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48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小型综述
    • 教泽广被,兼顾科研的植物病原微生物学家——王鸣岐

      2008, 48(7).

      摘要 (1075) HTML (0) PDF 0.00 Byte (18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分类和进化
    • 硝尔库勒湖沉积物中非培养放线菌多样性

      2008, 48(7):851-856.

      摘要 (1985) HTML (0) PDF 0.00 Byte (25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认识和了解盐湖沉积环境中放线菌的多样性,为今后的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免培养技术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新疆硝尔库勒盐湖沉积物中放线菌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SDS-CTAB法提取土样中总DNA,利用放线菌特异性引物对土样总DNA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并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对随机挑选的160个克隆通过酶切筛选出51个不同图谱的重组克隆,并对其测序。【结果】所获得的51个克隆序列属于39个OTUs,其中52.9%的克隆序列分布于放线菌门(phylum Actinobacteria)放线菌亚(Actinobacteridae)的5个亚目和酸微菌亚纲(Acidimicrobidae)中,并且在这两个亚纲中有大量克隆序列属于放线菌的新类群,另外47.1%的克隆序列以极高的自展值在放线菌门内支持形成一个独立的大分支,极有可能代表一个新亚目或更高级分类单元的类群。【结论】这些研究结果说明硝尔库勒盐湖中存在有较为丰富的放线菌系统发育多样性,并且潜藏着新类型的放线菌资源。

    • 猪源大肠杆菌(ETEC、STEC、AEEC)毒力基因及其与O抗原型的关系

      2008, 48(7):857-862.

      摘要 (2005) HTML (0) PDF 0.00 Byte (37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揭示从我国部分地区仔猪腹泻或水肿病病猪体内分离到的300个大肠杆菌分离株所属病原型(pathotype)、毒力基因及其与O血清型的关系。【方法】O血清型采用常规的凝集试验进行测定,毒力基因采用PCR方法检测。【结果】 通过对这300个分离株的O血清型及其毒素、紧密素和黏附素基因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除50株未定型、17株自凝外,测定出233个分离株的血清型,这些分离株覆盖了45个血清型,其中以O149、O107、O139、O93和O91为主,共133株,占定型菌株的57.1%;拥有estⅠ、estⅡ、elt、stx2e和eaeA基因的菌株分别为102(34.0%)、190(63.3%)、81(27.0%)、57(19.0%)和54(18.0%)株;分离株中有51株K88基因阳性(其中菌毛表达率为100%),75株F18基因阳性(其中菌毛表达率为50.7%),在K88菌株中,O149血清型与estⅠ或estⅡ+elt密切相关,在F18菌株中,O107血清型与estⅠ或estⅡ、O139血清型与stx2e紧密相关。依其毒力特征可将这些分离株分为以下6种类型:ETEC、STEC、AEEC、ETEC/STEC、AEEC/ETEC和AEEC/ETEC/STEC,分别拥有190、24、36、32、17和1个菌株,占分离株的63.3%、8.0%、12.0%、10.7%、5.7%和0.3%。通过分析这些分离株的O血清型、毒素类型和黏附素型之间的相关性:猪源ETEC以O149、O107、O93和O98等血清型为主,O149: K88菌株主要与estⅡ或estⅡ+elt肠毒素相关,O107: F18菌株主要与estⅡ相关,O93和O98血清型菌株主要与estⅡ肠毒素相关;STEC菌株以O139: F18血清型为主,拥有stx2e;AEEC菌株拥有紧密素,无明显优势血清型;ETEC/STEC菌株以O107: F18和O116: F18血清型为主,主要与estⅠ+stx2e或estⅡ+stx2e密切相关,ETEC/AEEC菌株以O91和O107血清型为主,全部拥有肠毒素estⅠ和紧密素基因。【结论】 我国至少存在6种病原型的猪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其中ETEC为我国部分地区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病原,同时其病原型日益复杂。

    • >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 铜绿假单胞菌随机启动子库的构建及受铁调控基因的筛选和鉴定

      2008, 48(7):863-868.

