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45(2).
摘要:采用普通牛肉汁培养基和10倍稀释的普通牛肉汁培养基(以下简称稀释培养基)研究太湖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发现在稀释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数量普遍是在普通牛肉汁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数量的3~5倍。分离得到纯培养物的16S rDNA部分序列(5′端约500bp)分析表明,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的优势细菌类群存在差别:普通培养基生长的细菌主要为γ_Proteobacteria(35.1%),其次为Actinobacteria(245%)和Firmicutes(22.3%)等类群,其中大部分细菌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节杆菌属(Archrobacter)细菌的系统关系密切;稀释培养基生长的细菌则主要为Actinobacteria(27.1%)、Firmicutes(25.7%)、α-Proteobacteria(21.4%)和γ-Proteobacteria(15.7%)等类群,与芽孢杆菌属(Bacillus)(25.7%)发育系统关系密切的细菌为优势属。研究结果表明同时采用两种培养基有助于从太湖沉积物中分离到更多种微生物。
2005, 45(2).
摘要:首次利用PCR_RFLP和测序分析对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三江源保护区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固氮基因(nifH)的多样性和系统发育进行了探讨。在2个样地中,共得到143个阳性克隆,用限制性内切酶MspⅠ和RsaⅠ进行RFLP分析后得到35个不同的RFLP谱带型,多样性为24.5%,其中ZD样品中获得82个阳性克隆和21个不同的RFLP谱带型,多样性为25.6%,而YS样品中获得61个阳性克隆和19个不同的RFLP谱带型,多样性为311%,2个样地中有5个相同的RFLP谱带型。在各样地都发现一个明显的优势种群,ZD样地的明显优势种群占克隆数的293%,YS的优势种群占克隆数的328%。对21个克隆进行了部分序列的测定,序列的相似性在71%~98%之间,在GenBank数据库中没有发现完全匹配的序列,因此这些序列可能代表着新的固氮生物株系。最后利用Clustal W与Mega软件和已有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发现,21个序列分为4个不同的簇,大部分的克隆与Proteobacteria的3个系统发育亚簇(α、β和γ)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其中主要的序列都落在第一和第二簇内。YS样地中的优势种群与α_Proteobacteria中的Rhodobacter sphaeroides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而ZD样地中的优势种群则与β_Proteobacteria中的Delftia tsuruhatensis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2005, 45(2).
摘要:从蝗虫自然病死虫尸中分离到一株病原菌HR_3,其纯培养物的致病性被科赫原理证明。为确定该菌在分类学上的地位,经生理生化测定和分子鉴定,此病原菌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通过口服感染测定了该菌对蝗虫的毒力,毒力回归方程为y=1.067+0.809x,致死中浓度LC50=1.164×108cfu/mL。为探讨HR_3对蝗虫致病的作用机理,对HR_3感染蝗虫后的组织病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感染初期蝗虫的中肠上皮细胞受到破坏,继而出现局部变性坏死。感染48h后,消化细胞层大部分区域被空泡状物充盈。
2005, 45(2).
摘要:2003年9月从福建近海养殖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体内分离出4株细菌,对它们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盐度、温度和pH生长条件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株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极生单鞭毛,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阳性,生长需NaCl,无色素,不发光,在TCBS平板上形成中等大小圆形绿色菌落,对弧菌抑制剂O/129敏感,具有弧菌属的典型特征。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该菌(编号SXS1)与坎氏弧菌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其同源性达990%,因此将该菌鉴定为坎氏弧菌。对该菌在环境中的分布与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2005, 45(2).
摘要:从福建三明地区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能够高效降解烟碱的菌株,编号为DN2。该菌经常规的形态、生理生化分析以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为Ochrobactrum intermedium,属于α_变形杆细菌纲。该菌在30℃~40℃和pH 6.0~9.0范围内具有较高的降解活性,其最适值分别为30℃和65,烟碱的耐受浓度在无机盐培养基中可达到4000mg/L。该菌能够以烟碱为唯一碳源生长,对于500mg/L烟碱的降解速率为15mg/L·h, 36h烟碱降解率为97.65%。该菌在烟草工业和环境保护上可能具有应用前景。
2005, 45(2).
