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报

  • 2010年第50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学科先贤
    • 敬悼杰出的微生物生理学家焦瑞身

      2010, 50(2).

      摘要 (806) HTML (0) PDF 456.57 K (8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小型综述
    • 扩增内标及其在食源性致病菌PCR检测中的应用

      2010, 50(2):141-147.

      摘要 (1560) HTML (0) PDF 690.51 K (14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虽然PCR技术不断地得到了发展和改进,但检测结果容易出现假阴性而影响检测准确性的现象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现在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在PCR体系中加入扩增内标(即一段人工构建合成的DNA序列或者是一段致病菌的看家基因序列)能有效指示假阴性现象的出现,是PCR检测技术标准化的措施之一。本文将从PCR检测方法中假阴性出现的原因、扩增内标的构建以及扩增内标在PCR检测方面的应用三方面进行综合评述,并结合本实验室的工作基础,介绍扩增内标的简捷构建过程和应用要点,希望在不影响检测灵敏度的前提下,发挥扩增内标对假阴性的指示作用。

    • >分类和进化
    • 一株青藏高原冻土溶栓菌的筛选及鉴定

      2010, 50(2):148-154.

      摘要 (1210) HTML (0) PDF 1.68 M (14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世界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溶栓酶是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之一。而极端环境中的溶栓微生物因其特殊的生存方式,可能分泌高效、安全的新型溶栓酶。因此,为了获得这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溶栓酶,我们从青藏高原高海拔冻土中进行了溶栓菌的筛选。【方法】首先,本文通过血粉-琼脂平板初步筛选具有血粉水解功能的菌株,然后对其进行体外溶栓试验以检验其人工血栓溶解功能,并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其纤溶活性,最后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该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本文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海拔4300 m的冻土样品中筛选获得了菌株DR-536,不仅具有水解血粉的功能,还具有体外溶栓功能,且能够水解纤维蛋白,纤溶活性为51.80 IU/mL(以尿激酶为标准)。最后,分类鉴定结果显示菌株DR-536是一株金黄节杆菌(Arthrobacter aurescens)。【结论】本文首次从青藏高原高海拔土壤中进行了溶栓菌的筛选,并获得了一株新型溶栓菌,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高效、安全的新型溶栓酶提供了菌源。

    • >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 水稻白叶枯病菌TonB-Dep-Rec蛋白家族成员Tdrxoo的功能鉴定

      2010, 50(2):155-161.

      摘要 (1656) HTML (0) PDF 1.43 M (13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旨在揭示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Xoo)致病性和运动性及其基因表达的调控途径。【方法】本研究通过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和缺失突变方法,对与应答调节子GacAxoo互作的Tdrxoo的分子特征和功能进行了鉴定。【结果】利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进行基因扩增,成功地从野生型菌株PXO99A中克隆了tdrxoo基因。Tdrxoo与其它病原黄单胞菌的同源序列高度保守,具有TonB-Dependent-Receptor (TDR)结构域,推测其是位于细菌外膜、可能接收来自细菌体外环境信号的蛋白。用基因标记交换法,构建了△tdrxoo基因缺失突变体。与PXO99A相比,Δtdrxoo在人工培养条件下的生长受到影响,致病性完全丧失,胞外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和运动能力显著减弱,基因互补可以使之恢复;Δtdrxoo嗜铁素产生无明显改变。【结论】Tdrxoo作为一种细胞外膜蛋白,可能参与调控了病菌的生长、致病性、胞外酶活性和运动性等表型。

    • 溶藻弧菌质粒pVAE259全序列测定与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2010, 50(2):162-168.