      摘要 (1513) HTML (0) PDF 0.00 Byte (34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针对铁这种几乎所有微生物都必需的,对病原菌尤为重要的营养元素,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铁感应基因。【方法】采用含LuxCDABE报道子的质粒pMS402为载体,构建了铜绿假单胞菌的随机启动子库,建立了特定条件下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全基因组基因表达变化的高通量平台。【结果】验证了2个已知的受铁调控的基因,并发现了尚未报道的二氢叶酸还原酶,磷酸葡萄糖脱水酶和柠檬酸铁转运蛋白受铁调控的现象,发现与铁相关的四个功能未知的基因和3个假定蛋白的基因。【结论】研究结果对于阐明铁在铜绿假单胞菌中的调控作用,揭示铁对细菌生理及致病性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随机启动子库的构建也为细菌基因组水平研究基因表达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工具。

    • 转座子随机插入鉴定肠炎沙门氏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

      2008, 48(7):869-873.

      摘要 (1640) HTML (0) PDF 0.00 Byte (22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生物膜在沙门氏菌的致病性和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为了鉴定影响沙门氏菌生物膜形成的基因。【方法】利用结晶紫染色定量法对74株鸡源的肠炎、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氏菌进行生物膜测定,选择生物膜生长较好的肠炎沙门氏菌C050041,采用转座子随机插入法构建突变株库。【结果】84%的鸡源沙门氏菌菌株可在塑料表面形成生物膜;通过转座子插入获得1924个突变株,筛选的生物膜降低突变株经生长曲线测定、测序和序列比对及Southern blot分析鉴定出15个插入基因,它们分别为metE、ompR、rpoS、rfaG、rfaJ、rfaK、rfaP、rfbH、rhlE、spiA、steB、tpx、ybdN和2个未知功能的基因。【结论】我们鉴定出了多个影响生物膜形成的新基因,这些基因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沙门氏菌生物膜形成的调控机制,研制减毒沙门氏菌疫苗奠定了基础。

    • >生理和代谢
    • 提高光滑球拟酵母乙酰辅酶A水平促进a-酮戊二酸合成

      2008, 48(7):874-878.

      摘要 (1685) HTML (0) PDF 0.00 Byte (24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了了解光滑球拟酵母中乙酰辅酶A含量对其碳代谢及其通量的影响。【方法】将来源于酿酒酵母中编码乙酰辅酶A合成酶ACS2基因过量表达于发酵法生产丙酮酸的生产菌株Torulopsis glabrata中,获得了一株乙酰辅酶A合成酶活性提高9.2倍(1.20 U/mg protein)的重组菌T. glabrata ACS2-1。【结果】与出发菌株WSH-IP303相比,重组菌T. glabrata ACS2-1:(1)能以乙酸为唯一碳源在胞内积累0.94 mmol/(L·g DCW)的乙酰辅酶A;(2)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时胞内乙酰辅酶A浓度、a-酮戊二酸产量和Ca-KG/Cpyr是出发菌株WSH-IP303 的3.22、2.05和2.52倍;(3)在葡萄糖培养基中添加4 g/L乙酸,使乙酰辅酶A浓度、a-酮戊二酸产量和Ca-KG/Cpyr是出发菌株WSH-IP303的4.55、2.47和3.75倍,a-酮戊二酸浓度达到17.8 g/L。【结论】这一结果表明,改变细胞内关键辅因子的浓度能使碳代谢流的流向与通量发生改变,从积累丙酮酸转向过量积累a-酮戊二酸。

    • 秸秆发酵中乳酸菌复合系SFC-2对杂菌的抑制作用

      2008, 48(7):879-886.

      摘要 (1112) HTML (0) PDF 0.00 Byte (23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探明秸秆发酵用乳酸菌复合系SFC-2对杂菌的抑制作用。【方法】从秸秆自然发酵体系中,利用平板划线法、纸片扩散法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筛选出13株菌作为研究该乳酸菌复合系抑菌作用的对象。【结果】(1)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显示13株分离菌中9株菌的近缘种为Enterobacter cloacae、Klebsiella oxytoca、Bacillus cereus、Klebsiella pneumoniae、 Citrobacter freundii、Klebsiella terrigena、Citrobacter sp.,这些均为常见的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2)将筛选出的致病菌作为被测试菌株,用SFC-2的发酵上清液处理表明:SFC-2复合系的抑菌作用高于复合系分离的单一菌株和单一菌株人工组合的抑制作用。(3)SFC-2培养的14~48 h内动态检测结果表明:发酵上清液的有机酸含量有显著差异,但抑菌活性差异不显著;发酵上清液经热处理后抑菌活性不发生变化,蛋白酶 K处理后抑菌活性部分丧失。

    • 变温干燥固体发酵产物对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性能的影响

      2008, 48(7):887-892.

