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47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分类和进化
    • 一平浪盐矿古老岩盐沉积中可培养细菌的系统发育多样性研究

      2007, 47(4):571-577.

      摘要 (889) HTML (0) PDF 0.00 Byte (20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纯培养法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云南省一平浪盐矿古老岩盐沉积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用补充0.5~3.5mol/L NaCl的MBA和ISP 2琼脂培养基从卤水、岩盐和盐土样品中分离到38株细菌,用细菌通用引物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用相关软件进行序列相似性搜索、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38个分离菌株可分为31个物种,属于4个大的系统发育类群(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Firmicutes,Actinobacteria)、17个科、24个属。多数菌株属于Proteobacteria门(18株,47.3%;Gamma-Proteobacteria,31.5%;Alpha-Proteobacteria,15.8%)和Firmicutes门(13株,34.2%)。这些分离菌株中,至少有3个菌株可能代表3个不同属的3个新物种:Y3、Y15和Y25分别代表Idiomarina属、Salinicoccus属和Saccharospirillum属的新物种;而菌株Y21有可能代表Staphylococcaceae科的一个新属。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一平浪盐矿古老岩盐沉积中存在较为丰富的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并且潜藏着新的微生物资源。

    • 一平浪盐矿古老岩盐沉积中可培养细菌的系统发育多样性研究

      2007, 47(4):571-577.

      摘要 (664) HTML (0) PDF 0.00 Byte (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纯培养法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云南省一平浪盐矿古老岩盐沉积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用补充0.5~3.5mol/L NaCl的MBA和ISP 2琼脂培养基从卤水、岩盐和盐土样品中分离到38株细菌,用细菌通用引物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用相关软件进行序列相似性搜索、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38个分离菌株可分为31个物种,属于4个大的系统发育类群(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Firmicutes,Actinobacteria)、17个科、24个属。多数菌株属于Proteobacteria门(18株,47.3%;Gamma-Proteobacteria,31.5%;Alpha-Proteobacteria,15.8%)和Firmicutes门(13株,34.2%)。这些分离菌株中,至少有3个菌株可能代表3个不同属的3个新物种:Y3、Y15和Y25分别代表Idiomarina属、Salinicoccus属和Saccharospirillum属的新物种;而菌株Y21有可能代表Staphylococcaceae科的一个新属。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一平浪盐矿古老岩盐沉积中存在较为丰富的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并且潜藏着新的微生物资源。

    • 新疆地区酸马奶中酵母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多样性分析

      2007, 47(4):578-582.

      摘要 (817) HTML (0) PDF 0.00 Byte (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新疆少数民族牧民家庭采集的28份传统工艺酿造酸马奶样品中分离出87株酵母菌,并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生物多样性分析。生化试验结果表明,新疆地区酸马奶中的酵母菌为Saccharomyces unisporus(占总分离株的48.3%),Kluyveromyces marxianus(27.6%),Pichia membranaefaciens(15.0%)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9.2%)。选取其中的6株酵母菌和1株参考菌株,进行大亚基(26S)rDNA D1/D2区域(600bp左右)碱基序列分析,并通过GenBank进行同源序列搜索以确定各菌株的归属,进一步验证生理生化方法的正确性。从得到的结果中可以看出,S.unisporusK.marxianus为新疆地区酸马奶中的优势菌。

    • 新疆地区酸马奶中酵母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多样性分析

      2007, 47(4):578-582.

      摘要 (572) HTML (0) PDF 0.00 Byte (26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新疆少数民族牧民家庭采集的28份传统工艺酿造酸马奶样品中分离出87株酵母菌,并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生物多样性分析。生化试验结果表明,新疆地区酸马奶中的酵母菌为Saccharomyces unisporus(占总分离株的48.3%),Kluyveromyces marxianus(27.6%),Pichia membranaefaciens(15.0%)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9.2%)。选取其中的6株酵母菌和1株参考菌株,进行大亚基(26S)rDNA D1/D2区域(600bp左右)碱基序列分析,并通过GenBank进行同源序列搜索以确定各菌株的归属,进一步验证生理生化方法的正确性。从得到的结果中可以看出,S.unisporusK.marxianus为新疆地区酸马奶中的优势菌。

    • >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 苏云金芽胞杆菌G03 spoIVF操纵子敲除对芽胞和晶体形成的影响

      2007, 47(4):583-587.

      摘要 (553) HTML (0) PDF 0.00 Byte (14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spoIVF是一个普遍存在于芽胞杆菌中的操纵子。在枯草芽胞杆菌中,它编码的两个蛋白是芽胞形成所必需的。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敲除了苏云金芽胞杆菌G03菌株中的spoIVF操纵子,构建了spoIVF缺失株G03(spoIVF-)。研究表明:该突变株丧失了形成芽胞和晶体的能力。lacZ基因与cry1Aa基因的启动子融合表达分析发现:突变株中的cry1Aa基因的活性严重降低。利用载体pSTK携带spoIVF操纵子在突变株中的表达,使突变株部分恢复了产胞和形成杀虫晶体蛋白的能力。这说明spoIVF操纵子是所必需的,同时该操纵子还影响σE因子控制的cry1Aa基因表达。

    • 苏云金芽胞杆菌G03 spoIVF操纵子敲除对芽胞和晶体形成的影响

      2007, 47(4):583-587.

      摘要 (494) HTML (0) PDF 0.00 Byte (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spoIVF是一个普遍存在于芽胞杆菌中的操纵子。在枯草芽胞杆菌中,它编码的两个蛋白是芽胞形成所必需的。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敲除了苏云金芽胞杆菌G03菌株中的spoIVF操纵子,构建了spoIVF缺失株G03(spoIVF-)。研究表明:该突变株丧失了形成芽胞和晶体的能力。lacZ基因与cry1Aa基因的启动子融合表达分析发现:突变株中的cry1Aa基因的活性严重降低。利用载体pSTK携带spoIVF操纵子在突变株中的表达,使突变株部分恢复了产胞和形成杀虫晶体蛋白的能力。这说明spoIVF操纵子是所必需的,同时该操纵子还影响σE因子控制的cry1Aa基因表达。

    • 稻瘟菌突变体T-DNA插入位点的精细定位和插入模式的研究

      2007, 47(4):588-592.

      摘要 (483) HTML (0) PDF 0.00 Byte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机挑取已构建的37个稻瘟菌T-DNA突变株,利用TAIL-PCR技术扩增出T-DNA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测序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成功获得扩增产物并测序的序列共有39条,T-DNA边界序列为稻瘟菌序列的有19条,其余20条为载体主干序列。在这有效扩增为稻瘟菌序列的19条中,有10条是T-DNA右侧翼序列与稻瘟菌序列,9条为左侧翼序列加稻瘟菌序列。分析T-DNA剪切位点,10条右侧翼序列中有9条的剪切位点相同,这与农杆菌介导T-DNA转化植物一样。而左边界的剪切位点就没有这种规律性。研究也精细确定了17个不同突变株的T-DNA插入位置,为后续的基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 稻瘟菌突变体T-DNA插入位点的精细定位和插入模式的研究

      2007, 47(4):588-592.

      摘要 (840) HTML (0) PDF 0.00 Byte (15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机挑取已构建的37个稻瘟菌T-DNA突变株,利用TAIL-PCR技术扩增出T-DNA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测序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成功获得扩增产物并测序的序列共有39条,T-DNA边界序列为稻瘟菌序列的有19条,其余20条为载体主干序列。在这有效扩增为稻瘟菌序列的19条中,有10条是T-DNA右侧翼序列与稻瘟菌序列,9条为左侧翼序列加稻瘟菌序列。分析T-DNA剪切位点,10条右侧翼序列中有9条的剪切位点相同,这与农杆菌介导T-DNA转化植物一样。而左边界的剪切位点就没有这种规律性。研究也精细确定了17个不同突变株的T-DNA插入位置,为后续的基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 细极链格孢菌peaT2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蛋白功能确定

      2007, 47(4):593-597.

      摘要 (327) HTML (0) PDF 0.00 Byte (12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细极链格孢菌表达文库获得阳性克隆子,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的DNA片段中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将该基因命名为peaT2(GenBank登录号为EF212880)。用PCR法扩增peaT2基因的编码序列并亚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表达载体pPIC9K上,得到重组质粒pPIC9K/peaT2。重组质粒经SacⅠ线性化后用电穿孔法导入到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GS115中,采用MD、G418-YPD平板和PCR法筛选Mut+表型,获得了分泌表达的重组毕赤酵母。随机挑取一菌株作为表达菌,用甲醇诱导PeaT2蛋白表达。SDS-PAGE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均表明PeaT2在毕赤酵母中成功地分泌表达。用peaT2基因的表达蛋白处理小麦种子,生物测定表明,表达蛋白能明显促进小麦的生长,具有蛋白激发子作用。

    • 细极链格孢菌peaT2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蛋白功能确定

      2007, 47(4):593-597.

      摘要 (668) HTML (0) PDF 0.00 Byte (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细极链格孢菌表达文库获得阳性克隆子,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的DNA片段中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将该基因命名为peaT2(GenBank登录号为EF212880)。用PCR法扩增peaT2基因的编码序列并亚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表达载体pPIC9K上,得到重组质粒pPIC9K/peaT2。重组质粒经SacⅠ线性化后用电穿孔法导入到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GS115中,采用MD、G418-YPD平板和PCR法筛选Mut+表型,获得了分泌表达的重组毕赤酵母。随机挑取一菌株作为表达菌,用甲醇诱导PeaT2蛋白表达。SDS-PAGE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均表明PeaT2在毕赤酵母中成功地分泌表达。用peaT2基因的表达蛋白处理小麦种子,生物测定表明,表达蛋白能明显促进小麦的生长,具有蛋白激发子作用。

    • 一步法产1,3-丙二醇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2007, 47(4):598-603.

