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报

  • 2010年第50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小型综述
    • 海洋细菌生态学的若干前沿课题及其研究新进展

      2010, 50(3):291-297.

      摘要 (1746) HTML (0) PDF 700.96 K (20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海洋细菌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随着微食物环的提出被深入认识和充分肯定。本文概述了海洋细菌在微食物环中的重要生态作用及微食物环的研究进展,海洋细菌在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重要性,海洋细菌的活性及其群落结构与功能,分析了藻际环境特性和藻际微生物在赤潮多发海域的生态作用,提出了我国海洋细菌生态学研究的若干新思考与新任务,强调了基于“以菌治藻” 的新理念,开展针对于赤潮灾害防除的“微食物环-赤潮-关键微生物菌群”耦合互作这一重要科学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 >分类和进化
    • 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空肠弯曲菌华东动物源分离株

      2010, 50(3):298-303.

      摘要 (2210) HTML (0) PDF 998.89 K (16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空肠弯曲菌菌株间的分子特征,对不同宿主来源的空肠弯曲菌进行分子分型研究。【方法】选择空肠弯曲菌的7个看家基因gltA、aspA、glnA、glyA、pgm、tkt和uncA作为目的基因,对2006?2008年间华东地区分离的42株空肠弯曲菌样本进行PCR扩增后测序。将测序结果软件分析并上传到数据库进行比对,将结果制作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遗传进化树并进行分析。【结果】与数据库已有类型比对,发现了24个新的ST型,通过进化树得到其遗传关系。【结论】MLST方法对于研究空肠弯曲菌的菌株群体基因差异与进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 鮸鱼弧菌病病原菌(哈维氏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2010, 50(3):304-309.

      摘要 (1519) HTML (0) PDF 1.18 M (16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2009年春季,浙江省舟山地区养殖鮸鱼暴发弧菌病。症状主要表现为体表病灶部位出血、肌肉溃烂、内脏器官有白斑等。【方法】从病鱼体表溃疡部位及内脏分离出优势菌株090212,经人工感染证实该菌即为致病菌。通过API系统和菌体常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指标测定以及16S rRNA测序分析等综合鉴定,【结果】确认090212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体呈短杆状,极生单鞭毛。该菌对氟苯尼考、四环素等5种抗生素敏感。【结论】哈维氏弧菌是海水养殖鱼类的常见致病菌,但作为养殖鮸鱼的病原菌尚属首次报道,将对鮸鱼的病害防治和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 comE基因缺陷影响肺炎链球菌体内诱导基因的表达

      2010, 50(3):310-316.

      摘要 (1051) HTML (0) PDF 1.19 M (9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筛选受comE调控的肺炎链球菌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S.pn)体内诱导基因。【方法】通过插入失活构建基因comE缺陷的S.pn菌株,与野生菌株分别腹腔注射BALB/c小鼠,经过体内诱导后取小鼠血,分离细菌提取RNA,用RT-PCR法检测13个体内诱导基因mRNA水平差异。【结果】将RT-PCR结果通过Quantity-one灰度分析,进行配对t检验,显示8个体内诱导基因在缺陷菌株和野生菌株中mRNA表达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spd_0300、spd_0414、spd_0622、spd_1663、spd_1719、spd_0235、spd_0873受转化上调,spd_1672受转化下调。【结论】筛选出受转化调控的体内诱导基因spd_0300、spd_0414、spd_0622、spd_1663、spd_1719、spd_0235、spd_0873、spd_1672,它们可能参与生长调节、温度感应、糖脂代谢等环节,表明细菌转化可通过调节某些体内诱导基因的表达来增强细菌的毒力。

    • 原生动物八肋游仆虫cDNA文库的构建

      2010, 50(3):317-321.

      摘要 (958) HTML (0) PDF 1.66 M (10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细胞内蛋白质合成过程是一个由多种蛋白质相互作用参与调节的开放系统,形成了复杂的mRNA代谢和蛋白质翻译为核心的基因表达调控的网络和信号转导途径。【目的】为了获得更多参与调节蛋白质合成终止过程的蛋白质种类和功能信息,进一步了解其中的网络和信号转导途径,本研究构建了原生动物八肋游仆虫的cDNA文库。【方法】构建过程严格遵循Clontech公司的BD MatchmakerTM Library Construction & Screening kit提供的方案进行文库构建和筛选. 【结果】首次得到了可用于筛选功能基因的原生动物纤毛虫的cDNA文库,文库滴度为2.437×107 cfu/mL。利用第二类肽链释放因子为诱饵,筛选得到了一些可能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其中包括一个可能编码RNA解旋酶的基因序列。该文库为进一步筛选和研究八肋游仆虫功能基因提供了便利的平台。

    • >生理和代谢
    • 腾冲热海一株栖热菌裂解性噬菌体的分离及其特征

      2010, 50(3):322-327.

