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报

  • 2006年第46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大肠杆菌O11 O-抗原基因簇序列的破译及特异分子标识的鉴定

      2006, 46(3).

      摘要 (467) HTML (0) PDF 0.00 Byte (19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肠杆菌O11是一种可在人畜间交叉传染的强致病菌,具有潜在流行性爆发的危险。现完成了O11 O抗原基因簇的破译,筛选和鉴定了多种特异分子标识,并实现了对大肠杆菌O11的快速、灵敏和准确的分子分型检测。利用鸟枪法测定大肠杆菌O11 O抗原基因簇的序列全长为14180bp,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序列结构,共发现12个基因:GDPL型岩藻糖合成途径基因 (gmd, fcl, gmm, manC, manB)、UDPN乙酰葡萄糖C4异构酶基因(gne)、O抗原转运酶基因(wzx)、O抗原聚合酶基因(wzy)和4个糖基转移酶基因;用PCR方法筛选出2个针对大肠杆菌O11的特异基因和4对特异引物,并进行环境样品检测实验鉴定了该PCR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设计并筛选出8条针对大肠杆菌O11的特异探针。

    • 大肠杆菌-长双歧杆菌穿梭载体的构建及PTEN在长双歧杆菌中的表达

      2006, 46(3).

      摘要 (351) HTML (0) PDF 0.00 Byte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双歧杆菌可特异地定植于实体瘤低氧区,可用做肿瘤靶向性基因治疗的载体,而构建大肠杆菌长双歧杆菌穿梭质粒则被证明是外源基因在长双歧杆菌中稳定表达的有效途径。为了构建能在长双歧杆菌中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的穿梭质粒并检测携带抑癌基因的工程菌对小鼠实体瘤的抑制效果,利用软件设计并合成了48条部分序列相互重叠的引物,通过PCR合成了长双歧杆菌质粒pMB1序列及长双歧杆菌HU启动子区序列,插入克隆载体pMD18T,构建穿梭载体 pMBHU,该载体可在大肠杆菌DH5α及长双歧杆菌L17中稳定复制。PTEN基因编码具有蛋白质和酯类双重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因子。将PTEN基因cDNA序列插入载体 pMBHU中HU启动子下游,构建重组质粒pMBHUPTEN,电击转化长双歧杆菌后,Western blot 检测表明,表达产物中存在55kDa的PTEN蛋白特异条带。抑癌试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携带PTEN基因的长双歧杆菌可显著抑制小鼠实体瘤的生长。上述结果为以长双歧杆菌为载体的实体瘤靶向性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 大肠杆菌-长双歧杆菌穿梭载体的构建及PTEN在长双歧杆菌中的表达

      2006, 46(3).

      摘要 (764) HTML (0) PDF 0.00 Byte (25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双歧杆菌可特异地定植于实体瘤低氧区,可用做肿瘤靶向性基因治疗的载体,而构建大肠杆菌长双歧杆菌穿梭质粒则被证明是外源基因在长双歧杆菌中稳定表达的有效途径。为了构建能在长双歧杆菌中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的穿梭质粒并检测携带抑癌基因的工程菌对小鼠实体瘤的抑制效果,利用软件设计并合成了48条部分序列相互重叠的引物,通过PCR合成了长双歧杆菌质粒pMB1序列及长双歧杆菌HU启动子区序列,插入克隆载体pMD18T,构建穿梭载体 pMBHU,该载体可在大肠杆菌DH5α及长双歧杆菌L17中稳定复制。PTEN基因编码具有蛋白质和酯类双重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因子。将PTEN基因cDNA序列插入载体 pMBHU中HU启动子下游,构建重组质粒pMBHUPTEN,电击转化长双歧杆菌后,Western blot 检测表明,表达产物中存在55kDa的PTEN蛋白特异条带。抑癌试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携带PTEN基因的长双歧杆菌可显著抑制小鼠实体瘤的生长。上述结果为以长双歧杆菌为载体的实体瘤靶向性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 苏云金杆菌辅助蛋白P19对杀虫晶体蛋白Cry11Aa表达的影响

      2006, 46(3).

      摘要 (669) HTML (0) PDF 0.00 Byte (11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的p19基因、cry11Aa基因和p20基因位于同一操纵子上,据推测辅助蛋白P19可能与Cry11Aa蛋白的晶体化相关。本研究利用穿梭载体pHT3101构建了两个重组质粒pHcy1和pHcy3,两质粒均携带cry11Aa基因,但后者完全缺失了cry11Aa基因上游的p19基因。将重组质粒电激转化至苏云金杆菌无晶体突变株4Q7中进行蛋白表达,SDSPAGE结果表明在4Q7(pHcy1)和4Q7(pHcy3)中均能检测到正常表达的Cry11Aa蛋白,但单位体积培养液的Cry11Aa蛋白在辅助蛋白P19存在时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单独表达的表达量;透射电镜观察显示两菌株中的Cry11Aa蛋白形成了大小相近、形状相似的双梯形晶体;另外,生物测定结果表明重组菌株4Q7(pHcy1)和4Q7(pHcy3)对三龄致倦库蚊的杀虫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该现象说明辅助蛋白P19的缺失对Cry11Aa蛋白的晶体形成和杀蚊活性没有影响,但P19作为分子伴侣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提高了Cry11Aa蛋白的表达水平。

    • 侵染广西烟草的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及其伴随的卫星DNA分子的基因组特征

      2006, 46(3).