      摘要 (470) HTML (0) PDF 0.00 Byte (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1,3-丙二醇(1,3-PD)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发酵法生产1,3-PD是一条新颖且具有潜在竞争力的生产途径。本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将分别来源于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基因片段yqhD和dhaB串联表达,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YX212-zeocin-pGAP-yqhD-pGAP-dhaB;并得到重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W303-1A/pYX212-zeocin-pGAP-yqhD-pGAP-dhaB。该重组菌和对照S.cerevisiae分别以葡萄糖为底物摇瓶发酵72h后,重组酿酒酵母发酵液中1,3-PD含量约为1.5g/L;而对照菌株不产1,3-PD。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成功构建了直接以葡萄糖为底物发酵生产1,3-PD的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为进一步将dhaB、yqhD基因导入其他以葡萄糖为底物高产甘油的酵母宿主中表达,获得以葡萄糖为底物一步法发酵高产1,3-丙二醇工程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一步法产1,3-丙二醇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2007, 47(4):598-603.

      摘要 (1371) HTML (0) PDF 0.00 Byte (20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1,3-丙二醇(1,3-PD)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发酵法生产1,3-PD是一条新颖且具有潜在竞争力的生产途径。本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将分别来源于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基因片段yqhD和dhaB串联表达,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YX212-zeocin-pGAP-yqhD-pGAP-dhaB;并得到重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W303-1A/pYX212-zeocin-pGAP-yqhD-pGAP-dhaB。该重组菌和对照S.cerevisiae分别以葡萄糖为底物摇瓶发酵72h后,重组酿酒酵母发酵液中1,3-PD含量约为1.5g/L;而对照菌株不产1,3-PD。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成功构建了直接以葡萄糖为底物发酵生产1,3-PD的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为进一步将dhaB、yqhD基因导入其他以葡萄糖为底物高产甘油的酵母宿主中表达,获得以葡萄糖为底物一步法发酵高产1,3-丙二醇工程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乳酸乳球菌食品级诱导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异源蛋白的表达

      2007, 47(4):604-609.

      摘要 (898) HTML (0) PDF 0.00 Byte (25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α-aga基因为食品级选择标记构建了乳酸乳球菌食品级高效诱导细胞内和细胞壁锚定表达系统,并用这一表达系统表达了铜绿假单胞菌融合外膜蛋白基因OprF/H。首先以pRAF800和pNZ8048构建了含有α-agaPnisA-MCS-TpepNθ复制子的乳酸乳球菌食品级细胞内诱导表达载体pRNA48,再以pRNA48和pVE5524为出发载体构建了含有α-agaPnisA-SPUsp45-nucA-CWAM6-t1t2和θ复制子的乳酸乳球菌细胞壁锚定诱导表达载体pRNV48。然后以食品级载体pRNA48和pRNV48为基础,构建了不含抗生素抗性选择标记的铜绿假单胞菌融合外膜蛋白基因的表达质粒pRNA48-OprF/H和pRNV48-OprF/H。利用nisin进行重组乳酸乳球菌菌株的诱导表达,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检测到表达蛋白分别占细胞内可溶蛋白的9.6%和细胞壁锚定蛋白的9.8%,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原性,可与含OprF/H的乳球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发生特异性的凝集反应。

    • 乳酸乳球菌食品级诱导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异源蛋白的表达

      2007, 47(4):604-609.

      摘要 (464) HTML (0) PDF 0.00 Byte (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α-aga基因为食品级选择标记构建了乳酸乳球菌食品级高效诱导细胞内和细胞壁锚定表达系统,并用这一表达系统表达了铜绿假单胞菌融合外膜蛋白基因OprF/H。首先以pRAF800和pNZ8048构建了含有α-agaPnisA-MCS-TpepNθ复制子的乳酸乳球菌食品级细胞内诱导表达载体pRNA48,再以pRNA48和pVE5524为出发载体构建了含有α-agaPnisA-SPUsp45-nucA-CWAM6-t1t2和θ复制子的乳酸乳球菌细胞壁锚定诱导表达载体pRNV48。然后以食品级载体pRNA48和pRNV48为基础,构建了不含抗生素抗性选择标记的铜绿假单胞菌融合外膜蛋白基因的表达质粒pRNA48-OprF/H和pRNV48-OprF/H。利用nisin进行重组乳酸乳球菌菌株的诱导表达,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检测到表达蛋白分别占细胞内可溶蛋白的9.6%和细胞壁锚定蛋白的9.8%,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原性,可与含OprF/H的乳球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发生特异性的凝集反应。

    • 耐辐射奇球菌dps突变株的构建和蛋白功能初步研究

      2007, 47(4):610-615.

      摘要 (496) HTML (0) PDF 0.00 Byte (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Dps(DNAprotection during starvation)蛋白是原核生物中特有的一类具有铁离子结合和抗氧化损伤功能的重要蛋白。利用体外PCR扩增技术和体内同源重组方法,获得了耐辐射奇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dps全基因(DRB0092)缺失突变株。对突变株和野生型分别进行不同浓度过氧化氢(H2O2)处理,结果表明:与野生型菌株R1相比,dps突变株在低浓度H2O2(≤10mmol/L)条件下存活率急剧下降,而高浓度(≥30mmol/L)下则完全致死。Native-PAGE活性染色结果显示,稳定生长期dps突变株体内两种过氧化氢酶(KatA和KatB)的活性较野生型R1分别上调2.3倍和2.6倍。通过质粒构建和大肠杆菌诱导表达,获得可溶性Dps蛋白。体外结合和DNA保护实验结果显示:Dps具有明显的DNA结合功能,并能保护质粒DNA免受羟自由基攻击。本研究证明,Dps蛋白在耐辐射奇球菌抗氧化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对该菌极端抗性机制有重要贡献。

    • 耐辐射奇球菌dps突变株的构建和蛋白功能初步研究

      2007, 47(4):610-615.

      摘要 (750) HTML (0) PDF 0.00 Byte (17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Dps(DNAprotection during starvation)蛋白是原核生物中特有的一类具有铁离子结合和抗氧化损伤功能的重要蛋白。利用体外PCR扩增技术和体内同源重组方法,获得了耐辐射奇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dps全基因(DRB0092)缺失突变株。对突变株和野生型分别进行不同浓度过氧化氢(H2O2)处理,结果表明:与野生型菌株R1相比,dps突变株在低浓度H2O2(≤10mmol/L)条件下存活率急剧下降,而高浓度(≥30mmol/L)下则完全致死。Native-PAGE活性染色结果显示,稳定生长期dps突变株体内两种过氧化氢酶(KatA和KatB)的活性较野生型R1分别上调2.3倍和2.6倍。通过质粒构建和大肠杆菌诱导表达,获得可溶性Dps蛋白。体外结合和DNA保护实验结果显示:Dps具有明显的DNA结合功能,并能保护质粒DNA免受羟自由基攻击。本研究证明,Dps蛋白在耐辐射奇球菌抗氧化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对该菌极端抗性机制有重要贡献。

    • >生理和代谢
    • 丛毛单胞菌CNB-1合成PHA及相关基因的研究

      2007, 47(4):616-621.

      摘要 (361) HTML (0) PDF 0.00 Byte (14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了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sp.)CNB-1菌株在不同条件下合成聚羟基烷酸(polyhydroxyalkanoic acids,PHAs)的组分和含量,同时克隆了与PHA合成相关的基因。结果表明,该菌可以多种短链有机酸及醇类为碳源合成PHA多聚物或共聚物,以戊酸和1,4-丁二醇为底物时,可达菌体干重的57%;同时发现小分子醇类的存在能显著促进PHA的合成,推测与醇类氧化过程中提供了更多的还原力有关。为了克隆相关基因,利用已知phaC的保守区简并引物筛选基因组文库,将得到的阳性克隆质粒测序,发现phaC、phaA、phaB组成一个基因簇phaC-A-B。将phaC、phaA、phaB连接到pET载体在E.coli中共表达,重组E.coli菌株能合成PHA;将这3个基因单独连接到pET载体,在E.coli中表达后检测到相应酶活,分别约为原始菌株的4.1、71和2882倍。

    • 丛毛单胞菌CNB-1合成PHA及相关基因的研究

      2007, 47(4):616-621.

      摘要 (521) HTML (0) PDF 0.00 Byte (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了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sp.)CNB-1菌株在不同条件下合成聚羟基烷酸(polyhydroxyalkanoic acids,PHAs)的组分和含量,同时克隆了与PHA合成相关的基因。结果表明,该菌可以多种短链有机酸及醇类为碳源合成PHA多聚物或共聚物,以戊酸和1,4-丁二醇为底物时,可达菌体干重的57%;同时发现小分子醇类的存在能显著促进PHA的合成,推测与醇类氧化过程中提供了更多的还原力有关。为了克隆相关基因,利用已知phaC的保守区简并引物筛选基因组文库,将得到的阳性克隆质粒测序,发现phaC、phaA、phaB组成一个基因簇phaC-A-B。将phaC、phaA、phaB连接到pET载体在E.coli中共表达,重组E.coli菌株能合成PHA;将这3个基因单独连接到pET载体,在E.coli中表达后检测到相应酶活,分别约为原始菌株的4.1、71和2882倍。

    • 一株拮抗番茄叶霉病菌的放线菌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研究

      2007, 47(4):622-627.

