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49(5):551-559.
摘要:摘要: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海洋病毒在调节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群落结构、种群数量、物质循环、生物间遗传物质的转移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对海洋病毒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海洋病毒对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调控作用,并对海洋病毒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2009, 49(5):560-566.
摘要:摘要:鞘氨醇单胞菌属的许多菌株能够合成结冷胶、沃仑胶、迪特胶等多种结构相似,物理性能多样的生物聚合物,统称为鞘氨醇胶。目前,结冷胶已经大规模的生产和应用,由于鞘氨醇单胞菌属的提出仅有十几年的历史,其他种类鞘氨醇胶的研究和开发才刚刚起步。本文综述了鞘氨醇单胞菌属分类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鞘氨醇胶的结构、特性、生物合成途径、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2009, 49(5):567-572.
摘要:摘要:螺原体(spiroplasma)是基本形态为螺旋形,无细胞壁,具有滤过性,能独立生活的一类原核微生物,是研究生物的运动、代谢及性比生物作用机理的重要模式生物。自从1973年建立了螺原体属(Spiroplasma)以来,已从许多昆虫等节肢动物、植物中分离到大量的螺原体,根据血清学特性目前发现的螺原体被分为34个血清组(包括15个血清亚组),并已确立了37个螺原体种。目前螺原体的分类采用的是多相分类法,主要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血清学以及系统发育学特性进行分析。螺原体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它们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包括共生、互生和致病三种。在我国开展螺原体的资源调查和生物多样性研究将有助于充分认识和利用这类重要的生物资源。
王涛 , 游玲 , 崔晓龙 , 田文 , 黄乃耀 , 李欣龙
2009, 49(5):573-579.
摘要:摘要:【目的】为了解油樟产芽孢内生细菌的多样性。【方法】采用改良的牛肉膏琼脂培养基分离、去除冗余及芽孢染色,测定所得产芽孢内生细菌的16S rRNA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40株产芽孢内生细菌数量占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总数的38.1%,其中根、茎、叶中分别分离得到24株、7株和9株。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35株菌可能分属于Bacillus、Lysinibacillus、Paenibacillus属的16个种,还有5株菌的序列与数据库中典型菌株序列相似性低于97%,代表着潜在新类群的存在。【结论】从油樟3个部位分离出的产芽孢内生细菌存在明显的系统发育多样性,而且3个部位分离出的产芽孢内生细菌区系既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细菌区系相似性,又表现出器官细菌区系的特异性。
樊慧俐 , 燕永亮 , 李燕 , 平淑珍 , 张维 , 陈明 , 林敏 , 陆伟
2009, 49(5):580-584.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斯氏假单胞菌A1501基因组“固氮岛”中PST1305基因在A1501生物固氮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利用同源重组与三亲接合的方法构建PST1305的非极性突变株。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RT-PCR分析PST1305基因与其周围基因转录单元的关系,Real-Time PCR比较PST1305在最佳固氮与非固氮条件下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突变株np1305的固氮酶活显著降低,功能互补菌株np1305Comp能基本恢复细胞的固氮作用。PST1305与其上游的nifB、fdxN、下游的nifQ等基因位于同一个转录单元,组成一个操纵子。基因芯片表明,PST1305基因在固氮比非固氮条件下表达量显著上调(约38.7倍),Real-Time PCR验证支持这一结果。【结论】PST1305基因参与固氮过程,其突变会影响固氮酶的活性,该基因可能通过参与A1501固氮酶电子传递或者固氮酶的氧保护过程影响固氮效率。
2009, 49(5):585-590.