      摘要 (770) HTML (0) PDF 0.00 Byte (12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中国广西靖西的烟草病株上分离到病毒分离物G102和G103,用双生病毒特异性引物均扩增出约500bp的片段,两者序列同源性达99%。对G102基因组DNAA全序列测定表明,其全长为2728个核苷酸,与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CNV)同源性最高,达96.5%。进一步研究发现,G102和G103都伴随有长为1342个核苷酸的卫星DNA分子(DNAβ),这两个DNAβ分子的全序列与TYLCCNV的DNAβ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2.9%和93.4%。这是首次明确广西分离的TYLCCNV也伴随有卫星分子。

    • 家蚕浓核病毒DNV-3(中国株)的VD2基因组序列分析

      2006, 46(3).

      摘要 (703) HTML (0) PDF 0.00 Byte (15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浓核病毒BmDNV3(中国株)基因组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单链线形DNA 分子(VD1,VD2)。该病毒的VD2被分离、纯化、克隆到pUC119载体上,并完成了VD2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序列分析显示:VD2全基因组长为6022个核苷酸,末端拥有524个核苷酸反向重复序列(ITRs)。VD2基因组正链含有2个大的开放阅读框,负链含有1个小的开放阅读框。计算机分析推测该基因组正链上开放阅读框(ORF1) 及负链上开放阅读框(ORF3)主要编码病毒的非结构蛋白,而正链上开放阅读框(ORF2)主要编码病毒的结构蛋白。比较BmDNV3 VD2和BmDNV2 (Yamanashi isolate) VD2基因组全序列,两者同源性达97.7%,并且有132个碱基的替代、11个碱基的删除和2个碱基插入。研究结果显示BmDNV3 VD2和BmDNV2 VD2有很近的亲缘关系,但也发生一定的变异,这为更好地理解浓核病毒种类的多样性,也为研究家蚕浓核病毒进化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 断奶仔猪源大肠杆菌LEE及HPI毒力岛的检测

      2006, 46(3).

      摘要 (1031) HTML (0) PDF 0.00 Byte (18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Duplex_PCR方法,对240株断奶仔猪源大肠杆菌分离株的LEE毒力岛的eaeA基因和耶尔森菌强毒力岛核心区的irp2基因进行了检测,并对HPI毒力岛的fyuA基因及其在大肠杆菌染色体中的插入位置进行了分析,以及随机选取部分PCR产物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中29株(12.08%)为LEE+HPI+,39株(16.25%)为LEE+,11株(4.58%)为HPI+;另外还发现:不同病例来源的分离株之间,两种毒力岛的携带率不同;在断奶仔猪腹泻源分离株中,29株(20.71%)为LEE+HPI+,22株(15.71%)为LEE+,9株(6.43%)为HPI+;断奶仔猪水肿病源分离株中,仅5株(6.58%)为LEE+,2株(2.63%)为HPI+,未发现LEE+HPI+菌株;断奶仔猪水肿病并发腹泻源分离株中,仅12株(50%)为LEE+,未发现HPI+及LEE+HPI+菌株。本实验克隆的eaeA(425bp)与已发表序列完全一致,irp2(280bp)、fyuA(948bp)、asn_tRNA_intB(1391bp)均与已发表的序列高度同源,同源性分别在98.2%、98.3%、95.8%以上;40株LEE+HPI+或HPI+分离株中,29株(72.5%)为fyuA+,且其HPI毒力岛位于大肠杆菌染色体asn_tRNA位点。

    • 块磷鹅膏的培养条件及所产Amanitins毒素的分析

      2006, 46(3).

      摘要 (623) HTML (0) PDF 0.00 Byte (19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集并组织分离到块磷鹅膏Amanita spissa的纯培养菌丝。探讨了各种培养条件对块磷鹅膏菌丝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8℃,pH 6.0,避光的条件下块磷鹅膏的菌丝体生长最好。液体反应器人工培养块磷鹅膏获得成功,其液体培养的菌丝体干重在摇瓶中为0.893g/L,在气升式反应器内可达到2.33g/L。固体斜面培养和气升式反应器液体培养的菌丝体的HPLC分析表明菌丝体内含有鹅膏毒肽,而不含有鬼笔毒肽。两种培养条件下菌丝体的αamanitin毒素含量略有不同,固体斜面菌丝体为26.02μg/gDCW、反应器培养菌丝体为 15.25μg/gDCW。通过抑芽法试验也证明固体和液体培养菌丝体中含有αamanitin,且具有和子实体中αamanitin相同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有可能通过液体大规模培养鹅膏菌丝体来生产鹅膏毒素。

    • 谷胱甘肽在乳酸乳球菌抵抗氧胁迫中的保护作用

      2006, 46(3).