      摘要 (498) HTML (0) PDF 0.00 Byte (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菌株xjy是一株从新疆棉田土壤中筛选出的对番茄叶霉病菌(Fulviafulva)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其对23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和6种细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抗菌谱广。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组分与放线菌中的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相同,16SrDNA序列同源性达99.6%。研究发现该菌的摇瓶发酵配方和培养条件为:大豆粉2%、葡萄糖2%、NaCl0.8%、CaCO30.2%、(NH4)2SO40.32%,起始pH7.0、28℃、180r/mim、摇瓶培养6d,这些结果为该菌株今后的应用、抗生素的分离提纯和产业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 一株拮抗番茄叶霉病菌的放线菌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研究

      2007, 47(4):622-627.

      摘要 (485) HTML (0) PDF 0.00 Byte (19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菌株xjy是一株从新疆棉田土壤中筛选出的对番茄叶霉病菌(Fulviafulva)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其对23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和6种细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抗菌谱广。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组分与放线菌中的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相同,16SrDNA序列同源性达99.6%。研究发现该菌的摇瓶发酵配方和培养条件为:大豆粉2%、葡萄糖2%、NaCl0.8%、CaCO30.2%、(NH4)2SO40.32%,起始pH7.0、28℃、180r/mim、摇瓶培养6d,这些结果为该菌株今后的应用、抗生素的分离提纯和产业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 5个不同灵芝种菌丝体多糖理化性质及免疫活性研究

      2007, 47(4):628-633.

      摘要 (743) HTML (0) PDF 0.00 Byte (19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灵芝属G.lucidum,G.tsugae,G.oerstedii,G.resinaceum,G.subamboinens5个不同种用同一条件进行了液体发酵培养、多糖提取、理化性质及免疫活性的分析。结果表明,5种灵芝的菌丝体多糖得率相差较大,以G.oerstedii最高,但各多糖提取物分子量分布相似,单糖组成均以葡萄糖为主,并含半乳糖、甘露糖、盐酸氨基葡萄糖、岩藻糖。5种多糖提取物均能显著增强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吞噬作用、释放NO,但以G.subamboinens菌丝体多糖提取物的活性最强。这些多糖提取物还均能促进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并对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研究表明灵芝属内其他3个物种的菌丝体多糖提取物理化特征与G.lucidumG.tsugae接近,并同样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 5个不同灵芝种菌丝体多糖理化性质及免疫活性研究

      2007, 47(4):628-633.

      摘要 (755) HTML (0) PDF 0.00 Byte (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灵芝属G.lucidum,G.tsugae,G.oerstedii,G.resinaceum,G.subamboinens5个不同种用同一条件进行了液体发酵培养、多糖提取、理化性质及免疫活性的分析。结果表明,5种灵芝的菌丝体多糖得率相差较大,以G.oerstedii最高,但各多糖提取物分子量分布相似,单糖组成均以葡萄糖为主,并含半乳糖、甘露糖、盐酸氨基葡萄糖、岩藻糖。5种多糖提取物均能显著增强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吞噬作用、释放NO,但以G.subamboinens菌丝体多糖提取物的活性最强。这些多糖提取物还均能促进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并对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研究表明灵芝属内其他3个物种的菌丝体多糖提取物理化特征与G.lucidumG.tsugae接近,并同样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 >酶和蛋白质
    • 荧光假单胞菌TM5-2中D-型氨基酸脱氢酶的鉴定和表达

      2007, 47(4):634-638.

      摘要 (837) HTML (0) PDF 0.00 Byte (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荧光假单胞菌TM5-2中得到一个含丙氨酸消旋酶基因的DNA片段(8.8kb),相邻的一个开读框(ORF)与甘氨酸/D-型氨基酸氧化酶基因相似。该ORF经过克隆、表达,并没有检测到甘氨酸/D-型氨基酸氧化酶的活性,推导而得的氨基酸序列与D-型氨基酸脱氢酶序列比较发现,ORF含有D-型氨基酸脱氢酶的所有重要的保守序列。经TTC培养基鉴定,其具有D-型氨基酸脱氢酶的活性,并对一系列D-型氨基酸有作用,最佳作用底物是D-组氨酸。

    • 荧光假单胞菌TM5-2中D-型氨基酸脱氢酶的鉴定和表达

      2007, 47(4):634-638.

      摘要 (853) HTML (0) PDF 0.00 Byte (2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荧光假单胞菌TM5-2中得到一个含丙氨酸消旋酶基因的DNA片段(8.8kb),相邻的一个开读框(ORF)与甘氨酸/D-型氨基酸氧化酶基因相似。该ORF经过克隆、表达,并没有检测到甘氨酸/D-型氨基酸氧化酶的活性,推导而得的氨基酸序列与D-型氨基酸脱氢酶序列比较发现,ORF含有D-型氨基酸脱氢酶的所有重要的保守序列。经TTC培养基鉴定,其具有D-型氨基酸脱氢酶的活性,并对一系列D-型氨基酸有作用,最佳作用底物是D-组氨酸。

    • 光合细菌嗜酸柏拉红菌5-氨基乙酰丙酸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2007, 47(4):639-644.

      摘要 (868) HTML (0) PDF 0.00 Byte (19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5-氨基乙酰丙酸(ALA)可作为除草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上应用,但由于其成本较高而限制了它的大面积使用。利用常规基因工程操作方法结合载体介导PCR法(Vecterette PCR)克隆了嗜酸柏拉红菌(Rhodoblastus acidophilus)的5-氨基乙酰丙酸合成酶(ALAS)基因。并将编码ALAS的基因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QE30中,在大肠杆菌不同菌株(E.coli JM109、M15及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对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表明,ALAS基因已在细菌中成功表达。使用Ni-NTA亲和层析法对表达的ALAS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大小约为44kD的ALAS蛋白。通过优化工程菌株的培养条件,建立了发酵生产ALA的方法,其胞外分泌ALA产量达5.379g/L,ALAS酶活力高达333U/min.mg。这是目前国内外利用生物法生产ALA产量最高的报道,为ALA的产业化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光合细菌嗜酸柏拉红菌5-氨基乙酰丙酸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2007, 47(4):639-644.

      摘要 (516) HTML (0) PDF 0.00 Byte (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5-氨基乙酰丙酸(ALA)可作为除草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上应用,但由于其成本较高而限制了它的大面积使用。利用常规基因工程操作方法结合载体介导PCR法(Vecterette PCR)克隆了嗜酸柏拉红菌(Rhodoblastus acidophilus)的5-氨基乙酰丙酸合成酶(ALAS)基因。并将编码ALAS的基因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QE30中,在大肠杆菌不同菌株(E.coli JM109、M15及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对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表明,ALAS基因已在细菌中成功表达。使用Ni-NTA亲和层析法对表达的ALAS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大小约为44kD的ALAS蛋白。通过优化工程菌株的培养条件,建立了发酵生产ALA的方法,其胞外分泌ALA产量达5.379g/L,ALAS酶活力高达333U/min.mg。这是目前国内外利用生物法生产ALA产量最高的报道,为ALA的产业化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沙眼衣原体CT-249基因编码蛋白为一包涵体膜蛋白

      2007, 47(4):645-648.

      摘要 (543) HTML (0) PDF 0.00 Byte (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使用融合蛋白GST-CT249的抗体对假想蛋白CT249的特性进行研究。使用PCR方法从L2型沙眼衣原体的基因组中扩增编码CT249蛋白的开放读码区基因,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NotⅠ消化、T4连接酶连接导入pGEX-6p2载体,进一步把重组质粒pGEX-6p2-CT249转化到XL1-blue细菌,并诱导表达融合蛋白GST-CT249。在融合蛋白GST-CT249免疫小鼠制备抗体后,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衣原体感染细胞内的CT249基因表达的内源性蛋白进行初步定位。成功克隆出沙眼衣原体基因CT249,全长为351bp,并表达了融合蛋白GST-CT249,分子量为38.2kDa。制备了融合蛋白GST-CT249的抗体并初步定位假想蛋白CT249于沙眼衣原体包涵体膜蛋白上。总之,使用融合蛋白GST-CT249的抗体,鉴定假想蛋白CT249为一种新的沙眼衣原体包涵体膜蛋白。该发现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衣原体与宿主细胞间某些机制提供了有用的途径。

    • 沙眼衣原体CT-249基因编码蛋白为一包涵体膜蛋白

      2007, 47(4):645-648.

      摘要 (748) HTML (0) PDF 0.00 Byte (17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使用融合蛋白GST-CT249的抗体对假想蛋白CT249的特性进行研究。使用PCR方法从L2型沙眼衣原体的基因组中扩增编码CT249蛋白的开放读码区基因,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NotⅠ消化、T4连接酶连接导入pGEX-6p2载体,进一步把重组质粒pGEX-6p2-CT249转化到XL1-blue细菌,并诱导表达融合蛋白GST-CT249。在融合蛋白GST-CT249免疫小鼠制备抗体后,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衣原体感染细胞内的CT249基因表达的内源性蛋白进行初步定位。成功克隆出沙眼衣原体基因CT249,全长为351bp,并表达了融合蛋白GST-CT249,分子量为38.2kDa。制备了融合蛋白GST-CT249的抗体并初步定位假想蛋白CT249于沙眼衣原体包涵体膜蛋白上。总之,使用融合蛋白GST-CT249的抗体,鉴定假想蛋白CT249为一种新的沙眼衣原体包涵体膜蛋白。该发现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衣原体与宿主细胞间某些机制提供了有用的途径。

    • >生态和环境微生物学
    • 南美白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分子分析

      2007, 47(4):649-653.

