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47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分类和进化
    • 西北黄土高原柠条种植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2007, 47(5):751-756.

      摘要 (832) HTML (0) PDF 0.00 Byte (20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是我国黄土高原区重要的饲用豆科灌木植物。为揭示土壤微生物与柠条种植之间的关系,采用未培养技术提取样品宏基因组DNA,分别构建柠条根表、根际和自然土16SrDNA文库,分析各文库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显示,随距离柠条根部渐远,微生物数量呈现递减趋势。聚类分析发现,变形杆菌纲是根表土壤区系中的优势微生物种群(70.3%),尤其存在大量α-Proteobacteria类的能诱使植物形成根瘤的根瘤菌和对植物有促生作用的γ-Proteobacteria类微生物;而在根际和自然土中,酸杆菌属(Acidobacteria)和古菌(Archaea)数量较多。柠条根际的多样性指数最高,而根表和自然土微生物类群具有较高的优势度,表现出从根表、根际植物相关微生物到自然土单一简单微生物类群的过渡。说明植物根系和土壤环境与微生物类群具有相互选择性。

    • 西北黄土高原柠条种植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2007, 47(5):751-756.

      摘要 (710) HTML (0) PDF 0.00 Byte (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是我国黄土高原区重要的饲用豆科灌木植物。为揭示土壤微生物与柠条种植之间的关系,采用未培养技术提取样品宏基因组DNA,分别构建柠条根表、根际和自然土16SrDNA文库,分析各文库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显示,随距离柠条根部渐远,微生物数量呈现递减趋势。聚类分析发现,变形杆菌纲是根表土壤区系中的优势微生物种群(70.3%),尤其存在大量α-Proteobacteria类的能诱使植物形成根瘤的根瘤菌和对植物有促生作用的γ-Proteobacteria类微生物;而在根际和自然土中,酸杆菌属(Acidobacteria)和古菌(Archaea)数量较多。柠条根际的多样性指数最高,而根表和自然土微生物类群具有较高的优势度,表现出从根表、根际植物相关微生物到自然土单一简单微生物类群的过渡。说明植物根系和土壤环境与微生物类群具有相互选择性。

    • 青海盐碱环境中具抗肿瘤活性放线菌的筛选和多样性研究

      2007, 47(5):757-762.

      摘要 (900) HTML (0) PDF 0.00 Byte (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我国青海省采集盐碱土样或泥样,用添加1.0~3.0mol/L NaCl的GPY琼脂培养基和ISP2琼脂培养基分离到145株典型放线菌菌株。采用6种肿瘤细胞株对分离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体外筛选,得到26株抗肿瘤活性阳性菌株(17.9%),19株为拟诺卡氏属(Nocardiopsis)菌株,7株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菌株。在抗肿瘤活性、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全细胞水解物氨基酸组分分析等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选取差异较大的8株抗肿瘤活性阳性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株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的1个已知物种和1个潜在新种;6株属于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可能代表该属的4个新种。研究表明青海盐碱环境中存在产生抗肿瘤活性物质的重要放线菌资源,也提示其中蕴藏着较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

    • 青海盐碱环境中具抗肿瘤活性放线菌的筛选和多样性研究

      2007, 47(5):757-762.

      摘要 (754) HTML (0) PDF 0.00 Byte (22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我国青海省采集盐碱土样或泥样,用添加1.0~3.0mol/L NaCl的GPY琼脂培养基和ISP2琼脂培养基分离到145株典型放线菌菌株。采用6种肿瘤细胞株对分离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体外筛选,得到26株抗肿瘤活性阳性菌株(17.9%),19株为拟诺卡氏属(Nocardiopsis)菌株,7株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菌株。在抗肿瘤活性、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全细胞水解物氨基酸组分分析等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选取差异较大的8株抗肿瘤活性阳性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株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的1个已知物种和1个潜在新种;6株属于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可能代表该属的4个新种。研究表明青海盐碱环境中存在产生抗肿瘤活性物质的重要放线菌资源,也提示其中蕴藏着较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

    • 半滑舌鳎病原菌(发光杆菌杀鱼亚种)的分离与鉴定

      2007, 47(5):763-768.

      摘要 (826) HTML (0) PDF 0.00 Byte (25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6年夏,山东青岛某渔场养殖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unther)大量死亡。症状主要表现为体表溃烂,鳍基部出血等,解剖可见胆囊发黑,肾脏发黄。从患病半滑舌鳎胆囊分离出优势菌并命名为WY06。人工感染试验证实WY06对半滑舌鳎及模式动物斑马鱼都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其半数致死量分别为5.5×103cfu/克鱼(5.2×105cfu/条鱼)和1.9×103cfu/克鱼(8.9×102cfu/条鱼)。该病原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呈杆状。综合该菌在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同源性等方面的结果,确认WY06为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piscicida)。该菌对头孢呋肟、菌必治等抗生素敏感。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在美国、日本、欧洲的海水养殖中为常见的病原菌,但作为鱼类病原菌在中国属首次报道。

    • 半滑舌鳎病原菌(发光杆菌杀鱼亚种)的分离与鉴定

      2007, 47(5):763-768.

      摘要 (505) HTML (0) PDF 0.00 Byte (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6年夏,山东青岛某渔场养殖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unther)大量死亡。症状主要表现为体表溃烂,鳍基部出血等,解剖可见胆囊发黑,肾脏发黄。从患病半滑舌鳎胆囊分离出优势菌并命名为WY06。人工感染试验证实WY06对半滑舌鳎及模式动物斑马鱼都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其半数致死量分别为5.5×103cfu/克鱼(5.2×105cfu/条鱼)和1.9×103cfu/克鱼(8.9×102cfu/条鱼)。该病原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呈杆状。综合该菌在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同源性等方面的结果,确认WY06为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piscicida)。该菌对头孢呋肟、菌必治等抗生素敏感。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在美国、日本、欧洲的海水养殖中为常见的病原菌,但作为鱼类病原菌在中国属首次报道。

    •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体4株国内分离株的重新分类

      2007, 47(5):769-773.

      摘要 (455) HTML (0) PDF 0.00 Byte (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Contagious Caprine Pleuropneumonia,CCPP)是由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M.capricolum subsp.capripneumoniae,Mccp)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4株CCPP中国分离株进行分子特征研究,确定其分类地位。针对3段基因(A、B、C),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将结果与丝状支原体簇的6个成员进行遗传衍化分析。在A片段,4株中国分离株的扩增产物经PstI酶切后的结果与Mccp代表株F38相同,为548、420、128等3条带,其他5个丝状支原体簇成员只有420、128bp两条带。在B片段,序列分析结果显示4株中国分离株与F38同源性为99.5%,与山羊支原体山羊亚种Mcc代表株kid的同源性为98.9%,与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MmcZZ株同源性仅为95.4%。在C片段研究发现,4株中国分离株的序列与Mmc模式株PG3株同源性为67.4%~67.6%,与2株Mcc8601-50和California Kid同源性为95.1%~98.4%,与3株Mccp97097ET、Gabes和F38的同源性为99.6%~99.8%。通过对中国分...

    •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体4株国内分离株的重新分类

      2007, 47(5):769-773.

      摘要 (631) HTML (0) PDF 0.00 Byte (18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Contagious Caprine Pleuropneumonia,CCPP)是由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M.capricolum subsp.capripneumoniae,Mccp)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4株CCPP中国分离株进行分子特征研究,确定其分类地位。针对3段基因(A、B、C),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将结果与丝状支原体簇的6个成员进行遗传衍化分析。在A片段,4株中国分离株的扩增产物经PstI酶切后的结果与Mccp代表株F38相同,为548、420、128等3条带,其他5个丝状支原体簇成员只有420、128bp两条带。在B片段,序列分析结果显示4株中国分离株与F38同源性为99.5%,与山羊支原体山羊亚种Mcc代表株kid的同源性为98.9%,与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MmcZZ株同源性仅为95.4%。在C片段研究发现,4株中国分离株的序列与Mmc模式株PG3株同源性为67.4%~67.6%,与2株Mcc8601-50和California Kid同源性为95.1%~98.4%,与3株Mccp97097ET、Gabes和F38的同源性为99.6%~99.8%。通过对中国分...

    • >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3′末端非翻译区中调控序列的研究

      2007, 47(5):774-778.

      摘要 (582) HTML (0) PDF 0.00 Byte (16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北美株PRRSV感染性克隆pCBC2为平台进行反向遗传操作,将3′UTR中的一级结构进行了系列缺失或插入突变,并改变二级结构中的一个保守的茎环结构,构建全长PRRSV突变体克隆,解析3′UTR突变对病毒感染性的影响,旨在界定调控PRRSV3′UTR的启动子序列及二级结构,即复制过程中的最小调控元件。以空斑和Northern blot来研究拯救后重组病毒的复制、转录和生长特性,发现重组病毒感染动力学与亲本病毒无可见差别。结果表明PRRSV3′UTR的5′端可耐受一定数目的核苷酸的缺失(41nt)与插入(23nt)突变,但进一步9nt缺失造成保守的环结构突变后就使病毒失去了感染性。证明了这是3′UTR中控制PRRSV复制过程的的必需序列及二级结构,为进一步解析PRRSV复制过程的调控元件奠定了基础。

    •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3′末端非翻译区中调控序列的研究

      2007, 47(5):774-778.

      摘要 (710) HTML (0) PDF 0.00 Byte (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北美株PRRSV感染性克隆pCBC2为平台进行反向遗传操作,将3′UTR中的一级结构进行了系列缺失或插入突变,并改变二级结构中的一个保守的茎环结构,构建全长PRRSV突变体克隆,解析3′UTR突变对病毒感染性的影响,旨在界定调控PRRSV3′UTR的启动子序列及二级结构,即复制过程中的最小调控元件。以空斑和Northern blot来研究拯救后重组病毒的复制、转录和生长特性,发现重组病毒感染动力学与亲本病毒无可见差别。结果表明PRRSV3′UTR的5′端可耐受一定数目的核苷酸的缺失(41nt)与插入(23nt)突变,但进一步9nt缺失造成保守的环结构突变后就使病毒失去了感染性。证明了这是3′UTR中控制PRRSV复制过程的的必需序列及二级结构,为进一步解析PRRSV复制过程的调控元件奠定了基础。

    • 铜绿假单胞菌pcr2基因功能的研究

      2007, 47(5):779-784.