摘要:从海南近海,包括文昌红树林、海口红树林以及洋浦港等地采集样品,经苯酚、SDS、加热等预处理,稀释涂布麦芽汁_酵母膏琼脂(YE)、淀粉酪素琼脂(SC)、葡萄糖天冬氨酸琼脂(GA), 或者直接将样品稀释涂布加有重铬酸钾的高氏一号琼脂(Gause)和麦芽汁_酵母膏琼脂等进行平板分离。共获得354株放线菌,其中有76株具有不同程度的抗B16细胞毒活性。比较发现加热预处理法和重铬酸钾选择培养法对于广泛分离筛选抗肿瘤活性放线菌不失为一种快速、简便、行之有效的方法。YE、Gause培养基无论在分离到的放线菌总数,还是细胞毒活性菌株的比例上都显示了良好的效果。对30株具有较强抗B16细胞活性的链霉菌进行了扩增性16S rDNA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样性分析(16S ARDRA), 表明这30株链霉菌之间有较大的基因差异性。050642、060386和060524等3株菌序列分析进一步证明这3株菌属于链霉菌属,其中菌株050642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Streptomyces cattleya的相似性仅为95%,因此可能是一个新种。
2005, 45(2).
摘要:以携带质粒pAM120(Tcr/Tn916)的大肠杆菌CG120株为供体菌,采用滤膜接合法与受体菌嗜水气单胞菌J_1株(cfzr) 进行接合转移,在含Tc和cfz选择平板上进行筛选。共获接合转移菌落3800个,其接合频率为3×10-5(按供体细胞计算)。任取38个接合子,提取基因组DNA,以嗜水气单胞菌特异性16S rDNA引物进行 PCR扩增,所有接合子均阳性。为证明Tn916确实插入基因组,以四环素基因(tet)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所有抗性接合子均扩增出一条特异条带。与亲本J_1株相比,所有接合子的主要毒力因子如蛋白酶、溶血素、DNA酶和淀粉酶等均不表达,对小鼠失去致病力,其LD50大于109CFU。接合子连传10次后,四环素抗性消失,但毒力未恢复,说明通过转座子Tn916的插入可获得稳定的无毒嗜水气单胞菌突变株。Tn916引起嗜水气单胞菌毒力性状改变的机制有待研究,推测可能与该菌染色体上存在Tn916的热点或毒力岛有关。
2005, 45(2).
摘要:通过PCR扩增获得了042BM的noeA基因。该基因与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1021noeA的同源性为99%,而其NoeA与1021NoeA的相似性为97%。还发现其NoeA与中慢生根瘤菌(Mesorhizobium sp.)BNC1可能的SAM_依赖性的甲基转移酶相似性为32%,而其303~362氨基酸区域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核糖体50S亚基的L11蛋白甲基转移酶(PrmA)的160~220氨基酸区域的相似性达到41%。通过插入卡那盒,敲除noeA,获得突变株042BMA_Km。与苜蓿中华根瘤菌042BM相比,敲除noeA的突变株在普通紫花、保定、宁夏、百发和傲汉苜蓿品种上的结瘤数、根瘤鲜重和植株地上部分的干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在秘鲁苜蓿品种上的结瘤数和植株地上部分的干重明显下降,在皇后和美国杂花苜蓿品种上则没有明显的变化。
2005, 45(2).
摘要:从土壤中抽提微生物总DNA,直接扩增16S rDNA V3片段,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分子克隆技术分析16S rDNA V3片段的多态性,发现地域因素和红树品种都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因素。通过对杯萼海桑土壤16S rDNA V3片段PCR产物两个DGGE条带进行分子克隆、序列测定和Blast分析,发现每个DGGE条带包含着许多不同的16S rDNA V3片段,并且其中多数为NCBI未收录的序列。这表明DGGE和克隆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是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一种可行方法。
2005, 45(2).
摘要:利用PCR技术,从C型产气荚膜梭菌染色体DNA中扩增出β1和β2毒素基因,构建了含β1-β2融合基因表达质粒的重组菌株BL21(DE3)(pETXB1_2)。经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证实,构建的重组质粒pETXB1_2含有β1-β2融合基因,且基因序列和阅读框架正确。经ELISA检测,重组菌株表达的β1-β2融合蛋白能够被β1、β2毒素抗体识别。免疫实验结果表明,用β1-β2融合蛋白免疫的小鼠可以抵抗1MLD的C型产气荚膜梭菌C59_44毒素攻击,表明构建的重组菌株可以作为预防仔猪红痢基因工程亚单位苗的候选菌株。
2005, 45(2).