      摘要 (1095) HTML (0) PDF 0.00 Byte (24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球孢白僵菌固体发酵产物的干燥温度对产后分生孢子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28℃和35℃组合的7种恒温或变温处理干燥发酵产物,分析收获的分生孢子质量。【结果】变温干燥可显著降低产后孢子粉的杂菌污染。干燥温度对活孢率和孢子萌发速度影响不一致。35℃恒温干燥5 h后活孢率与新鲜孢子无明显差异,但萌发中时缩短了9.3%。干燥处理提高了孢子对高温和紫外辐射的耐受性。适当的变温干燥比恒温干燥有利于增强孢子抗逆性。干燥温度影响分生孢子胞内海藻糖积累,但其含量与抗逆性无直接相关性。优化干燥温度可提高产后分生孢子毒力。在 370~450孢子/mm2剂量下,经28℃ 24 h后升至35℃干燥2 h或35℃恒温干燥5 h的分生孢子对桃蚜的致死中时分别比新鲜孢子缩短了10.6 h和7.5 h。【结论】球孢白僵菌固体发酵产物的干燥温度是影响产后孢子粉杂菌污染、孢子活力、抗逆性和毒力的重要因素。

    • 基于响应面分析方法的钩端螺旋体三联属特异性蛋白抗原原核表达条件的优化

      2008, 48(7):893-899.

      摘要 (1104) HTML (0) PDF 0.00 Byte (19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脂蛋白LipL32和LipL21及穿膜蛋白OMPL1是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属特异性表面抗原,可作为通用型钩体基因工程疫苗抗原。【目的】在我们的研究中,为了获得使得重组人工融合基因lipL32/1- lipL21-ompL1/2获得较高的表达水平,我们优化了重组宿主大肠杆菌的表达条件。【方法】我们采用了基于中心复合设计(CCD)的响应面分析方法(RSM)。影响重组大肠杆菌生长的主要因素包pH、诱导剂IPTG浓度、诱导前培养实践、诱导时间以及诱导温度。响应面分析方法可以从这些因素中找到适合目的蛋白表达的最优表达条件。【结果】我们的结果显示在pH7.9、0.20 mmol/L IPTG、诱导前培养时间2.5 h、诱导时间5.83 h、诱导后温度31 ℃条件下,可获得目的重组蛋白 37.78 mg/L的最大表达量。【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基于中心复合设计的响应面分析方法能够较大地提高目的产物的产量。利用统计方法不但可以减少试验的次数,而且还能够从影响蛋白的因素中找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该方法不仅对重组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有用,而且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方法。

    • 植物内生放线菌Lj20的鉴定及其抗真菌物质的合成

      2008, 48(7):900-904.

      摘要 (1544) HTML (0) PDF 0.00 Byte (26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菌株Lj20是从辣椒植株根部分离得到的一株有抗真菌活性的植物内生放线菌。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放线菌,对其进行了鉴定及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方法】根据Lj20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细胞壁组分和16S rDNA序列对其进行鉴定。结合GC-MS分析,合成了代谢产物中所含的抗真菌活性物质,并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其生物活性。【结果】Lj20菌株属于链霉菌属,与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极为相似。代谢产物中含有2, 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3, 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醚。两种化合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237.04 mg/L和186.48 mg/L。【结论】菌株Lj20鉴定为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2, 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3, 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醚对番茄灰霉病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酶和蛋白质
    • 福氏2a志贺氏菌2457T HtpG蛋白诱导小鼠炎性反应

      2008, 48(7):905-910.

      摘要 (1578) HTML (0) PDF 0.00 Byte (20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福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的htpG缺失突变株和回复株,对HtpG蛋白的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λ-Red重组系统对htpG基因进行缺失突变,构建了福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的htpG缺失突变株,并利用低拷贝质粒构建了htpG突变株的回复株。在此基础上,对野生株、突变株和回复株的生长曲线、生化反应、豚鼠角膜试验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考察了野生株、突变株和回复株腹腔注射引起小鼠炎症反应的强弱。【结果】HtpG蛋白功能与福氏志贺氏菌的基本生化代谢无关,也不影响细菌穿透上皮细胞的能力,但腹腔注射后能够引起小鼠强烈的炎症反应。【结论】HtpG蛋白功能可能与细菌的免疫致病性相关。

    • >生态和环境微生物学
    • 半褶织纹螺(Nassarius semiplicatus)及其生活环境中分离培养的细菌毒性测试与种类分析

      2008, 48(7):911-916.