      摘要 (1389) HTML (0) PDF 1.47 M (14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Thermus(栖热菌)属是嗜热细菌中比较古老的类群,本研究探索从腾冲热海热泉分离栖热菌噬菌体,并初步分析其特征。【方法】采用“双层平板法”从云南腾冲热海碱性热泉中分离纯化栖热菌噬菌体;对噬菌体及其宿主进行电镜形态观察,并进行噬菌体基因组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分析、噬菌体生理特征及蛋白组成分析。【结果】从腾冲热海热泉分离获得1株裂解性噬菌体,其宿主菌TC10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Thermus属菌株。此噬菌体为长尾型,头部直径67 nm,尾管长837 nm、宽10 nm,最适感染温度为65-70℃,最适感染pH值为7.6,对氯仿不敏感,其形态与分离自俄罗斯勘察加半岛热泉的栖热菌噬菌体P23-45和P74-26有一定的差异,蛋白组成差异显著,为一株新的栖热菌噬菌体,命名为TTSP10(Tengchong Thermus Siphoviridae Bacteriophage)。

    • >酶和蛋白质
    • 抗菌肽BuforinⅡ衍生物与大肠杆菌基因组DNA的作用机制

      2010, 50(3):328-333.

      摘要 (1013) HTML (0) PDF 1.13 M (9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抗菌肽BuforinⅡ的衍生物BF2-A/B与大肠杆菌基因组DNA的作用机制。【方法】琼脂糖电泳检测肽对DNA的断裂作用,凝胶阻滞实验研究肽与DNA的结合作用,圆二色谱考察结合肽后DNA结构的变化,荧光光谱分析肽与溴化乙锭竞争性嵌入DNA以及磷酸根对肽与DNA 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BF2-A/B不断裂基因组DNA而是结合DNA,使DNA双螺旋结构变得松散,削弱碱基对间的堆积作用,并取代EB,使EB-DNA复合体系荧光减弱。而PO43-的加入减弱了肽对DNA-EB荧光的淬灭作用。【结论】衍生肽与DNA的结合方式是先靠静电引力吸附到DNA磷酸基团上,随即插入双螺旋沟槽,嵌入碱基对间。BF2-B有更多的正电荷,更强的插入沟槽和嵌入碱基对的能力,使得其结合DNA的能力比BF2-A强。

    • >生态和环境微生物学
    • 西藏扎布耶盐湖细菌多样性的免培养技术分析

      2010, 50(3):334-341.

      摘要 (1352) HTML (0) PDF 2.66 M (15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利用免培养技术,获得有关西藏高原高盐度、高海拔盐湖的细菌多样性认识。【方法】从西藏扎布耶盐湖沉积样品中提取微生物总DNA,利用细菌引物f530/r1492扩增16S rRNA基因,然后构建16S rRNA基因质粒文库。采用Hae Ⅲ和HhaⅠ两种内切酶对阳性克隆质粒DNA进行ARDRA分型分析,根据分型结果挑选克隆进行测序。得到它们的16S r RNA 部分序列, 根据获得的序列构建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在系统发育树上,部分克隆(占总克隆数的57.14%)与已知细菌属归于同一分支,主要分布在γ-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δ-变形菌纲、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的23个嗜盐细菌属之中。其余的克隆为未培养序列,与前者差异很大,在进化树上形成了独立的分支。【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出扎布耶茶卡湖中的细菌组成具有极其丰富的多样性。

    • 一株番茄青枯病生防菌的鉴定与防病、定殖能力初探

      2010, 50(3):342-349.

