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报

  • 2006年第46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我国豇豆和绿豆根瘤菌的数值分类及16S rDNA PCR-RFLP研究

      2006, 46(6).

      摘要 (648) HTML (0) PDF 0.00 Byte (14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分离自中国14个不同省(自治区)的79株豇豆和绿豆根瘤菌及12株参比菌株进行了唯一碳、氮源利用,抗生素抗性,抗逆性和酶活性等128个表型性状的测定,并用MINT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表型性状测定结果发现,所有菌株都有极其广泛的碳、氮源利用谱,大多数菌株可在较宽的pH(pH 5.0~11.0)值范围内生长,大部分菌株能在37℃高温条件下生长,个别菌株能耐受60℃高温较长时间(20~45min)的热激。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全部供试菌株在63.5%的相似性水平上分为两大群:一个群为慢生菌群,另一群为快生和中慢生菌群;在79%的相似性水平上分为7个亚群。在数值分类的基础上,又将参比菌株增加到22株,对79株待测菌株进行了16S rDNA PCR_RFLP分析,16S rDNA PCR产物经Hae Ⅲ、HinfⅠ、MspⅠ和Alu Ⅰ 4种内切酶酶切共产生34种遗传图谱类型,经GelCompar Ⅱ软件聚类后,在79%的相似性水平上也可划分为7个亚群,与数值分类的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

    • 我国主要生态区域绿豆慢生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

      2006, 46(6).

      摘要 (694) HTML (0) PDF 0.00 Byte (16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16S rRNA PCR_RFLP、16S rRNA序列分析以及16S_23S rRNA IGS (Intergenetic Spacer) PCR_RFLP技术对分离自中国主要生态区域的44株慢生型绿豆根瘤菌和5株参比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16S rRNA PCR_RFLP分析表明:在76%的相似水平上,所有供试菌株可分为三大类群:群I由LYG1等13株慢生根瘤菌组成,该群在系统发育上与B. japonicum和B. liaoningense的参比菌株存在一定的差异;群Ⅱ由XJ1等21株供试菌株、B. japonicum和B.liaoningense的代表菌株组成;群Ⅲ由10株来自广东和广西的菌株和B. elkanii的代表菌株组成。16S_23S rRNA IGS PCR_RFLP分析将供试菌株分为A、B两大群。群A由34株供试菌株、B. japonicum和B.liaoningense的代表菌株组成。在85%的相似性水平上,可再分为AⅠ、AⅡ和AⅢ 3个亚群。群B由10株分离自广西和广东的菌株和B. elkanii的代表菌株组成。在85%的相似性水平上,可再分为BI和BⅡ两亚群,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与16S rRNA PCR_RFLP相比,16S_23S rRNA IGS PCR_RFLP具有更高的解析度,供试菌株表现出更加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分离自中国新疆、广东和广西等地的菌株在分群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特征。

    • 繁茂膜海绵细胞内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2006, 46(6).

      摘要 (613) HTML (0) PDF 0.00 Byte (11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海绵组织离散、细胞分离的方法,对繁茂膜海绵细胞进行纯化、胞内微生物DNA提取,构建了繁茂膜海绵细胞内微生物的16S rDNA克隆,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发现海绵细胞内微生物16S rDNA序列主要归类于紫硫细菌门(Proteobacteria)中的α_亚门、γ_亚门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等类群。与研磨直接提取海绵组织DNA所得海绵组织中总微生物多样性相比,海绵细胞内存在丰富的浮霉菌(23%),说明浮霉菌主要存在于海绵细胞胞内。

    • 共存于厌氧真菌分离培养液中瘤胃甲烷菌的检测及其多样性分析

      2006, 46(6).

      摘要 (792) HTML (0) PDF 0.00 Byte (21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分离自山羊瘤胃的真菌分离培养液中甲烷菌进行16S rDNA扩增、DGGE分析、RFLP及测序分析,研究共存于真菌分离培养液中甲烷菌的种类及其多样性。DGGE结果显示:从厌氧真菌分离至第45代,甲烷菌多样性指数由1.32降至0.99,相似性最低为34.7%;第45代至62代,多样性指数由099升至1.15,相似性最低为89.2%。RFLP多态性分析69个克隆共得到5个操作分类单元,选择其中6个具有代表性的序列进行测序。序列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属于其中3个操作分类单元的克隆最相似菌都是Uncultured archaeal symbiont PA202,相似性均为95%,没有与这些克隆相似性较高的已培养甲烷菌;属于另外2个操作分类单元的克隆最相似菌都是Uncultured rumen methanogen 956,相似性均为97%,最相似已知菌为Methanobrevibacter sp. NT7,相似性为97%。结果表明,真菌培养液中存在目前尚未分离培养的瘤胃甲烷菌。

    • 霍乱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分离株的gyrB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2006, 46(6).