      摘要 (1272) HTML (0) PDF 0.00 Byte (24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中国沿海地区,因食用织纹螺导致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最近的研究表明,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是织纹螺中主要的致毒成分。但是,对于织纹螺中河豚毒素的来源还不清楚。【目的】本研究尝试分离、培养和鉴定织纹螺及其生活环境中的细菌,并对其毒性进行分析,为探明织纹螺中河豚毒素的可能来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先后于 2006 年 6 月 13 日和 19 日在江苏省盐城采集织纹螺样品,应用小鼠生物法对织纹螺样品的毒性进行了测试;从织纹螺体内及其生活环境中分离细菌,并选择部分菌株进行了室内培养;以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LISA)对培养菌株中的河豚毒素进行了检测;通过对细菌16S 核糖体DNA(rDNA)部分序列的测定,对有毒菌株进行了初步的种类分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采集的织纹螺为半褶织纹螺,两次采集样品的毒性分别为 247 MU(mouse unit,小鼠单位)和 270 MU/100g 组织(湿重)。对 14 个菌株进行了毒性检测,其中有毒细菌 9 株。产毒菌株的毒性普遍较低,毒性范围为15~96 ng/g。有毒菌株核糖体序列与弧菌(Vibrio)、希瓦氏菌(Shewanella)、动性球菌(Planococcus)、海单胞菌(Marinomonas)、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等菌属有较高的相似性,可能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研究发现半褶织纹螺体内及其生活环境中存在能够产生河豚毒素的细菌,说明织纹螺中的河豚毒素可能与其体内及其生活环境中的细菌有关,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 新疆豆科短命植物弯果胡卢巴根瘤与根瘤菌的特性

      2008, 48(7):917-923.

      摘要 (1233) HTML (0) PDF 0.00 Byte (24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弯果胡卢巴根瘤增殖特性、根瘤显微结构、根瘤菌遗传聚类以及根瘤菌各种抗性进行观察、分析和鉴定。【方法】分别利用不同基质培养、石蜡切片和树脂半超薄切片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扩增和序列分析等技术方法对弯果胡卢巴根瘤和根瘤菌进行研究。【结果】① 在混合土(营养花土:白杨林下土:沙土=1:1:1)中有明显结瘤且植株结荚最多,多数根瘤呈掌状和姜形;② 显微结构显示根瘤由表及里分为表层、皮层、维管束、已侵染细胞与未侵染细胞几部分;③ 对根瘤菌16S rRNA基因全长序列(1377bp)测序并分析,结果显示其与苜蓿中华根瘤菌16S rRNA基因的同源性达99.9 %;④根瘤菌抗逆性鉴定结果显示,在温度为4℃~60℃(20 min)、pH值为6.0~12.0、NaCl浓度为0 %~2 %的范围内根瘤菌均可正常生长;低浓度的卡那霉素、链霉素及头孢霉素等抗生素(25 μg/mL)就能完全抑制根瘤菌的生长,但仍能在100 mg/mL的氨苄青霉素中正常生长。【结论】弯果胡卢巴结瘤需要较好的土壤及通气条件;根瘤簇生,瘤内含大量被根瘤菌侵染的细胞;弯果胡卢巴根瘤菌与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同源性最高,是一类较耐高温和强碱的菌株。

    • >侵染和免疫
    • 羊源肠球菌溶血性的检测

      2008, 48(7):924-928.