      摘要 (479) HTML (0) PDF 0.00 Byte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TSS)是铜绿假单胞菌的重要致病因子,pcr2基因位于TTSS基因簇中popN操纵子的第三位,有关该基因的具体功能研究还是空白。首先,本研究采用定点诱变方法构建pcr2-突变体,发现TTSS表达和分泌ExoS和ExoT蛋白的能力显著下降,在HeLa细胞感染实验中,ExoS和ExoT蛋白注入细胞的数量明显低于野生型菌株。其次,我们采用细菌双杂交系统研究了Pcr2蛋白与其它蛋白结合的可能性,发现Pcr2蛋白与PscB蛋白一起能够结合PopN蛋白,同时Western blot实验发现Pcr2蛋白能够调控PopN蛋白的分泌。最后,实验发现Pcr2蛋白本身也能够分泌到细胞外,可能与TTSS分泌器的早期形成过程有关。

    • 铜绿假单胞菌pcr2基因功能的研究

      2007, 47(5):779-784.

      摘要 (399) HTML (0) PDF 0.00 Byte (15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TSS)是铜绿假单胞菌的重要致病因子,pcr2基因位于TTSS基因簇中popN操纵子的第三位,有关该基因的具体功能研究还是空白。首先,本研究采用定点诱变方法构建pcr2-突变体,发现TTSS表达和分泌ExoS和ExoT蛋白的能力显著下降,在HeLa细胞感染实验中,ExoS和ExoT蛋白注入细胞的数量明显低于野生型菌株。其次,我们采用细菌双杂交系统研究了Pcr2蛋白与其它蛋白结合的可能性,发现Pcr2蛋白与PscB蛋白一起能够结合PopN蛋白,同时Western blot实验发现Pcr2蛋白能够调控PopN蛋白的分泌。最后,实验发现Pcr2蛋白本身也能够分泌到细胞外,可能与TTSS分泌器的早期形成过程有关。

    • Man8GlcNAc2糖基化的酿酒酵母菌株的构建

      2007, 47(5):785-789.

      摘要 (446) HTML (0) PDF 0.00 Byte (18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酿酒酵母糖蛋白的N-糖基化经过高尔基体的修饰后形成聚合度约150-200的甘露寡糖,高尔基体N-糖基化的糖基转移酶Mnn1p和Och1p在甘露寡糖的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通过同源重组置换敲除了酵母中的MNN1OCH1基因阻断高尔基体N-糖基化修饰,分离纯化了mnn1 och1突变株中的N-糖蛋白,糖酰胺酶PNGaseF酶解释放的N-糖链经过2-氨基吡啶衍生后,利用HPLC和MALDITOF/MS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突变株糖蛋白上的N-糖链。结果显示mnn1 och1突变株中的糖蛋白的N-糖链为结构单一的糖链,分子量为1794.66,推测为Man8GlcNAc2

    • Man8GlcNAc2糖基化的酿酒酵母菌株的构建

      2007, 47(5):785-789.

      摘要 (906) HTML (0) PDF 0.00 Byte (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酿酒酵母糖蛋白的N-糖基化经过高尔基体的修饰后形成聚合度约150-200的甘露寡糖,高尔基体N-糖基化的糖基转移酶Mnn1p和Och1p在甘露寡糖的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通过同源重组置换敲除了酵母中的MNN1OCH1基因阻断高尔基体N-糖基化修饰,分离纯化了mnn1 och1突变株中的N-糖蛋白,糖酰胺酶PNGaseF酶解释放的N-糖链经过2-氨基吡啶衍生后,利用HPLC和MALDITOF/MS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突变株糖蛋白上的N-糖链。结果显示mnn1 och1突变株中的糖蛋白的N-糖链为结构单一的糖链,分子量为1794.66,推测为Man8GlcNAc2

    • 大肠杆菌F18菌毛操纵子全基因克隆、表达及生物学活性

      2007, 47(5):790-794.

      摘要 (643) HTML (0) PDF 0.00 Byte (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PCR技术以猪产肠毒素大肠杆菌F18标准菌株107/86和2134P基因组DNA为模板成功地扩增出编码F18ab和F18ac完整菌毛操纵子fed基因。将它们分别克隆入表达质粒载体pET-22b(+),结合酶切和核苷酸序列分析证明了PCR预期扩增产物的正确性。然后将克隆的重组载体DNA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构建和筛选出分别含F18ab和F18ac完整fed基因的重组菌,经过IPTG诱导表达,在电镜下观察到上述两种重组菌能分别大量表达F18ab和F18ac菌毛。用热抽提法提纯其诱导表达的F18ab和F18ac菌毛,经SDS-PAGE电泳和考马斯亮蓝染色发现提纯后菌毛获单一分子量约为15kDa蛋白条带,免疫家兔后制备出高效价的兔抗血清,玻板凝集试验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体外诱导表达的F18ab和F18ac菌毛具有和野生F18菌毛相同的抗原性。用表达F18ab和F18ac菌毛的上述2株重组菌分别进行小肠上皮细胞体外吸附试验和吸附抑制试验,结果表明:2株重组菌和野生菌株一样具有较强的粘附易感仔猪小肠上皮细胞的能力,而用表达F18ab和F18ac重组菌提纯的菌毛制备出兔抗血清都能有效地抑制上述重组菌或野生菌株对易感仔猪小肠上皮细脃的吸附结合。

    • 大肠杆菌F18菌毛操纵子全基因克隆、表达及生物学活性

      2007, 47(5):790-794.

      摘要 (577) HTML (0) PDF 0.00 Byte (20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PCR技术以猪产肠毒素大肠杆菌F18标准菌株107/86和2134P基因组DNA为模板成功地扩增出编码F18ab和F18ac完整菌毛操纵子fed基因。将它们分别克隆入表达质粒载体pET-22b(+),结合酶切和核苷酸序列分析证明了PCR预期扩增产物的正确性。然后将克隆的重组载体DNA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构建和筛选出分别含F18ab和F18ac完整fed基因的重组菌,经过IPTG诱导表达,在电镜下观察到上述两种重组菌能分别大量表达F18ab和F18ac菌毛。用热抽提法提纯其诱导表达的F18ab和F18ac菌毛,经SDS-PAGE电泳和考马斯亮蓝染色发现提纯后菌毛获单一分子量约为15kDa蛋白条带,免疫家兔后制备出高效价的兔抗血清,玻板凝集试验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体外诱导表达的F18ab和F18ac菌毛具有和野生F18菌毛相同的抗原性。用表达F18ab和F18ac菌毛的上述2株重组菌分别进行小肠上皮细胞体外吸附试验和吸附抑制试验,结果表明:2株重组菌和野生菌株一样具有较强的粘附易感仔猪小肠上皮细胞的能力,而用表达F18ab和F18ac重组菌提纯的菌毛制备出兔抗血清都能有效地抑制上述重组菌或野生菌株对易感仔猪小肠上皮细脃的吸附结合。

    • 禽源大肠杆菌的分离及其毒力因子的检测

      2007, 47(5):795-799.

      摘要 (682) HTML (0) PDF 0.00 Byte (18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临床疑似大肠杆菌感染的病禽组织中分离到69株细菌(其中鹅源29株,鸡源40株);通过常规形态学、培养特性和生化特征的研究,确定为大肠杆菌。PCR检测表明,其中46株(66.7%)为F1+大肠杆菌,10株(14.5%)为F1+HPI+大肠杆菌,2株(2.9%)为HPI+大肠杆菌;通过比较还发现,F1菌毛和HPI在鹅源和鸡源大肠杆菌中以及不同脏器来源的菌株中具有相似的分子流行病学。O抗原鉴定结果表明鹅源大肠杆菌的O抗原型主要有O26、O78、O18、O117,鸡源大肠杆菌的O抗原型主要有O109、O24、O18、O139、O78。药敏试验表明,其中绝大多数菌株对先锋霉素V、呋喃妥因、庆大霉素敏感,对环丙沙星因菌株差异而不同,林可霉素、四环素、多粘菌素多不敏感。

    • 禽源大肠杆菌的分离及其毒力因子的检测

      2007, 47(5):795-799.

      摘要 (421) HTML (0) PDF 0.00 Byte (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临床疑似大肠杆菌感染的病禽组织中分离到69株细菌(其中鹅源29株,鸡源40株);通过常规形态学、培养特性和生化特征的研究,确定为大肠杆菌。PCR检测表明,其中46株(66.7%)为F1+大肠杆菌,10株(14.5%)为F1+HPI+大肠杆菌,2株(2.9%)为HPI+大肠杆菌;通过比较还发现,F1菌毛和HPI在鹅源和鸡源大肠杆菌中以及不同脏器来源的菌株中具有相似的分子流行病学。O抗原鉴定结果表明鹅源大肠杆菌的O抗原型主要有O26、O78、O18、O117,鸡源大肠杆菌的O抗原型主要有O109、O24、O18、O139、O78。药敏试验表明,其中绝大多数菌株对先锋霉素V、呋喃妥因、庆大霉素敏感,对环丙沙星因菌株差异而不同,林可霉素、四环素、多粘菌素多不敏感。

    • 通过基因组定量研究猪瘟病毒在细胞中的增殖特性

      2007, 47(5):800-804.

      摘要 (661) HTML (0) PDF 0.00 Byte (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间接免疫荧光、Real-time PCR和病毒感染滴度(TCID50)测定技术,分别从病毒抗原、病毒基因组RNA复制水平和病毒感染滴度变化3个方面,研究了猪瘟病毒(CSFV)在PK-15细胞中增殖的特点,用猪瘟病毒石门株感染96孔板培养的细胞,1×102个TCID50/孔,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后8h能检测到被荧光抗体染色的感染细胞,随感染时间的延长,出现荧光的细胞数量逐渐增多,在感染后72h,几乎所有细胞均能出现荧光。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在细胞感染初期的8~24h,病毒的基因组RNA复制呈加速趋势,其拷贝数在感染后72h达到高峰。此外,在感染后8h能检测到病毒基因组负链RNA转录,不过负链RNA在病毒增殖过程中维持在较低的水平。TCID50测定结果表明CSFV的感染滴度增加趋势与基因组类似,在病毒感染8h后能检测到具有感染性的子代病毒,感染滴度在8~20h之间逐渐增长,24~48h之间增长速度稍减慢,在感染后48~52h达到高峰,能在72h之内维持较高的感染滴度。

    • 通过基因组定量研究猪瘟病毒在细胞中的增殖特性

      2007, 47(5):800-804.