摘要:通过体外转录方法,将大小分别为369nt 和385nt的2个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的卫星RNA Yi和Yns共同与不含卫星的辅助病毒株CMV_Can进行假重组,接种CMV系统寄主心叶烟。结果表明:在接种5d的接种叶上同时检测到卫星RNA_ Yi和卫星RNA_Yns;在系统叶上,接种5d和10d 亦可同时检测到2株卫星;但接种15d,在系统叶组织中只检测到卫星RNA_Yi。再将接种5d的接种叶扩大接种到几种不同的指示植物后,经dsRNA抽提,也只获得1条与卫星RNA_Yi大小相符的条带。通过假重组病毒株中分别获得卫星RNA并测序,确定2个卫星RNA的序列没有变化。卫星RNA_Yns 和Yi在辅助病毒CMV_Can作用下,表现出明显的竞争性,它们在辅助病毒中不能形成稳定的共存关系。
2005, 45(2).
摘要:为研制1种以犬2型腺病毒为载体的狂犬病疫苗,以狂犬病病毒SRV9株基因组为模板,通过RT_PCR技术扩增得到狂犬病病毒糖蛋白膜外区序列;以其为目的基因构建以CMV为启动子、SV40 polyA为终止信号的表达盒。将犬2型腺病毒的E3区克隆入中间质粒中,然后对其进行部分缺失,并将表达盒克隆入缺失处,再以此重组的E3区置换犬2型腺病毒的E3区。以重组的犬2型腺病毒基因组转染MDCK细胞,最终获得了表达盒分正向和反向插入E3区的重组犬2型腺病毒。用两株重组腺病毒免疫幼犬,均在犬体内产生了针对狂犬病病毒的抗体。
2005, 45(2).
摘要:参照毕赤氏巴斯德酵母(Pichia pastoris)偏好密码子,改造并化学合成杂合抗菌肽CecA_mil基因,改造后的CecA_mil基因克隆到pPICZα_A载体中,构建分泌型重组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_A_CM,转化Pichia pastoris受体菌X_33。在醇氧化酶(AOX)启动子调控下,分子量约1.9 kD的CecA_mil杂合抗菌肽获得表达,经表达条件优化,重组酵母菌的摇瓶发酵产率可达到245μg/mL。抗菌特性研究表明,该表达产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多数G-菌及G+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特别是对氨苄青霉素抗性菌和卡那霉素抗性菌抑杀效果更好;具有热稳定性和酸稳定性。这些特点使得重组抗菌肽CecA_mil在食品防腐、疾病防治和动物饲料添加剂等方面显露出很好的应用前景。
2005, 45(2).
摘要:以获得的抗A型肉毒毒素人源单链抗体ScFv B17为模板,PCR扩增抗体ScFv基因的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κ),以重链恒定区1(CH1)5′端12个氨基酸的序列作为连接肽,构建成三结构域抗体分子:VH_连接肽_Vκ(VH/Vκ)。重组VH/Vκ抗体分子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其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质的34%以上。表达的蛋白质在菌内形成包含体,采用镍柱金属鏊合层析法对该包含体进行纯化,得到了纯度高达95%的VH/Vκ。ELISA等实验结果显示,重组设计并制备的三结构域抗体蛋白VH/Vκ不但可以特异识别毒素抗原,具有与原母本单链抗体ScFv相同的抗原特异性,而且具有了更高的相对亲和力和稳定性。
2005, 45(2).