      摘要 (1513) HTML (0) PDF 0.00 Byte (17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羊源肠球菌溶血素的特性。【方法】以平板法、接触法、培养法、上清法及PCR法,对11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30株健康羊分离株、肠球菌参考株和G群链球菌参考株进行了溶血性检测。【结果】接触法和上清法均不能检测到11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对兔血和羊血的溶血;平板法和培养法测得11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中,63.6%对兔血呈现b溶血,36.4%对羊血平板呈现 a 溶血;基于检测cylA基因的PCR法,63.6%溶兔血菌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扩增产物序列与GenBank (L37110)中肠球菌同源性达99.3%。平板法测定30株健康羊分离株,初次分离培养53.3%对兔血 b 溶血,53.3%对羊血a 溶血,43.3%对羊血b溶血,但二次传代后只有6%对兔血仍有溶血能力,且30株均不能检测到cylA。标准肠球菌对羊血平板有a 溶血,而对兔血没有溶血性。【结论】提示肠球菌溶血性具有一定的溶血谱,不同检测方法检测的溶血情况不同;并且肠球菌溶血素必须在红细胞诱导下,通过细菌的生长繁殖产生;溶血素表型和基因型的检测不完全一致,对二者同时检测能提高肠球菌溶血素检测的准确性。

    • 抗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2008, 48(7):929-934.

      摘要 (1385) HTML (0) PDF 0.00 Byte (18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小麦赤霉病菌产生的毒素不仅在病害发展过程中具有加重赤霉病的作用,而且污染谷物导致严重的食用安全性问题。由于赤霉病的普遍发生,有必要建立快速、灵敏、有效的毒素检测方法,本试验旨在制备可用于检测被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污染的粮谷类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方法】本实验首先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衍生物3-半琥珀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HS-DON-OVA)与卵清蛋白(OVA)采用碳化二亚胺法进行偶联得到人工抗原,以此人工抗原免疫BAL B/C 小鼠,取该鼠脾细胞与SP2/O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筛选和克隆,得到了1株能稳定分泌DON抗体的单克隆细胞株(3B2),并制备单克隆抗体腹水。【结果】经检测3B2的抗体类型及亚类均为IgG1,其轻链为k链。腹水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效价在1×10-7 以上。该单克隆抗体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特异性结合反应的50%抑制质量浓度为29 mg/L,除与3-acetyldeoxynivalenol(3-Ac-DON)的交叉反应率为78.38%,与其他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结构类似物无交叉反应。【结论】本实验所制备的单克隆抗体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技术与方法
    •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区分禽流感病毒主要亚型

      2008, 48(7):935-940.

      摘要 (1026) HTML (0) PDF 0.00 Byte (24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制可同时区分AIV的H5、H7、H9血凝素亚型及N1、N2神经氨酸酶亚型的基因诊断芯片。【方法】分别克隆了禽流感病毒的M基因,H5、H7、H9亚型HA基因,N1、N2亚型NA基因以及看家基因GAPDH的重组质粒。以重组质粒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制备探针,纯化后点于氨基修饰的片基上,制备基因芯片。在PCR过程中对待检样品进行标记,然后与芯片杂交,洗涤,扫描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检测探针可特异性的与相应的标记样品进行杂交,呈现较强的杂交信号,且无交叉杂交。同时用RT-PCR、鸡胚接种和基因芯片方法对H1-H15亚型AIV参考毒株、30份人工感染样品、21份现地疑似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对人工感染样品芯片检测方法与鸡胚接种和RT-PCR的符合率分别为100%和96%,现地样品符合率为100%。【结论】研究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同步鉴别部分主要流行的禽流感亚型,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 食品中沙门氏菌分子检测靶点的筛选与评价

      2008, 48(7):941-946.

      摘要 (1268) HTML (0) PDF 0.00 Byte (27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发掘新的沙门氏菌分子检测靶点,筛选检测性能优秀的引物。【方法】利用BLAST程序比较沙门氏菌属内基因组DNA序列的同源性以及沙门氏菌与非沙门氏菌基因组DNA序列之间的特异性,发掘出100多个检测沙门氏菌属的特异性片段,并从中随机挑选出15个片段作为候选靶点,一共设计了27对引物(FS1~FS27),对它们的特异性、灵敏度加以评价,从中筛选检测性能最好的引物。【结果】在27对引物中,检测性能最优的引物为FS23,采用该引物对供试菌株的相应检测靶点进行PCR扩增,44株沙门氏菌都能扩增到一条492 bp特异性片段,而22株非沙门氏菌则不能扩增出这一特异性片段。以FS23为引物建立PCR方法检测猪霍乱沙门氏菌基因组DNA 的灵敏度为11.9 fg/mL,细菌纯培养物灵敏度为4.9×102 cfu/mL;用猪霍乱沙门氏菌人工污染牛奶样品,如果接种起始菌量为100 cfu/25 mL时,只需要增菌5 h,采用上述方法即能检测出沙门氏菌。【结论】引物FS23对应的基因序列是一个性能优良的新分子检测靶点,具备很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能够广泛应用于食品中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

    • 三重PCR检测鱼类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2008, 48(7):947-951.