      摘要 (962) HTML (0) PDF 0.00 Byte (2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16S rDNA克隆文库方法对实验室养殖条件下的南美白对虾肠道细菌进行了多样性研究。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从文库中筛选出可能不同细菌来源的克隆子12个,测定其16S rDNA片段核甘酸序列,将所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肠道的16S rDNA克隆文库中126个克隆子分属2个不同的细菌类群:变形细菌(Proteobacteria)和厚壁细菌(Firmicutes),其中厚壁细菌为优势菌群占到75.4%,且与最相似序列同源性均低于94%;变形细菌占到24.6%,与最相似序列同源性均高于98%,分别为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泛菌属(Pantoea),Aranicola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弧菌属(Vibrio)。

    • 南美白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分子分析

      2007, 47(4):649-653.

      摘要 (889) HTML (0) PDF 0.00 Byte (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16S rDNA克隆文库方法对实验室养殖条件下的南美白对虾肠道细菌进行了多样性研究。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从文库中筛选出可能不同细菌来源的克隆子12个,测定其16S rDNA片段核甘酸序列,将所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肠道的16S rDNA克隆文库中126个克隆子分属2个不同的细菌类群:变形细菌(Proteobacteria)和厚壁细菌(Firmicutes),其中厚壁细菌为优势菌群占到75.4%,且与最相似序列同源性均低于94%;变形细菌占到24.6%,与最相似序列同源性均高于98%,分别为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泛菌属(Pantoea),Aranicola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弧菌属(Vibrio)。

    • 降解苯胺和氯苯胺类污染物好氧污泥颗粒化及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

      2007, 47(4):654-661.

      摘要 (422) HTML (0) PDF 0.00 Byte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序批式气提生物反应器(SABR)为平台,研究了苯胺和氯苯胺类有毒有机废水处理过程好氧污泥颗粒化。结果表明,通过缩短污泥沉降时间、逐步提升目标污染物进水负荷,反应器连续运行3个月,最终在污泥沉降时间5min、COD负荷1.0~3.6kg/(m3.d)、苯胺和氯苯胺负荷1kg/(m3.d)条件下实现污泥颗粒化,COD、苯胺和氯苯胺去除率分别稳定在90%、99.9%以上;获得的成熟好氧颗粒粒径在0.45~2.5mm,SOUR稳定在150mgDO/(gVSS·h)以上,颗粒污泥EPS中PN含量为28.0±1.9mg/gVSS,PN/PS比值为6.5mg/mg,苯胺类比降解速率达0.18g/(g·d);应用PCR-DGGE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分析了稳定运行的颗粒化反应器内好氧污泥微生物种群结构,结果表明好氧颗粒内主要细菌分属β-Proteobacteria、γ-ProteobacteriaFlavobacteria等类群,优势菌为Pseudomonas sp.、Flavobacterium sp.;与已获得的降解氯苯胺好氧颗粒相比,苯胺存在下培养获得的好氧颗粒污泥微生物菌群结构更为丰富。

    • 降解苯胺和氯苯胺类污染物好氧污泥颗粒化及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

      2007, 47(4):654-661.

      摘要 (718) HTML (0) PDF 0.00 Byte (17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序批式气提生物反应器(SABR)为平台,研究了苯胺和氯苯胺类有毒有机废水处理过程好氧污泥颗粒化。结果表明,通过缩短污泥沉降时间、逐步提升目标污染物进水负荷,反应器连续运行3个月,最终在污泥沉降时间5min、COD负荷1.0~3.6kg/(m3.d)、苯胺和氯苯胺负荷1kg/(m3.d)条件下实现污泥颗粒化,COD、苯胺和氯苯胺去除率分别稳定在90%、99.9%以上;获得的成熟好氧颗粒粒径在0.45~2.5mm,SOUR稳定在150mgDO/(gVSS·h)以上,颗粒污泥EPS中PN含量为28.0±1.9mg/gVSS,PN/PS比值为6.5mg/mg,苯胺类比降解速率达0.18g/(g·d);应用PCR-DGGE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分析了稳定运行的颗粒化反应器内好氧污泥微生物种群结构,结果表明好氧颗粒内主要细菌分属β-Proteobacteria、γ-ProteobacteriaFlavobacteria等类群,优势菌为Pseudomonas sp.、Flavobacterium sp.;与已获得的降解氯苯胺好氧颗粒相比,苯胺存在下培养获得的好氧颗粒污泥微生物菌群结构更为丰富。

    • >侵染和免疫
    • 稳定携带H5亚型禽流感病毒候选DNA疫苗减毒沙门氏菌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

      2007, 47(4):662-666.

      摘要 (575) HTML (0) PDF 0.00 Byte (16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PCR技术从重组质粒pVAX1-HA扩增出禽流感病毒JSGO(H5N1)株的血凝素(HA)基因,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质粒pmcDNA3.1+中,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mcDNA3.1-HA。通过电穿孔转化法将重组质粒转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7207*,构建成功携带DNA疫苗的重组沙门氏菌SL7207* (pmcDNA3.1-HA)。经体内体外试验证实,重组质粒pmcDNA3.1-HA在沙门氏菌中的稳定性显著高于pcDNA3.1-HA。将重组菌SL7207*(pmcDNA3.1-HA)和SL7207*(pcDNA3.1-HA)分别以2×109CFU剂量两次口服免疫BALB/c小鼠,免疫小鼠可产生针对禽流感病毒HA蛋白的黏膜抗体。重组菌以5×109CFU剂量两次口服免疫试验鸡,免疫鸡的小肠样品中可测到针对禽流感病毒HA蛋白的黏膜抗体,且SL7207*(pmcDNA3.1-HA)免疫组的抗体效价高于SL7207*(pcDNA3.1-HA)免疫组。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SL7207*(pmcDNA3.1-HA) 和SL7207*(pcDNA3.1-HA)免疫组的免疫保护率均与空载体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SL7207*(pmcDNA3.1-HA) 免疫组的保护率较SL7207*(pcDNA3.1-HA)免疫组提高了22.6%,说明稳定携带H5亚型禽流感病毒DNA疫苗的减毒沙门氏菌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

    • 稳定携带H5亚型禽流感病毒候选DNA疫苗减毒沙门氏菌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

      2007, 47(4):662-666.

      摘要 (661) HTML (0) PDF 0.00 Byte (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PCR技术从重组质粒pVAX1-HA扩增出禽流感病毒JSGO(H5N1)株的血凝素(HA)基因,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质粒pmcDNA3.1+中,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mcDNA3.1-HA。通过电穿孔转化法将重组质粒转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7207*,构建成功携带DNA疫苗的重组沙门氏菌SL7207* (pmcDNA3.1-HA)。经体内体外试验证实,重组质粒pmcDNA3.1-HA在沙门氏菌中的稳定性显著高于pcDNA3.1-HA。将重组菌SL7207*(pmcDNA3.1-HA)和SL7207*(pcDNA3.1-HA)分别以2×109CFU剂量两次口服免疫BALB/c小鼠,免疫小鼠可产生针对禽流感病毒HA蛋白的黏膜抗体。重组菌以5×109CFU剂量两次口服免疫试验鸡,免疫鸡的小肠样品中可测到针对禽流感病毒HA蛋白的黏膜抗体,且SL7207*(pmcDNA3.1-HA)免疫组的抗体效价高于SL7207*(pcDNA3.1-HA)免疫组。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SL7207*(pmcDNA3.1-HA) 和SL7207*(pcDNA3.1-HA)免疫组的免疫保护率均与空载体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SL7207*(pmcDNA3.1-HA) 免疫组的保护率较SL7207*(pcDNA3.1-HA)免疫组提高了22.6%,说明稳定携带H5亚型禽流感病毒DNA疫苗的减毒沙门氏菌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

    • 猪瘟病毒T细胞表位E290多肽与猪细小病毒VP2蛋白在干酪乳杆菌中的共表达及免疫小鼠特异性抗体的测定

      2007, 47(4):667-672.

      摘要 (605) HTML (0) PDF 0.00 Byte (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分别编码猪瘟病毒T细胞表位E290多肽和猪细小病毒主要保护性抗原VP2蛋白的重组基因插入干酪乳杆菌分泌型表达载体pPG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PG-VP2-E290,将其电转化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393,获得了猪瘟病毒T细胞表位E290多肽与猪细小病毒VP2蛋白的乳酸菌共表达系统,经2%乳糖在MRS培养基中的诱导表达,对诱导表达的菌体及培养上清液进行SDS-PAGE检测表明,有约70kDa蛋白得到了表达,表达蛋白的大小与理论值相符。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所表达的蛋白具有与天然病毒蛋白一样的抗原特异性。以诱导表达上清液作为抗原进行的间接ELISA实验也表明,重组的目的蛋白获得了分泌表达。将该重组干酪乳杆菌经口服接种途径免疫BALB/c小鼠,收集粪便样品检测小鼠产生抗PPV的特异性sIgA抗体,采集血液样本检测血清中抗PPV及抗E290的特异性IgG。结果表明分泌型的重组菌pPG-VP2-E290/L.casei 393免疫小鼠能够产生明显的抗体水平,为重组猪瘟与猪细小病毒乳酸菌口服活菌疫苗的研制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 猪瘟病毒T细胞表位E290多肽与猪细小病毒VP2蛋白在干酪乳杆菌中的共表达及免疫小鼠特异性抗体的测定

      2007, 47(4):667-672.