摘要:摘要:【目的】构建抗辐射菌属一大肠杆菌间的穿梭载体,通过此载体使荧光素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方法】以质粒pUE30、pGBM5及pKatCAT为基础,构建抗辐射菌属一大肠杆菌间的穿梭载体,将groEL启动子和荧光素酶基因lux+插入到构建的穿梭载体中得到穿梭表达载体,并将该载体转化大肠杆菌诱导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大小约为5.8 kb的抗辐射菌属一大肠杆菌间的穿梭载体pZT17,该载体在没有抗生素的非选择性培养基中能稳定存在。在穿梭载体pZT17的EcoRV部位插入含有groEL启动子和荧光素酶基因lux+的DNA片段,构建得到了穿梭表达载体pZTGL2;利用该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可诱导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结论】构建的穿梭表达载体为以后用大肠杆菌高效表达来源于抗辐射菌的基因、特别是DNA损伤修复蛋白基因,提供了可能。
张雪 , 闫继爱 , 于雷 , 张国强 , 张芸 , 陈宁 , 温廷益
2009, 49(5):591-596.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构建重组质粒,将其转入野生型大肠杆菌W3110,分析含苏氨酸操纵子基因的质粒及质粒定点突变解除反馈抑制时,对L-苏氨酸积累的影响。【方法】以W3110染色体DNA为模板,PCR扩增苏氨酸操纵子基因,即启动子THrLp、编码前导肽基因thrL以及thrA、thrB、thrC基因,通过重叠延伸PCR的方法对thrA基因定点突变,解除苏氨酸对它的反馈抑制,构建出重组表达质粒WYE112和WYE134,5 L发酵实验测定L-苏氨酸的产量。【结果】经5 L发酵罐发酵产酸实验,W3110的L-苏氨酸产量为0.036 ± 0.004 g/L,携带含苏氨酸操纵子质粒的W3110菌株L-苏氨酸产量为2.590 ± 0.115 g/L,质粒上thrA解除反馈抑制后,L-苏氨酸的产量增加到9.223 ± 1.279 g/L。【结论】过表达苏氨酸操纵子基因可以使L-苏氨酸积累,进一步解除thrA基因的反馈抑制,可以增强L-苏氨酸积累的效果,为L-苏氨酸工程菌改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2009, 49(5):597-602.
摘要:摘要:【目的】β-葡萄糖苷酶可用于酶法生产龙胆低聚糖。为了给龙胆低聚糖的生产提供大 量的酶来源,构建基因工程菌表达黑曲霉(CMI CC 324626)β-葡萄糖苷酶基因(bgl)并研究重组酶生产龙胆低聚糖的工艺条件。【方法】将bgl克隆到表达载体pPIC9K,转化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KM71。表达产物通过HPLC和LC-MS鉴定了其可用于生产龙胆低聚糖的转苷活性,并对酶转化葡萄糖生产龙胆低聚糖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实现了β-葡萄糖苷酶的过量表达。当底物葡萄糖浓度为80%,反应pH4.5,温度为60℃,加酶量为每克葡萄糖60 U,添加1 mmol/L的K+,转化周期为48 h,龙胆低聚糖累计达到最大为50 g/L。【结论】本研究是国内外首次利用重组酶酶法生产龙胆低聚糖的报道。
2009, 49(5):603-608.
摘要:摘要: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对铜绿假单胞菌exoS和exoY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丁硫氨酸亚砜胺和马来酸二乙酯同时耗竭细胞内的谷胱甘肽,并构建包含被lacZGm破坏的谷胱甘肽合成酶基因的突变体。通过分别连有exoS 和exoY基因启动子的pMS402质粒上Lux报道子发光值大小检测exoS 和exoY基因表达变化情况。【结果】exoS和exoY基因的表达在用化学药品耗竭的细胞中或是在谷胱甘肽合成酶突变体中都降低。【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细胞内的谷胱甘肽可以促进exoS和exoY的表达。这将为进一步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以及致病性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葛菁萍 , 平文祥 , 宋刚 , 杜春梅 , 凌宏志 , 孙欣 , 高莹
2009, 49(5):609-616.