      摘要 (699) HTML (0) PDF 0.00 Byte (13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谷胱甘肽(GSH)在乳酸乳球菌NZ9000抗氧胁迫中的生理作用,以能够生物合成GSH的重组菌NZ9000(pNZ3203)为实验菌株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较高H2O2胁迫剂量(150mmol/L H2O 2,15min)下,前培养3h、5h和7h(即乳酸链球菌素诱导1h、3h和5h)时的重组菌细胞的存活率分别是处于相应生长时期对照菌NZ9000 (pNZ8148)的1.8±0.1倍、2.6±0.1倍和2.9±0.3倍。表明GSH可以提高宿主菌NZ9000对H2O2所引发氧胁迫的抗性。GSH还可以提高宿主菌NZ9000对其它化学物质(如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生成剂——甲萘醌)所引发氧胁迫的抗性。这表现在经20mmol/L甲萘醌处理60min后,前培养5h(即乳酸链球菌素诱导3h)时重组菌细胞的存活率是对照菌的6.2±0.1倍。由此表明,通过代谢工程手段在菌株NZ9000中引入GSH合成能力,可以提高宿主菌对氧胁迫的抗性。

    • 细菌脱色酶TpmD对三苯基甲烷类染料脱色的酶学特性研究

      2006, 46(3).

      摘要 (761) HTML (0) PDF 0.00 Byte (15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嗜水气单胞菌DN322中分离纯化出能够对三苯基甲烷类染料结晶紫、碱性品红、灿烂绿及孔雀绿进行有效脱色的脱色酶,命名为TpmD。该酶的亚基分子量为294kDa,等电点为5.6。该酶催化上述4种三苯基甲烷类染料脱色反应的适合温度为40~60℃,适合pH范围为5.5~9.0。动力学参数测定结果显示TpmD对结晶紫、碱性品红、灿烂绿及孔雀绿的Km值分别为24.3、40.6、54.2、68.5μmol-1·L-1, Vmax值分别为19.6、74.1、82.8、115.6μmol·L-1·s-1。结晶紫为该酶的最适反应底物。TpmD催化的脱色反应依懒于NADH/NADPH及分子氧的存在,显示该酶属于NADH/NADPH依赖型的氧化酶类。这是国内外首次关于细菌中三苯基甲烷类染料脱色酶酶学性质的描述。

    • 长双歧杆菌NCC2705菌株应激蛋白的研究

      2006, 46(3).

      摘要 (831) HTML (0) PDF 0.00 Byte (14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长双歧杆菌NCC2705菌株发酵至稳定期时应激蛋白的表达情况。根据乳酸乳球菌IL1403菌株蛋白质参考图谱及长双歧杆菌NCC2705基因组注释中应激蛋白的分子量与等电点,确定应激蛋白在双向电泳凝胶上的相应蛋白点,并利用MALDITOF和/或ESIMS/MS对相应蛋白质点进行鉴定。每个蛋白质点的肽指纹图谱均在长双歧杆菌NCC2705的蛋白质数据库用Mascot进行检索,共鉴定到44个蛋白点对应8个应激蛋白。这些蛋白为亲水性酸性蛋白,大多具有翻译后修饰现象,它们基因的CAI值除DnaJ外,其余均在0.5以上,在全细胞表达谱中为高丰度蛋白;此外,菌体具有较强的抗脂质过氧化和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而对羟自由基和超氧负离子的清除力较弱,推测鉴定到的具有逆转氧化损害作用的碱性过氧化氢还原酶(ahpC)可能是体内表达的降低氧损伤的主要酶。

    • 乳杆菌表面粘附蛋白的提取、鉴定及粘附特异性的初步研究

      2006, 46(3).

      摘要 (492) HTML (0) PDF 0.00 Byte (14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从健康牙鲆肠道中分离筛选的乳杆菌L15(Lactobacillus sp.L15)和嗜酸乳杆菌ATCC4356为实验材料,应用5mol/L LiCl提取其表面蛋白,利用蛋白印迹法鉴定出在L15表面蛋白中分子量为61.8kDa和54.6kDa的蛋白质分别参与对牙鲆和鲤鱼粘液的粘附过程,为新发现的粘附蛋白种类,将其命名为MAPPpo1和MAPPcc。ATCC4356中分子量分别为43.0kDa和63.3kDa的两个表面蛋白参与对牙鲆粘液的粘附,而分子量为43.0kDa的蛋白参与对鲤鱼粘液的粘附。同时,蛋白质印迹法显示,L15和ATCC4356在牙鲆和鲤鱼肠粘液中均具有相同的粘附受体,在牙鲆肠粘液中是分子量为29.7kDa和30.3kDa的两种蛋白质,而在鲤鱼肠粘液中只有分子量为26.2kDa的蛋白作为受体参与L15和ATCC4356的粘附过程。结果显示,乳杆菌对肠粘液的粘附不但具有菌种的特异性,而且也有宿主的特异性。

    • 富硒螺旋藻中硒别藻蓝蛋白的纯化及其特性

      2006, 46(3).