摘要:制备丙型肝炎病毒(HCV)检测芯片并进行验证、初步检测质量评价。采用限制性显示(Restriction display, RD)技术制备芯片探针,从载体pCV_J4L6S中切出HCV全长cDNA,Sau3AⅠ酶消化,所得的限制性片段进行RD_PCR扩增,经聚丙烯酰胺电泳(PAGE)结合银染法进行分离。切胶回收后作3次PCR,得到较纯净的HCV cDNA限制性片段。扩增后的产物克隆至pMD18_T载体进行快速鉴定。将筛选出的限制性片段打印在氨基修饰的玻片上制备成检测芯片进行杂交验证分析,对芯片检测进行优化、初步的质量评估。运用RD技术,得到24个200~800bp、大小均一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均属于HCV特异基因,可以作为诊断芯片探针;杂交、测序结果显示,芯片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重复性、线性等指标均佳。利用RD技术制备基因芯片探针是一种快速、简便的实用方法;制备的诊断芯片可以用于检测HCV RNA,具有敏感、检测结果较为可靠的优点。
2005, 45(2).
摘要:分析了放射型根瘤菌(R. radiobacter) WSH2601生物合成辅酶Q10的代谢途径网络,并在溶氧条件改变和培养基中添加玉米浆条件下对辅酶Q10发酵细胞内代谢途径流量变化作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提高溶氧浓度(20%)5_磷酸核酮糖(Ru5P)物流(r7)增加26.6,即糖酵解途径(EMP)途径向磷酸戊糖途径(HMP)转移;添加1%玉米浆r7增加17.2,EMP与HMP途径物流比值与三羧酸循环(TCA)途径物流都下降,而癸异戊烯基焦磷酸(DPP)生成物流通量(绝对值)变化都较小,即辅酶Q10的生物合成更大程度地取决于辅酶Q10生物合成途径中催化DPP的合成和4_羟基苯甲酸(PHB)与DPP的缩合反应的两种关键酶活性。6_磷酸葡萄糖(G6P)节点是辅酶Q10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的柔性节点,而丙酮酸节点是半柔性节点。细胞生物量的提高与HMP途径物流增加有关。
2005, 45(2).
摘要:以海栖热袍菌 (Thermotoga maritima) MSB8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出木聚糖酶(XylanaseB)基因, 将此基因克隆至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_28a(+)和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并分别转化大肠杆菌 BL21和毕赤酵母GS115。该木聚糖酶在大肠杆菌细胞中表达量高, 但不能分泌; 而在毕赤酵母细胞的表达产物可分泌至胞外。酶学性质分析表明,此酶分子量约为40kD,其最适反应温度为90℃, 最适反应pH值为6.65,且在碱性条件下稳定,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前景。
2005, 45(2).
摘要: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reve 203)α_D_半乳糖苷酶基因(aga1)被克隆到大肠杆菌温度诱导表达质粒pBV220中,构建重组质粒pBVaga1,转入大肠杆菌进行温度诱导表达,得到的重组酶Aga1在大肠杆菌DH5α、DH10B和BL21中的比活分别为28.08、19.44和13.85U/mg, 均高于短双歧杆菌α_D_半乳糖苷酶的比活1.76U/mg。重组质粒pBVaga1在E. coli BL21中稳定性较好。重组酶Aga1蛋白亚基分子量约67kD,最适反应温度为45℃,酶在40℃以下稳定,60℃仅剩余约5%的酶活性,70℃时酶全部失活;最适反应pH为4.0~4.4,酶在pH 3.6~6.0范围内稳定;酶对p_硝基苯酚_α_半乳糖苷的Km=1.43mmol/L,Vmax=35.71μmol/(L·min),对蜜二糖的Km=261mmol/L,Vmax=63.69μmol/(L·min);酶在蜜二糖、棉子糖水解体系中不显示转糖基活性。结果说明Aga1与已经报道的一种短双歧杆菌的α_D_半乳糖苷酶不同,是新发现的一种短双歧杆菌的α_D_半乳糖苷酶。
2005, 45(2).
摘要:将克隆的亮白曲霉(Aspergillus candidus)乳糖酶基因lacb′插入到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高效表达载体pPIC9中,与分泌信号肽序列α_因子融合,通过同源重组将lacb′整合到酵母染色体上。通过SDS_PAGE检测和表达产物的酶活性筛选,得到重组转化子,证明乳糖酶获得有效分泌和高效表达。表达的乳糖酶为糖蛋白,表观分子量为130kD,脱糖基后的蛋白分子量下降为110kD。经过5L小罐高密度发酵,重组酵母中酶蛋白表达量为6mg/mL发酵液,每毫升发酵液中乳糖酶的活力为3600U,高于目前国内外报道的水平。进一步研究了表达产物的酶学性质,该酶最适pH为5.2,最适反应温度60℃,比活性为706.5±2.6U/mg,Km为1.7mmol/L,Vmax为3.3μmol/min。与米曲霉ATCC 20423的乳糖酶相比,该乳糖酶具热稳定性强、比活性高、pH范围宽等特点。
2005, 45(2).
