钠添加时间和添加量。正交优化试验的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时间为:葡萄糖12%,硫酸铵06%,酵母膏05%;顺式环氧琥珀酸二钠投加时间为30h,投加量为358%;菌体培养时间70h。摇瓶试验ESH酶活达750U/g湿细胞。目前该菌株已经应用于固定化细胞连续生产L(+)酒石酸。

    • 链霉菌的rep-PCR基因指纹分析

      2004, 44(3).

      摘要 (1390) HTML (0) PDF 0.00 Byte (23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重复片段PCR(repPCR)基因指纹分析应用于链霉菌分子分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repPCR基因指纹分析具有分辨率高、稳定、重现性好、简便易行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与16S rDNA 序列比较结果相一致,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DNA指纹技术,能反映出链霉菌种和菌株水平的基因型、系统发育和分类学关系,可应用于种及以下水平的分类和快速鉴定,尤其适用于分析大量的菌株或分离株。

    • 共表达新城疫病毒F基因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

      2004, 44(3).

      摘要 (887) HTML (0) PDF 0.00 Byte (18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RTPCR扩增出新城疫病毒F48E8株融合蛋白(F)基因,将其克隆入pGEMT easy vector构建重组质粒pGEMTF并进行测序确证。分别从pGEMT和pUCHA切下F基因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F株(A/chicken/china/F/1998)血凝素(HA)基因,通过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操作步骤插入到质粒pFPV7S中的鸡痘病毒基因组复制非必需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7SHF,其中F基因和HA基因分别由鸡痘病毒启动子PE/L和合成启动子PS调控。最后将P11LacZ报告基因表达盒插入质粒p7SHF获得转移载体pFPVHF,用以转染已预先感染鸡痘病毒282E4疫苗株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通过在含有Xgal的营养琼脂上连续挑选蓝色病毒蚀斑获得并纯化重组病毒。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证实了F基因和HA基因已插入鸡痘病毒的基因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重组病毒能够同时正确表达HA和F蛋白。

    • 禽腺病毒江苏株(JS)复制非必需片段的确定

      2004, 44(3).

      摘要 (752) HTML (0) PDF 0.00 Byte (10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PCR方法从一株Ⅰ群禽腺病毒的分离物(FAVIJS)中扩增出其基因组的两个末端L片段和r片段、ITR片段,并分别克隆进pGEMT easy载体,然后将L片段、r片段和ITR片段同时克隆进pHC粘粒载体中,获得质粒pHCFAVIrITRL,再在该克隆片段中插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获得转移质粒载体pFAVIeGFP。将pFAVIeGFP转染已被该野生型Ⅰ群禽腺病毒分离物感染了的鸡胚肾细胞进行同源重组,通过无限稀释法筛选重组病毒,结果获得了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Ⅰ群禽腺病毒rFAVIeGFP,证明位于基因组右末端r片段和ITR片段之间的位点为病毒复制非必需区,为禽腺病毒的重组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p49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时相分析

      2004, 44(3).

      摘要 (963) HTML (0) PDF 0.00 Byte (14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PCR方法从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ltMNPV)基因组中扩增获得了细胞凋亡抑制基因〖STBX〗p49〖STBZ〗的完整ORF并将其克隆于pMD18T载体,其序列分析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将基因重组于硫氧还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ThioHis C,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了稳定表达,表达的P49融合蛋白占菌体总蛋白30%左右,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分离纯化重组表达的SpltMNPV P49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得到效价高于1∶10000的抗重组P49蛋白多克隆抗体。应用制备的抗体对受SpltMNPV感染的Sl细胞中P49蛋白的表达时相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49蛋白在细胞感染后3h内便可检测到,并在整个感染期间维持着低水平表达。

    • 制备炭疽芽胞杆菌检测基因芯片的初步研究

      2004, 44(3).