      摘要 (451) HTML (0) PDF 0.00 Byte (12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分别编码猪瘟病毒T细胞表位E290多肽和猪细小病毒主要保护性抗原VP2蛋白的重组基因插入干酪乳杆菌分泌型表达载体pPG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PG-VP2-E290,将其电转化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393,获得了猪瘟病毒T细胞表位E290多肽与猪细小病毒VP2蛋白的乳酸菌共表达系统,经2%乳糖在MRS培养基中的诱导表达,对诱导表达的菌体及培养上清液进行SDS-PAGE检测表明,有约70kDa蛋白得到了表达,表达蛋白的大小与理论值相符。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所表达的蛋白具有与天然病毒蛋白一样的抗原特异性。以诱导表达上清液作为抗原进行的间接ELISA实验也表明,重组的目的蛋白获得了分泌表达。将该重组干酪乳杆菌经口服接种途径免疫BALB/c小鼠,收集粪便样品检测小鼠产生抗PPV的特异性sIgA抗体,采集血液样本检测血清中抗PPV及抗E290的特异性IgG。结果表明分泌型的重组菌pPG-VP2-E290/L.casei 393免疫小鼠能够产生明显的抗体水平,为重组猪瘟与猪细小病毒乳酸菌口服活菌疫苗的研制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 人源抗狂犬病毒单链二硫键稳定抗体的重组设计与表达

      2007, 47(4):673-676.

      摘要 (420) HTML (0) PDF 0.00 Byte (13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人源抗狂犬病毒糖蛋白母本单链抗体ScFv为模板,利用PCR点突变分别在重链FR可变区VH(44)和轻链FR可变区VL(100)分别引入一个半胱氨酸,成功构建了重组单链二硫键稳定抗体基因。连接pET22b(+)载体,转化入E.coli BL21(DE3)得到工程菌,IPTG诱导表达。体外复性并经Ni-NTA亲和层析对目的蛋白ScdsFv进行纯化;利用荧光抗体实验和ELISA检测抗体活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重组ScdsFv蛋白实现了原核高效表达,通过体外复性和Ni-NTA柱纯化获得纯度大于90%的ScdsFv蛋白。荧光抗体实验和ELISA结果表明ScdsFv具有特异的抗原结合活性,与母本ScFv比较,稳定性有明显提高。这种具有特异抗原结合活性的稳定ScdsFv蛋白的获得为其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材料。

    • 人源抗狂犬病毒单链二硫键稳定抗体的重组设计与表达

      2007, 47(4):673-676.

      摘要 (473) HTML (0) PDF 0.00 Byte (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人源抗狂犬病毒糖蛋白母本单链抗体ScFv为模板,利用PCR点突变分别在重链FR可变区VH(44)和轻链FR可变区VL(100)分别引入一个半胱氨酸,成功构建了重组单链二硫键稳定抗体基因。连接pET22b(+)载体,转化入E.coli BL21(DE3)得到工程菌,IPTG诱导表达。体外复性并经Ni-NTA亲和层析对目的蛋白ScdsFv进行纯化;利用荧光抗体实验和ELISA检测抗体活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重组ScdsFv蛋白实现了原核高效表达,通过体外复性和Ni-NTA柱纯化获得纯度大于90%的ScdsFv蛋白。荧光抗体实验和ELISA结果表明ScdsFv具有特异的抗原结合活性,与母本ScFv比较,稳定性有明显提高。这种具有特异抗原结合活性的稳定ScdsFv蛋白的获得为其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材料。

    • 裂谷热病毒囊膜蛋白基因DNA免疫的研究

      2007, 47(4):677-681.

      摘要 (508) HTML (0) PDF 0.00 Byte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别将裂谷热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RVFV)囊膜糖蛋白GN、GC和G(N+C)基因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AGGS多克隆位点鸡β-actin转录启动子下游,分别构成pCAGG-RVFV-GN、pCAGG-RVFV-GC和pCAGG-RVFV-G(N+C)。免疫沉淀试验结果表明,重组RVFV蛋白GN、GC分别在pCAGG-RVFV-GN、pCAGG-RVFV-G(N+C)转染HeLa细胞中获得表达,并具有良好免疫反应性。pCAGG-RVFV-GN、pCAGG-RVFV-GC和pCAGG-RVFV-G(N+C)质粒DNA混合物按100μg/只剂量肌肉注射免疫6周龄BALB/c小鼠。每隔4周用相同的剂量加强免疫,第二次加强免疫3周后采血、分离血清备用。分别以杆状病毒表达RVFV囊膜蛋白GN、GC制备的抗原液包被ELISA板,间接ELISA检测DNA免疫鼠血清中RVFV囊膜蛋白G(N+C)特异性抗体,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另外,DNA免疫鼠血清中的特异抗体可有效中和RVFV囊膜蛋白G(N+C)介导的伪型VSV重组病毒侵入RVFV易感宿主细胞的感染性。结果表明,pCAGG-RVFV-...

    • 裂谷热病毒囊膜蛋白基因DNA免疫的研究

      2007, 47(4):677-681.

      摘要 (970) HTML (0) PDF 0.00 Byte (1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别将裂谷热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RVFV)囊膜糖蛋白GN、GC和G(N+C)基因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AGGS多克隆位点鸡β-actin转录启动子下游,分别构成pCAGG-RVFV-GN、pCAGG-RVFV-GC和pCAGG-RVFV-G(N+C)。免疫沉淀试验结果表明,重组RVFV蛋白GN、GC分别在pCAGG-RVFV-GN、pCAGG-RVFV-G(N+C)转染HeLa细胞中获得表达,并具有良好免疫反应性。pCAGG-RVFV-GN、pCAGG-RVFV-GC和pCAGG-RVFV-G(N+C)质粒DNA混合物按100μg/只剂量肌肉注射免疫6周龄BALB/c小鼠。每隔4周用相同的剂量加强免疫,第二次加强免疫3周后采血、分离血清备用。分别以杆状病毒表达RVFV囊膜蛋白GN、GC制备的抗原液包被ELISA板,间接ELISA检测DNA免疫鼠血清中RVFV囊膜蛋白G(N+C)特异性抗体,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另外,DNA免疫鼠血清中的特异抗体可有效中和RVFV囊膜蛋白G(N+C)介导的伪型VSV重组病毒侵入RVFV易感宿主细胞的感染性。结果表明,pCAGG-RVFV-...

    • 可表达人呼吸道合胞病毒融合蛋白辅助病毒依赖型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与制备

      2007, 47(4):682-685.

      摘要 (559) HTML (0) PDF 0.00 Byte (18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构建可表达A亚型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 F)的辅助病毒依赖型腺病毒载体(helper-dependent adenoviral vector,HDAd),并完成大量制备、纯化和F蛋白的体外表达鉴定。将带有CMV启动子序列的F基因亚克隆至克隆载体pSC11,鉴定正确后,克隆至HDAd质粒pSC15B,构建pSC15B/F HDAd重组质粒,PmeⅠ消化pSC15B/F去除原核复制元件及抗性基因,获得HDAd/F DNA分子,经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293Cre4细胞,16h后感染辅助病毒,收获HDAd/F载体粗提液,随后以HDAd/F粗提液及辅助病毒连续共感染293Cre4细胞直至HDAd/F达到复制极限,同时以可表达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 LacZ)报告基因的HDAdLacZ载体作为平行对照监测载体复制过程。与辅助病毒共感染293Cre4细胞进一步扩增HDAd/F、CsCl梯度法超速离心制备大量纯化的HDAd/F载体,体外感染293细胞,RT-PCR检测到F基因有转录,Western blot分析表明F蛋白有特异性表达。总之,成功构建HDAd/F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实现表达,为体内免疫学效力试验奠定基础,为研制RSV疫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可表达人呼吸道合胞病毒融合蛋白辅助病毒依赖型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与制备

      2007, 47(4):682-685.

      摘要 (439) HTML (0) PDF 0.00 Byte (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构建可表达A亚型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 F)的辅助病毒依赖型腺病毒载体(helper-dependent adenoviral vector,HDAd),并完成大量制备、纯化和F蛋白的体外表达鉴定。将带有CMV启动子序列的F基因亚克隆至克隆载体pSC11,鉴定正确后,克隆至HDAd质粒pSC15B,构建pSC15B/F HDAd重组质粒,PmeⅠ消化pSC15B/F去除原核复制元件及抗性基因,获得HDAd/F DNA分子,经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293Cre4细胞,16h后感染辅助病毒,收获HDAd/F载体粗提液,随后以HDAd/F粗提液及辅助病毒连续共感染293Cre4细胞直至HDAd/F达到复制极限,同时以可表达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 LacZ)报告基因的HDAdLacZ载体作为平行对照监测载体复制过程。与辅助病毒共感染293Cre4细胞进一步扩增HDAd/F、CsCl梯度法超速离心制备大量纯化的HDAd/F载体,体外感染293细胞,RT-PCR检测到F基因有转录,Western blot分析表明F蛋白有特异性表达。总之,成功构建HDAd/F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实现表达,为体内免疫学效力试验奠定基础,为研制RSV疫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大肠杆菌Ee株SLT-ⅡeB基因的3拷贝融合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与免疫原性

      2007, 47(4):686-691.