      摘要 (984) HTML (0) PDF 1.94 M (9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获得溶藻弧菌环状质粒pVAE259全序列,分析其分子生物学特征并探索该质粒可能具备的功能。【方法】使用酶切、克隆测序的方法获得pVAE259的全序列,利用软件分析DNA序列和可能的编码蛋白,推测质粒的生物学信息。【结果】pVAE259为闭合环状质粒,全长6,075 bp,GC含量为42.16%。在NCBI中比对发现pVAE259与Vibrio sp. 41隐蔽性质粒pPS41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我们在序列中找到一个oriT位点,另外全序列的4118-5494 bp推测为质粒复制区域。pVAE259中存在7个氨基酸序列长度大于100的开放式阅读框(ORF):ORF1-ORF7。其中ORF1编码蛋白属于释放酶超级家族(Relaxase Super-family)蛋白,在NCBI数据库中它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MobA-like蛋白最相似;ORF2编码蛋白属于复制酶超级家族(Replicase Super-family),它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的复制蛋白RepA最相似;ORF5与伸长盐单胞菌(Halomonas elongata)质粒pHE1的转移蛋白MobC相似。【结论】根据上述结果及相关文献分析,pVAE259可能是具有转移能力的质粒,该质粒是否影响宿主菌的表型性状还不清楚。

    • 农杆菌介导的灰葡萄孢T-DNA插入突变体库构建及插入位点分析

      2010, 50(2):169-173.

      摘要 (1720) HTML (0) PDF 901.12 K (14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利用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进行转化,构建T-DNA插入突变体库,为从分子水平上认识灰葡萄孢的致病机制打下基础。【方法】以含有pCAMBIA1390双元载体的农杆菌对灰葡萄孢进行转化,利用潮霉素进行筛选。对抗性稳定的转化子进行生物学和形态学观察,采用离体番茄叶片进行致病性测定。利用TAIL-PCR技术对突变体中T-DNA的旁侧序列进行克隆。【结果】得到了一些突变体,表现为生长速率减缓、产孢能力下降、致病力减弱等。克隆并分析了其中一个突变体中T-DNA插入的位置和旁侧序列。【结论】本实验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灰葡萄孢转化体系,构建了T-DNA插入的灰葡萄孢突变体库。用TAIL-PCR进行突变体中T-DNA旁侧序列的分析是可行的。

    • 小麦条锈菌PsCdc2基因的克隆及在条锈菌侵染小麦后的转录表达分析

      2010, 50(2):174-181.

      摘要 (1137) HTML (0) PDF 2.21 M (2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克隆小麦条锈菌细胞分裂基因PsCdc2,分析该基因在条锈菌接种小麦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特征。【方法】利用PCR和RT-PCR技术克隆PsCdc2的cDNA序列和基因组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分析该基因编码蛋白的保守结构域及基本特性,对该蛋白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构建进化树;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以PsCdc2在夏孢子时期的表达情况为对照,分析该基因在亲和及非亲和互作中不同时间点的表达特征。【结果】PsCdc2基因组序列长2279 bp, 由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构成,开放阅读框为885 bp,编码29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3.14 kDa, 等电点为6.26。编码蛋白含两个保守的激酶特征位点,一个跨膜螺旋区域。PsCdc2基因编码蛋白与小麦秆锈菌、新型隐球菌、玉米瘤黑粉菌等多种真菌的Cdc2高度相似,其中与小麦秆锈菌的Cdc2亲缘关系最近,序列相似性达73.1%。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表明,在亲和组合中,该基因在条锈菌接种小麦的前期上调表达,其中接种后12 h时表达量最高,约为夏孢子中表达量的1.62倍,接种后24-268 h,基因表达基本呈下调趋势,其中96 h基因表达量最低,仅为夏孢子时期的0.07倍。在非亲和组合中,该基因表达基本呈下调趋势,在接种后各个时间点的表达量均低于在夏孢子中的表达量,其中接种后12 h时表达量最高,但仅为夏孢子中表达量的0.34倍;接种后96 h表达量最低,为夏孢子中表达量的0.02倍。【结论】PsCdc2可能通过调控条锈菌的细胞周期循环参与了侵染前期初生菌丝生长和吸器母细胞的形成,与条锈菌的致病性相关。本文首次报道了小麦条锈菌的Cdc2基因,为进一步揭示条锈菌细胞周期调控的本质及研究开发靶向Cdc2的新型农药,以及实现对小麦条锈病的新型药剂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 毛头鬼伞真菌具有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的y3基因的克隆及对烟草的转化

      2010, 50(2):182-190.