      摘要 (1002) HTML (0) PDF 0.00 Byte (13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制备炭疽芽胞杆菌检测基因芯片的技术,并探讨研制检测炭疽芽胞杆菌基因芯片的方法。酶切炭疽芽胞杆菌的毒素质粒和荚膜质粒,通过建立质粒DNA文库的方法获取探针,并打印在经过氨基化修饰的玻片上,制成用于炭疽芽胞杆菌检测的基因芯片。收集了290个阳性克隆探针,制备了检测炭疽芽胞杆菌的基因芯片。提取炭疽芽胞杆菌质粒DNA与基因芯片杂交,经ScanArray Lite芯片阅读仪扫描得到初步的杂交荧光图像。通过分析探针的杂交信号初步筛选出273个基因片段作为芯片下一步研究的探针。

    • 3株杂色鲍致病菌——副溶血弧菌的16S-23SrDNA间区序列的分析

      2004, 44(3).

      摘要 (597) HTML (0) PDF 0.00 Byte (11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细菌的16S rDNA 3′端和23S rDNA 5′端的高度保守区为引物,扩增了3株杂色鲍致病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16S23S rDNA 间区,克隆到pGEMT载体上,测序。用BLAST和 DNAstar软件对16S23S rDNA间区序列及其内的tRNA基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ZSU008和ZSU009测出的16S23S rDNA 间区均有6条,间区类型也相同,分别为IGSGLAV、IGSGLV、IGSAG、IGSIA、IGSG和IGS0。其中IGSGLAV最大,包含tRNAGlu、tRNALys、tRNAAla和tRNAVal基因;IGSGLV包含tRNAGlu、tRNALys和tRNAVal基因;IGSAG包含tRNAAla和tRNAGlu基因;IGSIA,则为tRNAIle和tRNAAla基因;IGSG仅包含tRNAGlu基因;而IGS0最小,未包含任何tRNA。菌株ZSU010测出的16S23S rDNA IGS序列有5条,除缺少IGSAG外,其余的IGS类型均与ZSU008和ZSU009相同。与GenBank 内的副溶血弧菌IGS序列比较,发现副溶血弧菌所有类型的IGS的tRNA基因两端的非编码区具有较高的种内同源性。16S23S rDNA 间区结构的差异为建立一种新的副溶血弧菌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 荧光假单胞菌M18的rpoS基因克隆及其功能分析

      2004, 44(3).

      摘要 (717) HTML (0) PDF 0.00 Byte (20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t sp.)M18基因组中克隆了RNA聚合酶的稳定期σs因子编码基因rpoS,推测其氨基酸序列与铜绿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的同源性分别为99.1%、87.35% 和87.8%。利用体外定点插入突变和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M18的rpoS突变株M18R-。对突变株M18R-合成抗生素吩嗪1羧酸(PCA)和藤黄绿菌素(Plt)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KB或PPM培养基中,突变株合成PCA的能力比野生型分别提高了25或5.78倍,但Plt的积累量不受影响。与野生型相比,突变株对碳源饥饿的耐性下降。同时,在碳源饥饿条件下对过氧化氢、乙醇和和氯化钠等环境胁迫的交叉保护性减小,存活率显著降低。

    • 重组人磷脂酶D1/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2004, 44(3).

      摘要 (585) HTML (0) PDF 0.00 Byte (13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磷脂酶D1基因及其功能缺陷点突变基因从真核表达载体pCGNPLD1亚克隆至带有绿色荧光标记蛋白的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中;再与腺病毒骨架载体一起在大肠杆菌BJ5183中进行同源重组;阳性重组子经PacⅠ线性化后,转染入病毒组装细胞系293细胞,成功构建磷脂酰胆碱专一性磷脂酶D1重组腺病毒; 并用该病毒颗粒感染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高效表达磷脂酶D1蛋白。证明大蛋白基因,如磷脂酶D1基因的同源重组腺病毒表达构建切实可行,为研究其在细胞内的生理功能提供了有力工具。

    • 铜绿假单胞菌蹭行运动相关基因的研究

      2004, 44(3).