      摘要 (1219) HTML (0) PDF 0.00 Byte (27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PCR方法。【方法】根据嗜水气单胞菌的16S rRNA、气溶素基因(aer)和丝氨酸蛋白酶基因(ahp)的保守序列设计了3对引物,然后进行了PCR反应条件的优化、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检测并与普通的细菌分离鉴定进行了临床样本和人工攻毒样本检出率的比较。【结果】该方法特异性好,只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呈阳性扩增;敏感性高,最低可检测100fg的细菌DNA模版。对临床疑似黄鳝(Monopterus albus)样本的检出率为81.8%,高于细菌分离的40.9%;对人工攻毒鲫鱼(Carassius auratus)样本的检出率为87.5%,高于细菌分离的67.5%。【结论】本方法的成功建立,实现在同一反应管中同时对16SrRNA、aer和 ahp的检测,避免了只针对aer或 ahp单个毒力基因的PCR检测方法可能存在的漏检和误检,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诊断、大规模检疫、流行病学调查等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而有效的检测方法。

    • >研究简报
    • 武陵山放线菌多样性

      2008, 48(7):952-958.

      摘要 (2133) HTML (0) PDF 0.00 Byte (29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了探究武陵山放线菌多样性,以便从新放线菌菌株中发现新的潜在药物先导化合物。【方法】从武陵山采集280份土样,采用纯培养的方法,用4种培养基分离到1134株放线菌。选择其中30株代表菌进行了初步分类鉴定;以3株细菌和7株农作物致病真菌作为指示菌,检测其抑菌活性;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的方法,检测是否具有聚酮合酶(PKSⅠ、PKSⅡ)基因、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基因和多烯类化合物合成酶(CYP)基因。【结果】分离到的武陵山放线菌中,链霉菌占70%以上,还有小单孢菌等8个科13个属,其中有5个菌株是潜在的新种。选取的30株实验菌对细菌、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其中含有4类化合物合成基因的菌株占23%~60%。【结论】武陵山原始森林土壤中,放线菌多样性很丰富,且存在很多未开发的稀有类群。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可用于进一步的药物开发利用。

    • 铜绿假单胞菌PA1550基因对泳动及蹭动的影响

      2008, 48(7):959-962.

      摘要 (1131) HTML (0) PDF 0.00 Byte (25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与铜绿假单胞菌运动能力相关的基因。【方法】:以一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68做受体菌,应用人工Mu转座技术建立了库容为2000的突变子文库, 从中筛选出泳动能力和蹭动能力丧失或减弱的突变子,通过基因克隆、测序,GenBank BLAST比对测序结果,互补基因表达确定与铜绿假单胞菌运动能力相关的基因。【结果】:突变子Y46在丧失了泳动运动能力的同时,蹭动能力也发生了减弱。在Y46突变子中,Mu转座子插入到功能完全未知的基因PA1550中。对极性效应及PA1550所在操纵子的分析表明,Mu转座子对插入点下游的基因的转录并不造成影响。【结论】:PA1550与铜绿假单胞菌的泳动及蹭动能力有关。

    • 大肠杆菌holo-ACP的过表达、分离纯化及长链脂酰ACP的合成

      2008, 48(7):963-969.