      摘要 (1715) HTML (0) PDF 2.19 M (14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 y3基因的表达产物Y3蛋白具有抑制TMV的活性。本文拟克隆y3基因cDNA 全长序列,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植物,以进一步了解y3基因的功能及它在活体中的表达状况。【方法】首先用试剂盒5′ -Full RACE Core Set(TaKaRa)进行5′ -RACE扩增y3基因cDNA的5′末端未知序列,随后用RT-PCR扩增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总RNA以克隆y3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用它构建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结果】我们得到了y3基因cDNA全长序列。y3基因由534个碱基对构成,含有1个开放阅读框(ORF)。此ORF编码130个氨基酸残基。在本实验中得到的cDNA序列和由此推导的氨基酸序列都表现出了与先前发表的y3基因的部分对应片断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均达94%。利用y3基因全长序列信息,我们克隆了y3基因cDNA 序列,并用它与pBI121和pCAMBIA1301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y3。新构建的载体主要由pCAMBIA1301构成,并在它的多克隆位点(MCS)上插入了y3基因序列和来自pBI121的CaMV 35S启动子和NOS末端。这种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y3用于烟草转化, 获得的转基因植株经PCR,RT-PCR和Northern杂交分析证实y3基因已经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并在其中得到表达。对TMV的抗性鉴定表明,转基因烟草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毒活性。【结论】y3基因在转基因烟草植株中得到整合与表达,并表现出一定抗病毒活性。y3基因全长序列的获得和对烟草(Nicotiana tabacum)的成功转化为y3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 >生理和代谢
    • ε-聚赖氨酸产生菌TUST-2的分离鉴定

      2010, 50(2):191-196.

      摘要 (1693) HTML (0) PDF 1.18 M (223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ε-聚赖氨酸是一种天然氨基酸同聚物,本研究目的为分离筛选新的ε-聚赖氨酸产生菌。【方法】采用一种新的分离方法从土壤中分离ε-PL产生菌。分离方法含3步:(1)富集培养ε-PL耐受菌;(2)通过改进的Nishikawa方法筛选;(3)挑选高浓度ε-PL耐受菌株。【结果】从海南省土样中分离获得ε-聚赖氨酸产生菌TUST-2。分类和形态特征属链霉菌属。16S rDNA序列分析比对结果表明TUST-2属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经特征反应分析、水解物分析、红外光谱、1H NMR、13C NMR和MALDI-TOF-MS分析表明TUST-2发酵产物为ε-聚赖氨酸。【结论】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和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表明ε-聚赖氨酸产生菌TUST-2属于淀粉酶产色链霉菌,命名为淀粉酶产色链霉菌TUST-2。

    • 一株具有抑制单胺氧化酶作用的干酪乳杆菌筛选

      2010, 50(2):197-203.

      摘要 (1466) HTML (0) PDF 890.25 K (14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体外模型从健康人体粪便内分离筛选出具有抑制单胺氧化酶(MAO)活性的乳酸菌,为今后乳酸菌体内抗衰老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胺氧化酶体外抑制模型对乳酸菌的发酵上清及无细胞提取物进行了筛选,并对筛选出的样品进行了两种指标的测定,即样品的剂量效应,以及样品与酶的预保温时间对酶活抑制率的影响;同时利用膜分离技术对不同分子量范围的样品进行了MAO的抑制测定。以筛选出的菌株JH-23为目的菌,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及API细菌鉴定系统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筛选出的菌株JH-23无细胞提取物对MAO的抑制率达到33.7 %。样品经冻干后,在反应浓度为16 mg/mL时抑制率达到53.2 %,且MAO抑制率随预保温时间的增加而上升,在30 min之后抑制效果趋于平稳;粗样品经48 h透析后,透析液中的MAO抑制率较透析前明显升高。菌株JH-23的鉴定结果显示其属于干酪乳杆菌。【结论】开发了一种以单胺氧化酶作为靶位酶的新式体外筛选模型,该模型方便快捷且灵敏性高,对之后的抗衰老体内研究有所帮助。筛选出的干酪乳杆菌JH-23细胞裂解物对MAO有抑制作用,其中起到MAO抑制作用的主要是细胞内的小分子类物质。

    • 变形链球菌细胞壁对EAhy926细胞TLR4、IL-6和IL-8表达的影响

      2010, 50(2):204-210.