      摘要 (1945) HTML (0) PDF 1.33 M (19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采用根系分泌物培养基筛选到一株番茄根际优势细菌YPP-9。本文分析测定该菌株对植物青枯病菌茄科雷尔氏菌的拮抗作用和控病能力,及其在番茄根际的定殖能力,并系统分析该菌株的分类学地位。【方法】以平板双重培养法和温室盆栽试验分别测定菌株对病原菌的拮抗能力和对番茄青枯病的控病能力;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菌株在番茄根际的定殖能力;以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菌株YPP-9对茄科雷尔氏菌SSF-4的平板抑菌带宽为5 mm,其盆栽控制番茄青枯病的效果达63.7%。菌株YPP-9在番茄根际具有较好的定殖能力。该菌株培养24 h后菌落呈奶酪色,革兰氏染色阳性,菌体杆状、大小1.8-4.1 μm×0.9-1.1 μm,形成芽孢,芽孢中生或偏端生且为近似柱形,孢囊不膨大,无伴孢晶体,侧生鞭毛。菌株生长pH范围为pH 5.5-8.5且最适生长pH为6.0,生长温度范围为20℃-45℃且最适生长温度为30℃。The BIOLOG GP2结果显示该菌为芽孢杆菌属。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菌株与Bacillus fumarioli的亲缘关系最近且序列相似性为97%,且其序列号为FJ231500。该菌株的G+C含量为41.9%,甲基萘醌主要类型为MK-7,细胞壁脂肪酸的主要种类为C14:0 iso、C15:0 iso 和C16:0 iso以及C16 : 1ω7c alcohol且含量分别为28.27%、19.59%、12.93%和10.88%。【结论】菌株YPP-9对茄科雷尔氏菌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和盆栽控病能力,且能良好的定殖于番茄根际。分类学上,该菌株归入芽胞杆菌属(Bacillus),并可能是一个新的种。

    • 两种海洋专性解烃菌降解石油的协同效应

      2010, 50(3):350-359.

      摘要 (1338) HTML (0) PDF 2.70 M (12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为研究在石油降解过程中海洋专性解烃菌的相互作用。【方法】以食烷菌22CO-6、JZ9B和海杆菌PY97S为实验材料构建石油降解菌群,采用重量法、GC-FID、GC-MS及棒薄层色谱等多种手段分析、比较降解菌纯培养和降解菌群对原油的降解率及石油降解后产物的多元色谱图。【结果】构建的降解菌群22CO-6+PY97S和JZ9B+PY97S中2种专性解烃菌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它们可以使原油降解率从27.81%、83.52%分别提高到64.03%和86.89%,并且可以同时降解石油中的烷烃、芳香烃组分,包括高分子量多环芳烃chrysene及其衍生物。【结论】在石油降解过程中海洋专性解烃菌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不仅可以加快石油降解,还可以彻底降解石油中生态毒性较大的高分子量化合物。

    • >侵染和免疫
    •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粘附蛋白Cp39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

      2010, 50(3):360-366.

      摘要 (1071) HTML (0) PDF 1.31 M (9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体内外增殖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蛋白、天然粘附蛋白Cp39和重组粘附蛋白rCp39对小鼠的交叉保护作用。【方法】用NaCl提取法制备鸡胚尿囊液和DSA培养基增殖的C48-3株荚膜蛋白,并用电洗脱方法纯化Cp39蛋白,将rCp39蛋白以可溶形式表达在大肠杆菌BL21后,用Amylose Resin亲和层析柱纯化。分别以100 μg剂量的鸡胚尿囊液增殖菌体荚膜蛋白、DSA培养基培养菌体荚膜蛋白、纯化的Cp39蛋白和rCp39蛋白通过皮下注射各试验组小鼠,生理盐水为对照组,第二次免疫后2周分别以A:1型菌C48-3株(6.7×102 cfu)和A:3型菌C51-3株(1.1×103cfu)进行攻毒试验。采集免疫后小鼠血清,用ELISA法检测抗体水平,并计算免疫保护率,来评价4种抗原对小鼠的交叉保护效果。【结果】SDS-PAGE结果显示,体内外增殖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蛋白的条带和分子量相似,且体内外表达的Cp39蛋白的分子量相同;ELISA结果表明Cp39免疫组小鼠和rCp39免疫组小鼠血清rCp39蛋白特异性抗体的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保护试验表明,体外增殖菌体荚膜蛋白免疫组小鼠对同源C48-3株和异源C51-3株攻毒的保护率分别为100%和60%,鸡胚尿囊液增殖菌体荚膜蛋白免疫组小鼠、Cp39免疫组小鼠和rCp39免疫组小鼠对同源C48-3株和异源C51-3株攻毒的保护率分别为100%和80%。【结论】粘附蛋白Cp39是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蛋白中的主要交叉保护抗原,可以作为禽霍乱亚单位疫苗。

    • 猪丹毒丝菌天然SpaA和重组SpaA-N免疫保护效果的评价

      2010, 50(3):367-372.