      摘要 (995) HTML (0) PDF 0.00 Byte (15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据gyrB基因部分编码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以分类和鉴别霍乱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并探讨其种系发生关系。扩增并测序13株霍乱弧菌、8株副溶血弧菌、2株嗜水气单胞菌及1株类志贺邻单胞菌的gyrB基因(编码DNA促旋酶B亚单位)序列,并采用距离法与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两种方法所构建的树结构完全一致,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嗜水气单胞菌及类志贺邻单胞菌各自形成一个独立的簇。其中,霍乱肠毒素基因(ctxA)阳性的霍乱弧菌(8株O139群与2株O1群El Tor型)聚类成一分枝;3株副溶血弧菌临床株(1株2002年流行株,2株2004年分离株)与1日本菌株及2001年1株自环境分离的毒力株聚类。系统发育分析靶分子gyrB基因可以良好区分上述4种常见病原菌。产毒O139群霍乱弧菌与产毒O1群El Tor型霍乱弧菌关系密切。副溶血弧菌环境毒力株与本地区临床主要流行株在系统发育关系上较为接近,可能是潜在的致病菌。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两种新SCCmec型别及其抗药性研究

      2006, 46(6).

      摘要 (576) HTML (0) PDF 0.00 Byte (17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明本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耐药性、流行病学分布状况及携带的葡萄球菌染色体mec盒(SCCmec)型别,用K_B琼脂扩散法、E_test和多位点PCR,对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进行了SCCmec分型及耐药性测定。结果发现了两种新的SCCmec型别,新1型含Ⅱ型的mecA上游特异性位点B和位于mecA内的M位点以及Ⅲ型的下游位点F,缺乏Ⅱ型上游位点C和下游位点D、G;新2型含Ⅰ、Ⅱ型的上游特异性位点A、B和两个Ⅲ型的下游位点F、H,同样缺乏位点C、D、G,可能分别为原有Ⅱ型和Ⅰ、Ⅱ型与Ⅲ型的基因重组株;且携带有新SCCmec型别的MRSA菌株,其流行病学分布特点及抗药性也与国外已报导的菌株不同,多分自门诊病人,且耐药性高,抗药谱广,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

    • 大肠杆菌mRNA编码区长度、形成二级结构倾向与密码子偏好性的关系

      2006, 46(6).

      摘要 (655) HTML (0) PDF 0.00 Byte (20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GenBank获得大肠杆菌K_12 MG1655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计算了与基因密码子偏好性相关的多个参数(Nc、CAI、GC、GC3s),对其mRNA编码区长度、形成二级结构倾向与密码子偏好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发现虽然翻译效率(包括翻译速度和翻译精度)是制约大肠杆菌高表达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的主要因素,同时,mRNA编码区长度及其形成二级结构的倾向也是形成这种偏好性的不可忽略的原因,而且对偏好性有一定程度的削弱。另外对mRNA编码区形成二级结构倾向的生物学意义进行了讨论分析。

    • 炭疽芽胞杆菌染色体特异序列的筛选及实时定量检测

      2006, 46(6).

      摘要 (756) HTML (0) PDF 0.00 Byte (15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筛选117条炭疽芽胞杆菌(Bacillus anthracis)特异序列,经双重特异性验证后得到19条理想的特异序列(genomic signatures),其中6条符合设计TaqMan探针建立实时定量PCR的要求,根据常规PCR检测结果选择其中C04片段与炭疽芽胞杆菌毒性质粒pX01、pX02上的pagA、capB基因建立实时定量PCR检测体系。经试验证实这一体系检测灵敏度达到每PCR反应10~100个拷贝。利用12种相关菌株评价后获得100%特异性,对10份模拟污染标本和20份对照标本检测,所有污染标本均被检出,所有对照标本均为阴性。此方法特异、灵敏、高效,在炭疽芽胞杆菌感染的诊断和环境污染的检测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苏云金芽孢杆菌Cry1Aa和Cry1Ca结构域交换对晶体形态和杀虫活性影响

      2006, 46(6).