      摘要 (705) HTML (0) PDF 0.00 Byte (20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富硒螺旋藻(Se rich Spirulina platensis, SeSP)中分离纯化高纯度的含硒别藻蓝蛋白(Secontaining allophycocyanin, SeAPC)并观察其生化特性。羟基磷灰石和DEAE52柱层析方法结合制备电泳技术纯化SeAPC;光谱扫描、NativePAGE、SDSPAGE和IEF方法鉴定SeAPC生化特性;2,3DAN荧光光度法检测蛋白质中Se含量。结果发现3种高纯度SeAPC的光谱特征分别与APCI、APCII、APCIII吻合;电泳鉴定它们可能都是(αβ)3,α、β亚基分别为18.3和15.7 kDa,其pI值分别为:4.76、4.85和5.02;3种SeAPC中Se含量分别为316、273和408μg/g,SeAPC经0.5mol/L NaSCN解聚和β巯基乙醇变性处理后,蛋白质中Se含量依次减低并趋于稳定。结果提示SeSP中APC可结合Se,APC中Se含量与其分子聚态有关,亚基中含Se量稳定,可能是以共价键方式结合,SeAPC生物活性及硒在蛋白质中的结合位点值得深入研究。

    • 弱酸性家蝇蛆抗菌肽MD7095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2006, 46(3).

      摘要 (655) HTML (0) PDF 0.00 Byte (27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家蝇抗菌肽多是碱性蛋白,目前尚无弱酸性家蝇抗菌肽的报道。通过稀醋酸低温浸提,海藻酸吸附,稀盐酸低温洗脱、盐析、Sephadex G25凝胶过滤和CMC23弱阳离子交换柱层析等方法,利用灵敏的杀菌活性检测手段,从家蝇蛆(Musca domestica larvae)中分离纯化出一组弱酸性抗菌肽,对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等革兰氏阳性菌和几种革兰氏阴性菌有强烈的杀灭作用,有极强的耐热、耐冻融的特性。通过电洗脱方法进一步纯化出抗菌肽MD7095,质谱测定其分子量7095Da,IEF电泳测得其等电点5.59,经肽质量指纹谱(PMF)鉴定为一新肽。扫描电镜超微结构观察表明,弱酸性家蝇蛆抗菌肽对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杀菌机制主要是使细胞膜穿孔,内容物外泄,最终使细菌完全解体死亡。

    • β干扰素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及其对伪狂犬病毒的抑制作用

      2006, 46(3).

      摘要 (835) HTML (0) PDF 0.00 Byte (2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研制高活性的重组猪β干扰素,对PoIFNβ成熟蛋白第3、7和164位的3个氨基酸密码子进行毕赤酵母偏嗜性改造并构建了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PIB。pPICZαAPIB经SacⅠ酶切线性化后电转化导入毕赤酵母菌株X33。多株PCR鉴定为阳性的酵母转化子经甲醇诱导发酵分泌表达了PoIFNβ, 其中B1株酵母的PoIFNβ产量最高,约为2.5×10.5U/mL,其表达量约为60μg/mL,比活为4.17×10.6U/mg。将发酵上清液用PEG20000浓缩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表达产物是分子量约为28kDa和25kDa蛋白的混合物,两者均可与PoIFNβ阳性抗血清发生特异反应。表达产物比PoIFNβ理论推导分子量(约20.8kDa)大,推测可能是表达产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糖基化。重组PoIFNβ对伪狂犬病毒在细胞中增殖可呈现抑制作用,并且rPoIFNβ对伪狂犬病毒在MDBK细胞上早期增殖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

    • 重组人干扰素ω在对数生长期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特性研究

      2006, 46(3).

      摘要 (694) HTML (0) PDF 0.00 Byte (20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不同比生长速率μ的毕赤酵母探讨其表达外源重组蛋白的差异性,通过起始pH值、甲醇诱导浓度和周期、菌体浓度、装液量等实验,优化具有较高μ的对数生长期毕赤酵母表达rhIFNω的摇瓶条件。结果表明,μ对毕赤酵母表达rhIFNω有显著影响。Μ为0.1612h-1的毕赤酵母表达rhIFNω最高为558mg/L,较μ为0.1321、0.0505和0.0052h-1的毕赤酵母分别提高50%、68%和99%。对数生长期的毕赤酵母表达rhIFNω的最适摇瓶表达条件为:250mL摇瓶装入30mL BMMY,控制菌体浓度达到200~300g/L(WCW),起始pH值自然,每24h添加甲醇15g/L一次,诱导表达周期为4d。通过表达条件的优化,rhIFNω的表达量达到1070mg/L,较优化前提高149%。

    • 不同精粗比底物下瘤胃真菌和纤维降解细菌共培养发酵特性及菌群变化

      2006, 46(3).