      摘要 (486) HTML (0) PDF 0.00 Byte (16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间接免疫荧光、Real-time PCR和病毒感染滴度(TCID50)测定技术,分别从病毒抗原、病毒基因组RNA复制水平和病毒感染滴度变化3个方面,研究了猪瘟病毒(CSFV)在PK-15细胞中增殖的特点,用猪瘟病毒石门株感染96孔板培养的细胞,1×102个TCID50/孔,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后8h能检测到被荧光抗体染色的感染细胞,随感染时间的延长,出现荧光的细胞数量逐渐增多,在感染后72h,几乎所有细胞均能出现荧光。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在细胞感染初期的8~24h,病毒的基因组RNA复制呈加速趋势,其拷贝数在感染后72h达到高峰。此外,在感染后8h能检测到病毒基因组负链RNA转录,不过负链RNA在病毒增殖过程中维持在较低的水平。TCID50测定结果表明CSFV的感染滴度增加趋势与基因组类似,在病毒感染8h后能检测到具有感染性的子代病毒,感染滴度在8~20h之间逐渐增长,24~48h之间增长速度稍减慢,在感染后48~52h达到高峰,能在72h之内维持较高的感染滴度。

    • 一株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广东分离株的基因组序列分析

      2007, 47(5):805-809.

      摘要 (692) HTML (0) PDF 0.00 Byte (16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广东省疑似流感发病猪分离到1株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A/Swine/Guangdong/01/2005(H3N2)),对其各个基因进行克隆与测序,并与GenBank中收录的其它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的相关基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HA全基因与广东2003~2004年分离的H3N2猪流感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与纽约90年代末分离的H3N2人流感毒株同源性在98.5%以上;NA基因与纽约1998~2000年分离的H3N2人流感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NS基因、M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H1N1亚型猪流感毒株A/swine/HongKong/273/1994(H1N1)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7.9%、98.4%,与美洲A/swine/Iowa/17672/1988(H1N1)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7%、97.1%;其他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H3N2人流感毒株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因此,推测其M和NS基因来源于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HA、NA及其他基因均来源于H3N2亚型人流感病毒。表明此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为H3N2亚型人流感病毒和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经基因重排而得到的重组病毒...

    • 一株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广东分离株的基因组序列分析

      2007, 47(5):805-809.

      摘要 (482) HTML (0) PDF 0.00 Byte (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广东省疑似流感发病猪分离到1株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A/Swine/Guangdong/01/2005(H3N2)),对其各个基因进行克隆与测序,并与GenBank中收录的其它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的相关基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HA全基因与广东2003~2004年分离的H3N2猪流感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与纽约90年代末分离的H3N2人流感毒株同源性在98.5%以上;NA基因与纽约1998~2000年分离的H3N2人流感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NS基因、M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H1N1亚型猪流感毒株A/swine/HongKong/273/1994(H1N1)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7.9%、98.4%,与美洲A/swine/Iowa/17672/1988(H1N1)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7%、97.1%;其他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H3N2人流感毒株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因此,推测其M和NS基因来源于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HA、NA及其他基因均来源于H3N2亚型人流感病毒。表明此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为H3N2亚型人流感病毒和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经基因重排而得到的重组病毒...

    • 痢疾杆菌侵袭HeLa细胞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2007, 47(5):810-816.

      摘要 (590) HTML (0) PDF 0.00 Byte (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cDNA微阵列技术检测了HeLa细胞被痢疾杆菌侵袭1h和3h后的基因表达变化,共发现2倍以上差异表达基因752个,上调基因有509个,下调基因有306个,并初步推测HeLa细胞通过激活某些信号通路,诱导表达多个基因,产生整体的细胞效应,以对抗痢疾杆菌的侵袭。对显著差异表达的两个基因TNFR 1B和ERBB2,在痢疾杆菌侵袭HeLa细胞1h和3h后的表达量经荧光实时定量PCR验证,确定这两个基因的确在痢疾杆菌侵袭期间高表达,它们在细胞对痢疾杆菌2457T侵袭反应中起重要的作用。这些结果促进了对痢疾杆菌分子致病机理的认识,也为形成预防和治疗痢疾的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 痢疾杆菌侵袭HeLa细胞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2007, 47(5):810-816.

      摘要 (468) HTML (0) PDF 0.00 Byte (16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cDNA微阵列技术检测了HeLa细胞被痢疾杆菌侵袭1h和3h后的基因表达变化,共发现2倍以上差异表达基因752个,上调基因有509个,下调基因有306个,并初步推测HeLa细胞通过激活某些信号通路,诱导表达多个基因,产生整体的细胞效应,以对抗痢疾杆菌的侵袭。对显著差异表达的两个基因TNFR 1B和ERBB2,在痢疾杆菌侵袭HeLa细胞1h和3h后的表达量经荧光实时定量PCR验证,确定这两个基因的确在痢疾杆菌侵袭期间高表达,它们在细胞对痢疾杆菌2457T侵袭反应中起重要的作用。这些结果促进了对痢疾杆菌分子致病机理的认识,也为形成预防和治疗痢疾的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 小麦印度腥黑粉菌线粒体DNA提取及其ATP6基因在真菌遗传发育分析中的应用

      2007, 47(5):817-822.

      摘要 (370) HTML (0) PDF 0.00 Byte (23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小麦印度腥黑粉菌(Tilletia indica Mitra)是一种世界范围的重要检疫性有害真菌,该病原菌和近似种之间冬孢子的形态特征极为相似,遗传关系非常相近。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讨小麦印度腥黑粉菌和近似种之间线粒体基因序列的差异,从新鲜菌丝中提取总DNA,经两次氯化铯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分离线粒体DNA(mtDNA),提取的mtDNA纯度较高,可用于克隆、酶切分析和PCR扩增等分析。选取基因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6的序列,并结合GenBank中相关种类的ATP6基因DNA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线粒体基因ATP6可用于科属水平的分类鉴定。

    • 小麦印度腥黑粉菌线粒体DNA提取及其ATP6基因在真菌遗传发育分析中的应用

      2007, 47(5):817-822.

      摘要 (449) HTML (0) PDF 0.00 Byte (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小麦印度腥黑粉菌(Tilletia indica Mitra)是一种世界范围的重要检疫性有害真菌,该病原菌和近似种之间冬孢子的形态特征极为相似,遗传关系非常相近。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讨小麦印度腥黑粉菌和近似种之间线粒体基因序列的差异,从新鲜菌丝中提取总DNA,经两次氯化铯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分离线粒体DNA(mtDNA),提取的mtDNA纯度较高,可用于克隆、酶切分析和PCR扩增等分析。选取基因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6的序列,并结合GenBank中相关种类的ATP6基因DNA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线粒体基因ATP6可用于科属水平的分类鉴定。

    • >生理和代谢
    • 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的生物活性及菌株D62的代谢产物分析

      2007, 47(5):823-827.

      摘要 (659) HTML (0) PDF 0.00 Byte (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琼脂移块法及WST-8法分别对分离自西双版纳药用植物的165株内生放线菌进行了抗菌、抗肿瘤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超过42%的菌株对病原菌表现出拮抗活性,且对病原真菌的总体拮抗活性明显强于土壤放线菌;78%的菌株表现出抗肿瘤活性,且大部分菌株(54.5%)具有强抗肿瘤活性。选取其中对真菌及肿瘤细胞均有高抑制活性的菌株D62,并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共分离得6个化合物,分别是Antimycin A4a(1),Antimycin A7a(2)、Antimycin A2a(3)、Antimycin A1a(4)、10-hydroxy-10-methyl-dodec-2-en-1,4-olide(5)及6-(2-(4-aminophenyl)-2-oxoethyl)-3,5-dimethyl-tetrahydropyran-2-one(6),其中化合物6为新化合物。以上结果表明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作为一类新的微生物资源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

    • 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的生物活性及菌株D62的代谢产物分析

      2007, 47(5):823-827.

      摘要 (479) HTML (0) PDF 0.00 Byte (19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琼脂移块法及WST-8法分别对分离自西双版纳药用植物的165株内生放线菌进行了抗菌、抗肿瘤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超过42%的菌株对病原菌表现出拮抗活性,且对病原真菌的总体拮抗活性明显强于土壤放线菌;78%的菌株表现出抗肿瘤活性,且大部分菌株(54.5%)具有强抗肿瘤活性。选取其中对真菌及肿瘤细胞均有高抑制活性的菌株D62,并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共分离得6个化合物,分别是Antimycin A4a(1),Antimycin A7a(2)、Antimycin A2a(3)、Antimycin A1a(4)、10-hydroxy-10-methyl-dodec-2-en-1,4-olide(5)及6-(2-(4-aminophenyl)-2-oxoethyl)-3,5-dimethyl-tetrahydropyran-2-one(6),其中化合物6为新化合物。以上结果表明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作为一类新的微生物资源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

    • 一株太平洋深海环己酮降解菌的筛选与功能研究

      2007, 47(5):828-833.