      摘要 (805) HTML (0) PDF 0.00 Byte (20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体外重组的方法,实现了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Cry1Aa和Cry1Ca的功能性结构域Ⅰ、Ⅱ和Ⅲ的互换,得到了6株苏云金杆菌重组菌株BT_ACC,BT_AAC,BT_ACA,BT_CAA,BT_CCA和BT_CAC。SDS_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重组菌株BT_CAA和BT_CCA能表达产生135kDa左右的杂交晶体蛋白Cry1CAA和Cry1CCA,但其蛋白表达量较野生型Cry1Aa和Cry1Ca低。用牛胰蛋白酶对杂交晶体蛋白Cry1CAA、Cry1CCA及野生型Cry1Aa和Cry1Ca进行消化,证明所有晶体蛋白都能产生65kDa的活性毒素。电镜观察发现,野生菌株BT_Cry1Aa和BT_Cry1Ca形成典型的菱形晶体,而重组菌株BT_CCA和BT_CAA则形成球形或颗粒状杂交晶体。纯化晶体的生物测定显示,杂交晶体蛋白Cry1CAA和Cry1CCA对甜菜夜蛾的毒力比野生型晶体蛋白降低3~5倍,对棉铃虫的毒力比野生型晶体蛋白降低了190~260倍。研究结果表明,苏云金杆菌晶体蛋白不同结构域的相互作用会影响杂交晶体蛋白的表达、晶体形态和杀虫活性。

    • 一株基因Ⅱ型新城疫强毒株的分子特性

      2006, 46(6).

      摘要 (891) HTML (0) PDF 0.00 Byte (13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患病肉鸡群分离到一株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SQZ04。经蚀斑纯化后接种40日龄SPF鸡可诱发典型病变。经蚀斑纯化前和后的MDT为50.5h和51.2h,ICPI为2.0和1.92,IVPI为2.8和2.68,表明属强毒株。但F基因分型表明SQZ04属基因Ⅱ型,而且其与已知基因Ⅱ型的疫苗株LaSota、B1和Texas48的同源性分别为99.3%、98.7%和96.9%,显著高于与基因Ⅶ或Ⅸ型强毒株的同源性88.3%~88.6%或91.3%~92.1%。这是国内第一株属于基因Ⅱ型的NDV强毒株。SQZ04 F多肽氨基酸裂解位点的序列为111GGRQGRL117,与弱毒株序列完全相同,这也是国内外首次报道具有这一氨基酸序列的强毒野毒株。然而,SQZ04株与其他已知强毒株的HN氨基酸同源性高达95.3%~97.3%,显著高于与弱毒株LaSota等的同源性87.8%~89.5%。

    • HPV16L1核浆运输的动力学过程

      2006, 46(6).

      摘要 (599) HTML (0) PDF 0.00 Byte (1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 green flurenscent protein,EGFP)标记不同的截短型HPV16L1蛋白(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 L1protein,HPV16 L1),分析HPV16L1蛋白核定位信号(Nucleus location signal, NLS)的作用。构建重组pFB_EGFP、pFB_EGFP_HPV16L1、pFB_EGFP_HPV16L1△NLS和pFB_EGFP_NLSHPV16L1p转移载体;在DH10Bac宿主菌内经Tn7转座子介导的同源重组后转染Sf_9细胞,获得重组Ac_EGFP、Ac_EGFP_HPV16L1、Ac_EGFP_HPV16L1△NLS和Ac_EGFP_NLSHPV16L1杆状病毒,感染Sf_9昆虫细胞表达相应截短型HPV16L1融合蛋白;利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融合蛋白的荧光特性和核浆转运动力学过程。结果发现Ac_EGFP杆状病毒感染的Sf_9细胞内明亮的绿色荧光均匀分布;重组Ac_EGFP_HPV16L1和Ac_EGFP_NLSHPV16L1杆状病毒感染的Sf_9细胞,明亮的绿色荧光主要位于细胞核内;重组Ac_EGFP_HPV16L1△NLS杆状病毒感染的Sf_9细胞,绿色荧光局限于细胞浆内,细胞核内无绿色荧光。说明HPV16L1蛋白羧基端的23个氨基酸(GKRKATPTTSSTSTTAKRKKRKL)具有完全核定位作用,能引导HPV16 L1蛋白和EGFP突破核膜屏障进入Sf_9细胞核内。

    • SARS-CoV 中国株基因组全长cDNA的构建及其恢复病毒的生物学性质

      2006, 46(6).