      摘要 (752) HTML (0) PDF 0.00 Byte (30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Mu转座重组技术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蹭行运动(Twitching motility)的相关基因。通过转座突变、表型筛选,得到8个 Twitching motility缺陷或减弱的突变子。经过基因克隆、核苷酸测序研究,鉴定转座子插入到基因组中的位置。结果表明,在其中4个突变子中,转座子分别插入到与IV型菌毛生物合成和功能相关的3个已知基因中(其中有两个突变子转座子插入到同一基因的不同位置),它们是 pilV,pilQ,algR。另外4个突变子中,有3个是转座子分别插入到基因pilL基因的前端,中部和后端,均引起Twitching motility 功能缺失。另一个突变子中,转座子插入到基因PA1821中,引起Twitching motility功能减弱。 PilL和PA1821的编码产物均属于3类蛋白质,它们的功能是根据其保守的氨基酸基序或基因序列与已知功能基因的相似性推测得出的。但缺乏详细的试验证据。研究结果为pilL控制Twiching motility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并证实基因PA1821与Twitching motility 有关。将Mu转座重组技术应用到假单胞菌的研究中,国内外均未见报道。由于该技术具有随机单点插入的优点,克服了传统转座子能在染色体上迁移的缺点。保证了表型的改变与转座子插入位点的基因突变的一一对应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铜绿假单胞菌Twitching motility 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 耐辐射球菌pprI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2004, 44(3).

      摘要 (717) HTML (0) PDF 0.00 Byte (20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耐辐射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与DNA修复有关的开关基因—pprI通过穿梭质粒pRADZ3导入大肠杆菌TG1中,使其在正常培养条件下(不需诱导剂)表达PprI蛋白,并通过Western blot证实该基因在TG1中可稳定表达。与转化了空白质粒pRADZ3 TG1对照,观察了改造后的两种大肠杆菌在有H2O2氧化压力下的存活率和大肠杆菌中两种过氧化氢酶(KatE, KatG)的活性表达差异。结果表明,无论在指数生长期还是稳定生长期,能表达PprI蛋白的大肠杆菌比对照的存活率要高出10%左右;非变性电泳结果表明,耐辐射球菌pprI 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使得KatE活性在指数生长期与稳定生长期分别增加1.5~2倍和2.5~3倍。证明耐辐射球菌pprI 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能够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

    •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L)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

      2004, 44(3).

      摘要 (1007) HTML (0) PDF 0.00 Byte (106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人胎盘总RNA中通过RTPCR方法获得sTRAIL基因的cDNA,并通过构建高拷贝表达载体在毕赤酵母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量可达40.1mg/L。并对表达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生物学活性分析,获得了纯度大于90%的纯品,该样品能明显表现出诱导L929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半数致死量为0.18μg/mL,与文献报道的大致相同。

    • 北京红篓菌聚羟基烷酸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2004, 44(3).

      摘要 (882) HTML (0) PDF 0.00 Byte (15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北京红篓菌基因组DNA为供体,pKC505 cosmid质粒为载体系统,λ噬菌体体外包装重组质粒并转染感受态细胞E.coli JM109,构建了该菌株基因组DNA文库。以聚羟基烷酸(PHA)合成酶基因通用简并引物扩增的PHA合成酶部分基因为探针,经DIG标记后利用菌落原位杂交技术对文库进行筛选,获得3个阳性克隆菌株,PCR检测证明这3个克隆具有PHA合成酶基因片段,酶活测定表明3个克隆都具有PHA合成酶及与PHA合成相关的乙酰乙酰辅酶A还原酶的活性。

    • 三角酵母D-氨基酸氧化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和表达

      2004, 44(3).

      摘要 (1023) HTML (0) PDF 0.00 Byte (19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三角酵母中提取总RNA,反转录后进行PCR扩增得到D氨基酸氧化酶 (DAmino Acid Oxidase, DAAO)基因,经测序可知,与文献中三角酵母的DAAO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在99%以上。将DAAO基因用NcoⅠ和BamHⅠ双酶切后,与相同酶切的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连接,转化大肠杆菌TOP10F′,并筛选得到重组质粒pETDAAO,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胞,得到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pETDAAO。对重组大肠杆菌中的D氨基酸氧化酶进行了诱导表达,考察了诱导温度、菌浓度、诱导剂IPTG用量以及溶氧等因素对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8℃、菌浓度(OD600)1.0、IPTG浓度1mmol/L时,DAAO酶活最高达23.3U/mL。研究进一步显示,用廉价无毒的乳糖可以替代IPTG进行诱导,当乳糖浓度为2mmol/L,DAAO酶活可达22.7U/mL。经过补料分批培养和乳糖诱导,DAAO酶活可以达到175U/mL。

    • 来源于橄榄绿链霉菌A1的高比活木聚糖酶XYNB的高效表达及性质的比较分析

      2004, 44(3).