摘要:为研究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的生物防治机制并获得与生物防治相关基因,通过构建哈茨木霉菌丝生长期的cDNA文库及对部分表达序列标签序列的测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成功获得了哈茨木霉几丁质酶v(ChiV)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的编码框长度为1194bp,编码397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44kD。将该基因构建到酿酒酵母诱导型表达载体pYES2上,转化到酿酒酵母H158菌株中,通过Northern杂交检验后,确定该基因在酿酒酵母转录水平上表达。在β_半乳糖诱导下,转化子在培养60h时产生的酶活活性最高,几丁质酶V最适活性温度为37℃,在pH 6和pH 8时活性较高。
2005, 45(2).
摘要:从中国冰川1号样品分离获得一株产适冷蛋白酶耐冷菌株SYP-A2-3,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该菌生长温度范围为0~38℃,最适生长温度25℃,而最适产酶温度为15℃。所产蛋白酶为中性金属蛋白酶,最适催化温度为42℃,低温催化活力较高,适宜作用pH为7.0~8.5,SDSPAGE测定的分子量为34.2kD。SYP-A2-3产酶条件的研究结果显示酪蛋白是较好的氮源,葡萄糖、淀粉是较好的碳源,产酶最佳pH为6.5~7.0,在优化的条件下,15℃摇瓶产酶达到3800U/mL,5L发酵罐通气培养产酶达4800U/mL。
2005, 45(2).
摘要:采用明胶和酪蛋白底物酶谱法以及荧光酪蛋白底物对紫外线以及γ射线辐射后恢复期耐辐射奇球菌R1(Deinococcus radiodurans R1,DRR1)的蛋白酶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DRR1存在高活性大分子量组成性表达蛋白酶,与Karlin等[16]提出的DRR1蛋白酶为预测高表达蛋白(PHX)的设想一致。DRR1包含大量分子量大于140kD 的明胶降解酶和分子量大于120kD的酪蛋白降解酶,其中活性最高的174kD明胶酶在经SDS变性处理后仍有较高活性,该蛋白酶在DRR1受紫外线辐射和电离辐射后恢复期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在γ射线电离辐射过程中以及电离辐射后恢复的晚期活性较高。此外,还发现一些蛋白酶特异性由辐射所诱导,表明这些蛋白酶可能参与细胞信号通路中蛋白的顺序降解,也提示DRR1损伤修复过程中细胞内存在一个精确的蛋白酶系统。这些蛋白酶的表达与细胞的营养状态相关。同时对一株由本实验室从北京地区土壤中分离到的杆状耐辐射菌RR533.2的明胶和酪蛋白蛋白酶谱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其蛋白酶谱与DRR1相类似。
2005, 45(2).
摘要:采用硫酸铵沉淀、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层析、PhenylSepharose疏水层析等步骤获得了凝胶电泳均一的疏绵状嗜热丝孢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几丁质酶。经SDSPAGE和凝胶过滤层析测得纯酶蛋白的分子量在48~498kD之间。该酶反应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分别为55℃和4.5,在pH4.5条件下,该酶在50℃以下稳定;65℃的半衰期为25min;70℃保温20min后,仍保留24%的酶活性。其N端氨基酸序列为AQGYLSVQYFVNWAI。金属离子对几丁质酶的活性影响较大, Ca2+、Na+、K+、Ba2+对酶有激活作用;Ag+、Fe2+、Cu2+、Hg2+对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以胶体几丁质为底物的Km和Vmax值分别为9.56mg/mL和2212μmol/min。抗菌活性显示,该酶对供试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005, 45(2).