      摘要 (566) HTML (0) PDF 0.00 Byte (19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体外厌氧共培养技术,研究了瘤胃真菌和纤维降解细菌在不同精粗比(A组为全粗料,B组3∶7,C组5∶5,D组7∶3,E组为全精料) 底物下菌群变化及其共培养发酵特性。结果表明:与0h相比,发酵至24h时B组和C组的厌氧真菌数量有较大幅度的上升,A组和D组则有所下降,E组未检测到真菌生长;纤维降解细菌随精粗比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发酵至48h时,各组均未检测到真菌生长;从A组到C组细菌数量呈上升趋势,此后急剧下降。DGGE结果表明,A、B和C组(精粗比低于5∶5)的DGGE图谱相似,有11条共有条带,但是当精粗比上升到7:3时,条带数目显著下降。随精料比例的增加,整个发酵期共培养系统中pH值显著下降(P<0.05)。整个发酵期间,共培养系统发酵产生的VFA主要为乙酸,丙酸和丁酸的量较少,乙酸与丙酸比值从A组到C组呈下降趋势,此后呈上升趋势。随精料比例的上升,发酵48h时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从A组到C组呈上升趋势,此后呈下降趋势。发酵48h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和木聚糖酶活均以A组最高,而α淀粉酶活从A组到D组逐渐增大,而E组最低,仅为B、C、D组的1/4~1/3。

    • 云南腾冲热泉土壤微生物基因组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2006, 46(3).

      摘要 (1098) HTML (0) PDF 0.00 Byte (30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冻融、蛋白酶K、SDS高盐加热处理法联合的方法,直接从云南腾冲地区的一个弱碱性高温热泉沉积样品中提取和分离环境混合基因组DNA,产量为每克样品1~2μg DNA,用Promega试剂盒纯化后进行PstⅠ部分酶切处理,电泳回收3~8kb的片段后,构建了pSK(+)为载体的基因组文库,共获得25000个阳性克隆,平均插入片段长度为4.6kb。通过随机DNA 序列测定和基因注释,发现外源插入片段含有未见报道的序列。

    • 载铜蒙脱石的抗菌机理研究

      2006, 46(3).

      摘要 (710) HTML (0) PDF 0.00 Byte (18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载铜蒙脱石对副溶血弧菌的抗菌效果和机理。载铜蒙脱石对副溶血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75mg/L和300mg/L,而蒙脱石未显抗菌活性。细菌胞内酶活性结果显示,载铜蒙脱石可使细菌细胞膜发生损伤或通透性增大,导致细菌胞内酶的外漏。载铜蒙脱石对细菌呼吸代谢影响的结果表明,载铜蒙脱石可抑制三羧酸循环途径。原子力显微镜动态观察载铜蒙脱石作用下副溶血弧菌形态变化的结果发现,载铜蒙脱石能破坏细菌细胞膜。

    • 马动脉炎病毒GL蛋白主要抗原域的表达及间接ELISA的初步建立

      2006, 46(3).

      摘要 (838) HTML (0) PDF 0.00 Byte (14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分析马动脉炎病毒GL蛋白抗原性的基础上,设计一对引物克隆GL蛋白一段抗原性较好的抗原域编码基因。将克隆的基因插入pET32a的BamHⅠ和XhoⅠ之间构建了GL蛋白主要抗原域原核表达载体pETGL1。将pETGL1质粒转化BL(21)宿主菌后,对培养和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实现了EAV GL蛋白主要抗原域的高效表达。免疫印迹试验表明获得的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应用His·Bind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EAVGL1蛋白,以纯化的重组GL1蛋白作为检测抗原,初步建立了检测马动脉炎病毒抗体的iGL1ELISA。结果表明,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为965μg/mL,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80,阳性标准初步定为:待检血清OD490>0.4, 且待检血清OD490 /阴性血清OD490>2。应用iGL1ELISA对马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iGL1ELISA与病毒中和试验的符合率达到94.1%,与国外同类试剂盒的符合率达到95.6%

    • 与蚕豆萎蔫病毒2号胞间运动和长距离转运相关的寄主细胞超微结构研究

      2006, 46(3).

      摘要 (436) HTML (0) PDF 0.00 Byte (11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和免疫金标记显示:受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 2,BBWV 2)中国分离物B935侵染的豌豆(Pisum sativum)和蚕豆(Vicia faba)叶细胞中膜结构增生,形成膜结构增生区,病毒以结晶体和管状体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在病变早期,叶肉细胞的胞间连丝处连接有小管结构,病毒样颗粒呈纵列排在小管中,穿越胞间连丝的小管能被BBWV 2的金标记抗体特异性标记。维管束组织的薄壁细胞、伴胞及转移细胞内存在膜增生区及病毒管状体,在筛管壁附近存在的病毒样颗粒能被BBWV 2金标记抗体特异性标记。实验结果表明BBWV 2胞间运动形式与豇豆花叶病毒(CPMV)相似,以完整粒子通过在胞间连丝处形成的小管结构穿越胞间连丝;细胞质中存在的直径160nm管状体只是一种病毒聚集体,与胞间运动无直接关系;该病毒在筛管中可能也是以完整粒子形式进行长距离转运的。

    • 携带新城疫病毒融合蛋白基因的重组减毒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构建与鉴定

      2006, 46(3).