      摘要 (815) HTML (0) PDF 0.00 Byte (19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效表达高比活木聚糖酶是进一步提高木聚糖酶发酵效价、降低其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将橄榄绿链霉菌(Streptomyces olivaceoviridis) A1的高比活木聚糖酶成熟蛋白编码基因xynB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中,转化毕赤酵母得到重组酵母,在重组酵母中木聚糖酶基因得到了高效分泌表达,且表达产物具有生物学活性。在3L发酵罐中蛋白表达量约14mg/mL, 酶活性(效价)为1200IU/mL。SDSPAGE分析表明,表达的木聚糖酶XYNBa为糖基化蛋白, 分子量为31kD, 经脱糖基化处理得到21kD 的XYNBb, 与橄榄绿链霉菌A1所产原酶XYNB大小一致。通过对XYNB、XYNBa及XYNBb酶学性质的比较发现:三者在比活性、Vmax及热稳定性方面有较大差异。该酶对不同木聚糖的酶解产物的糖份分析表明:酶解产物的主要成分为木二糖、木三糖和木四糖,占总糖含量的95%以上。

    • 大肠杆菌和志贺氏菌O抗原糖基转移酶与聚合酶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2004, 44(3).

      摘要 (870) HTML (0) PDF 0.00 Byte (17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大肠杆菌和志贺氏菌的110个O抗原糖基转移酶与39个O抗原聚合酶的序列进行分析,探讨这两种酶的序列和结构特点。统计了其序列一致性,密码子使用和(G+C)%含量的特点;讨论了O抗原糖基转移酶和聚合酶对底物的特异性;推测了6组糖基转移酶的功能;通过对蛋白拓扑结构的预测,发现O抗原聚合酶中广泛存在一个位于细胞周质中的亲水环(Loop),是可能的功能区域;通过对蛋白高级结构的预测,发现O抗原糖基转移酶属于两个不同的蛋白超家族。

    • 棘孢曲霉SML22木聚糖酶系主要组分的纯化与性

      2004, 44(3).

      摘要 (576) HTML (0) PDF 0.00 Byte (11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经超滤浓缩、分子筛色谱、阴离子和阳离子交换层析,由棘孢曲霉发酵液最终分离得到4个电泳纯的木聚糖酶主要组分Xy-1、Xy-2、Xy-3和Xy-4。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各组分的分子量分别是92.13、32.40、42.40和27.03 kD。实验证明这些酶组分均属于酸性木聚糖酶,Xy-1、Xy-2、Xy-3和Xy-4的最适反应pH分别为5.0、4.0、4.6 和3~3.5。各酶组分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碱性条件下酶活丧失较快。Xy-1及Xy-2的最适反应温度在75℃,在50℃以下比较稳定;Xy-3及Xy-4最适反应温度为55℃,在40℃以下比较稳定。通过对各酶组分米氏常数的测定可知,Xy-1及Xy-2对底物桦木木聚糖的Km值分别为0.36%和0.26%,Xy-3及Xy-4的Km值为2.46%和13.9%。4种组分的Vmax分别为4.01μmol/min/mg、8.81μmol/min/mg、81.97μmol/min/mg、4.71μmol/min/mg。Cu2+、Ag+对各组分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Mg2+、Ba2+、Ca2+能促进Xy-3的木聚糖酶活,Ca2+也可大幅度促进Xy-4的木聚糖酶活性。

    • 甲基对硫磷水解酶的重组表达及其纯化和性质研究

      2004, 44(3).