摘要:以黑暗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光质对黑曲霉产糖化酶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持续蓝光作用下,孢子萌发后菌丝较粗,菌丝细胞顶端膨大显著,菌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残糖消耗快,孢子和孢子穗增大。在3(4d时,蓝光下菌丝产糖化酶活力最高达 660(30U/mL,比黑暗高出了154%,生物量增加了49.48%,菌丝细胞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了100.56%,尤其是在开始产孢子的阶段,蓝光下黑曲霉产糖化酶活力、生物量有很大提高。研究表明,蓝光明显促进黑曲霉分生孢子发育和产孢阶段包括糖化酶在内的多种淀粉酶活力的迅速增加。
2005, 45(2).
摘要:初步研究了外源β-胡萝卜素和光照对青霉PT95菌株菌核分化和类胡萝卜素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加入外源β-胡萝卜素后,PT95菌株渗出液出现的时间、菌核出现的时间延迟了,但菌核成熟的时间没变。培养基中的外源β胡萝卜素浓度越大,其渗出液、菌核出现的时间越迟。外源β胡萝卜素亦能降低PT95菌株的脂质过氧化水平和菌核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高氧胁迫的光照培养条件有利于PT95菌株的菌核分化和色素在菌核中的积累;与低氧胁迫的黑暗培养条件相比,其菌核生物量和类胡萝卜素产率分别增加了18.7%和101%。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若想获得高的菌核生物量和类胡萝卜素产率,应该尽可能在高氧胁迫、无抗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培养PT95菌株。
2005, 45(2).
摘要:实验发现很多植物病原细菌具有自身释放超氧阴离子的现象,其释放规律与菌株的致病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且植物病原细菌超氧阴离子的释放是多位点的,在细胞膜、细胞壁及无菌滤液中用化学方法及电子自旋共振法(Electron spin resonance,ESR)都能够检测到超氧阴离子的释放。无论是自然生理状态下,还是SOD酶活性被抑制后,都显示各组分中无菌滤液的超氧阴离子浓度最高,可能是植物病原细菌超氧阴离子释放的主要位点。
2005, 45(2).
摘要:根据禾谷镰孢菌参考菌株NRRL31084(PH1)的α-微管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4对引物,采用PCR方法克隆并测序了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多菌灵(MBC)不同敏感性表型的6个中国菌株的α-微管蛋白基因全序列。DNA序列对照表明中国的3个敏感菌株和3个抗药菌株的α-微管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没有差异,多菌灵抗药性与α微管蛋白无关。该基因全长1718bp,含有6 个内元,编码449 aa;与NRRL31084的α-微管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存在5个差异核苷酸,与其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78%;与其他6种真菌α-微管蛋白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37%~86%。
2005, 45(2).
摘要:DNA疫苗生物安全性是其走向临床所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以猪瘟DNA疫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两个方面的生物安全性问题。一方面,将两种不同的猪瘟DNA疫苗质粒免疫猪后,利用PCR技术分析了其与猪细胞基因组整合的可能性,结果在灵敏度为30拷贝的检测条件下,未发现猪瘟DNA疫苗整合到细胞基因组;另一方面,以PCR技术检测了免疫现场环境样品,以分析猪瘟DNA疫苗上的E2基因、CMV启动子基因和抗性基因是否在环境细菌中发生转移和扩散。结果未发现DNA疫苗转化环境细菌的直接证据。因此认为DNA疫苗对猪体和环境是安全的。
2005, 45(2).
摘要:以牛分枝杆菌Vallee111染色体DNA为模板,以MPB51成熟蛋白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约800bp的DNA片段。通过TA克隆技术,将PCR产物克隆至pGEMT Vector中,成功地构建出克隆质粒pGEMT51。以BamHⅠ和EcoRⅠ双酶切pGEMT51和pET28a(+),并将纯化的MPB51基因亚克隆至pET28a (+)中,构建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51。将pET28a51转化至感受态E.coli BL21(DE3)中,经IPTG诱导和SDSPAGE分析,可见约30kD外源蛋白带。Western blot分析发现,该蛋白具有牛分枝杆菌抗原性,从而为进一步研究MPB51的亚单位疫苗及DNA疫苗奠定基础。
2005, 45(2).