      摘要 (377) HTML (0) PDF 0.00 Byte (16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太平洋深海菌株中筛选到一株能以环己酮为唯一碳源生长的微球菌(CN1),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37℃,最适生长pH8,最适生长盐度6%。该菌可耐受高浓度环己酮(>44% V/V),并且在16.7%(V/V)的环己酮中生长最好。CN1可转化环己醇成环己酮,环己酮又可被快速降解、矿化。这表明该菌含有环己醇脱氢酶并且很可能还含有环己酮单加氧酶。通过兼并PCR克隆到450bp环己酮单加氧酶基因片段,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仅具有Baeyer-Villiger单加氧酶家族的保守序列,而且与节杆菌(Arthrobacter BP2)的环己酮单加氧酶同源性最高(80%),而与研究较深入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NCIMB 9871)单加氧酶的同源性仅为53%。由于目前报道的环己醇和环己酮的降解都是通过环己酮单加氧酶进行的,所以CN1的环己酮单加氧酶应该负责环己酮的降解。目前报道的环己酮降解菌都可以降解环戊酮,而CN1不可降解环戊酮,暗示了CN1的环己酮单加氧酶比较特别。另外,我们还首次发现在CN1中环己醇对环己酮的降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一株太平洋深海环己酮降解菌的筛选与功能研究

      2007, 47(5):828-833.

      摘要 (421) HTML (0) PDF 0.00 Byte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太平洋深海菌株中筛选到一株能以环己酮为唯一碳源生长的微球菌(CN1),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37℃,最适生长pH8,最适生长盐度6%。该菌可耐受高浓度环己酮(>44% V/V),并且在16.7%(V/V)的环己酮中生长最好。CN1可转化环己醇成环己酮,环己酮又可被快速降解、矿化。这表明该菌含有环己醇脱氢酶并且很可能还含有环己酮单加氧酶。通过兼并PCR克隆到450bp环己酮单加氧酶基因片段,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仅具有Baeyer-Villiger单加氧酶家族的保守序列,而且与节杆菌(Arthrobacter BP2)的环己酮单加氧酶同源性最高(80%),而与研究较深入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NCIMB 9871)单加氧酶的同源性仅为53%。由于目前报道的环己醇和环己酮的降解都是通过环己酮单加氧酶进行的,所以CN1的环己酮单加氧酶应该负责环己酮的降解。目前报道的环己酮降解菌都可以降解环戊酮,而CN1不可降解环戊酮,暗示了CN1的环己酮单加氧酶比较特别。另外,我们还首次发现在CN1中环己醇对环己酮的降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两株菌对氯氰菊酯及其降解产物3-PBA的协同代谢研究

      2007, 47(5):834-837.

      摘要 (943) HTML (0) PDF 0.00 Byte (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两株降解菌为材料,研究了它们对氯氰菊酯及其代谢中间产物3-苯氧基苯甲酸(3-PBA)的协同降解过程。在有3-PBA存在时,氯氰菊酯降解菌CDT3(Rhodococcus sp.)的生长会受到明显的抑制;低于200mg/L的氯氰菊酯对3-PBA降解菌PBM11(Pesudomonas sp.)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同时加入菌株CDT3和PBM11时,氯氰菊酯的降解速率较单独加入菌株CDT3时有所提高。菌株PBM11的菌数随氯氰菊酯和3-PBA的降解而增加,但CDT3的数量没有明显的增加。同时加入菌株CDT3和PBM11的处理中观察不到3-PBA的积累,在后加入PBM11的处理中可观察到24h内明显有3-PBA的积累,加入菌株PBM11后,3-PBA可被迅速降解。

    • 两株菌对氯氰菊酯及其降解产物3-PBA的协同代谢研究

      2007, 47(5):834-837.

      摘要 (657) HTML (0) PDF 0.00 Byte (14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两株降解菌为材料,研究了它们对氯氰菊酯及其代谢中间产物3-苯氧基苯甲酸(3-PBA)的协同降解过程。在有3-PBA存在时,氯氰菊酯降解菌CDT3(Rhodococcus sp.)的生长会受到明显的抑制;低于200mg/L的氯氰菊酯对3-PBA降解菌PBM11(Pesudomonas sp.)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同时加入菌株CDT3和PBM11时,氯氰菊酯的降解速率较单独加入菌株CDT3时有所提高。菌株PBM11的菌数随氯氰菊酯和3-PBA的降解而增加,但CDT3的数量没有明显的增加。同时加入菌株CDT3和PBM11的处理中观察不到3-PBA的积累,在后加入PBM11的处理中可观察到24h内明显有3-PBA的积累,加入菌株PBM11后,3-PBA可被迅速降解。

    • >酶和蛋白质
    • 中华根瘤菌自体诱导物合成酶基因的筛选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2007, 47(5):838-842.

      摘要 (830) HTML (0) PDF 0.00 Byte (20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携带有mariner转座子的质粒pJZ290随机插入诱变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建立突变子文库,并从中筛选到自体诱导物(autoinducer,AI)部分缺失突变株YW1。Arbitrary PCR扩增、DNA测序得到YW1基因组DNA中mariner转座子两端侧翼序列,经DNA序列拼接在GenBank上进行同源性分析后获得一个621bp的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该ORF编码的酶具有206个氨基酸,与草木樨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dicae)WSM419的LuxI类自体诱导物合成酶(autoinducer synthase)TraI的同源性高达99%。因此,也将该基因命名为traⅠ。将该基因克隆到广宿主范围表达载体pYC12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DH5α中成功表达,C18反相薄层层析(TLC)在阳性重组子培养上清中检测到四种自体诱导物分子,其中的两种正是AI缺失突变株YW1所缺失的AI,这些结果表明该traⅠ基因在苜蓿中华根瘤菌负责合成两种自体诱导物分子,为进一步研究其群体感应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

    • 中华根瘤菌自体诱导物合成酶基因的筛选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2007, 47(5):838-842.

      摘要 (876) HTML (0) PDF 0.00 Byte (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携带有mariner转座子的质粒pJZ290随机插入诱变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建立突变子文库,并从中筛选到自体诱导物(autoinducer,AI)部分缺失突变株YW1。Arbitrary PCR扩增、DNA测序得到YW1基因组DNA中mariner转座子两端侧翼序列,经DNA序列拼接在GenBank上进行同源性分析后获得一个621bp的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该ORF编码的酶具有206个氨基酸,与草木樨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dicae)WSM419的LuxI类自体诱导物合成酶(autoinducer synthase)TraI的同源性高达99%。因此,也将该基因命名为traⅠ。将该基因克隆到广宿主范围表达载体pYC12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DH5α中成功表达,C18反相薄层层析(TLC)在阳性重组子培养上清中检测到四种自体诱导物分子,其中的两种正是AI缺失突变株YW1所缺失的AI,这些结果表明该traⅠ基因在苜蓿中华根瘤菌负责合成两种自体诱导物分子,为进一步研究其群体感应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

    • 苏云金芽孢杆菌chiA,chiB全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序列分析

      2007, 47(5):843-848.

      摘要 (1021) HTML (0) PDF 0.00 Byte (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苏云金芽孢杆菌科默尔亚种15A3菌株基因组DNA为模版,用touchdown PCR方法扩增几丁质酶ChiA和ChiB的全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EF103273和DQ512474)。将PCR产物连接pUCm-T克隆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UCm-chiA和pUCm-chiB,分别转化E.coliXL-Blue。克隆的几丁质酶基因可以利用本身的启动子异源表达各自的蛋白,不需要几丁质作为诱导物。表达的几丁质酶能够分泌到胞外。证明15A3菌株可组成型表达2种几丁质酶。经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分析证明,chiA基因全长1426bp,含有343bp的上游非编码区和1083bp的ORF,编码360个氨基酸。推测成熟蛋白分子量为36kD,只有一个几丁质酶催化域。chiB基因全长2279bp,含有248bp的上游非编码区和2031bp的ORF,编码676个氨基酸。推测成熟蛋白分子量约为70.6kD,具有三个功能域。核苷酸序列分析显示chiAchiB的启动子所处的位置及转录起始碱基都不相同,-35区相同,而-10区有两个碱基不同,SD序列也不完全一致。

    • 苏云金芽孢杆菌chiA,chiB全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序列分析

      2007, 47(5):843-848.

      摘要 (967) HTML (0) PDF 0.00 Byte (42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苏云金芽孢杆菌科默尔亚种15A3菌株基因组DNA为模版,用touchdown PCR方法扩增几丁质酶ChiA和ChiB的全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EF103273和DQ512474)。将PCR产物连接pUCm-T克隆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UCm-chiA和pUCm-chiB,分别转化E.coliXL-Blue。克隆的几丁质酶基因可以利用本身的启动子异源表达各自的蛋白,不需要几丁质作为诱导物。表达的几丁质酶能够分泌到胞外。证明15A3菌株可组成型表达2种几丁质酶。经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分析证明,chiA基因全长1426bp,含有343bp的上游非编码区和1083bp的ORF,编码360个氨基酸。推测成熟蛋白分子量为36kD,只有一个几丁质酶催化域。chiB基因全长2279bp,含有248bp的上游非编码区和2031bp的ORF,编码676个氨基酸。推测成熟蛋白分子量约为70.6kD,具有三个功能域。核苷酸序列分析显示chiAchiB的启动子所处的位置及转录起始碱基都不相同,-35区相同,而-10区有两个碱基不同,SD序列也不完全一致。

    • NsdB——天蓝色链霉菌A3(2)中一个负调控抗生素产量蛋白的研究

      2007, 47(5):849-854.

      摘要 (678) HTML (0) PDF 0.00 Byte (12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TPR(tetratricopeptide repeat)是在很多蛋白中均被发现到的一个含有34个氨基酸的蛋白重复序列,其基本功能是参与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天蓝色链霉菌A3(2)中有70个蛋白含有类TPR结构域,NsdA是其中的一个,研究发现该蛋白对天蓝色链霉菌的产孢和产素都有负调控作用。本研究中发现基因SCO7252和SCO1593编码含TPR结构的蛋白,中断SCO7252基因后菌株放线紫红素和钙依赖抗生素产量均提高,但形态分化没有明显变化,基因SCO1593中断后菌株在产孢产素及形态等各方面均未受到影响。基因SCO7252被命名为nsdB,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生长30h时开始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分析表明,天蓝色链霉菌的70个含类TPR结构的蛋白中有32个仅含该结构域,有25个另外含有DNA结合区域,这些暗示着它们可能直接控制基因的表达。

    • NsdB——天蓝色链霉菌A3(2)中一个负调控抗生素产量蛋白的研究

      2007, 47(5):849-854.