      摘要 (731) HTML (0) PDF 0.00 Byte (19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鸡新城疫病毒F基因(NDVF)为模式外源基因,通过基因切割重叠延伸PCR法(SOEPCR)将其插入到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毒力基因hly的启动子和信号肽序列下游,并将该融合片段克隆入穿梭质粒pKSV7,随后将重组质粒电转李斯特菌进行同源重组。NDVF基因的PCR扩增表明该重组菌构建成功,RTPCR结果表明F基因在重组菌中得到了转录。比较了重组菌和野生型菌株的溶血性、黏附和侵袭力、对小鼠和鸡胚的毒力和生长特性以及重组菌的体内外稳定性,结果表明:hly基因中F片段的整合消除了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溶血素基因的表达, 其培养上清液没有溶血性, 而野生型菌株的溶血价达2.4;细胞试验表明重组菌对细胞的黏附力和相对侵袭力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相对侵袭力与野生型菌株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组菌对小鼠及鸡胚的毒力(LD50)与野生型相比分别下降3.7和6.5个对数数量级;重组菌在BHI肉汤和小鼠体内连续5次后,仍然可以扩增出目的基因NDVF,初步表明该重组菌较为稳定。

    • HCMV截短UL83基因真核表达重组体的构建、转染及其免疫效力研究

      2006, 46(3).

      摘要 (477) HTML (0) PDF 0.00 Byte (1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构建人巨细胞病毒(HCMV)截短UL83基因真核表达重组体,实现其在Hep2细胞中的稳定表达,研究该截短UL83基因真核表达重组体免疫效力,采用基因重组的方法,将HCMV AD169株截短UL83基因定向克隆到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上,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EGFPC1UL83;脂质体转染至Hep2细胞中,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pp65细胞表达系。经基因测序显示,重组体中截短UL83基因完全正确,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证实其可在Hep2细胞中稳定表达。用该重组体和其表达产物在HCMV先天性感染小鼠模型上进行免疫保护试验显示,母鼠血清可检测到特异性抗HCMV pp65抗体,效价为:1∶251~1∶5079;子鼠脑组织内未分离出病毒,亦未检测出病毒pp65蛋白抗原表达。初步结果表明,pEGFPC1UL83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DNA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有效抗体,并具有阻止病毒垂直传播的保护性作用。

    • PVA-Ca(NO3)2法包埋固定氧化亚铁硫杆菌研究

      2006, 46(3).

      摘要 (782) HTML (0) PDF 0.00 Byte (19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首次报道了把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混合水溶胶和氧化亚铁硫杆菌混合后滴入1%~5%(W/V)的Ca(NO3)2溶液中凝固成型,并把成型后的颗粒置-20℃条件下冷冻1d,从而形成固定化颗粒,把该颗粒在摇瓶中进行分批培养,对Fe2+最大氧化速率可达245g/(L·h)。而且整个固定化操作简单,颗粒不粘连、强度高、稳定性好,可以同时消除PVAH3BO3法中PVA颗粒的粘连膨胀和H3BO3对微生物的毒性,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突发疫情中炭疽芽孢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2006, 46(3).

      摘要 (916) HTML (0) PDF 0.00 Byte (27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疑似炭疽感染病牛牛肉标本和牛血污染土壤标本进行了病原菌分离,经菌落形态和菌体形态观察、血清学实验和生化鉴定,证明分离到的细菌为炭疽芽孢杆菌。为进一步了解其特性,分别用保护性抗原、水肿因子和荚膜基因特异性引物对2株菌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这两株菌有两个毒力相关质粒pX01和pX02,为有毒株。序列测定表明,这两株菌基因间同源性达99%,这两株菌与GenBank中炭疽芽孢杆菌A2012株、Ames Ancestor株和A16R疫苗株同源性达99%。

    • 一株能高效降解几种有机磷农药的菌株JS018的鉴定

      2006, 46(3).

      摘要 (664) HTML (0) PDF 0.00 Byte (2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福建三明农药厂附近的土壤分离、筛选获得一株能够高效降解甲基1605、辛硫磷等有机磷农药的菌株JS018,在LB培养基中发酵36h,对甲基1605、辛硫磷、三唑磷、敌敌畏的降解率分别为96%、99%、98.9%和69.0% 。该菌在LB平板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为粉红色,圆形,有光泽;经电镜观察,为小球状菌,直径0.5μm~0.75μm;革兰氏染色为阴性;能够在30℃~38℃温度范围内和pH7.0~9.0范围内很好的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2℃,最适pH7.5~8.0;在含有6%NaCl以上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抗生素敏感性实验表明:JS018菌对安比西林、青霉素、林肯霉素有抗性;对卡那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等敏感。碳源发酵实验表明:该菌株能发酵葡萄糖、海藻糖、松三糖、 乙醇;不能发酵阿拉伯糖、蔗糖、甘露糖、木糖、果糖、半乳糖、麦芽糖、乳糖等;不能利用棕檬酸盐,不能液化明胶,不产生硫化氢,能还原硝酸盐,不产生吲哚,接触酶阳性,脲酶阳性。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JS018为Roseomonas(玟瑰单胞菌属)。

    • 一株具霉菌抑制活性细菌的鉴定

      2006, 46(3).