摘要:摘要:【目的】分离纯化(Lactobacillus paracasei)HD1.7所产生的细菌素并分析其特性。【方法】细菌素Paracin 1.7的纯化采用色谱技术,其分子量检测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利用琼脂扩散法测定细菌素活力。【结果】Paracin 1.7分离于我国传统发酵食品酸菜发酵液中,其产生菌为副干酪乳杆菌。 Paracin 1.7可以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为细菌素。该菌在稳定期可产生大量Paracin 1.7。经过阳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以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该细菌素进行了初步纯化,并经Tricine-SDS-PAGE检测其分子量大约为11 kDa。Paracin 1.7抑菌谱较广,其抑菌范围包括Proteus, Bacillus, Enterobacter, Staphylococcus, Escherichia, Lactobacillus, Microccus, Pseudomonas, Salmonella, Saccharomyces,其中有些为食品源致病菌。该细菌素在酸性及高温下稳定,对几种蛋白质酶敏感。该细菌素对敏感菌株的作用方式为抑菌。在4oC保存4个月后,Paracin 1.7的抑菌活性保持稳定。【结论】基于细菌素Paracin 1.7的性质,该细菌素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2009, 49(5):617-623.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丛枝菌根(Arbuscualr Mycorrhizal, AM)真菌珠状巨孢囊霉(Gigaspora margarita) MAFF 520054孢子伴生细菌的定殖情况,明确其生态位点,以及为进一步分析其种群生态或功能提供信息。【方法】以载体pNF8(gfp-mut1)对6株珠状巨孢囊霉MAFF 520054 孢子伴生细菌进行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并通过荧光显微镜和平板计数的方法研究标记菌株对真菌宿主的定殖位点和不同条件下的定殖数量动态。【结果】对粘状芽孢杆菌(Peanibacillus spp.)M060106-1和M061122-6、芽孢杆菌(Bacillus sp.)M061122-10和短小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sp.)M061122-12成功进行了GFP标记,其均具有较好的质粒稳定性,且与出发株的基本性状一致,适合短期内进行环境定殖研究。所有菌株均能定殖珠状巨孢囊霉MAFF 520054孢子壁,而M061122-6和M061122-12还能够定殖其菌丝;不同pH值条件下,各菌株定殖珠状巨孢囊霉MAFF 520054孢子的数量动态均为先上升后下降,pH值对各菌株的定殖数量有不同的影响;各GFP菌株对低活力的珠状巨孢囊霉孢子定殖数量高于高活力的孢子,且对高活力孢子的定殖数量动态不同。【结论】分离的珠状巨孢囊霉孢子伴生细菌能够重新定殖其孢子,菌株的定殖能力受其特性及外界因子的影响,为进一步分析AM真菌伴生细菌的种群生态及功能提供了信息。
2009, 49(5):624-630.
摘要:摘要:【目的】筛选定位出陈化烤烟表面优势微生物,研究其增香效应。【方法】以NC89、中烟100、中烟101三个烤烟品种烟叶为材料,提取烟叶表面微生物总DNA,通过PCR-DGGE技术研究烟叶表面微生物的多样性,筛选定位出优势增质菌。采用恒温恒湿发酵条件研究优势增质菌对发酵烤烟烟叶中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1)根据PCR-DGGE图谱显示,3个烤烟品种在不同陈化时期有A、B、C、D、E五条共有的条带;通过进一步的聚类分析、序列测定和Blast分析,筛选定位出一株可培养的优势菌株,巨大芽孢杆菌。2)经过添加优势增质菌处理后的发酵烟叶中大多数香气成分含量与其对照相比表现为增加趋势,从而验证了优势菌株的增香效应。【结论】由PCR-DGGE技术筛选定位出的陈化烟叶表面优势增质菌,对陈化烤烟具有较为明显的增香效应,为进一步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张春云 , 陈国福 , 徐仲 , 许静 , 闫培生 , 王印庚
2009, 49(5):631-637.
摘要:摘要:【目的】查明养殖刺参附着期“化板症”的病原及其来源,并获得该病的治疗药物。【方法】分别对化板症状较为典型的3家育苗场的发病幼体进行病原学分析,对可疑病原进行人工回接感染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对各养殖场育苗系统,包括水源、养殖池水、池底污物、附着基板和饵料进行细菌学分析,对病原菌进行药敏测试。【结果】从所有病参中分离得到1种优势菌株,人工回接感染证明它对健康刺参有较强的致病性,且感染病参与自然发病刺参的症状相同。鉴定出“化板症”的病原为弧菌Vibrio sp.。养殖系统中除水源的细菌浓度没有超标污染 (<50 cfu/mL)外,其余均检出了大量细菌 (>1 × 105 cfu/mL);病原来源较复杂:水源、养殖池水、池底污物、附着基板和饵料均发现了病原菌,但病原菌浓度以饵料中最多,附着基板次之,水源中最少。萘啶酸等12种常用抗生素可有效抑制该病原菌的生长。【结论】“化板症”的病原为弧菌Vibrio sp.;饵料可能为“化板症”病原的主要来源;萘啶酸等12种常用抗生素可用于该病的防治。
2009, 49(5):638-642.