      摘要 (750) HTML (0) PDF 0.00 Byte (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TPR(tetratricopeptide repeat)是在很多蛋白中均被发现到的一个含有34个氨基酸的蛋白重复序列,其基本功能是参与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天蓝色链霉菌A3(2)中有70个蛋白含有类TPR结构域,NsdA是其中的一个,研究发现该蛋白对天蓝色链霉菌的产孢和产素都有负调控作用。本研究中发现基因SCO7252和SCO1593编码含TPR结构的蛋白,中断SCO7252基因后菌株放线紫红素和钙依赖抗生素产量均提高,但形态分化没有明显变化,基因SCO1593中断后菌株在产孢产素及形态等各方面均未受到影响。基因SCO7252被命名为nsdB,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生长30h时开始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分析表明,天蓝色链霉菌的70个含类TPR结构的蛋白中有32个仅含该结构域,有25个另外含有DNA结合区域,这些暗示着它们可能直接控制基因的表达。

    • 哈氏弧菌dam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2007, 47(5):855-859.

      摘要 (688) HTML (0) PDF 0.00 Byte (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兼并PCR的方法克隆得到哈氏弧菌T4的DNA腺嘌呤甲基化酶(dam)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279个氨基酸,与其它已知弧菌的Dam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与副溶血弧菌Dam的相同性达95%。功能检验表明所克隆的dam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具有DNA腺嘌呤甲基化酶活性,能够甲基化大肠杆菌染色体DNA GATC序列中的腺嘌呤。运用染色体步移法获得dam基因上游的3251 bp DNA,发现该区域含有3个基因,其与dam在染色体上的相对排列顺序为:莽草酸激酶-脱氢奎尼酸合成酶-damX-dam。对dam上游DNA序列研究发现位于翻译起点ATG上游的78bp、112bp和477bpDNA片段皆具有启动子活性,但前者的活性明显高于后二者。

    • 哈氏弧菌dam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2007, 47(5):855-859.

      摘要 (812) HTML (0) PDF 0.00 Byte (15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兼并PCR的方法克隆得到哈氏弧菌T4的DNA腺嘌呤甲基化酶(dam)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279个氨基酸,与其它已知弧菌的Dam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与副溶血弧菌Dam的相同性达95%。功能检验表明所克隆的dam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具有DNA腺嘌呤甲基化酶活性,能够甲基化大肠杆菌染色体DNA GATC序列中的腺嘌呤。运用染色体步移法获得dam基因上游的3251 bp DNA,发现该区域含有3个基因,其与dam在染色体上的相对排列顺序为:莽草酸激酶-脱氢奎尼酸合成酶-damX-dam。对dam上游DNA序列研究发现位于翻译起点ATG上游的78bp、112bp和477bpDNA片段皆具有启动子活性,但前者的活性明显高于后二者。

    • 猪链球菌国内分离株精氨酸脱亚氨酶的克隆表达及其活性分析

      2007, 47(5):860-864.

      摘要 (507) HTML (0) PDF 0.00 Byte (20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GenBank上精氨酸脱亚氨酶(arginine deiminase,AD)序列AF546864,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用PCR检测29株猪链球菌和7株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的ad基因,发现29株猪链球菌均能检出此基因,而7株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均未检出。扩增出的猪链球菌2型(SS2)强毒株HA9801的ad基因片段,定向克隆至pBAD/Myc-HisC严紧型质粒并转化TOP10。阳性重组菌经L-阿拉伯糖诱导,表达出分子量约47000Da的重组蛋白。经镍柱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重组酶。活性分析显示,该酶具有巯基酶和金属酶的特征,其最适反应温度为37℃,最适pH值为6.5。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该酶能与SS2-HA9801全菌制备的兔抗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其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检测该酶有助于进一步分析猪链球菌可能的毒力因子。

    • 猪链球菌国内分离株精氨酸脱亚氨酶的克隆表达及其活性分析

      2007, 47(5):860-864.

      摘要 (736) HTML (0) PDF 0.00 Byte (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GenBank上精氨酸脱亚氨酶(arginine deiminase,AD)序列AF546864,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用PCR检测29株猪链球菌和7株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的ad基因,发现29株猪链球菌均能检出此基因,而7株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均未检出。扩增出的猪链球菌2型(SS2)强毒株HA9801的ad基因片段,定向克隆至pBAD/Myc-HisC严紧型质粒并转化TOP10。阳性重组菌经L-阿拉伯糖诱导,表达出分子量约47000Da的重组蛋白。经镍柱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重组酶。活性分析显示,该酶具有巯基酶和金属酶的特征,其最适反应温度为37℃,最适pH值为6.5。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该酶能与SS2-HA9801全菌制备的兔抗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其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检测该酶有助于进一步分析猪链球菌可能的毒力因子。

    • 苏云金芽胞杆菌杀线虫伴胞晶体蛋白基因cry6Aa的克隆与表达

      2007, 47(5):865-868.

      摘要 (702) HTML (0) PDF 0.00 Byte (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晶体蛋白N-末端氨基酸测序,设计简并探针,从对根结线虫高毒力苏云金芽胞杆菌YBT-1518菌株中克隆到1个含有杀线虫晶体蛋白基因的片段。序列测定表明该序列含有两个ORF(orf1和orf2),其中orf1与基因cry6Aa1同源性为98%,已在GenBank上登录(Acc.NO.AF499736),并被命名为cry6Aa2。将克隆的该片段克隆到穿梭载体pHT304上,并转化苏云金芽胞杆菌无晶体突变株BMB171,重组菌株可形成米粒状伴胞晶体。生物测定表明,表达的毒素蛋白对北方根结线虫的LC50为9.47μg/mL,毒力与出发菌株(10.74μg/mL)相当。

    • 苏云金芽胞杆菌杀线虫伴胞晶体蛋白基因cry6Aa的克隆与表达

      2007, 47(5):865-868.

      摘要 (824) HTML (0) PDF 0.00 Byte (17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晶体蛋白N-末端氨基酸测序,设计简并探针,从对根结线虫高毒力苏云金芽胞杆菌YBT-1518菌株中克隆到1个含有杀线虫晶体蛋白基因的片段。序列测定表明该序列含有两个ORF(orf1和orf2),其中orf1与基因cry6Aa1同源性为98%,已在GenBank上登录(Acc.NO.AF499736),并被命名为cry6Aa2。将克隆的该片段克隆到穿梭载体pHT304上,并转化苏云金芽胞杆菌无晶体突变株BMB171,重组菌株可形成米粒状伴胞晶体。生物测定表明,表达的毒素蛋白对北方根结线虫的LC50为9.47μg/mL,毒力与出发菌株(10.74μg/mL)相当。

    • >生态和环境微生物学
    • 南海深海沉积物烷烃降解菌的富集分离与多样性初步分析

      2007, 47(5):869-873.

      摘要 (623) HTML (0) PDF 0.00 Byte (21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培养和非培养2种手段研究了南海沉积物中石油降解菌的多样性。通过烷烃富集培养,从2个站点不同深度的南海沉积物样品中富集筛选出48株深海细菌,其中27株对十六烷有降解能力。表面张力测定结果表明,4株降解菌同时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剂产生能力,2株Dietzia maris菌能使水的表面张力降至33mN/m左右,这是该种微生物产表面活性剂的首次报道。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显示,南海沉积物富集物中的烷烃降解菌优势菌是芽孢杆菌,而且有多种。其中,Bacillus aquimaris在两个站点的7个样品的富集物中都是优势菌。此外,Sporosarcina,Halomona以及Brevibacterium属的细菌在不同样品中也表现为除Bacillus之外的优势菌。

    • 南海深海沉积物烷烃降解菌的富集分离与多样性初步分析

      2007, 47(5):869-873.

      摘要 (878) HTML (0) PDF 0.00 Byte (1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培养和非培养2种手段研究了南海沉积物中石油降解菌的多样性。通过烷烃富集培养,从2个站点不同深度的南海沉积物样品中富集筛选出48株深海细菌,其中27株对十六烷有降解能力。表面张力测定结果表明,4株降解菌同时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剂产生能力,2株Dietzia maris菌能使水的表面张力降至33mN/m左右,这是该种微生物产表面活性剂的首次报道。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显示,南海沉积物富集物中的烷烃降解菌优势菌是芽孢杆菌,而且有多种。其中,Bacillus aquimaris在两个站点的7个样品的富集物中都是优势菌。此外,Sporosarcina,Halomona以及Brevibacterium属的细菌在不同样品中也表现为除Bacillus之外的优势菌。

    • VHH/TLH溶血素基因在海洋弧菌中分布的研究

      2007, 47(5):874-881.

      摘要 (1099) HTML (0) PDF 0.00 Byte (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哈维氏弧菌(V. harveyi)的VHH溶血素是对海水养殖鱼类的潜在致病因子。哈维氏弧菌的VHH溶血素基因与副溶血弧菌(V. parahaemolyticus)的TLH热不稳定性溶血素基因具有高度相似性,其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达到85.6%。根据哈维氏弧菌vhhA溶血素基因序列,合成一个地高辛标记的VHH基因探针,利用其进行Southern Blot,检测VHH溶血素基因在57株弧菌(包括26株国际标准菌株,20株哈维氏弧菌,11株副溶血弧菌)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VHH基因探针与13株弧菌标准菌株有强杂交信号,包括2株溶藻胶弧菌(V. alginolyticus),2株哈维氏弧菌以及1株霍氏格里蒙菌(Grimontia hollisae),坎贝氏弧菌(V. campbellii),辛辛那提弧菌(V. cincinatiensis),费氏弧菌(V. fischeri),拟态弧菌(V. mimicus),飘浮弧菌(V. natriegens),副溶血弧菌,解蛋白弧菌(V. proteolyticus)和火神弧菌(V. logei)。与6株弧菌标准菌株有弱杂交信号,包括鳗弧菌(V. anguillarum),河口弧菌(V. aestuarianus),美人鱼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 damselae),河弧菌(V. fluvialis),弗尼斯弧菌(V. furnissii)和创伤弧菌(V. vulnificus),而另外7株弧菌标准菌株中无杂交信号。所有的哈维氏弧菌菌株至少含有一条杂交带,其中菌株VIB 645, VIB 648 和 SF-1分别含有2条杂交带。11株副溶血弧菌中均含有一条杂交带。上述数据表明,vhh/tlh溶血素基因广泛分布于弧菌中,尤其是哈维氏弧菌相关菌株和费氏弧菌相关菌株中。另外对鳗弧菌VIB 72, 坎贝氏弧菌VIB 285, 飘浮弧菌VIB 299和哈维氏弧菌VIB 647的vhh/tlh溶血素基因进行克隆并测序,其氨基酸序列与VHH溶血素和TLH溶血素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67%~99%和69%~91%。对vhh/tlh溶血素基因在弧菌中的分布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确定这类溶血素基因在病原弧菌致病性中的作用。

    • VHH/TLH溶血素基因在海洋弧菌中分布的研究

      2007, 47(5):874-881.