      摘要 (647) HTML (0) PDF 0.00 Byte (16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菌株HB02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将HB02与霉菌孢子悬液同时加入到PYG肉汤,在28℃培养15d。在培养的第3、6、9、12和15天测定培养液中的黄曲霉和禾谷镰刀菌菌丝重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B02可显著抑制黄曲霉和禾谷镰刀菌生长(P<0.01)。通过常规细菌学实验鉴定该菌株为一株乳酸杆菌。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了菌株的16S rRNA 基因序列,进一步证实了HB02为一株乳酸杆菌。根据Berthier等的方法,通过HB02 16S/23S rRNA 基因间隔(Intergenic Spacer Regions,ISR)序列的扩增和测定,再通过基因文库中所有细菌基因序列比较分析,最终鉴定菌株HB02为一株弯曲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curvatus)。

    • 酵母过氧化物体生物合成缺陷突变株的诱变、筛选和鉴定

      2006, 46(3).

      摘要 (654) HTML (0) PDF 0.00 Byte (13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过氧化物体对生物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人类很多疾病就是由于过氧化物体生物合成缺陷引起。以解脂耶氏酵母E122为出发菌,采用硫酸二乙酯诱变,获得了两株过氧化物体生物合成缺陷突变株,其中一株为温度敏感的突变株。在正常生长条件下,突变株的免疫荧光分析显示弥散的染色模式,且在电镜下观察不到过氧化物体的形态结构。将克隆于表达载体pINA445上的目前所发现的与过氧化物体生物合成有关的基因转化这两株突变株,发现它们均不能恢复其在含油酸的培养基上的生长,表明这两个突变株是由与过氧化物体生物合成相关的新基因的突变引起。这两个突变株的获得为参与过氧化物体生物合成的新基因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 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LuxR家族转录因子ExpR调节motC操纵子的表达

      2006, 46(3).

      摘要 (410) HTML (0) PDF 0.00 Byte (14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已知苜蓿中华根瘤菌(S.meliloti)Rm1021 ExpR+突变导致胞外多糖Ⅱ(EPS Ⅱ)的过量表达,而胞外多糖是根瘤菌成功侵染宿主植物形成有效根瘤必需的物质。软琼脂板实验发现ExpR+突变株运动能力有缺陷。但是鞭毛染色实验并没有检测到突变株的鞭毛与野生型有什么不同。通过启动子lacZ融合子进一步研究突变株中基因表达的差异发现,ExpR以细胞密度依赖的方式调节motC操纵子的表达。由此可见,在苜蓿中华根瘤菌中,ExpR同时参与了胞外多糖Ⅱ的合成和细胞运动能力的调节。

    • 假单胞菌株M18gacA基因对BHL和HHL合成正调控及对PCA合成负调控无相关性

      2006, 46(3).

      摘要 (493) HTML (0) PDF 0.00 Byte (13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经初步鉴定,假单胞菌株(Pseudomonas sp.)M18至少能产生5种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Nacylhomoserine lactones,AHLs)信号分子,它们是:N丁酰高丝氨酸内酯(NbutyrylLhomoserine lactone,C4HSL,BHL)、N己酰高丝氨酸内酯(NhexanoylLhomoserine lactone,C6HSL,HHL)、N3氧己酰高丝氨酸内酯[N(3oxohexanoyl)Lhomoserine lactone,3OxoC6HSL,OHHL]、N3氧辛酰高丝氨酸内酯[N(3oxooctanoyl)Lhomoserine lactone,3-OxoC8HSL,OOHL]和N3氧癸酰高丝氨酸内酯[N(3oxodecanoyl)Lhomoserine lactone,3OxoC10HSL,ODHL)。在gacA突变菌株M18G中,信号分子的积累量明显减少,且只能检测出其中的4种;同时,吩嗪1羧酸(Phenazine1carboxylic acid,PCA)的合成量比野生株M18提高了2倍左右。在M18菌株中,基因rhlⅠ的编码产物参与BHL和HHL的合成。构建rhlI''lacZ翻译融合表达质粒pMEIZ,分别导入野生株M18和突变株M18G,突变株M18G的半乳糖苷酶活性比野生株M18下降约40%,表明GacA对基因rhlI的表达具有正调控作用。但是,在野生株M18和突变株M18G的发酵液中,分别或同时添加过量的外源BHL和HHL,对PCA合成的影响不显著,表明在突变株M18G中,PCA合成量的增加与BHL和HHL合成量的减少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 利用DGGE评价不同培养基回收番茄根际细菌类群的能力

      2006, 46(3).