      摘要 (1108) HTML (0) PDF 1.53 M (16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变形链球菌细胞壁对EAhy926细胞的增殖活性、TLR4的表达和炎性细胞因子IL-6和IL-8分泌的影响,初步探讨变形链球菌致血管内皮细胞TLR4表达、炎症反应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变形链球菌细胞壁作用于EAhy926细胞,MTT法检测EAhy926细胞的增殖活性;RT-PCR法检测EAhy926细胞TLR4、IL-6和IL-8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EAhy926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细胞生物活性方法和ELISA分别检测EAhy926细胞IL-6和IL-8的分泌;抗体阻断实验观察IL-6和IL-8的表达与TLR4的关系。【结果】不同浓度的变形链球菌细胞壁作用6 h可促进EAhy926细胞的增殖(P<0.05),但12 h后可明显抑制该细胞的生长(P<0.05),呈现显著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变形链球菌细胞壁作用于EAhy926细胞后,TLR4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高,在16 h达到高峰,24 h后又逐渐下降(P<0.01);IL-6和IL-8的表达也呈现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增高(P<0.05)。经TLR4抗体阻断后,变形链球菌细胞壁刺激EAhy926细胞IL-6和IL-8的产生明显减少(P<0.01)。【结论】变形链球菌细胞壁可明显抑制EAhy926细胞的生长,上调该细胞TLR4的表达,促进炎性细胞因子IL-6和IL-8的分泌;IL-6和IL-8的产生与TLR4的表达上调密切相关。

    • 不同基质多代培养对蚧虫病原真菌蜡蚧霉致病力的影响

      2010, 50(2):211-221.

      摘要 (1098) HTML (0) PDF 1.51 M (9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昆虫病原真菌蜡蚧霉Lecanicilliurn lecanii(Zimmermann.)菌株No.V3.4504在不同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对菌种的菌落生长特性、胞外酶活力和对蚧虫致病力的影响。【方法】试验菌种蜡蚧霉菌株No.V3.4504是从染病蚧虫上分离的。试验蚧虫是沙里院褐球蚧Rhodococcus sariuoni Borchsenius和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采用7种培养基继代培养多代。观察菌落形态特征、测定生长速率、产孢量、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及对蚧虫的致死率。【结果】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生长速率最快,但产孢量最低,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均呈逐代下降趋势,对两种蚧虫致死率也最低;增加蛋白胨对改善菌种致病力没有明显效果;在增加蚧虫尸体的D、E、F培养基上,菌落生长速率虽然较慢,但产孢量上升为8.83×106-9.13×106孢子/cm2。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平均达到2.16-2.13 U/g和1.01-1.03 U/g,对两种蚧虫的致死率分别在55%-58%和39%-42%;在活蚧虫上连续培养3代,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最高,为3.08 -2.92 U/g和1.45 -1.42 U/g,是PDA培养基上的1.6倍。对两种蚧虫的致死率也最高,分别达到71.30%和58.89%。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与蚧虫死亡率呈正直线相关关系。【结论】采用PDA培养基连续多代培养会引起菌株No.V3.4504明显退化;在培养基中加入蚧虫尸体,对于保持菌种活力有明显效果;在活蚧虫体上继代培养对复壮菌种,提高菌种毒力的效果最佳。

    • >酶和蛋白质
    • 假交替单胞菌XM2107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基因克隆表达、重组蛋白纯化及酶学性质

      2010, 50(2):222-227.

      摘要 (1090) HTML (0) PDF 1.48 M (13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EC.2.4.2.1)在酶法合成核苷类药物及中间体中具有广泛应用。本文研究的目标是,获得极地嗜冷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 XM2107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编码基因,并对该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以考察该酶在核苷类中间体及药物合成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同源序列PCR技术从Pseudoalteromonas sp. XM2107基因组DNA中扩增出其编码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基因,测序获得编码序列。将该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重组表达以及金属螯合层析纯化,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经过测序获得了该酶编码基因序列,全长702 bp,共编码233个氨基酸,大小为25 kDa,Genbank登录号为GQ475485。酶学性质研究发现,该重组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酶促反应pH为7.6(25 mmol/L磷酸盐缓冲液),最适酶促反应底物为肌苷(Km值0.389 mmol/L, 37℃),且对底物腺苷和鸟苷也有磷酸解活性,在普通温度下具有较高催化活性和较好热稳定性。【结论】来源于Pseudoalteromonas sp. XM2107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在普通温度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及良好热稳定性性质,在核苷类中间体和药物合成中具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

    • 扩展青霉脂肪酶基因克隆、密码子优化及表达

      2010, 50(2):228-235.