      摘要 (1071) HTML (0) PDF 0.00 Byte (23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哈维氏弧菌(V. harveyi)的VHH溶血素是对海水养殖鱼类的潜在致病因子。哈维氏弧菌的VHH溶血素基因与副溶血弧菌(V. parahaemolyticus)的TLH热不稳定性溶血素基因具有高度相似性,其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达到85.6%。根据哈维氏弧菌vhhA溶血素基因序列,合成一个地高辛标记的VHH基因探针,利用其进行Southern Blot,检测VHH溶血素基因在57株弧菌(包括26株国际标准菌株,20株哈维氏弧菌,11株副溶血弧菌)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VHH基因探针与13株弧菌标准菌株有强杂交信号,包括2株溶藻胶弧菌(V. alginolyticus),2株哈维氏弧菌以及1株霍氏格里蒙菌(Grimontia hollisae),坎贝氏弧菌(V. campbellii),辛辛那提弧菌(V. cincinatiensis),费氏弧菌(V. fischeri),拟态弧菌(V. mimicus),飘浮弧菌(V. natriegens),副溶血弧菌,解蛋白弧菌(V. proteolyticus)和火神弧菌(V. logei)。与6株弧菌标准菌株有弱杂交信号,包括鳗弧菌(V. anguillarum),河口弧菌(V. aestuarianus),美人鱼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 damselae),河弧菌(V. fluvialis),弗尼斯弧菌(V. furnissii)和创伤弧菌(V. vulnificus),而另外7株弧菌标准菌株中无杂交信号。所有的哈维氏弧菌菌株至少含有一条杂交带,其中菌株VIB 645, VIB 648 和 SF-1分别含有2条杂交带。11株副溶血弧菌中均含有一条杂交带。上述数据表明,vhh/tlh溶血素基因广泛分布于弧菌中,尤其是哈维氏弧菌相关菌株和费氏弧菌相关菌株中。另外对鳗弧菌VIB 72, 坎贝氏弧菌VIB 285, 飘浮弧菌VIB 299和哈维氏弧菌VIB 647的vhh/tlh溶血素基因进行克隆并测序,其氨基酸序列与VHH溶血素和TLH溶血素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67%~99%和69%~91%。对vhh/tlh溶血素基因在弧菌中的分布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确定这类溶血素基因在病原弧菌致病性中的作用。

    • 不同培养基组合提高土壤细菌可培养性的研究

      2007, 47(5):882-887.

      摘要 (471) HTML (0) PDF 0.00 Byte (38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选择性采用多培养基组合以提高土壤细菌可培养性,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研究了贫营养、富营养和自然营养培养基在3种培养方式下获得细菌种群的差异。结果表明:平板培养条件下,细菌在贫营养培养基上生长较慢,菌落连续稳定形成。培养5d后,富营养的LB培养基和贫营养的R2A培养基获得菌落数最多,分别是贫营养的0.1×LB培养基获得菌落数的5.1倍和5.3倍。7种培养基中,LB培养基获得细菌种群数目最多,营养成分适当稀释后,培养物中有新的种群出现。贫营养培养基和富营养培养基培养物DGGE图谱相似性低,条带互补性强。三角瓶静置培养时,R2A和LB培养基获得细菌种群数目较多,其它几种培养基获得的细菌类群都能在这2种培养基中找到。试管静置培养条件下,LB培养基获得细菌种群数目最多,某些种群也只出现在R2A培养基和TSB培养基上,R2A及LB培养基与TSB培养基获得的细菌种群差异较为明显。研究结果为特殊培养基设计及选用合适培养基分离土壤细菌提供参考。

    • 不同培养基组合提高土壤细菌可培养性的研究

      2007, 47(5):882-887.

      摘要 (1193) HTML (0) PDF 0.00 Byte (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选择性采用多培养基组合以提高土壤细菌可培养性,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研究了贫营养、富营养和自然营养培养基在3种培养方式下获得细菌种群的差异。结果表明:平板培养条件下,细菌在贫营养培养基上生长较慢,菌落连续稳定形成。培养5d后,富营养的LB培养基和贫营养的R2A培养基获得菌落数最多,分别是贫营养的0.1×LB培养基获得菌落数的5.1倍和5.3倍。7种培养基中,LB培养基获得细菌种群数目最多,营养成分适当稀释后,培养物中有新的种群出现。贫营养培养基和富营养培养基培养物DGGE图谱相似性低,条带互补性强。三角瓶静置培养时,R2A和LB培养基获得细菌种群数目较多,其它几种培养基获得的细菌类群都能在这2种培养基中找到。试管静置培养条件下,LB培养基获得细菌种群数目最多,某些种群也只出现在R2A培养基和TSB培养基上,R2A及LB培养基与TSB培养基获得的细菌种群差异较为明显。研究结果为特殊培养基设计及选用合适培养基分离土壤细菌提供参考。

    • 蝎子肠道内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2007, 47(5):888-893.

      摘要 (978) HTML (0) PDF 0.00 Byte (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蝎子是一种重要的药用动物,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分别采用非培养和纯培养方法研究蝎子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非培养方法检测到的蝎子肠道内微生物大部分属于α, β, γ-Proteobacteria类群,纯培养法分离到的菌株多属于高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菌, 两种方法都检测到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沙雷氏菌属(Serratia)、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菌株, 综合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蝎子肠道微生物共包括23个属,分别是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沙雷氏菌属(Serrat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气单胞菌属(Aeromonas)、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土地杆菌属(Pedobacter)、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罗尔斯通氏菌属(Ralstonia) 、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鞘鞍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 )、戈登氏菌属(Gordonia)、诺卡氏菌属(Nocardia)、红球菌属(Rhodococcus)、两面神菌属(Janibacter)、考克氏菌属(Kocuria)、微球菌属(Micrococcus)、壤霉菌属(Agromyce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土壤球菌属(Agrococcus)、异常球菌属(Deinococcus)、鸟氨酸微菌属(Ornithinimicrobium),还有一些属于不能培养的未知菌。

    • 蝎子肠道内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2007, 47(5):888-893.

      摘要 (918) HTML (0) PDF 0.00 Byte (16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蝎子是一种重要的药用动物,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分别采用非培养和纯培养方法研究蝎子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非培养方法检测到的蝎子肠道内微生物大部分属于α, β, γ-Proteobacteria类群,纯培养法分离到的菌株多属于高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菌, 两种方法都检测到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沙雷氏菌属(Serratia)、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菌株, 综合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蝎子肠道微生物共包括23个属,分别是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沙雷氏菌属(Serrat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气单胞菌属(Aeromonas)、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土地杆菌属(Pedobacter)、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罗尔斯通氏菌属(Ralstonia) 、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鞘鞍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 )、戈登氏菌属(Gordonia)、诺卡氏菌属(Nocardia)、红球菌属(Rhodococcus)、两面神菌属(Janibacter)、考克氏菌属(Kocuria)、微球菌属(Micrococcus)、壤霉菌属(Agromyce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土壤球菌属(Agrococcus)、异常球菌属(Deinococcus)、鸟氨酸微菌属(Ornithinimicrobium),还有一些属于不能培养的未知菌。

    • >侵染和免疫
    • 一株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野毒株致病性及其全基因组序列比较

      2007, 47(5):894-898.

      摘要 (512) HTML (0) PDF 0.00 Byte (18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山东某商品代肉鸡场表现生长迟缓的14日龄病鸡群分离到一株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C14株。C14株感染1日龄SPF鸡能抑制对禽流感病毒(AIV)的抗体反应,还能与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在免疫抑制上起协同作用。用PCR方法分段扩增出C14基因组的三条部分重叠片段,分别克隆于T载体并进行测序,拼接后得到其全基因组序列。测序结果表明,CAV-C14株基因组全长2298bp,含有3个互相重叠的开放阅读框和1个调控区。将C14与国内外已发表的CAV参考株基因组比较,同源性为97.2%~99.2%。序列比较表明CAV非编码区中含有的多个与复制及转录调控相关已知基序的序列都非常保守。CAV的3个编码基因VP1、VP2和VP3均有一定程度变异,以VP1变异性最大,且不同毒株间的3个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变异是互不相关的。

    • 一株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野毒株致病性及其全基因组序列比较

      2007, 47(5):894-898.

      摘要 (460) HTML (0) PDF 0.00 Byte (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山东某商品代肉鸡场表现生长迟缓的14日龄病鸡群分离到一株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C14株。C14株感染1日龄SPF鸡能抑制对禽流感病毒(AIV)的抗体反应,还能与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在免疫抑制上起协同作用。用PCR方法分段扩增出C14基因组的三条部分重叠片段,分别克隆于T载体并进行测序,拼接后得到其全基因组序列。测序结果表明,CAV-C14株基因组全长2298bp,含有3个互相重叠的开放阅读框和1个调控区。将C14与国内外已发表的CAV参考株基因组比较,同源性为97.2%~99.2%。序列比较表明CAV非编码区中含有的多个与复制及转录调控相关已知基序的序列都非常保守。CAV的3个编码基因VP1、VP2和VP3均有一定程度变异,以VP1变异性最大,且不同毒株间的3个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变异是互不相关的。

    • 生殖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激活核因子κB诱导人单核细胞表达前炎症细胞因子及凋亡

      2007, 47(5):899-904.