      摘要 (505) HTML (0) PDF 0.00 Byte (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大肠杆菌Ee株主要免疫原性片段SLT-ⅡeB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两对引物,利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表达系统将三拷贝SLT-ⅡeB的融合基因串联于GST下游,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获得了大小约为45kDa融合蛋白GST-3B,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产生,Western blot检测证实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结合抑制试验表明,与单拷贝融合表达蛋白GST-B相比,GST-3B与水肿毒素受体的亲和力更强。GST-3B及GST-B与等量弗氏不完全佐剂乳化后制成亚单位疫苗,间隔两周两次皮下免疫小鼠。结果GST-3B疫苗组产生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GST-B疫苗组,但两种疫苗组的抗体消长趋势相同。二免后两周用5×LD50的Ee株大肠杆菌进行腹腔攻毒。GST-3B疫苗组保护率为60.0%(6/10),明显优于GST-B疫苗组40.0%(4/10)。研究结果表明GST-3B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和免疫原性,可以作为疫苗添加成分,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 大肠杆菌Ee株SLT-ⅡeB基因的3拷贝融合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与免疫原性

      2007, 47(4):686-691.

      摘要 (696) HTML (0) PDF 0.00 Byte (19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大肠杆菌Ee株主要免疫原性片段SLT-ⅡeB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两对引物,利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表达系统将三拷贝SLT-ⅡeB的融合基因串联于GST下游,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获得了大小约为45kDa融合蛋白GST-3B,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产生,Western blot检测证实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结合抑制试验表明,与单拷贝融合表达蛋白GST-B相比,GST-3B与水肿毒素受体的亲和力更强。GST-3B及GST-B与等量弗氏不完全佐剂乳化后制成亚单位疫苗,间隔两周两次皮下免疫小鼠。结果GST-3B疫苗组产生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GST-B疫苗组,但两种疫苗组的抗体消长趋势相同。二免后两周用5×LD50的Ee株大肠杆菌进行腹腔攻毒。GST-3B疫苗组保护率为60.0%(6/10),明显优于GST-B疫苗组40.0%(4/10)。研究结果表明GST-3B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和免疫原性,可以作为疫苗添加成分,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 新城疫壳聚糖微球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

      2007, 47(4):692-696.

      摘要 (472) HTML (0) PDF 0.00 Byte (15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鸡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危害养禽业的最严重疫病之一。控制新城疫最根本的措施是进行有效的疫苗接种,目前常用的疫苗是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但二者在实际应用中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口服微球疫苗可以诱导较强的粘膜免疫;同时还能够诱导产生系统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已成为ND疫苗研究的热点。以壳聚糖为囊材,新城疫La Sota抗原液为芯材,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出新城疫壳聚糖微球疫苗,通过了实验室安全检验和效力检验。将新城疫壳聚糖微球疫苗与LaSota活疫苗和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分别免疫SPF鸡,利用MTT、血凝抑制法(HI)和ELISA等分别检测不同疫苗免疫后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粘膜免疫抗体IgA,并在当免疫鸡HI抗体降到23的情况下进行了攻毒试验。结果表明,新城疫壳聚糖微球疫苗安全性好,免疫后可刺激机体产生较强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局粘膜免疫,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 新城疫壳聚糖微球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

      2007, 47(4):692-696.

      摘要 (728) HTML (0) PDF 0.00 Byte (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鸡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危害养禽业的最严重疫病之一。控制新城疫最根本的措施是进行有效的疫苗接种,目前常用的疫苗是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但二者在实际应用中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口服微球疫苗可以诱导较强的粘膜免疫;同时还能够诱导产生系统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已成为ND疫苗研究的热点。以壳聚糖为囊材,新城疫La Sota抗原液为芯材,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出新城疫壳聚糖微球疫苗,通过了实验室安全检验和效力检验。将新城疫壳聚糖微球疫苗与LaSota活疫苗和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分别免疫SPF鸡,利用MTT、血凝抑制法(HI)和ELISA等分别检测不同疫苗免疫后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粘膜免疫抗体IgA,并在当免疫鸡HI抗体降到23的情况下进行了攻毒试验。结果表明,新城疫壳聚糖微球疫苗安全性好,免疫后可刺激机体产生较强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局粘膜免疫,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 >技术与方法
    • 微波杀菌过程中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

      2007, 47(4):697-701.

      摘要 (721) HTML (0) PDF 0.00 Byte (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细胞膜通透性变化的研究是认识微波杀菌机理的途径之一。用荧光探针检测微波处理后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可以精确地表征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选用二乙酸荧光素(FDA)和Fluo-3/AM两种荧光染料,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经微波处理后的酯酶活性及细胞膜通透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胞内非特异性酯酶(NSE)活性及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情形有所不同。在50℃、55℃、60℃和65℃微波处理条件下,大肠杆菌细胞膜通透性分别增加了20.7%、28.1%、74.8%、89.8%,而金黄色葡萄球的增加不显著,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4.1%、6.0%、21.9%和19.7%。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与微生物致死率有一定的相关性,也可能是微波杀菌非热效应的表现之一。

    • 微波杀菌过程中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

      2007, 47(4):697-701.

      摘要 (715) HTML (0) PDF 0.00 Byte (24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细胞膜通透性变化的研究是认识微波杀菌机理的途径之一。用荧光探针检测微波处理后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可以精确地表征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选用二乙酸荧光素(FDA)和Fluo-3/AM两种荧光染料,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经微波处理后的酯酶活性及细胞膜通透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胞内非特异性酯酶(NSE)活性及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情形有所不同。在50℃、55℃、60℃和65℃微波处理条件下,大肠杆菌细胞膜通透性分别增加了20.7%、28.1%、74.8%、89.8%,而金黄色葡萄球的增加不显著,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4.1%、6.0%、21.9%和19.7%。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与微生物致死率有一定的相关性,也可能是微波杀菌非热效应的表现之一。

    • >研究简报
    • 酵母绿色荧光蛋白报告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过氧化物酶体研究中的应用

      2007, 47(4):702-705.

      摘要 (854) HTML (0) PDF 0.00 Byte (19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载体pYES2为基础,构建了酵母表达载体pYES2G,该载体含有融合了过氧化物酶体定位信号1(PTS1)的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分子GFP-SKL编码基因,该基因以酵母TEF1启动子启动。pYES2转化研究表明,在野生型酵母INVScl中,GFP-SKL蛋白在细胞中呈点状聚集,而在酵母PEX5p缺陷菌株ATCC4003603中,荧光为弥散状,证明报告分子GFP-SKL可通过PEX5p蛋白有效定位到过氧化物酶体。在载体pYES2G的多克隆位点分别连入酵母及产黄青霉PEX5p编码基因得到载体pYES2G/ScPEX5和pYES2G/PcPEX5,转化酵母ATCC4003603,荧光均呈聚集状,证明外源PEX5p基因的表达恢复了缺陷菌株的功能。pYES2G载体为真菌过氧化物酶体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了直观有效的方法。

    • 酵母绿色荧光蛋白报告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过氧化物酶体研究中的应用

      2007, 47(4):702-705.

      摘要 (870) HTML (0) PDF 0.00 Byte (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载体pYES2为基础,构建了酵母表达载体pYES2G,该载体含有融合了过氧化物酶体定位信号1(PTS1)的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分子GFP-SKL编码基因,该基因以酵母TEF1启动子启动。pYES2转化研究表明,在野生型酵母INVScl中,GFP-SKL蛋白在细胞中呈点状聚集,而在酵母PEX5p缺陷菌株ATCC4003603中,荧光为弥散状,证明报告分子GFP-SKL可通过PEX5p蛋白有效定位到过氧化物酶体。在载体pYES2G的多克隆位点分别连入酵母及产黄青霉PEX5p编码基因得到载体pYES2G/ScPEX5和pYES2G/PcPEX5,转化酵母ATCC4003603,荧光均呈聚集状,证明外源PEX5p基因的表达恢复了缺陷菌株的功能。pYES2G载体为真菌过氧化物酶体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了直观有效的方法。

    • 几种酶活抑制剂对红曲霉色素合成的影响

      2007, 47(4):706-709.

      摘要 (629) HTML (0) PDF 0.00 Byte (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红曲色素是天然安全的色素和防腐剂,根据代谢数据库选择了6种代谢途径关键酶的抑制剂,在基本培养基中考察这些抑制剂对红曲霉生长和合成色素的影响。甲羟戊酸合成途径的抑制剂邻氨基苯甲酸和3,4-二羟苯甲酸对红曲霉生长和色素生物合成都没有影响;莽草酸途径关键酶氨基苯甲酸合成酶的抑制剂三甲胺不抑制红曲霉的生长和色素的合成。在不影响红曲霉生长的浓度范围内,聚酮途径中β-酮酯酰-ACP合成酶的专性抑制剂碘乙酰胺(0.5mmol/L)抑制红曲色素合成程度达64.7%,非专性抑制剂咪唑(1mmol/L)抑制幅度达60%,聚酮途径硫酯酶的抑制剂2,4-二硝基氟苯(0.5mmol/L)强烈抑制红曲霉合成色素的活性,抑制程度达91.5%。相关酶活抑制的试验数据显示红曲霉可能经过聚酮途径合成红曲色素。

    • 几种酶活抑制剂对红曲霉色素合成的影响

      2007, 47(4):706-709.