      摘要 (682) HTML (0) PDF 0.00 Byte (20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是SARS_CoV引起的一种重要新发传染病,其致病机制的研究对于防治该病十分必要。为了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研究SARS_CoV的致病机制,将覆盖SARS_CoV BJ01株基因组全长的7个cDNA片段纯化后进行体外连接,构建基因组全长cDNA分子,以其为模板,使用 T7 RNA 聚合酶系统在体外进行转录, 获得病毒RNA。用电穿孔转染法将转录体RNA导入Vero E6细胞,可观察到典型的SARS_CoV致细胞病变作用。对收获的恢复病毒采用 RT_PCR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获得的恢复病毒与SARS_CoV BJ01株原病毒序列一致。以针对SARS_CoV的抗体对感染细胞作间接免疫荧光反应,证明获得了具有特异感染性的恢复病毒。同时用细胞病变法和空斑试验测定了恢复病毒及其亲本毒株的病毒滴度, 结果表明二者在致病性上没有明显差异,恢复病毒具有与原型株相似的生物学特性。SARS_CoV BJ01株基因组全长cDNA的成功构建及对恢复病毒生物学性质的研究将为进一步探索SARS_CoV致病的分子机制及研制新型疫苗奠定良好的基础。

    • 铵离子对必特螺旋霉素组分生物合成的调控作用

      2006, 46(6).

      摘要 (619) HTML (0) PDF 0.00 Byte (13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考察铵离子浓度对必特螺旋霉素组分的影响,证实低浓度铵离子的培养条件可以有效提高必特螺旋霉素中异戊酰螺旋霉素Ⅲ的比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测定了高铵(62.5mmol/L)和低铵(2.5mmol/L)培养条件下的糖、铵离子、相关有机酸、缬氨酸脱氢酶酶活等中间代谢数据,结果表明高浓度铵离子培养条件下,必特螺旋霉素产生菌中亮氨酸分解代谢途径的关键酶——缬氨酸脱氢酶的活性低于低铵对照试验,造成异戊酰螺旋霉素合成过程中酰基转移反应的底物——异戊酰CoA的相对不足,从而导致异戊酰螺旋霉素组分的降低。大幅度降低铵离子浓度至25mmol/L,使异戊酰螺旋霉素Ⅲ的比例从5.43%提高至28.59%。但氮源的不足影响了必特螺旋霉素的产量,低铵条件下的效价为107μg/mL,相对高铵条件下降了14.4%。在低铵培养条件的基础上添加亮氨酸,可以进一步改善必特螺旋霉素的组分,异戊酰螺旋霉素Ⅲ的比例增至37.84%。

    • 利用微生物缓解苯丙烯酸对黄瓜生长的抑制

      2006, 46(6).

      摘要 (1104) HTML (0) PDF 0.00 Byte (17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瓜根系分泌的酚酸类物质特别是苯丙烯酸,它是引起黄瓜自毒作用的一种重要的化感物质,对黄瓜连作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珠海市污水排放入海口处分离出一株放线菌Cellulosimicrobium cellusans Ha8菌株,它具有分解苯丙烯酸、苯甲酸、对氨基苯甲酸和苯酚的能力。通过在水培溶液和盆栽土壤中添加外源苯丙烯酸模拟连作环境,研究菌株Ha8对连作障碍的缓解程度。水培实验证明施用10.7cfu/L菌株Ha8能够有效缓解苯丙烯酸(浓度分别为2μmol/L和10μmol/L)对水培黄瓜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显著促进黄瓜茎和根系的生长,提高开花数、产量等。土培实验证明,Ha8(≥10.6cfu/g干有机肥)和有机肥(3mg/kg土壤)联合施用,能够有效缓解苯丙烯酸(100mg/kg土壤)对黄瓜生长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黄瓜对营养的吸收、提高黄瓜的根系脱氢酶活力、促进黄瓜根系微生物活性、增加有益菌群等。

    • RNA聚合酶σ38亚基缺失对假单胞菌抗生物质合成代谢的影响

      2006, 46(6).

      摘要 (1076) HTML (0) PDF 0.00 Byte (12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计引物从假单胞菌M18基因组DNA中扩增并获得rpoS基因的378bp保守区段。以此为探针,从假单胞菌基因组文库中克隆了包括rpoS基因全序列及其相邻序列的3.1kb EcoRⅠ_XhoⅠ片段。通过抗性基因(抗庆大霉素基因)的定点插入构建了σ38亚基缺失突变株M18S。HPLC检测结果显示,σ38亚基缺失引起该菌株的抗生物质合成代谢的显著变化。与野生株相比,缺失突变株的吩嗪_1_羧酸在PPM和KMB中2种培养基中合成量由58μg/mL和10.2μg/mL分别减少到20.4μg/mL和0μg/mL;而缺失突变株的藤黄绿脓菌素则相反,在PPM和KMB两种培养基中合成量由0.5μg/mL和20.5μg/mL分别提高到75.4μg/mL和185.6μg/mL。表明σ38亚基可区别性调控假单胞菌M18的抗生物质合成代谢。rpoS基因的互补实验和两种抗生素基因与β_半乳糖苷酶基因的翻译融合表达实验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的结果: σ38亚基正调控吩嗪_1_羧酸的表达,而负调控藤黄绿脓菌素的表达。

    • 来源于柠檬酸杆菌的高比活植酸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

      2006, 46(6).