      摘要 (666) HTML (0) PDF 0.00 Byte (20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营养肉汤、YG、根系分泌物、土壤浸渍液4种培养基从番茄根际分离培养细菌,并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4种培养基回收番茄根际细菌种群的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温度,回收到的细菌种群有一定差异;低营养浓度的YG培养基在较低的培养温度20℃下进行较长时间的培养,比高营养浓度营养肉汤培养基产生更多、更具代表性的细菌;以根系分泌物为基础的培养基从番茄根际回收到的优势菌群最多。该研究初步建立了用DGGE技术对不同培养基回收分离细菌种群能力进行评价的方法。

    • 基于PCR-DGGE指纹的南海海绵共附生细菌优势种群的揭示与系统发育分析

      2006, 46(3).

      摘要 (825) HTML (0) PDF 0.00 Byte (15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PCRDGGE指纹、克隆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技术较系统地对我国南海贪婪倔海绵(Dysidea avara) 和澳大利亚厚皮海绵(Craniella australiensis)共附生的优势细菌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细菌是这两种海绵中的主要优势细菌,贪婪倔海绵中的变形菌包含了α、β、γ 三种类型,而澳大利亚厚皮海绵中仅有γ一种类型。两种海绵都有拟杆菌(Bacteroidetes),但是具体的种类不同。这些细菌都是第一次在海绵中被发现。澳大利亚厚皮海绵共附生的优势细菌还包括放线菌属(Actinobacterium)及厚壁菌门(Firmicutes)细菌,菌群多样性要比贪婪倔海绵的丰富。两种海绵尽管来自于同一海域但其共附生优势细菌的组成明显不同,这说明海绵共附生微生物具有宿主特异性。

    • 一组人工合成抗菌肽的研究

      2006, 46(3).

      摘要 (844) HTML (0) PDF 0.00 Byte (24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Cecropin A1是一种从惜古比天蚕(Hyalophora cecropia)中提取的由37个氨基酸组成的一种α螺旋抗菌肽,其杀菌活性较弱。本文采用了cecropin A1的N端18序列KWKLFKKI,另加一段标准的α螺旋结构序列,然后用一个铰链结构GIG相连,合成了15条抗菌肽。经过试验证明部分含有核心标准螺旋结构的序列,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仅是原有cecropin A1抗菌肽的1/100左右。该类抗菌肽有希望进一步开发为新的抗感染药物。该类抗菌肽已经申请专利,专利号为PCT/ CN 03/00522。

    • 低等白蚁肠道共生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功能

      2006, 46(3).

      摘要 (1828) HTML (0) PDF 0.00 Byte (24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低等白蚁肠道里存在着复杂的微生物区系,包括真核微生物鞭毛虫和原核生物,细菌及古细菌。低等白蚁的后肠以特别膨大的囊形胃及其氢氧浓度的明显梯度分布和丰富的微生物区系为特征,是白蚁进行木质纤维素消化的主要器官。后肠内的鞭毛虫能将纤维素水解并发酵为乙酸,二氧化碳和氢,为白蚁提供营养和能源。系统发育研究表明,低等白蚁肠道共生细菌的主要类群为白蚁菌群1、螺旋体、拟杆菌,低G+C mol%含量的革兰氏阳性菌和紫细菌等。而古细菌主要为甲烷短杆菌属的产甲烷菌。共生原核生物与二氧化碳的还原和氮的循环等代谢有关。但肠道共生微生物的具体功能和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揭示。

    • 基因芯片技术在检测肠道致病菌方面的应用

      2006, 46(3).

      摘要 (1414) HTML (0) PDF 0.00 Byte (18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因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自动化、快速检测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研究领域,如细菌分子流行病学、细菌基因鉴定、致病分子机理、基因突变及多态性分析、表达谱分析、DNA测序和药物筛选等。现介绍基因芯片检测肠道致病菌方面的国外研究进展,基因芯片应用于检测肠道致病菌的3个方面:结合多重PCR对致病菌的毒力因子或者特异性基因进行鉴定;直接检测细菌的DNA或者RNA;以致病细菌核糖体RNA作为检测的靶基因同时检测多种肠道致病菌。由于其检测的高效率,该技术要优于其他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基因芯片技术在肠道致病菌检测中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提高微生物可培养性的方法和措施

      2006, 46(3).

      摘要 (1216) HTML (0) PDF 0.00 Byte (50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自然界中只有极少部分微生物能够得到培养,严重阻碍了对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研究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改进传统培养方法,采用新型培养技术,提高微生物可培养性,大量培养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从而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微生物细胞的生命规律、获悉微生物群落中各种微生物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的规律,对环境微生物工艺进行准确地设计、精细地调控和高效地利用。简要介绍了微生物不可培养的原因,系统总结了有关提高微生物可培养性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模拟自然环境条件、强调微生物相互关系是提高微生物可培养性的关键。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