      摘要 (818) HTML (0) PDF 0.00 Byte (2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PCR方法获得甲基对硫磷水解酶编码基因,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9a_mpd,将其转化至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得到C末端含有6个寡聚组氨酸的甲基对硫磷水解酶,用NiNTA亲和层析纯化得到具有活性的甲基对硫磷水解酶。测定了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动力学参数。甲基对硫磷水解酶水解甲基对硫磷时,最适pH86~8.8,最佳反应温度15℃;Mn2+、Zn2+、Cu2+可使酶活性增加15%~20%,Ca2+、Mg2+微弱地促进酶的作用,Ni2+对酶活性几乎无影响;1mmol/L EDTA·Na2+几乎不影响酶的活性,而10mmol/L EDTA·Na2+对甲基对硫磷水解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甲基对硫磷水解酶水解乙基对硫磷时,最适pH86。25℃时,该酶对甲基对硫磷的米氏常数Km为(68.6 ± 5.1)μmol/L,kcat为(45 ± 6 )S-1;对乙基对硫磷的米氏常数Km为(59.5 ± 6.0)μmol/L,kcat为(8 ± 1) S-1。Kcat/Km表明甲基对硫磷水解酶对甲基对硫磷的催化效率更高。

    • 细菌对肉鸡肠粘液的粘附作用

      2004, 44(3).

      摘要 (713) HTML (0) PDF 0.00 Byte (18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两歧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禽大肠杆菌O78、大肠杆菌 ATCC 25922、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与肉鸡不同部位肠粘液糖蛋白的粘附性能,探讨两歧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对所试病原菌的抗粘附作用。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肠道部位,两歧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与肠粘液糖蛋白均有不同的粘附作用,而禽大肠杆菌O78、大肠杆菌 ATCC 25922在各肠段粘液上的粘附性能则相近;在相同的肠道部位,所试益生菌的粘附能力大于病原菌;两歧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对所试病原菌的粘附有不同的阻断作用,同时二者有时还存在互补抗粘附作用。

    • 类产碱假单胞菌杀虫蛋白对蝗虫能量代谢的影响

      2004, 44(3).

      摘要 (1098) HTML (0) PDF 0.00 Byte (14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电镜直接观察结果显示,在类产碱假单胞菌杀虫蛋白作用下,蝗虫中肠细胞线粒体病变严重,多数呈现膨胀,有嵴断裂等现象。氧电极技术分析发现病变后蝗虫胃、肠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作用减弱,ATP产生减少,能量代谢被抑制,但ATPase活力基本不受影响,即蝗虫体内能量需求仍可维持正常水平,由此导致蝗虫体内能量供应不足而死亡。

    • 肺炎链球菌磷壁酸胆碱成分介导细菌的侵袭

      2004, 44(3).

      摘要 (831) HTML (0) PDF 0.00 Byte (17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肺炎链球菌细胞壁胆碱成分在其侵袭宿主细胞的过程中的作用。通过肺炎链球菌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侵袭实验,观察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PAF-R)拮抗剂BN 52021对肺炎链球菌侵袭率的变化,以及乙醇胺取代细胞壁胆碱后肺炎链球菌侵袭率的变化。研究发现受体拮抗剂BN 52021处理活化血管内皮细胞后,肺炎链球菌的侵袭率显著降低(P<0.01),乙醇胺取代肺炎链球菌细胞壁成份中的胆碱同样降低了细菌对活化内皮细胞的侵袭(P<0.01)。 实验表明肺炎链球菌可能是通过脂磷壁酸和磷壁酸的胆碱成分与内皮细胞表面的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结合来介导侵袭作用的。

    • 新型复合生物乳化剂的性质及其在多环芳烃降解中的作用

      2004, 44(3).

      摘要 (973) HTML (0) PDF 0.00 Byte (2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一株能利用多种石油烃的Em1菌株产生的生物乳化剂,采用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其表面活性组分存在于氯仿、甲醇、浓盐酸混合物(V/V/V=5∶1∶0.01)的洗脱液中,挥发洗脱溶剂即为纯化的生物乳化剂。该生物乳化剂可使蒸馏水的表面张力由72 mN/m降至30 mN/m,其临界胶团浓度(CMC)为75 mg/L。它不含糖类、蛋白、中性脂、磷酸基团和α氨基酸,采用红外光谱(IR)、气质联用(GC/MS)和核磁共振(NMR)测定其化学组成和结构,表明其主要由十六烷酸、脂肪醇类、酯类和脂肪酰胺类等组成,这些物质的协同作用是该生物乳化剂高表面活性的关键。该生物乳化剂可明显促进菌株对多环芳烃的降解作用,可将降解率提高20%,其促进降解的机制主要是提高多环芳烃在水中的溶解度,平均可提高约10倍的溶解度。

    • 基因体外诱变的一种新方法

      2004, 44(3).