      摘要 (1167) HTML (0) PDF 0.00 Byte (17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braakii)来源的植酸酶是目前报道的比活最高的植酸酶。按照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对密码子的选择偏向性,对来源于柠檬酸杆菌的高比活植酸酶基因AppA 进行了密码子优化改造。改造后的基因AppA(m)按正确的阅读框架融合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的α_因子信号肽编码序列3′端,通过电击转化得到重组转化子。通过PCR验证,AppA(m)已整合在酵母染色体上。SDS_PAGE分析和表达产物的研究表明,植酸酶得到了高效分泌表达,在5L发酵罐中植酸酶蛋白表达量达到3.2mg/mL发酵液,发酵效价达到每毫升发酵液1.4×107IU以上,高于目前报道的各种植酸酶基因工程菌株的发酵效价。

    • 中国吐鲁番两株产木聚糖酶的极端耐碱Bacillus halodurans的分类鉴定

      2006, 46(6).

      摘要 (731) HTML (0) PDF 0.00 Byte (10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 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杂交,将分离到的XJU_1和XJU_80菌种进行了分类鉴定。XJU_1和XJU_80具有较宽的pH生长范围(分别是pH4.5~12.6和pH3.8~12.6),其G+C mol%含量分别是40.5mol%和42.2mol%。16S rDNA 序列分析和DNA_DNA同源杂交结果表明,XJU_1和XJU_80与Bacillus halodurans C_125和Bacillus halodurans DSM497T具有较高的同源性(99%);两者之间也具有85%的相关性,但其与Bacillus halodurans C_125和Bacillus halodurans DSM497T分别具有81.3%和71.5%的相关性。基于以上结果,将两株分离菌株分类为Bacillus halodurans的两个新品系。

    • 中国吐鲁番两株产木聚糖酶的极端耐碱Bacillus halodurans的分类鉴定

      2006, 46(6).

      摘要 (638) HTML (0) PDF 0.00 Byte (1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 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杂交,将分离到的XJU_1和XJU_80菌种进行了分类鉴定。XJU_1和XJU_80具有较宽的pH生长范围(分别是pH4.5~12.6和pH3.8~12.6),其G+C mol%含量分别是40.5mol%和42.2mol%。16S rDNA 序列分析和DNA_DNA同源杂交结果表明,XJU_1和XJU_80与Bacillus halodurans C_125和Bacillus halodurans DSM497T具有较高的同源性(99%);两者之间也具有85%的相关性,但其与Bacillus halodurans C_125和Bacillus halodurans DSM497T分别具有81.3%和71.5%的相关性。基于以上结果,将两株分离菌株分类为Bacillus halodurans的两个新品系。

    • 中度嗜盐菌DTY1的鉴定及其耐盐机制的初步分析

      2006, 46(6).

      摘要 (700) HTML (0) PDF 0.00 Byte (17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菌株DTY1分离自山西省五寨县柠条种植区盐碱土壤,可在0~1.2mol/L NaCl的浓度培养基上生长,最适生长温度32℃,最适pH 7~10。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与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嗜碱芽孢杆菌(Bacillus alcalophilus)。高压液相色谱分析,DTY1菌株在常规LB培养液中能够产生1.40mg/g四氢嘧啶,且在最适盐浓度条件下,盐浓度越高单位干重菌体所产生的四氢嘧啶含量越高。通过PCR介导的方法从DTY1的基因组文库中克隆到四氢嘧啶合成基因ectB。该基因长度为1284bp,编码427个氨基酸的肽链。此肽链与B. halodurans C125(BAB04638)中二氨基丁酸氨基转移酶同源性达81%。ectB基因可能存在典型的σ70启动子,而且在启动子间有一段明显的23bp的回文序列。

    • 益生菌Lactobacillus amylovorus S1对仔猪后肠菌群的影响

      2006, 46(6).