摘要:摘要:【目的】肺炎克雷伯菌(K.pn)与宿主细胞的粘附是致病的首要条件,粘附过程主要通过菌毛粘附素MrkD蛋白介导。为了进一步分析MrkD蛋白与宿主细胞间的粘附机制,进一步确定MrkD蛋白的粘附阻断作用。【方法】构建肺炎克雷伯菌菌毛粘附素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质粒pGEX-4T-mrkD,转入大肠杆菌BL21,优化诱导表达条件,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纯化、凝血酶切除融合蛋白GST标签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定位MrkD蛋白在宿主细胞上的结合部位;通过粘附活性试验与粘附动力学实验研究了MrkD蛋白的生物活性。【结果】实验得到了分子量为35 kDa的MrkD蛋白,定位了MrkD蛋白在宿主细胞上的结合部位,并证明了MrkD蛋白可以显著影响肺炎克雷伯菌对宿主细胞的粘附力。【结论】本试验首次证实了MrkD蛋白的粘附阻断作用并观察到了其与宿主细胞的作用位点,为研究肺炎克雷伯菌的致病机制,寻找粘附素功能表位奠定了基础。
于亚丽 , 周明 , 张进 , 华育平 , 王立刚 , 刘熠楠 , 刘丹 , 夏咸柱
2009, 49(5):643-647.
摘要:摘要:【目的】研制出虎源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灭活疫苗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以FPV-HLJ为种毒,按1×10-2接毒量,采用同步接毒的方法接于猫肾传代细胞系F81株,于37 ℃静置培养,待细胞病变(CPE)达到75 %以上时,进行收毒。病毒悬液经甲醛灭活24 h,加入佐剂氢氧化铝胶,制备成FPV-HLJ细胞培养灭活疫苗。【结果】皮下接种2月龄非免疫家猫,结果显示,实验组免疫猫FPV HI抗体水平随免疫次数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三免后FPV HI抗体效价为1:1024~1:2048,且免疫猫能抵抗FPV强毒攻击,具有100 %的存活率。随后将该苗接种2月龄左右幼虎,三免后抗体效价多数能达到1:1024。【结论】表明此灭活苗可产生较为理想的免疫效果。
王微 , 李秀锦 , 仲飞 , 王幸兴 , 韩冬梅 , 靳慧君 , 潘素敏 , 李巍
2009, 49(5):648-652.
摘要:摘要:【目的】利用真核细胞分泌表达犬细小病毒VP2蛋白和研究其特性。【方法】为构建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 CPV)VP2基因的真核分泌型表达载体,首先通过酶切从含有人CD5信号肽序列的质粒中将CD5信号肽基因片段切出,将其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的多克隆位点上,构建成pcDNA3.1-CD5sp质粒。然后再通过PCR方法从含有犬细小病毒VP2基因的质粒中扩增VP2基因,并将其插入到pcDNA3.1- CD5sp载体中CD5信号肽的下游,构建成VP2基因的真核分泌型表达载体pcDNA-CD5sp-VP2。经磷酸钙介导转染293T细胞,使其在真核细胞中进行分泌表达,并通过ELISA检测表达的VP2蛋白与犬转铁蛋白受体(TfR)结合的活性。【结果】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本实验构建的犬细小病毒VP2基因真核分泌型表达载体结构正确,将该表达载体转染的293T细胞,在培养基中通过Western-blot检测到有VP2重组蛋白的存在。经ELISA检测表明表达的重组VP2蛋白具有与犬转铁蛋白受体结合的活性。【结论】 利用人的CD5信号肽实现了犬细小病毒VP2蛋白在真核细胞中的分泌表达,表达的VP2蛋白具有与犬转铁蛋白受体结合的活性。
汪思钧 , 亓文宝 , 徐成刚 , 罗开健 , 张桂红 , 叶贺佳 , 廖明
2009, 49(5):653-657.
摘要: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表达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的重组腺病毒在猪体内的免疫效果。【方法】以10-8 TCID50、2×10-8 TCID50和4×10-8 TCID50的剂量经肌肉注射接种后2到6周每周检测血凝抑制(HI)抗体;比较肌肉注射、滴鼻、灌胃三种接种途径对仔猪免疫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攻毒保护试验进一步考察重组腺病毒rAd-HA-GFP在猪体内的免疫效力。【结果】以不同的剂量分别经肌肉注射免疫后, HI抗体水平与接种剂量呈正相关。三种接种途径均能刺激仔猪产生特异性抗体,肌肉注射组的HI抗体要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P<0.01)。通过滴鼻和肌注注射方式进行攻毒后,阴性对照组仔猪在攻毒2d后出现体温升高、打喷嚏、咳嗽、流鼻液、精神沉郁、体重减轻等症状;而各免疫组仔猪未观察到明显的临床症状,各免疫组的病毒分离率也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结论】重组腺病毒rAd-HA-GFP诱导的HI抗体达到1:320可以有效抵抗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的侵袭,可以作为候选疫苗株。
2009, 49(5):658-663.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猪水肿病的致病因子志贺毒素2e(Shiga toxin 2e, Stx2e)的致病机理。【方法】以AO/EB荧光染色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和Western blot等方法研究Stx2e对Vero细胞的致凋亡作用及其信号途径。【结果】从细胞形态学和染色质水平证明,Stx2e 能诱导Vero细胞凋亡,并表现出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同时引起caspase-3表达量明显上调,Bax、caspase-9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结论】Stx2e对Vero细胞的致凋亡作用主要通过膜受体通路引起,线粒体信号通路所起的作用较小。
陈建伟 , 李秀凉 , 殷博 , 刘国明 , 王昆 , 平文祥
2009, 49(5):664-671.