      摘要 (437) HTML (0) PDF 0.00 Byte (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生殖支原体(Mg)潜在的致病性及其脂质相关膜蛋白(LAMPs)诱导人单核细胞(THP-1)凋亡及表达前炎症细胞因子(CKs)的分子机制,用Mg提取的LAMPs刺激THP-1细胞,以ELISA法和RT-PCR方法分析CKs产生和其mRNA的表达。不同试实验组的细胞经AnnexinV联合PI染色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采用EMSA方法检测LAMPs处理的THP-1细胞中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的激活,并分析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yrrolidine dithiocoarbamate,PDTC)对LAMPs处理的THP-1细胞产生CKs的量和其mRNA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LAMPs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刺激THP-1细胞产生TNF-α、IL-1β和IL-6,且能激活NF-κB诱导THP-1细胞表达CKs的mRNA及发生凋亡,PDTC能显著抑制CKs的mRNA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由于LAMPs能激活NF-κB诱导THP-1细胞表达CKs及产生细胞凋亡,因而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

    • 生殖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激活核因子κB诱导人单核细胞表达前炎症细胞因子及凋亡

      2007, 47(5):899-904.

      摘要 (464) HTML (0) PDF 0.00 Byte (13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生殖支原体(Mg)潜在的致病性及其脂质相关膜蛋白(LAMPs)诱导人单核细胞(THP-1)凋亡及表达前炎症细胞因子(CKs)的分子机制,用Mg提取的LAMPs刺激THP-1细胞,以ELISA法和RT-PCR方法分析CKs产生和其mRNA的表达。不同试实验组的细胞经AnnexinV联合PI染色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采用EMSA方法检测LAMPs处理的THP-1细胞中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的激活,并分析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yrrolidine dithiocoarbamate,PDTC)对LAMPs处理的THP-1细胞产生CKs的量和其mRNA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LAMPs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刺激THP-1细胞产生TNF-α、IL-1β和IL-6,且能激活NF-κB诱导THP-1细胞表达CKs的mRNA及发生凋亡,PDTC能显著抑制CKs的mRNA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由于LAMPs能激活NF-κB诱导THP-1细胞表达CKs及产生细胞凋亡,因而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

    • >技术与方法
    • 氩离子注入介导麻黄基因组DNA转化获得产麻黄碱重组酵母菌

      2007, 47(5):905-909.

      摘要 (368) HTML (0) PDF 0.00 Byte (17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氩离子(Ar+)注入介导蓝麻黄基因组DNA在异常汉逊酵母(Hansenula anomala)中随机转化,转化后的酵母菌经BTB指示性辅助筛选、斜面传代、液体培养、铜铬盐定性检识和RP-HPLC定量检测,获得了遗传稳定的以葡萄糖为碳源、NaNO3为氮源生物合成麻黄碱和(或)伪麻黄碱的重组酵母菌3株。液体培养72h,RP-HPLC测试胞外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最高产量分别为11.87mg/L和4.11mg/L;胞内伪麻黄碱最高含量为294.86mg/g干细胞,胞内麻黄碱未检出。分析了Ar+注入介导蓝麻黄基因组DNA在酵母菌中的遗传转化效率,探讨了麻黄基因组DNA大分子的完整性对其在酵母菌中遗传转化的影响。

    • 氩离子注入介导麻黄基因组DNA转化获得产麻黄碱重组酵母菌

      2007, 47(5):905-909.

      摘要 (663) HTML (0) PDF 0.00 Byte (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氩离子(Ar+)注入介导蓝麻黄基因组DNA在异常汉逊酵母(Hansenula anomala)中随机转化,转化后的酵母菌经BTB指示性辅助筛选、斜面传代、液体培养、铜铬盐定性检识和RP-HPLC定量检测,获得了遗传稳定的以葡萄糖为碳源、NaNO3为氮源生物合成麻黄碱和(或)伪麻黄碱的重组酵母菌3株。液体培养72h,RP-HPLC测试胞外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最高产量分别为11.87mg/L和4.11mg/L;胞内伪麻黄碱最高含量为294.86mg/g干细胞,胞内麻黄碱未检出。分析了Ar+注入介导蓝麻黄基因组DNA在酵母菌中的遗传转化效率,探讨了麻黄基因组DNA大分子的完整性对其在酵母菌中遗传转化的影响。

    • >研究简报
    • Pseudomonas mosselii E1铁载体合成相关基因cysI的克隆与功能初步分析

      2007, 47(5):910-913.

      摘要 (554) HTML (0) PDF 0.00 Byte (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棉花根际分离的铁载体产生菌E1,其16SrDNA与Pseudomonas mosselii ATCCBAA-99的同源性为100%。采用三亲本杂交方法将携带转座子Tn5-1063的质粒pRL1063a导入E1中进行转座子插入诱变。利用CAS法,从1000个突变株中,筛选到一株铁载体合成缺失突变株E1-185。利用TAIL-PCR方法,扩增位于Tn5-1063两端的侧翼序列。测序结果表明,转座子插入到E1的cysI基因内。该基因与Pseudomonas entomophila L48的cysI同源性为96%,其CysI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7%。该基因与半胱氨酸的合成密切相关,而在加有半胱氨酸的CAS平板上,突变株恢复了铁载体产生能力,证明cysI在E1铁载体合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据推测,cysI可能与铁载体合成途径中关键蛋白acyl-S-PCPs的形成有关。

    • Pseudomonas mosselii E1铁载体合成相关基因cysI的克隆与功能初步分析

      2007, 47(5):910-913.

      摘要 (836) HTML (0) PDF 0.00 Byte (18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棉花根际分离的铁载体产生菌E1,其16SrDNA与Pseudomonas mosselii ATCCBAA-99的同源性为100%。采用三亲本杂交方法将携带转座子Tn5-1063的质粒pRL1063a导入E1中进行转座子插入诱变。利用CAS法,从1000个突变株中,筛选到一株铁载体合成缺失突变株E1-185。利用TAIL-PCR方法,扩增位于Tn5-1063两端的侧翼序列。测序结果表明,转座子插入到E1的cysI基因内。该基因与Pseudomonas entomophila L48的cysI同源性为96%,其CysI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7%。该基因与半胱氨酸的合成密切相关,而在加有半胱氨酸的CAS平板上,突变株恢复了铁载体产生能力,证明cysI在E1铁载体合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据推测,cysI可能与铁载体合成途径中关键蛋白acyl-S-PCPs的形成有关。

    • 不同培养方式对细菌纤维素产量和结构性质的影响

      2007, 47(5):914-917.

      摘要 (600) HTML (0) PDF 0.00 Byte (22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考察了自行筛选的Acetobacter xylinum NUST4.2在静置培养和发酵罐培养获得的细菌纤维素(BC)的产量、基本结构和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静置培养时产纤维素7.5g/L,产率为0.052g/L/h,在机械搅拌发酵罐中培养3d产量达3.13g/L,产率达0.043g/L/h;SEM分析显示静置培养和发酵罐培养得到的纤维素均具有网状结构,但静置获得的纤维素丝带相互缠绕且层状重叠,更加致密,丝带更细;FT-IR分析知搅拌不改变纤维素的化学结构,但能减弱分子间氢键,和XRD结合分析可知静置培养的纤维素具有更高结晶指数,更高Iα含量和更大晶粒尺寸,但不改变晶型,仍为纤维素I型,说明搅拌会干扰纤维素初始纤丝的结晶,有利于形成更小的晶粒和较Iα稳定的Iβ。与棉纤维素相比,静置培养获得的纤维素的热稳定性更好,而发酵罐培养获得的纤维素则阻燃性更好。

    • 不同培养方式对细菌纤维素产量和结构性质的影响

      2007, 47(5):914-917.

      摘要 (601) HTML (0) PDF 0.00 Byte (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考察了自行筛选的Acetobacter xylinum NUST4.2在静置培养和发酵罐培养获得的细菌纤维素(BC)的产量、基本结构和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静置培养时产纤维素7.5g/L,产率为0.052g/L/h,在机械搅拌发酵罐中培养3d产量达3.13g/L,产率达0.043g/L/h;SEM分析显示静置培养和发酵罐培养得到的纤维素均具有网状结构,但静置获得的纤维素丝带相互缠绕且层状重叠,更加致密,丝带更细;FT-IR分析知搅拌不改变纤维素的化学结构,但能减弱分子间氢键,和XRD结合分析可知静置培养的纤维素具有更高结晶指数,更高Iα含量和更大晶粒尺寸,但不改变晶型,仍为纤维素I型,说明搅拌会干扰纤维素初始纤丝的结晶,有利于形成更小的晶粒和较Iα稳定的Iβ。与棉纤维素相比,静置培养获得的纤维素的热稳定性更好,而发酵罐培养获得的纤维素则阻燃性更好。

    • 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HEC4株和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E058株毒力相关特性的比较

      2007, 47(5):918-922.

      摘要 (356) HTML (0) PDF 0.00 Byte (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人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u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UPEC)HEC4株和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E058株进行毒力基因和其他相关特性的比较,结果显示,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毒力基因,包括一些存在于APEC中一个大的可传递质粒上的基因;同时,它们也具有一些相似的生化特性。对SPF鸡的致病性试验显示,这两株分离株具有相似的致病力。因此,对于APEC和UPEC的相关性,以及APEC是否有可能导致人尿道感染或者成为UPEC的毒力基因贮主,有待进一步研究。

    • 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HEC4株和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E058株毒力相关特性的比较

      2007, 47(5):918-922.

      摘要 (409) HTML (0) PDF 0.00 Byte (2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人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u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UPEC)HEC4株和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E058株进行毒力基因和其他相关特性的比较,结果显示,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毒力基因,包括一些存在于APEC中一个大的可传递质粒上的基因;同时,它们也具有一些相似的生化特性。对SPF鸡的致病性试验显示,这两株分离株具有相似的致病力。因此,对于APEC和UPEC的相关性,以及APEC是否有可能导致人尿道感染或者成为UPEC的毒力基因贮主,有待进一步研究。

    •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IC基因插入失活突变株构建及免疫原性分析

      2007, 47(5):923-927.