      摘要 (1387) HTML (0) PDF 1.44 M (14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克隆扩展青霉脂肪酶基因,实现具强催化活性的脂肪酶的异源高效表达。【方法】利用 RT-PCR 扩增扩展青霉CICC 40356脂肪酶(PEL)cDNA序列,利用重叠延伸 PCR(Over-lap extension PCR)技术对 PEL 的 10 个稀有氨基酸密码子和表达载体 pPIC9K α 信号肽的 9 个氨基酸密码子进行了优化,获得了改造过的脂肪酶基因 PELM 和表达载体pPIC9KM。并构建了带有脂肪酶自身信号肽的 pPIC9K-PEL1、pPIC9KM-PELM1、pPIC3.5K-PEL1、pPIC3.5K-PELM1 和不带有脂肪酶自身信号肽的 pPIC9K-PEL2、pPIC9KM-PELM2 六个重组质粒。利用对硝基苯酚棕榈酸酯(pNPP)为底物检测工程菌脂肪酶的酶活。在此基础上,对工程菌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扩展青霉脂肪酶基因c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与已报道PEL cDNA序列仅相差3 个碱基,同源性高达99 %。6个重组工程菌在甲醇诱导下,均表现出pNPP水解活性,28℃诱导100h时酶活达到最高,发酵上清的酶活分别为 3.65 U/mL、30.49 U/mL、90.85 U/mL、212.05 U/mL、15.29 U/mL、76.32 U/mL。SDS-PAGE 结果表明重组脂肪酶分子量均约28 kDa。酶学性质研究表明,重组脂肪酶PELM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为9.5,在 pH 7.0 ?10.0 范围内该脂肪酶均较稳定,Ca2+ 和 Mg2+ 对其有激活作用,Fe2+、Zn2+、Cu2+ 则有抑制作用,EDTA能使之快速失活。以不同碳链长度的对硝基苯酚酯为底物检测其底物特异性,结果显示其对中链酯(C8-C12)有较强的水解能力,最适底物为为C8 的 pNP 酯。【结论】密码子优化后的扩展青霉脂肪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获得理想的表达,其酶活力比未优化的野生脂肪酶的提高了2.3-2.5倍,表明定点突变对其基因本身更改特有稀有密码子是实现 PEL功能蛋白的异源高效表达的有效策略之一。

    • 阿维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碱性脂肪酶LpsA2的表达和酶学性质分析

      2010, 50(2):236-243.

      摘要 (1149) HTML (0) PDF 1.72 M (12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本研究将推测的阿维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脂肪酶基因lpsA2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进行异源表达及系统的酶学性质分析。【方法】提取阿维链霉菌基因组,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脂肪酶基因lpsA2,使其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利用6个组氨酸标签纯化脂肪酶LpsA2,并进行酶学性质分析;对LpsA2进行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LpsA2具有脂肪酶典型的由Ser、His和Asp构成的活性部位,即Ser130-Asp221-His25,其中Ser位于保守的五肽结构(Gly128-His129-Ser130-Gln131-Gly132)中;分子系统学分析显示,LpsA2是脂肪酶第一家族亚家族成员(Subfamily I.7);实验测得纯化的重组脂肪酶LpsA2的最适反应pH为8.0,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底物为对硝基苯酚豆蔻酸酯;在10℃-50℃范围内该酶的激活自由能为6.3 kcal/mol;1 mmol/L Co2+、Hg2+、Zn2+可使酶活性提高至250%以上;15%的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亚砜使酶活分别提高至110.7%和138%;0.1%和1%的Span-20可使酶活性分别提高至352.7%和189.7%。【结论】本研究对推测的来源于S. avermitilis的脂肪酶基因lpsA2进行了异源表达和酶学功能鉴定,不仅为脂肪酶的研究积累了更多数据,也为具有优良性能的脂肪酶生物工程菌的筛选奠定了基础,更为其在食品加工、药物合成等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 >生态和环境微生物学
    • 生物浸矿反应器中的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其中可培养微生物的特征

      2010, 50(2):244-250.