      摘要 (977) HTML (0) PDF 0.00 Byte (14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PCR/DGGE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研究添加益生菌Lactobacillus amylovorus S1后仔猪从7至35日龄(断奶后两周)后肠菌群的变化。6窝新生仔猪被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处理组,处理组仔猪于7、9和11日龄口服L. amylovorus S1菌液(活菌数5×10.9 CFU/mL)。分别于7、14、21、24和35日龄,每窝随机屠宰一头仔猪,收集肠道样品。比较不同日龄仔猪后肠菌群DGGE图谱表明,断奶后图谱中多数高GC含量细菌条带消失,至断奶后两周又逐渐出现。序列分析显示,这些高GC含量细菌主要为乳酸杆菌。统计分析表明,仔猪口服益生菌S1对其盲肠和结肠菌群的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影响。通过比较处理组和对照组图谱发现,处理组14日龄出现一特异条带,与其匹配的序列的最相似已知菌为Clostridium disporicum,相似性为95%;而35日龄对照组有一特异优势条带,该条带被鉴定为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相似性为99%。

    • 昆明盐矿古老岩盐沉积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研究

      2006, 46(6).

      摘要 (958) HTML (0) PDF 0.00 Byte (18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了解昆明盐矿古老岩盐沉积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用MBA和ISP2分离和培养了昆明盐矿卤水和盐晶中的细菌44株。发现盐晶中的可培养好氧细胞数量(3.1×10.3~3.7×10.6 CFU/g)远远高于卤水中的数量(1.3~6.3×10.3 CFU/L)。分离所得纯培养物的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44株菌可分为4大类群34个不同的分类单元(16S rDNA序列相似性大于97%为同一分类单元)。24株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54.6%),2株属于变形菌门α亚群(αProterbacteria,4.6%),4株属于变形菌门γ亚群(γProterbacteria,9.1%),14株属于放线细菌门(Actinobacteria,31.7%)。卤水和盐晶中的优势菌都是Bacillus属菌(26.1%和59.9%)。据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发现7株菌为可能的新种或属。此外,还筛选到7株抗菌活性菌株。研究表明,昆明盐矿古老岩盐沉积中,不仅含有较为丰富的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并且存在许多未被认识的新物种和生物活性菌株,为古老岩盐沉积中微生物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 中国希瓦氏菌D14T的厌氧腐殖质呼吸

      2006, 46(6).

      摘要 (1106) HTML (0) PDF 0.00 Byte (17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验证明,希瓦氏菌新种(Shewanella cinicaD14T)在厌氧条件下可以利用多种有机酸盐和甲苯等环境有毒污染物作为电子供体,以腐殖质作为唯一末端电子受体进行厌氧呼吸(即醌呼吸)。电子在细胞膜呼吸链的传递过程中,偶联能量的产生来支持菌体的生长,1mmol/L AQDS可支持细胞增殖约60倍。电子供体的氧化和唯一电子受体腐殖质还原之间存在着动态的偶联过程,随着电子供体量的增加腐殖质还原的量也随之增加。典型呼吸链抑制剂诸如:抑制FeS中心的Cu2+ ,甲基萘醌类似物标桩菌素,抑制甲基萘醌氧化型向还原型转化的双香豆素和细胞色素P450的专一抑制物甲吡酮等对腐殖质的还原有着极为显著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证明希瓦氏菌(Shewanella cinica)D14T可利用腐殖质进行厌氧呼吸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而D14T在进行腐殖质呼吸的同时,对于甲苯,苯胺等环境有毒物质的有效降解则具有着重要的环境学意义。

    • 甲基对硫磷彻底降解菌X4的分离、降解性及系统发育研究

      2006, 46(6).

      摘要 (736) HTML (0) PDF 0.00 Byte (15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生产甲基对硫磷的山东华阳农药厂污水曝气池中,分离到一株能以甲基对硫磷及其降解中间产物对硝基苯酚为唯一碳源生长,且能够将其彻底降解为CO2和H2O的细菌X4,经鉴定,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用气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对X4的降解性能分析表明,X4在7h内对50mg/L甲基对硫磷、50mg/L对硝基苯酚的降解率为99%以上,对其它有机磷农药也有良好的降解效果,测定条件为:pH值7,温度30℃,接种量30%。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以了解其它菌株与X4之间的亲缘关系。

    • 黄瓜青枯病内生拮抗菌株的分离及ARDRA分析

      2006, 46(6).