      摘要 (615) HTML (0) PDF 0.00 Byte (10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是引起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PP)的呼吸道病原菌,其分泌的Apx毒素是最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为构建APP突变弱毒菌株,在apxIC基因下游XhoI酶切位点处插入氯霉素抗性基因(Chlr)制备转移载体,通过电转化导入APP血清10型参考菌株(D13039)进行同源重组,筛选获得apxIC基因插入突变菌株D13039C-Chlr。该突变菌株特性鉴定结果表明其溶血活性完全丧失,可正常增殖和分泌ApxI毒素,连续10次传代后基因组中插入的Chlr基因可稳定遗传,利用5个剂量(2×108CFU~2×106CFU)对每组3只小鼠腹腔攻毒结果显示突变菌株毒力较母源菌株降低至少100倍以上,将突变菌株作为弱毒活疫苗经滴鼻途径免疫仔猪后利用APP血清1型(4074)和血清10型(D13039)菌株攻毒进行免疫原性鉴定,结果显示血清1型攻毒后非免疫组4头仔猪全部死亡而免疫组4头中死亡2头,非免疫组肺损伤指数(34.4)显著高于免疫组(17.5),血清10型攻毒后非免疫组肺损伤指数(17.5)也高于免疫组(10.5),同时鼻拭子和肺组织样品的细菌重分离数及PCR检测阳性数非免疫组也明显高于免疫组,表明突变菌株作为弱毒活设疫苗对仔猪具有一定的交叉免疫保护力。该突变菌株的鉴定ApxI毒素活性及研制具有交叉保护活性的APP弱毒活疫苗奠定的基础。

    •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IC基因插入失活突变株构建及免疫原性分析

      2007, 47(5):923-927.

      摘要 (780) HTML (0) PDF 0.00 Byte (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是引起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PP)的呼吸道病原菌,其分泌的Apx毒素是最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为构建APP突变弱毒菌株,在apxIC基因下游XhoI酶切位点处插入氯霉素抗性基因(Chlr)制备转移载体,通过电转化导入APP血清10型参考菌株(D13039)进行同源重组,筛选获得apxIC基因插入突变菌株D13039C-Chlr。该突变菌株特性鉴定结果表明其溶血活性完全丧失,可正常增殖和分泌ApxI毒素,连续10次传代后基因组中插入的Chlr基因可稳定遗传,利用5个剂量(2×108CFU~2×106CFU)对每组3只小鼠腹腔攻毒结果显示突变菌株毒力较母源菌株降低至少100倍以上,将突变菌株作为弱毒活疫苗经滴鼻途径免疫仔猪后利用APP血清1型(4074)和血清10型(D13039)菌株攻毒进行免疫原性鉴定,结果显示血清1型攻毒后非免疫组4头仔猪全部死亡而免疫组4头中死亡2头,非免疫组肺损伤指数(34.4)显著高于免疫组(17.5),血清10型攻毒后非免疫组肺损伤指数(17.5)也高于免疫组(10.5),同时鼻拭子和肺组织样品的细菌重分离数及PCR检测阳性数非免疫组也明显高于免疫组,表明突变菌株作为弱毒活设疫苗对仔猪具有一定的交叉免疫保护力。该突变菌株的鉴定ApxI毒素活性及研制具有交叉保护活性的APP弱毒活疫苗奠定的基础。

    • 建兰花叶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检测应用

      2007, 47(5):928-931.

      摘要 (491) HTML (0) PDF 0.00 Byte (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MV)免疫的BALB/C鼠脾细胞与SP2/0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筛选克隆,获得3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CymMV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2C6、5B7和12G9),分别制备它们的单抗腹水。其中5B7和12G92株单克隆抗体腹水间接ELISA效价达10-6,3株单抗的抗体类型及亚类均为IgG1,轻链均为κ链。利用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抗原包被间接ELISA(ACP-ELISA)检测CymMV的方法。蝴蝶兰病叶作1∶10240倍稀释、提纯CymMV病毒浓度为4.87ng/mL(每孔的病毒绝对量为0.487ng)时,该方法仍能检测到病毒。利用ACP-ELISA方法检测了田间样品,发现CymMV在兰花上发病很普遍。

    • 建兰花叶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检测应用

      2007, 47(5):928-931.

      摘要 (500) HTML (0) PDF 0.00 Byte (14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MV)免疫的BALB/C鼠脾细胞与SP2/0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筛选克隆,获得3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CymMV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2C6、5B7和12G9),分别制备它们的单抗腹水。其中5B7和12G92株单克隆抗体腹水间接ELISA效价达10-6,3株单抗的抗体类型及亚类均为IgG1,轻链均为κ链。利用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抗原包被间接ELISA(ACP-ELISA)检测CymMV的方法。蝴蝶兰病叶作1∶10240倍稀释、提纯CymMV病毒浓度为4.87ng/mL(每孔的病毒绝对量为0.487ng)时,该方法仍能检测到病毒。利用ACP-ELISA方法检测了田间样品,发现CymMV在兰花上发病很普遍。

    • >学科先贤
    • 结核分枝杆菌膜蛋白的异源表达与纯化研究进展

      2007, 47(5):932-936.

      摘要 (823) HTML (0) PDF 0.00 Byte (26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膜蛋白是一类与生物膜相互作用、具有重要功能和独特结构的蛋白质。异源表达纯化一直是了解膜蛋白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瓶颈。结核分枝杆菌作为典型的胞内致病菌,其膜蛋白的研究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以及重要意义。目前用于表达膜蛋白的有大肠杆菌、酵母、哺乳动物细胞等表达系统,但结核菌膜蛋白的表达宿主还往往局限于大肠杆菌。异源表达需要综合考虑蛋白的来源、疏水性、跨膜区等特性。低温、加入共表达因子以及改变培养条件有助于结核菌膜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另外,包涵体复性也是获得结核菌目的膜蛋白的重要途径。随着新的表达系统,新的促可溶表达策略,新的包涵体复性手段,新的纯化方法的应用,将有更多的膜蛋白异源表达纯化成功,为蛋白质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 结核分枝杆菌膜蛋白的异源表达与纯化研究进展

      2007, 47(5):932-936.

      摘要 (632) HTML (0) PDF 0.00 Byte (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膜蛋白是一类与生物膜相互作用、具有重要功能和独特结构的蛋白质。异源表达纯化一直是了解膜蛋白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瓶颈。结核分枝杆菌作为典型的胞内致病菌,其膜蛋白的研究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以及重要意义。目前用于表达膜蛋白的有大肠杆菌、酵母、哺乳动物细胞等表达系统,但结核菌膜蛋白的表达宿主还往往局限于大肠杆菌。异源表达需要综合考虑蛋白的来源、疏水性、跨膜区等特性。低温、加入共表达因子以及改变培养条件有助于结核菌膜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另外,包涵体复性也是获得结核菌目的膜蛋白的重要途径。随着新的表达系统,新的促可溶表达策略,新的包涵体复性手段,新的纯化方法的应用,将有更多的膜蛋白异源表达纯化成功,为蛋白质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 中度嗜盐菌相容性溶质机制的研究进展

      2007, 47(5):937-941.

      摘要 (681) HTML (0) PDF 0.00 Byte (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活在高盐环境中的中度嗜盐菌不仅能抗衡外界的高渗透压胁迫,而且还能迅速适应短时间内的渗透冲击。为适应该环境,中度嗜盐菌依赖于一种被称为相容性溶质的物质,以执行渗透保护功能。这类物质属于极性的、易溶的和低分子量的有机化合物,其中包括糖类、氨基酸类、甜菜碱类和四氢嘧啶类等。中度嗜盐菌主要采用相容性溶质机制来适应盐环境。在此,就中度嗜盐菌的盐适应机理、相容性溶质的种类和特点,以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了阐述和讨论。

    • 中度嗜盐菌相容性溶质机制的研究进展

      2007, 47(5):937-941.

      摘要 (618) HTML (0) PDF 0.00 Byte (25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活在高盐环境中的中度嗜盐菌不仅能抗衡外界的高渗透压胁迫,而且还能迅速适应短时间内的渗透冲击。为适应该环境,中度嗜盐菌依赖于一种被称为相容性溶质的物质,以执行渗透保护功能。这类物质属于极性的、易溶的和低分子量的有机化合物,其中包括糖类、氨基酸类、甜菜碱类和四氢嘧啶类等。中度嗜盐菌主要采用相容性溶质机制来适应盐环境。在此,就中度嗜盐菌的盐适应机理、相容性溶质的种类和特点,以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了阐述和讨论。

    • 诺瓦克病毒研究进展

      2007, 47(5):942-946.

      摘要 (366) HTML (0) PDF 0.00 Byte (16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诺瓦克病毒(Noroviruses,NVs)是1972年在美国首次发现的新生病毒,到1995年国内才有报道。该病毒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食源性病毒,可导致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急性病毒性腹泻。因为至今没有发现合适的细胞系和动物模型用于NVs的体外增殖,所以对于该病毒的研究相对滞后。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其他学科的不断发展,不同类群NVs全基因组测序完成并且病毒核衣壳蛋白分别获得真核和原核系统体外表达,从而对该病毒特性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和观点。论文从NVs的基因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组成与功能、检测方法应用与发展和流行病学积累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该病毒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其蛋白质研究及其检测方法成为NVs的热点。论文还对NVs分子进化、检测技术和病毒体外增殖模式等提出不同的看法和建议。

    • 诺瓦克病毒研究进展

      2007, 47(5):942-946.

      摘要 (513) HTML (0) PDF 0.00 Byte (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诺瓦克病毒(Noroviruses,NVs)是1972年在美国首次发现的新生病毒,到1995年国内才有报道。该病毒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食源性病毒,可导致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急性病毒性腹泻。因为至今没有发现合适的细胞系和动物模型用于NVs的体外增殖,所以对于该病毒的研究相对滞后。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其他学科的不断发展,不同类群NVs全基因组测序完成并且病毒核衣壳蛋白分别获得真核和原核系统体外表达,从而对该病毒特性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和观点。论文从NVs的基因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组成与功能、检测方法应用与发展和流行病学积累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该病毒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其蛋白质研究及其检测方法成为NVs的热点。论文还对NVs分子进化、检测技术和病毒体外增殖模式等提出不同的看法和建议。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