      摘要 (1464) HTML (0) PDF 1.25 M (13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本文旨在了解生物浸矿反应器中的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其中可培养微生物的特征。【方法】通过构建微生物冶金反应器中矿浆原样的16S rRNA 基因文库,测定16S rRNA基因序列, 分析矿浆中种群结构。同时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对样品进行富集培养,分离获得纯菌株;并对各个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生理生化特征及对不同矿物的氧化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研究中所选生物浸矿反应器中主要的微生物物种有细菌:Leptospirillum sp.,Sulfobacillus sp.,Acidithiobacillus sp.,Spingomonas sp.及古菌Sulfolobus sp.,Ferroplasma sp.等菌属。同时分离出5株纯菌株,这些菌分别与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Acidithiobacillus caldus,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相似。分离获得的菌株具有氧化硫或二价铁和不同硫化矿的能力。【结论】生物浸矿反应器是个微生物种类相对简单的生境,利用非培养和培养技术全面地了解生物浸矿体系中的微生物群落及其生理、浸矿特性,有利于洞察生物浸矿过程中微生物种群结构,强化控制种群组成及浸矿活性,从而提高生物湿法冶金的效率。

    • 饲喂肉杆菌Hg4-03对贡嘎蝠蛾幼虫肠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010, 50(2):251-255.

      摘要 (1448) HTML (0) PDF 884.40 K (14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贡嘎蝠蛾幼虫肠道优势菌肉杆菌(Carnobacterium sp.) Hg4-03作为食物添加剂对实验室饲养的4龄贡嘎蝠蛾幼虫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16S rDNA序列与PCR/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健康幼虫被随机分为处理组1、处理组2和对照组,两组处理组分别饲喂添加不同浓度肉杆菌Hg4-03的天然饲料,对照组只饲喂天然饲料。14 d和28 d后每组随机解剖6条幼虫,收集肠道样品,经细菌通用引物扩增细菌16S rDNA,DGGE分离并进行细菌多样性图谱分析。【结果】饲喂肉杆菌Hg4-03后幼虫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处理组幼虫肠道中肉杆菌Hg4-03含量增加,且处理组中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量也明显增加。【结论】将肉杆菌 Hg4-03作为益生菌饲喂贡嘎蝠蛾幼虫有助于维持幼虫肠道菌群多样性平衡,这为贡嘎蝠蛾人工或半人工养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 >侵染和免疫
    • 基于狂犬病病毒G蛋白scFv介导的靶向shRNA制备与鉴定

      2010, 50(2):256-262.

      摘要 (1350) HTML (0) PDF 2.03 M (12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以狂犬病病毒G糖蛋白单链抗体介导的载体表达shRNA靶向制剂,靶向抑制狂犬病毒复制的可行性。【方法】应用PCR技术获得狂犬病毒G糖蛋白单链抗体scFv(G)和绿脓杆菌跨膜区-酵母DNA结合结构域ETA-GAL4基因,通过搭桥PCR法获得scFv(G)-ETA-GAL4(SEG)嵌合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scFv(G)-ETA-GAL4(pET28a-SEG);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利用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包涵体,经复性、鉴定制得SEG蛋白;ELISA法检测表达蛋白与狂犬病毒特异结合活性;将SEG蛋白与含shRNA的质粒(pRNATU6.3-shRNA)连接制成靶向shRNA,接入100 TCID50狂犬病毒感染BHK-21细胞,35 h观察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情况;48 h用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测定复合物抑制病毒效果。【结果】克隆得到1557 bp的SEG蛋白编码基因,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57 KDa的SEG蛋白,能与抗His的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SEG蛋白经镍柱纯化、复性后得率为2.8 mg/mL。ELISA试验证明SEG蛋白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RV结合呈正相关。细胞试验表明GFP在细胞内得到表达;直接免疫荧光试验测定该复合物能抑制76%病毒复制。【结论】SEG蛋白能与携带shRNA的质粒结合,可运送该质粒至RV感染BHK-21细胞中,抑制狂犬病毒的复制。

    • 高效薄层层析-病毒覆盖结合法比较细胞表面神经节苷脂与不同动物源性新城疫病毒结合特性

      2010, 50(2):263-269.