      摘要 (559) HTML (0) PDF 0.00 Byte (15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红曲色素是天然安全的色素和防腐剂,根据代谢数据库选择了6种代谢途径关键酶的抑制剂,在基本培养基中考察这些抑制剂对红曲霉生长和合成色素的影响。甲羟戊酸合成途径的抑制剂邻氨基苯甲酸和3,4-二羟苯甲酸对红曲霉生长和色素生物合成都没有影响;莽草酸途径关键酶氨基苯甲酸合成酶的抑制剂三甲胺不抑制红曲霉的生长和色素的合成。在不影响红曲霉生长的浓度范围内,聚酮途径中β-酮酯酰-ACP合成酶的专性抑制剂碘乙酰胺(0.5mmol/L)抑制红曲色素合成程度达64.7%,非专性抑制剂咪唑(1mmol/L)抑制幅度达60%,聚酮途径硫酯酶的抑制剂2,4-二硝基氟苯(0.5mmol/L)强烈抑制红曲霉合成色素的活性,抑制程度达91.5%。相关酶活抑制的试验数据显示红曲霉可能经过聚酮途径合成红曲色素。

    • 猪源马链球菌兽疫亚种表达的类M蛋白黏附抑制性单抗的获得

      2007, 47(4):710-713.

      摘要 (848) HTML (0) PDF 0.00 Byte (15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treptococcus equi subsp.zooepidemicus)猪源株ATCC35246株的类M蛋白基因序列,通过PCR技术,扩增出无信号肽的类M蛋白基因并定向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中。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和测序后,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获得60kDa产物,Western blot显示,其与ATCC35246株多克隆抗血清反应,抗原性良好。以His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类M蛋白作为抗原免疫8周龄的BALB/c小鼠,采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了12株稳定分泌抗类M蛋白单抗的细胞株,特异性检测显示其与A群链球菌、猪链球菌2型以及马链球菌马亚种等没有交叉反应。单抗亚类鉴定显示,其中6株为IgG1,3株为IgG2,另外3株为IgM。从腹水中纯化的单抗效价为2.56×104~1.01×105。黏附抑制实验显示,其中一株单抗能阻断类M蛋白黏附HEp-2细胞。

    • 猪源马链球菌兽疫亚种表达的类M蛋白黏附抑制性单抗的获得

      2007, 47(4):710-713.

      摘要 (393) HTML (0) PDF 0.00 Byte (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treptococcus equi subsp.zooepidemicus)猪源株ATCC35246株的类M蛋白基因序列,通过PCR技术,扩增出无信号肽的类M蛋白基因并定向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中。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和测序后,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获得60kDa产物,Western blot显示,其与ATCC35246株多克隆抗血清反应,抗原性良好。以His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类M蛋白作为抗原免疫8周龄的BALB/c小鼠,采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了12株稳定分泌抗类M蛋白单抗的细胞株,特异性检测显示其与A群链球菌、猪链球菌2型以及马链球菌马亚种等没有交叉反应。单抗亚类鉴定显示,其中6株为IgG1,3株为IgG2,另外3株为IgM。从腹水中纯化的单抗效价为2.56×104~1.01×105。黏附抑制实验显示,其中一株单抗能阻断类M蛋白黏附HEp-2细胞。

    • 禽波氏杆菌外膜蛋白的提取及其免疫原性的检测

      2007, 47(4):714-717.

      摘要 (468) HTML (0) PDF 0.00 Byte (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禽波氏杆菌OMP的免疫原性,试验采用超声波破碎、TritonX-100处理技术提取了禽波氏杆菌OMP,采用Bradford方法测定禽波氏杆菌OMP含量,进行了SDS-PAGE检测,然后制备油乳剂OMP免疫抗原,对1日龄雏鸡分别以0.3mL(OMP90μg)、0.5mL(OMP150μg)、0.8mL(OMP240μg)的剂量颈部皮下接种。结果:禽波氏杆菌OMP含量为300μg/mL;禽波氏杆菌OMP最佳免疫剂量为0.5mL/只;通过免疫抗体与攻毒保护相关性测试,抗体效价在1:28以上能抵抗致死量禽波氏杆菌的攻击。据间接ELISA法检测的抗体水平可知,抗体的持续时间足以保护雏鸡避过易感日龄,试验发现OMP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本试验结果将为禽波氏杆菌OMP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快速诊断试剂盒的研制、亚单位疫苗的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 禽波氏杆菌外膜蛋白的提取及其免疫原性的检测

      2007, 47(4):714-717.

      摘要 (664) HTML (0) PDF 0.00 Byte (19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禽波氏杆菌OMP的免疫原性,试验采用超声波破碎、TritonX-100处理技术提取了禽波氏杆菌OMP,采用Bradford方法测定禽波氏杆菌OMP含量,进行了SDS-PAGE检测,然后制备油乳剂OMP免疫抗原,对1日龄雏鸡分别以0.3mL(OMP90μg)、0.5mL(OMP150μg)、0.8mL(OMP240μg)的剂量颈部皮下接种。结果:禽波氏杆菌OMP含量为300μg/mL;禽波氏杆菌OMP最佳免疫剂量为0.5mL/只;通过免疫抗体与攻毒保护相关性测试,抗体效价在1:28以上能抵抗致死量禽波氏杆菌的攻击。据间接ELISA法检测的抗体水平可知,抗体的持续时间足以保护雏鸡避过易感日龄,试验发现OMP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本试验结果将为禽波氏杆菌OMP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快速诊断试剂盒的研制、亚单位疫苗的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 链霉菌质粒pSET152电转化稀有放线菌小单孢菌的研究

      2007, 47(4):718-720.

      摘要 (606) HTML (0) PDF 0.00 Byte (23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链霉菌(Streptomyces)噬菌体ΦC31所构建的整合型载体pSET152作为供体质粒,分别以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40027菌株的萌发孢子和新鲜菌丝体作为受体菌,在不同的电场强度下进行电转化实验,结果表明:以小单孢菌40027菌株萌发孢子为受体菌,未获得电转化子;以小单孢菌40027菌株新鲜菌丝体为受体菌,获得了电转化子。电场强度为13kV/cm时可获得最高转化效率。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质粒pSET152可通过菌丝体电转化法导入小单孢菌40027菌株,并整合到小单孢菌40027菌株的染色体上,暗示链霉菌噬菌体ΦC31的整合酶基因和整合位点在异源宿主小单孢菌40027菌株中仍具有相同的功能。质粒稳定性检测实验表明:质粒pSET152可稳定地存在于小单孢菌40027菌株中。

    • 链霉菌质粒pSET152电转化稀有放线菌小单孢菌的研究

      2007, 47(4):718-720.

      摘要 (1194) HTML (0) PDF 0.00 Byte (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链霉菌(Streptomyces)噬菌体ΦC31所构建的整合型载体pSET152作为供体质粒,分别以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40027菌株的萌发孢子和新鲜菌丝体作为受体菌,在不同的电场强度下进行电转化实验,结果表明:以小单孢菌40027菌株萌发孢子为受体菌,未获得电转化子;以小单孢菌40027菌株新鲜菌丝体为受体菌,获得了电转化子。电场强度为13kV/cm时可获得最高转化效率。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质粒pSET152可通过菌丝体电转化法导入小单孢菌40027菌株,并整合到小单孢菌40027菌株的染色体上,暗示链霉菌噬菌体ΦC31的整合酶基因和整合位点在异源宿主小单孢菌40027菌株中仍具有相同的功能。质粒稳定性检测实验表明:质粒pSET152可稳定地存在于小单孢菌40027菌株中。

    • 外源载体高效转化肺炎克雷伯菌的新途径

      2007, 47(4):721-724.

      摘要 (972) HTML (0) PDF 0.00 Byte (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介绍了提高Klebsiella pneumoniae电转化效率的新途径,即直接从固体平板上收集K.pneumoniae菌落制备电转化感受态细胞,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试验方法。试验菌株为野生型K.pneumoniae NTUH-K2044和magA—突变型菌株。将大小不同的质粒pIP843T、pIP843TdhaB、pIP843TdhaT电转化K.pneumoniae,计算电转化效率。电转化试验结果表明:K.pneumoniaeNTUH-K2044固体菌电转化效率高达2×105±300转化子/μgDNA,而其液体菌电转化效率仅为150±10转化子/?gDNA;其magA—突变株固体菌的转化效率最高,可以达到3.4×107±500转化子/μgDNA,比液体菌电转化效率提高了104倍。同时发现质粒大小对电转化效率并没有明显影响。此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固体平板和液体培养基中的菌体存在形态学方面差异,推测固体培养菌电转化效率的显著提高和形态学方面的表现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外源载体高效转化肺炎克雷伯菌的新途径

      2007, 47(4):721-724.

      摘要 (862) HTML (0) PDF 0.00 Byte (23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介绍了提高Klebsiella pneumoniae电转化效率的新途径,即直接从固体平板上收集K.pneumoniae菌落制备电转化感受态细胞,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试验方法。试验菌株为野生型K.pneumoniae NTUH-K2044和magA—突变型菌株。将大小不同的质粒pIP843T、pIP843TdhaB、pIP843TdhaT电转化K.pneumoniae,计算电转化效率。电转化试验结果表明:K.pneumoniaeNTUH-K2044固体菌电转化效率高达2×105±300转化子/μgDNA,而其液体菌电转化效率仅为150±10转化子/?gDNA;其magA—突变株固体菌的转化效率最高,可以达到3.4×107±500转化子/μgDNA,比液体菌电转化效率提高了104倍。同时发现质粒大小对电转化效率并没有明显影响。此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固体平板和液体培养基中的菌体存在形态学方面差异,推测固体培养菌电转化效率的显著提高和形态学方面的表现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小麦矮腥黑穗菌差异片段筛选与分子检测体系的建立

      2007, 47(4):725-728.