摘要:摘要:【目的】应用数学统计法对副干酪乳杆菌HD1.7的固定细胞制备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细菌素产量。【方法】用26?2部分因子分析法筛选对细菌素产量影响显著的因子,发现海藻酸钠浓度、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细菌素的产生影响显著。利用最陡爬坡法逼近最大响应区域。用Box-Behnken设计确定最佳海藻酸钠浓度、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并进行分批重复发酵。【结果】固定化生产细菌素的最佳条件是海藻酸钠浓度2.8%、CaCl2浓度5%、固定化时间4 h、菌体包埋量1/20、发酵时间63 h和固定化细胞的接种量8.2%,在此基础上用固定化细胞进行分批重复发酵,每批细菌素的发酵周期为24 h,产量为游离发酵的70%,比游离细胞发酵周期缩短1/2。【结论】通过对固定化细胞制备和发酵条件的优化,固定化细胞在327 h的分批重复发酵中细菌素的总体产量比游离细胞提高了19%,发酵液中无明显细胞渗漏现象且实现了细胞的重复利用,为细菌素的进一步研究和最终提取奠定了基础。
董流昕 , 邹小辉 , 宋敬东 , 屈建国 , 鲁茁壮 , 洪涛
2009, 49(5):672-676.
摘要:摘要:目的 人肠腺病毒Ad41被称为难养腺病毒,其难以培养的特性可能与次要核心蛋白V(Ad41 protein V,pV)表达不充分有关。本研究拟表达纯化Ad41 pV抗原,免疫动物制备抗血清,为研究Ad41难养性机理打下基础。方法 以野生型Ad41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pV,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测序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目的蛋白表达,固化金属亲和层析(IMAC)方法纯化,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将获得的抗血清用于Western blot检测Ad41感染各细胞系后pV的表达。结果 克隆得到包括完全编码区的pV基因,表达质粒转化BL21(DE3)菌株,使用1 m mol/L IPTG 37℃诱导4 h,pV以包涵体形式表达,或使用0.5 m mol/L IPTG 25℃诱导8 h获得可溶性表达。利用皮下多点注射包涵体的方法免疫小鼠,得到抗pV抗血清;使用纯化的可溶性pV作为抗原对抗血清进行了鉴定,表明该抗血清可用于Western blot检测。等量野生型Ad41感染293或293E12细胞(一株稳定表达Ad41 E1B55K基因的293细胞)后,pV在293E12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293细胞。结论 成功克隆了Ad41 pV基因,表达纯化了重组蛋白,获得了可用于Western blot检测的抗血清,为进一步研究Ad41难养性机理打下了基础。
任宪刚 , 薛飞 , 朱远茂 , 童光志 , 王延辉 , 冯军科 , 祖立闯 , 李娇 , 史鸿飞 , 高欲燃
2009, 49(5):677-682.
摘要:摘要:【目的】为了构建表达口蹄疫病毒(O/China/99)VP1基因的牛疱疹病毒1型,将人工合成的口蹄疫病毒VP1基因插入到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之下构建gE基因缺失转移载体。【方法】利用磷酸钙介导转染法将该转移载体与亲本病毒BHV-1/gE-/LacZ+的基因组DNA共转染牛鼻甲细胞后收获增殖的病毒。通过筛选白色病毒蚀斑,得到重组病毒BHV-1/gE-/VP1。【结果】PCR检测结果表明VP1基因已经插入到了重组病毒BHV-1/gE-的基因组中,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Western blot证实了BHV-1/gE-/VP1中的VP1基因在感染的细胞中获得了表达。【结论】本研究成功的构建了表达口蹄疫病毒VP1基因的重组病毒BHV-1/gE-/VP1,为研制口蹄疫及其他重要牛传染病的BHV-1病毒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16 E-mail:actamicro@im.ac.cn
版权所有:微生物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