      摘要 (1117) HTML (0) PDF 1.25 M (14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神经节苷脂是新城疫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受体,但不同动物源性的新城疫病毒利用受体的特性是否存在差异尚不明确。以鹅源新城疫病毒NA-1株和鸡源新城疫病毒F48E9株为研究对象,比较两株病毒受体结合特性的差异。【方法】提取鸡胚和鹅胚成纤维细胞新城疫病毒受体成分——神经节苷脂,用高效薄层层析法比较两种细胞所含神经节苷脂的类型和含量;通过高效薄层层析-病毒覆盖结合法比较两种病毒与不同细胞神经节苷脂的结合特性,最后通过病毒红细胞吸附抑制试验进一步验证神经节苷脂与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鸡胚和鹅胚成纤维细胞所含的神经节苷脂成分存在明显差异;高效薄层层析-病毒覆盖结合实验结果显示NA-1和F48E9与神经节苷脂的结合模式不同,NA-1主要与神经节苷脂GD1a结合,即包含双SAα2,3Gal末端的神经节苷脂,而F48E9可与更多类型的神经节苷脂结合,从单唾液酸到三唾液酸形式的神经节苷脂如GM1、GD1a、GD1b、GT1b等。【结论】鹅源新城疫病毒NA-1株和鸡源新城疫病毒F48E9株在入侵靶细胞时优先选择利用的受体不同。

    • 囊素与杂交瘤细胞的结合及结合肽的鉴定

      2010, 50(2):270-277.

      摘要 (1137) HTML (0) PDF 2.48 M (13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囊素(BS)是禽类和哺乳动物中具有重要免疫调节功能的多肽,能有效促进杂交瘤细胞抗体的分泌,为探讨杂交瘤细胞是否有BS受体分子的表达。【方法和结果】本研究采用荧光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的方法, 检测BS与杂交瘤细胞的结合特性。实验结果证实BS与杂交瘤细胞的结合具有特异性、趋饱和性和可逆性。为进一步分析BS与杂交瘤细胞的结合位点,实验中以BS分子作为靶标,对噬菌体随机12 肽库进行了4 轮亲和筛选,ELISA和竞争抑制试验显示2个噬菌体克隆能特异性与BS结合。对阳性噬菌体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分析表明,其插入的12肽分别为:ACTKHLCLLQPL、MSCNDTLCLLPN,其保守序列为LCLL。体外实验表明,2个人工合成的12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BS与杂交瘤细胞的特异性结合。【结论】本研究表明杂交瘤细胞具有BS结合的受体,这为进一步研究 BS促杂交瘤细胞抗体分泌的信号传导通路奠定了基础。

    • >研究简报
    • 产胞外多糖酵母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发酵产糖

      2010, 50(2):278-283.

      摘要 (1606) HTML (0) PDF 1.12 M (15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微生物胞外多糖大多具有良好的功能和特性,但对酵母胞外多糖的研究甚少。本研究从自然界中筛选出产胞外多糖的酵母菌株,并对其发酵产糖条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利用平板涂布法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酵母菌株,苯酚硫酸法测定菌株胞外多糖的产量,筛选出胞外多糖高产菌株,并对其进行5.8S rDNA分类鉴定,最后优化其产糖培养基组成。【结果】对从葡萄、蜜枣、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的132株酵母进行筛选,最终得到3株高产胞外多糖的酵母菌株Z14、Z20和L25。经5.8S rDNA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从左优红葡萄中分离得到的Z14和Z20与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处于同一分支,相似性达到99 %以上;从落叶松近表层土壤分离得到的L25与土生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humicolus)处于同一分支,相似性为98.8 %。经优化,利于Z20胞外多糖合成的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8 %,(NH4)SO4 0.2 %,KH2PO4 0.1 %,酵母浸粉0.1 %,CaCl2 0.01 %。在初始pH 6.0,发酵温度28 ℃,摇床转数160 r/min条件下,在此培养基中发酵4 d后胞外多糖产量可达2.046 g/L,比复筛时的产量1.137 g/L提高了79.9 %。【结论】文献已报道某些属的酵母可以生产胞外多糖,经本文研究发现Issatchenkia属的酵母也可以合成胞外多糖,并且改变基础产糖培养基的成分可以显着提高Z20胞外多糖的产量。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