      摘要 (304) HTML (0) PDF 0.00 Byte (1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取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引物介导的半特异PCR技术(RAPD primer mediated hemi-specific PCR,RM-PCR),在从不同地域征集的18个小麦矮腥黑穗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TCK)菌株和29个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aries(DC)Tul,TCT)菌株的总基因组DNA中筛选鉴定出TCK独有的大小为1322bp差异基因组片段。根据该片段序列设计筛选出2对特异性引物CQUTCK2/CQUTCK3和CQUTCK4/CQUTCK5,均可以从18个TCK菌株的菌丝体和冬孢子DNA中稳定地扩增出747bp和200bp的单一靶带DNA,而在29个TCT菌株的菌丝体或冬孢子DNA均无任何扩增产物。以腥黑穗菌属通用引物对CQUK6/CQUK7为内置对照,可以确定被检样品是否含PCR抑制物质进而判断检测体系是否正确,同时有效地排除样品检测结果的假阳性和假阴性。采用建立的TCK特异PCR检测技术体系,实现简单而快速地鉴定小麦矮腥黑穗菌冬孢子或罹病小麦组织中侵染菌丝体的目的。

    • 小麦矮腥黑穗菌差异片段筛选与分子检测体系的建立

      2007, 47(4):725-728.

      摘要 (524) HTML (0) PDF 0.00 Byte (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取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引物介导的半特异PCR技术(RAPD primer mediated hemi-specific PCR,RM-PCR),在从不同地域征集的18个小麦矮腥黑穗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TCK)菌株和29个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aries(DC)Tul,TCT)菌株的总基因组DNA中筛选鉴定出TCK独有的大小为1322bp差异基因组片段。根据该片段序列设计筛选出2对特异性引物CQUTCK2/CQUTCK3和CQUTCK4/CQUTCK5,均可以从18个TCK菌株的菌丝体和冬孢子DNA中稳定地扩增出747bp和200bp的单一靶带DNA,而在29个TCT菌株的菌丝体或冬孢子DNA均无任何扩增产物。以腥黑穗菌属通用引物对CQUK6/CQUK7为内置对照,可以确定被检样品是否含PCR抑制物质进而判断检测体系是否正确,同时有效地排除样品检测结果的假阳性和假阴性。采用建立的TCK特异PCR检测技术体系,实现简单而快速地鉴定小麦矮腥黑穗菌冬孢子或罹病小麦组织中侵染菌丝体的目的。

    • >学科先贤
    • A型流感病毒NS1蛋白研究进展

      2007, 47(4):729-733.

      摘要 (555) HTML (0) PDF 0.00 Byte (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NS1蛋白是A型流感病毒的唯一的非结构蛋白,是一种RNA结合蛋白,具有重要的调节活性。NS1蛋白仅存在于病毒感染的细胞内,且在感染的早期,大量存在于细胞核中,而在感染的晚期,也可出现于细胞浆中。NS1蛋白具有RNA结合区和效应区,在抑制宿主细胞蛋白质的合成、诱导细胞凋亡和拮抗干扰素α/β的产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NS1蛋白在野毒感染的鉴别诊断、外源基因的载体及抗病毒药物的设计等方面,均显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

    • A型流感病毒NS1蛋白研究进展

      2007, 47(4):729-733.

      摘要 (1018) HTML (0) PDF 0.00 Byte (20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NS1蛋白是A型流感病毒的唯一的非结构蛋白,是一种RNA结合蛋白,具有重要的调节活性。NS1蛋白仅存在于病毒感染的细胞内,且在感染的早期,大量存在于细胞核中,而在感染的晚期,也可出现于细胞浆中。NS1蛋白具有RNA结合区和效应区,在抑制宿主细胞蛋白质的合成、诱导细胞凋亡和拮抗干扰素α/β的产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NS1蛋白在野毒感染的鉴别诊断、外源基因的载体及抗病毒药物的设计等方面,均显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

    • 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s)作用机理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2007, 47(4):734-737.

      摘要 (2771) HTML (0) PDF 0.00 Byte (67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许多微生物能利用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s)合成结构复杂、种类繁多的的生物活性肽。非核糖体肽因其独特的理化特性和药理学特性已被广泛关注,极具商业开发潜力。NRPSs由多个模块组成,模块的不同空间排列顺序决定其多肽产物的氨基酸序列特异性。NRPSs以多载体巯基化模板机理进行多肽合成,其底物特异性由腺苷酰化结构域和缩合结构域共同实现。目前,人们已经利用天然的NRPSs、某些特定结构域、将已知NRPSs的模块或特定结构域进行组合甚至杂合组合而构建成的新的NRPSs来合成目的多肽。

    • 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s)作用机理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2007, 47(4):734-737.

      摘要 (1290) HTML (0) PDF 0.00 Byte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许多微生物能利用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s)合成结构复杂、种类繁多的的生物活性肽。非核糖体肽因其独特的理化特性和药理学特性已被广泛关注,极具商业开发潜力。NRPSs由多个模块组成,模块的不同空间排列顺序决定其多肽产物的氨基酸序列特异性。NRPSs以多载体巯基化模板机理进行多肽合成,其底物特异性由腺苷酰化结构域和缩合结构域共同实现。目前,人们已经利用天然的NRPSs、某些特定结构域、将已知NRPSs的模块或特定结构域进行组合甚至杂合组合而构建成的新的NRPSs来合成目的多肽。

    • 李斯特菌毒力因子及其进化

      2007, 47(4):738-742.

      摘要 (1036) HTML (0) PDF 0.00 Byte (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李斯特菌属包含6个种,毒力各有差异。在细菌耐受外界环境、黏附侵袭及细胞内感染过程中,毒力因子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毒力基因常聚集为毒力岛,其中PrfA依赖型毒力基因簇(LIPI-1)与内化素岛(LIPI-2)是致病种最重要的两个毒力岛。李斯特菌各个种可能来源于同一个携带有完整毒力岛的祖先,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基因水平转移或重组、整合等事件,演化为目前流行的6个种。噬菌体、转座子、质粒等可能扮演着毒力进化执行者的角色。一些天然非典型菌株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如含有LIPI-1的无害李斯特菌和缺失LIPI-1的塞氏李斯特菌,其演化进程可能尚未达到或已超越目前流行的状态,为李斯特菌毒力进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 李斯特菌毒力因子及其进化

      2007, 47(4):738-742.

      摘要 (777) HTML (0) PDF 0.00 Byte (19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李斯特菌属包含6个种,毒力各有差异。在细菌耐受外界环境、黏附侵袭及细胞内感染过程中,毒力因子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毒力基因常聚集为毒力岛,其中PrfA依赖型毒力基因簇(LIPI-1)与内化素岛(LIPI-2)是致病种最重要的两个毒力岛。李斯特菌各个种可能来源于同一个携带有完整毒力岛的祖先,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基因水平转移或重组、整合等事件,演化为目前流行的6个种。噬菌体、转座子、质粒等可能扮演着毒力进化执行者的角色。一些天然非典型菌株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如含有LIPI-1的无害李斯特菌和缺失LIPI-1的塞氏李斯特菌,其演化进程可能尚未达到或已超越目前流行的状态,为李斯特菌毒力进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 幽门螺杆菌cag PAI编码的Ⅳ型分泌系统

      2007, 47(4):743-745.

      摘要 (949) HTML (0) PDF 0.00 Byte (16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定植于人胃部特定的病原菌,感染呈全球分布,感染率高达50%以上。现已证实它是轻度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主要病因。Ⅰ型H.pylori菌株含有一个约40kb的特殊基因片段,即cag致病岛(cytotoxin associated gene pathogenicity island,cag PAI),该片段只出现于致病相关菌株,基因呈高密度分布并编码一个分泌转运系统称为Ⅳ型分泌系统(type Ⅳ secretion system,TFSS),通过转运相关毒素而参与H.pylori诱导上皮细胞细胞内的酪氨酸磷酸化、细胞骨架重排、基垫结构形成、活化核转录因子NF-κB、诱导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等,故在H.pylori的致病中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研究者们致力于研究Ⅳ型分泌系统的功能,但是对于这个装置是如何转运蛋白进入宿主细胞的确切机制还是知之甚少,因此,对Ⅳ型分泌系统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H.pylori致病机制,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幽门螺杆菌cag PAI编码的Ⅳ型分泌系统

      2007, 47(4):743-745.

      摘要 (862) HTML (0) PDF 0.00 Byte (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定植于人胃部特定的病原菌,感染呈全球分布,感染率高达50%以上。现已证实它是轻度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主要病因。Ⅰ型H.pylori菌株含有一个约40kb的特殊基因片段,即cag致病岛(cytotoxin associated gene pathogenicity island,cag PAI),该片段只出现于致病相关菌株,基因呈高密度分布并编码一个分泌转运系统称为Ⅳ型分泌系统(type Ⅳ secretion system,TFSS),通过转运相关毒素而参与H.pylori诱导上皮细胞细胞内的酪氨酸磷酸化、细胞骨架重排、基垫结构形成、活化核转录因子NF-κB、诱导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等,故在H.pylori的致病中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研究者们致力于研究Ⅳ型分泌系统的功能,但是对于这个装置是如何转运蛋白进入宿主细胞的确切机制还是知之甚少,因此,对Ⅳ型分泌系统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H.pylori致病机制,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