      摘要 (846) HTML (0) PDF 0.00 Byte (15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黄瓜生长的不同阶段从根系分离内生细菌共469株。通过青枯菌平板拮抗试验,从中筛选到具明显拮抗作用的菌株59株。将内生拮抗菌纯培养物扩增近全长的16S rDNA并用限制性内切酶AluⅠ对PCR产物进行ARDRA(amplified rDNA restriction analysis)多态性分析,共得到5种不同的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UT)。其中属于OTU1共有39株分离物,占内生拮抗菌总数的66%,为优势种群。进一步通过ERICPCR指纹图的方法在菌株水平上分析OTU1类群。结果表明,OTU1可分为12种不同的菌株,其中菌株HE1和HE2在黄瓜生长的5个不同阶段均可分离到。通过标记天然不具有利福平抗性的HE1和HE2菌株,获得抗利福平突变体菌株,回收检测结果表明,在栽培的不同时期,黄瓜植株根内均有HE1和HE2菌株的定殖。经防病效果的盆栽试验,发现HE1和HE2的浸种处理能有效降低黄瓜青枯病的病发率,与对照比较差异显著。因此确定HE1和HE2为黄瓜青枯病生物防治的优良菌株。

    • 一株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2006, 46(6).

      摘要 (871) HTML (0) PDF 0.00 Byte (14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受污染河水中筛选分离得到一株能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ate,SDBS)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WZRA。经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WZRA初步鉴定为人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anthropi)。研究表明该菌株利用SDBS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70。SDBS浓度低于400mg/L时菌株对SDBS的降解率可在80%以上。菌株细胞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菌株在SDBS诱导前后的细胞蛋白组成有明显差异。酶的定域试验表明,该菌株的相关降解酶为胞内酶。相关降解酶活性及降解底物测试结果表明,该菌株可能通过邻位途径裂解芳环并具有对多种芳香族化合物降解的能力。此外,利用质粒检测和消除试验发现菌株WZRA中含有大质粒且该菌株的相关降解基因初步定位于该质粒。

    • 一种新的蜜蜂细菌性幼虫病病原的分离鉴定

      2006, 46(6).

      摘要 (777) HTML (0) PDF 0.00 Byte (20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5年早春,在浙江部分地区出现了一种严重的蜜蜂细菌性幼虫病,该病导致蜜蜂幼虫颜色发黄,失去光泽;严重时幼虫死亡腐烂。从10批发病死亡幼虫样品中,分离得到并保存了5类纯培养物。通过蜂群接种试验和实验室人工培养的幼虫接种,确定L2菌株能引起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且能从接种发病的幼虫上再次分离到相同菌株,证明L2菌株是该蜜蜂细菌性幼虫病的致病菌。进一步对分离到的该致病菌从发病特征、病原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序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属于肠球菌属的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不是目前报道的任何一种已知蜜蜂细菌性幼虫病的病原。

    •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act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2006, 46(6).

      摘要 (967) HTML (0) PDF 0.00 Byte (16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PCR技术从血清型1/2a的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m4株中扩增出actA基因,经克隆筛选和测序鉴定后,构建成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actA及pET-actA,转入E coli后,IPTG诱导目的蛋白的表达。SDSPAGE结果表明,actA基因在两种载体中均获得表达,融合蛋白的大小分别约为120kDa和97kDa。以纯化蛋白为材料进行了ActA单抗的研制,获得4株抗ActA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腹水单抗ELISA效价为1∶5×104~1∶1×105。选取单抗1A5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单抗1A5能和表达产物进行特异[JP2]性反应,且与Lm4多抗血清的Western blot结果一致。actA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单抗的研制为研究ActA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其致病作用奠定了基础。

    • cpcHID操纵子序列用于钝顶节旋藻品系分类与鉴定的研究

      2006, 46(6).

      摘要 (1173) HTML (0) PDF 0.00 Byte (18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克隆并测定7株钝顶节旋藻品系的cpcHID操纵子序列,以及16S rRNA和16S23S rRNA转录单元内间隔区(ITS)序列,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系统学等研究发现:(1) 7株品系的cpcHID序列,以及16S rRNA和ITS序列具有很高的相似性。(2) 基于7株品系cpcHID序列的GC含量绝对偏差平均值、碱基变异率和遗传距离系数普遍比基于16S rRNA和ITS序列的大。(3) 基于cpcHID序列的分类结果与基于16S rRNA和ITS序列的十分相近。因此,cpcHID可作为节旋藻等蓝细菌分类与鉴定的一种新的分子标记,特别是以其丰富的信息量而在品系水平的分类鉴定中占有优势。

    • 百脉根根瘤菌群体感应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2006, 46(6).