      摘要 (865) HTML (0) PDF 0.00 Byte (19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PCR的过程中,采用5溴脱氧尿苷三磷酸(BrdUTP)部分取代脱氧胸苷三磷酸(dTTP)的方法,对克隆的野油菜黄单胞菌的α淀粉酶基因进行了体外诱变。结果表明,BrdUTP浓度越高,诱变越强;浓度越低,诱变越弱。当BrdUTP浓度为dTTP的0.1%时,可以得到最多的正诱变结果。用LBSP鉴别培养基初筛,然后用Yoo改良法测定酶活,仅一轮诱变就获得了其表达产物α-淀粉酶的酶活分别降低了5倍和提高了20倍的两个突变基因。再以后者为PCR模板进行第二轮诱变,从而筛选到了α-淀粉酶的酶活提高40倍的突变体。此诱变方法克服了用碱基类似物在体内诱变由于核酸复制酶等的校正作用而造成诱变无效的难题,并为基因的体外诱变找到了一条新途径。

    • 一株中度嗜热嗜酸硫氧化杆菌的分离和系统发育分析

      2004, 44(3).

      摘要 (859) HTML (0) PDF 0.00 Byte (24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云南腾冲温泉酸性水样分离得到一株中度嗜热嗜酸硫氧化杆菌MTH04,对分离菌株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及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短杆状,菌体大小(0.6~0.8)μm×(1~2)μm,化能自养,可利用硫磺、四硫酸盐、硫代硫酸盐为能源生长,不能利用蛋白胨、葡萄糖、酵母粉,也不能进行混合型生长。最适生长温度在40℃~45℃之间,最适生长pH 2.0~3.0,代时8h。以16S rDNA序列同源性为基础构建了包括13株相关种属在内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MTH04与喜温硫杆菌(Thiobacillus caldus)处于同一进化树分支中,相似性达99.5%以上。

    • 百合斑驳病毒浙江分离物的基因组3′端序列分析

      2004, 44(3).

      摘要 (639) HTML (0) PDF 0.00 Byte (18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经RT-PCR扩增从浙江丽水的亚洲百合[Lilium cvs.(Asiatic Hybrids)]获得2个Potyvirus病毒分离物G和X的3′端cDNA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均为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V);将12个来源于不同地区百合与郁金香上的Potyvirus分离物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G、X、ML61、1229、2b、MD、HZ、J这8个分离物的CP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85.9%~100%,在进化树中聚集成簇,归为LMoV;2b2、TM和TBV1 3个分离物同源性达91.2%~99.3%,在进化树中也单独成簇,归为郁金香碎色病毒(Tulip breaking virus,TBV);2b3 与其它11个分离物同源性在74.4%~79.8%之间,为伦布兰特郁金香碎色病毒(Rembrandt tulip breaking virus,ReTBV)。Nib基因序列和3′UTR序列分析也表明G、X、ML61、1229、J、HZ这6个分离物之间亲缘关系较近,属于LMoV,而TM与它们的亲缘关系很远,属于TBV。LMoV分离物存在着两个群体,G和X分别处在第1群体和第2群体中,不表现地域相关性及寄主相关性。根据研究结果,将迄今世界各地侵染百合与郁金香的Potyvirus分离物归为LMoV、TBV和ReTBV 3个种。

    • Cecropin-X发酵过程中工程菌质粒稳定性的研究

      2004, 44(3).