摘要:番茄的抗病基因Tm22与番茄花叶病毒(ToMV)的移动蛋白MP基因是一对互作的基因,Tm22基因和ToMVMP基因同时在烟草中表达, 并分别获得单一基因整合的纯合转化体植株。病毒接种试验表明,Tm22基因转化体与Tm22番茄对Tobamavirus病毒的特异抗性结果一致;Tm22转基因植株和ToMVMP转基因植株杂交试验及其农杆菌注射试验均证明: (1)Tm22基因与ToMVMP在转基因烟草上保持“基因对基因"的互作关系; (2)在外源乙烯的参与下,ToMV的移动蛋白与Tm22基因编码蛋白的互作能够诱导转化体程序性细胞死亡。这一结果为今后研究Tm22与MP互作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2005, 45(2).
摘要:取某养殖场健康狐狸(61份)、貉(24份)粪样,用套式PCR(RTnPCR)方法检测犬冠状病毒(CCV)并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显示:狐狸粪样中有43份(70.5%)为CCVⅡ型阳性,29份(47.5%)为CCVⅠ型阳性,两型混合感染25份,占41.0%,两型总感染率为77.0%。24份貉粪样中, 22份为CCVⅡ型阳性(91.7%), 其中16份为CCVⅠ型、Ⅱ型混合感染(66.7%)。分别取狐狸和貉粪样中CCVⅠ、Ⅱ型阳性PCR产物各2份(共8份)进行测序,均与CCV的M基因序列相符,证实PCR结果非假阳性。序列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CCVⅠ型与源于意大利腹泻犬的CCVⅠ型(AF502583)同源性最高(96.7%~98.1%);CCVⅠ、Ⅱ两种基因型同源性为 88.3%~89.7%,在进化树中处于两个大的分支上;同为CCVⅡ型,狐狸源与貉源序列也存在多个位点差异。首次在貉粪中检出CCV,证实在健康狐狸、貉群体中存在CCV流行,且CCVⅠ、Ⅱ型并存。
2005, 45(2).
摘要:比较褐藻胶裂解酶产生菌Alteromonas sp.在摇瓶和发酵罐培养过程中生物量、褐藻胶寡糖含量以及褐藻胶裂解酶活性的变化,根据其变化确立了通过微生物发酵膜分离技术结合制备褐藻胶寡糖的条件,并对寡糖进行凝胶过滤色谱和薄层色谱分析。用组成为每升含酵母粉 5g、蛋白胨10g、FeSO4 0.1g、褐藻酸钠12g、NaCl 1.5g,pH为7.5的培养基,在28℃培养褐藻胶裂解酶产生菌,结果表明,发酵罐培养30h,发酵液寡糖含量达到最大。发酵液通过超滤纳滤两级膜分离,得到褐藻胶寡糖,寡糖的回收率和脱盐率分别为94.0%和93.3%。通过凝胶柱分离和TLC分析,得到5个褐藻胶寡糖组分。
2005, 45(2).
摘要:初步探讨APPJ等离子体对微生物的影响机制,用APPJ与DBD两种不同类型等离子体对不同代表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进行处理,分析比较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等离子体的存活曲线;进而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生物细胞壁、膜等外部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种等离子体对不同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均为先快后慢,APPJ的作用效果远好于DBD(DBD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D值为70s,而APPJ的D值为4s)。同时, 在APPJ的作用下,大肠杆菌细胞壁、膜有明显破裂发生。这证明,APPJ可快速有效地杀灭微生物体,其灭菌机制可能与微生物细胞壁、膜的破裂有关。
2005, 45(2).
摘要:益生菌是来源于宿主并对宿主健康有一定促进作用的微生物。降胆固醇功能是某些益生菌的主要益生功能之一。近年来国际上对益生菌降胆固醇的体外和体内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菌体生长与降胆固醇的关系、pH的影响、胆酸盐的作用、胆酸盐水解酶活性、益生元的使用、人和动物喂养实验等方面。目前人们提出的益生菌降胆固醇作用机理的假说主要有共沉淀作用、酶对胆酸盐的分解作用、胆固醇掺入细胞膜、细菌对胆固醇的吸收等,这些机理假说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降胆固醇益生菌制品研发的前景十分广阔。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16 E-mail:actamicro@im.ac.cn
版权所有:微生物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