      摘要 (834) HTML (0) PDF 0.00 Byte (14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实验室的纯培养条件下,检测不到百脉根根瘤菌自体诱导物的产生,但是通过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发现,百脉根根瘤菌基因组中至少含有4种自体诱导物合成酶基因;将其中一个自体诱导物合成酶基因〖STBX〗ml4543〖STBZ〗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30a,构建得到能异源表达该基因的大肠杆菌重组菌株;对该大肠杆菌重组菌株进行自体诱导物检测发现,该合成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能合成至少3种自体诱导物因子。

    • 柠檬醛胁迫环境下黄曲霉线粒体的畸变

      2006, 46(6).

      摘要 (1152) HTML (0) PDF 0.00 Byte (16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黄曲霉细胞受柠檬醛损伤后线粒体形态畸变的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柠檬醛所产生胁迫环境影响线粒体DNA复制系统,产生增生变异的巨型线粒体而与之应答。丙二醛法测定黄曲霉细胞内自由基,结果表明药物进入细胞后还通过诱发自由基使线粒体损伤,致使氧化还原系统及细胞能量代谢途径受到影响。

    • C-末端残基Arg缺失的D-海因酶的分子形式与稳定性

      2006, 46(6).

      摘要 (711) HTML (0) PDF 0.00 Byte (13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报道D海因酶分子C末端 Arg残基的缺失,导致酶的解聚与稳定性的显著改变。用基因克隆、表达与纯化的方法,制备了重组D海因酶(P479)及其C末端残基Arg缺失的D海因酶(P478)。SDSPAGE和NativePAGE分析表明,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两者单体的分子量相同;但天然P479为二聚体,而P478为单体并保持约40%催化底物海因的活性。突变酶P478的pH值稳定性显著增加,抗SDS能力亦有所提高,但热稳定性明显降低。结果预示:D海因酶的C末端残基Arg显著影响酶的分子形式及热稳定性,虽也影响酶活性,但非酶活性所必需。

    • 高温环境样品总DNA直接和间接提取方法的比较

      2006, 46(6).

      摘要 (1163) HTML (0) PDF 0.00 Byte (14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别采用两种环境总DNA直接提取法和一种间接提取法从6种温泉菌席样品中提取总DNA,以DNA粗产物的纯度、能否用于后续PCR扩增及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所反映的微生物多样性为评价指标对两类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价。研究发现,虽然间接提取法效率低下,但对于高温极端环境中生物量较小的样品,间接法能得到有研究价值的、纯度较高的环境样品总DNA,而直接法得到的DNA量小且不适于PCR扩增操作。在使用这2类方法都能得到可用于研究操作的DNA的情况下,间接提取法能更好的体现环境样品中微生物的多样性。

    • 燃料油的微生物脱氮

      2006, 46(6).

      摘要 (1019) HTML (0) PDF 0.00 Byte (17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燃料油中含有一些有机氮化物,其含量虽不如硫化物多,但足以影响油品的颜色和抗氧化安定性,也能在催化裂化等原油精制过程中造成催化剂中毒,缩短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同时,有机氮化物具致癌、致突变性,在燃料油燃烧过程中转变为氮氧化物,形成酸雨污染环境。传统的加氢脱氮操作复杂,成本高,因此人们日益重视微生物脱氮。综述微生物脱除燃料油中芳香氮化合物的机理、调控及咔唑降解基因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 蛭弧菌的最新研究进展

      2006, 46(6).

      摘要 (1095) HTML (0) PDF 0.00 Byte (18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简要概述了蛭弧菌分类学和生理学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B. bacteriovorus HD100的基因组特征以及蛭弧菌的基因重组与修复系统,对蛭弧菌攻击宿主菌的机理、蛭弧菌的呼吸作用和营养物质的合成、转运与吸收等生化特性做了详细介绍,综述了蛭弧菌的最新应用研究成果,同时也对蛭弧菌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分析。

    • 幽影病毒属病毒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2006, 46(6).

      摘要 (1144) HTML (0) PDF 0.00 Byte (15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幽影病毒是一类较为特殊的植物病毒,其基因组不编码外壳蛋白,因此不形成通常的病毒粒体结构。这类病毒可以通过机械摩擦方式传播,在黄症病毒的帮助下也可以通过蚜虫传播。幽影病毒属病毒由7个确定种和3个暂定成员组成,烟草丛顶病毒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幽影病毒属唯一成员。幽影病毒的寄主范围较窄,体外抗性也较差。幽影病毒感病组织中含有大量dsRNA。有些病毒还含有卫星RNA。幽影病毒的基因组为单分体的+ssRNA,编码4个非结构蛋白,其中的ORF3 蛋白在病毒RNA的稳定性及寄主体内的长距离运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幽影病毒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相关研究趋势和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