      摘要 (827) HTML (0) PDF 0.00 Byte (26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连续斜面转接实验(50次)检测重组CecropinX工程菌质粒的结构稳定性,采用30L自动控制发酵罐观察不同培养基,有无选择压力和溶氧高低等培养条件对质粒分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工程菌质粒具有结构稳定性和分裂不稳定性。当外源蛋白表达时,便会出现分裂不稳定性,表达量越高,质粒丢失情况越严重。经12h的培养,当采用TB和2×LB作为发酵培养基时,带质粒的菌为68.5%和98.0%,包涵体得率有很大差异,干重分别为1.24和0.40g/L。发酵培养基中(TB)氨苄青霉素浓度为0和100μg/mL时,带质粒的菌为68.5%和92.0%,包涵体得率基本一致,干重分别为1.24和1.20g/L。通过改变搅拌速度来调节溶氧量,当转速为150和250r/min时,带质粒的菌为68.5%和100%,包涵体得率有较大差异,干重分别为1.24和0.71g/L。

    • 应用气升式反应器培养草酸青霉菌菌丝球的研究

      2004, 44(3).

      摘要 (800) HTML (0) PDF 0.00 Byte (18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0.5L气升式反应器成功实现了对高效染料吸附丝状真菌——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的颗粒化,初步解决了菌体与培养液分离的问题。以OD600为0.23的孢子悬浊液接种时,菌丝成球的最佳接种量为2.5%,最佳通气量为0.5L/min。菌球直径及沉降速度随时间均呈线性增长。在最佳接种量(2.5%)和最佳通气量(0.5L/min)下,30℃培养72h后,菌球的直径和沉降速度分别为(4.0±0.8)mm和(14±3)mm/s。

    • 嗜水气单胞菌耐四环素的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

      2004, 44(3).

      摘要 (726) HTML (0) PDF 0.00 Byte (15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四环素次抑菌浓度对嗜水气单胞菌进行选择,筛选得到耐四环素的嗜水气单胞菌菌株,其MIC(最低抑菌浓度)为出发菌株的8倍。通过比较对照菌与耐药菌总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获得3个差异显著的蛋白点。对这3个差异蛋白质进行肽质量指纹及其生物信息分析,分别鉴定为核糖体小亚基蛋白、药物排出系统蛋白和乙酸乙酰辅酶A转移酶亚基。文中对嗜水气单胞菌耐四环素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 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的菌体原位PCR扩增

      2004, 44(3).

      摘要 (539) HTML (0) PDF 0.00 Byte (2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一套原位PCR检测方法,联合流式细胞仪作为检测工具,作为基因水平转移研究中的基因监控手段。通过常规PCR反应以确定靶基因的基本扩增参数;细菌菌体经过多聚甲醛PBS液固定和溶菌酶处理后进行原位PCR扩增,产物洗涤后迅速用流式细胞仪进行荧光检测,并辅以荧光显微镜镜检。扩增样品在荧光显微镜的蓝光激发下发出明亮的黄绿色荧光,与空白对照中的无扩增菌体的自发荧光可明显区分。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也显示,阴性菌与阳性菌的荧光强度有明显区别。完成了对目标细菌的原位PCR扩增,并成功地应用流式细胞仪对原位PCR扩增菌体实施了检测。由此表明isPCR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在细菌致病基因原位监控上的应用前景。

    • 具有真细菌和真核生物融合特征的古生菌转录系统

      2004, 44(3).

      摘要 (1130) HTML (0) PDF 0.00 Byte (23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古生菌是一类区别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的第三域生命形式,转录是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系统中的一个中心环节。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古生菌的转录系统具有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的融合特征:古生菌的基本转录装置包括RNA聚合酶、基本转录因子、启动子元件等与真核生物相似;而古生菌的转录调控机制却更加类似于真细菌,在古生菌中发现并鉴定了许多类似于真细菌的转录调控蛋白。另外古生菌还具有某些独特的转录调控方式。

    • 基因芯片及其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2004, 44(3).

      摘要 (1138) HTML (0) PDF 0.00 Byte (32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因芯片因其具有高密度、高灵敏度、快速(实时)检测、经济、自动化和低背景水平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不同的研究领域。目前,应用于环境微生物研究的基因芯片主要有功能基因芯片(FGAs)、系统发育的寡核苷酸芯片(POAs)和群落基因组芯片(CGAs)。综述了基因芯片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包括自然环境中微生物的基因表达分析、比较基因组分析和混合微生物群落的分析等。讨论了基因芯片面临的挑战和前景展望。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