      摘要 (1866) HTML (0) PDF 0.00 Byte (33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获得高纯度大肠杆菌holo-ACP和多种长链脂酰ACP,为研究细菌脂肪酸、类脂A和N-酯酰高丝氨酸内脂等物质的合成提供底物。【方法和结果】采用PCR方法扩增得到大肠杆菌酰基载体蛋白基因(acpP)和holo-ACP合成酶基因(acpS)。使用载体pBAD24、pBAD34和pET28b分别克隆了acpP和acpS,得到pBAD-ACP、pET-ACP和pET-ACP-ACPS 3个ACP表达质粒和一个AcpS表达质粒pBAD-ACPS。分别用3个ACP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a和BL21 (DE3),构建了DH5a/pBAD-ACP、BL21(DE3)/pET-ACP和BL21(DE3)/pET-ACP-ACPS 3种ACP生产菌株。与holo-ACP纯化常用菌株DK574相比,虽然三菌株在诱导时均能过量表达ACP,但是holo-ACP所占比例偏低。为了提高ACP生产菌株holo-ACP的产量,用质粒pBAD-ACPS分别转化上述3种ACP生产菌株,获得了3种携带双质粒的ACP生产菌株。表达结果显示携带pBAD-ACP 和 pBAD-ACPS双质粒的DH5a 菌株比DK574菌株能产生更多的holo-ACP,且纯度也得到提高(纯度达99%)。同时使用UNOsphere Q阴离子交换层析从这一菌株培养物中分离纯化到了高纯度的holo-ACP,并以纯化到的holo-ACP和多种长链脂肪酸为底物在哈氏弧菌脂酰ACP合成酶的催化下,合成了多种长链脂酰ACP。【结论】通过研究获得一株holo-ACP高产菌株,并证明在大肠杆菌菌株中,同时表达acpP 基因和acpS基因,有利于holo-ACP的产生。

    • 苏云金芽胞杆菌产苏云金素菌株CT-43及其 缺失突变株的差异蛋白

      2008, 48(7):970-974.

      摘要 (1148) HTML (0) PDF 0.00 Byte (19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苏云金素(Thuringiensin)的合成和代谢途径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外一直进展缓慢,本文拟从蛋白质组水平揭示与苏云金素合成或代谢相关的蛋白。【方法】利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了高产苏云金素的苏云金芽胞杆菌野生菌株CT-43、其高产突变菌株CT-43-1C及不产突变菌株BMB0806在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然后对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最后对鉴定出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与野生型和高产菌株相比,在BMB0806中发现了13个差异显著的蛋白点,鉴定出了其中的9个,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有6个蛋白可能与苏云金素合成或代谢相关。【结论】通过蛋白质组研究找到了6个可能与苏云金素合成或代谢相关的蛋白,为苏云金素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和合成途径的验证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 >学科先贤
    • 海洋共附生微生物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研究进展

      2008, 48(7):975-979.

      摘要 (1305) HTML (0) PDF 0.00 Byte (43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海洋无脊椎动物天然产物的研究表明,很多种活性物质的真正生产者是与其共生或附生的未培养微生物。克隆这些未培养微生物中特定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基因,不仅为活性物质的来源提供遗传学证据,也使通过异源表达相关生物合成基因来大量获取目标化合物成为可能。本文综述了来源于海绵、海鞘、苔藓虫、深海管状蠕虫和深海沉积物中共附生微生物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研究进展。

    • 微生物酶法合成低聚半乳糖的新进展

      2008, 48(7):980-985.

      摘要 (1560) HTML (0) PDF 0.00 Byte (47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低聚半乳糖(GOS)是目前国际上已开发的功能性低聚糖之一,其商业化产品是应用微生物b-半乳糖苷酶以乳糖为原料进行转糖基反应获得,不同来源的酶合成GOS的结构不同,转糖基效率也存在差异。天然酶合成GOS的产量一般为20%~45%,分子改造获得的人工酶能将90%的乳糖底物转化为GOS;采用两相体系或反相胶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GOS产量。应用填充床反应器、活塞流反应器、膜反应器可规模化合成GOS;采用色谱柱法、酶法、纳滤膜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可纯化GOS产品,去除单糖及乳糖组分,扩大其应用范围。

    • 犬瘟热病毒基因变异及其细胞受体研究进展

      2008, 48(7):986-991.

      摘要 (1520) HTML (0) PDF 0.00 Byte (35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 CDV)引起的犬瘟热(CD)一直是对世界养犬业、毛皮动物养殖业以及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甚至在广泛应用疫苗防制CD的近年,世界各地仍有犬或野生动物感染CDV并造成CD流行的报道。通过对CDV主要抗原基因—— 血凝基因(H基因)氨基酸序列分析,CDV可分为6个基因型。研究证实,CDV野毒株在抗原性上与疫苗株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推测H蛋白抗原变异造成了弱毒疫苗免疫效力的降低进而导致了某些地区CD的爆发。CDV作为一种宿主范围广泛的病毒,其细胞受体—— 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因子(SLAM)和硫酸乙酰肝素(HS)在哺乳动物体内的广泛存在是CDV跨物种间感染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并结合作者的工作,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综述和探讨。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