      摘要 (999) HTML (0) PDF 1.05 M (11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本试验以小鼠为动物模型,评估了猪丹毒丝菌重组表面保护性抗原A的N端保护区域(rSpaA-N)和天然SpaA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将猪丹毒丝菌C43311株SpaA-N以可溶形式表达在大肠杆菌BL21中,用GST Bind Resin纯化试剂盒纯化rSpaA-N,采用电洗脱法从猪丹毒丝菌C43311株NaOH提取抗原中纯化天然SpaA,将rSpaA-N、天然SpaA和NaOH提取抗原制成亚单位疫苗,同时设GST及生理盐水对照组,间隔2周分3次皮下免疫小鼠,第3次免疫后2周用100LD50猪丹毒丝菌C43065株进行腹腔攻毒,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免疫组小鼠血清的抗体动态变化。【结果】SDS-PAGE结果显示,采用GST Bind Resin纯化试剂盒和电洗脱法纯化得到了66 kDa的rSpaA-N和64 kDa的天然SpaA,蛋白含量分别为1.34 mg/mL 和1.26 mg/mL,而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rSpaA-N和纯化前后的SpaA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保护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免疫剂量的rSpaA-N组、天然SpaA组和NaOH提取抗原组均能完全保护小鼠受强毒株C43065的致死性攻击,而GST组和生理盐水组小鼠攻毒后全部死亡。ELISA检测结果表明,在不同免疫剂量的rSpaA-N组、天然SpaA组和NaOH提取抗原组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效价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rSpaA-N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可以作为猪丹毒亚单位疫苗。

    • 小鼠巨噬细胞系体外感染BCG的应答

      2010, 50(3):373-379.

      摘要 (1493) HTML (0) PDF 3.65 M (8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体外感染BCG的应答。【方法】体外感染RAW264.7细胞23 h后,分析细胞形态和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然后去除培养上清中的BCG,继续培养不同时间,通过CFSE、annexin V/PI和Rh123标记,分析宿主细胞的应答。【结果】BCG感染23h后,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内能明显观察到吞噬泡中的BCG。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54、CD80、CD86、CD11b的表达明显升高,CD11c、I-Ad以及H-2Kd的表达变化不明显。CFSE标记BCG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荧光强度逐渐减弱,但是4天后仍然明显地高于对照组。除去培养上清中的BCG后继续培养,含有BCG的细胞逐渐减少,继续培养60 h后基本检测不到。另外,BCG感染不能诱导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先升高后降低,5天后,基本上与对照组一致。【结论】通过以上分析,为BCG免疫机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 敲除meq的鸡马立克氏病毒强毒株对超强毒的免疫保护作用

      2010, 50(3):380-386.

      摘要 (1125) HTML (0) PDF 2.21 M (12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和评价一株敲除了meq基因的马立克氏病毒(MDV)的致病性及其诱发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将1日龄SPF 鸡1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分别饲养于正压过滤空气的SPF 动物饲养隔离罩内。1 日龄时,第1和第5组鸡以2000 PFU/只的剂量腹腔接种GX0101Δmeq,第2组鸡以2000 PFU/只的剂量腹腔接种CVI988/Rispens疫苗株,第3和第4组鸡不接种任何病毒作为对照组。免疫接种5天后,第1、2、3组分别以500 PFU/只的剂量攻击MDV超强毒株vv rMd5。饲养90天,观察死亡情况,对各组死亡鸡只剖检,并取疑似马立克特有病变脏器做石蜡切片,于攻毒后90天处死全部存活鸡并随机取心脏、肝脏、脾脏做病理切片。【结果】单独接种GX0101Δmeq的第5组没有任何马立克氏病临床症状和特有的组织学病变,接种GX0101Δmeq再感染超强毒株vv rMd5的第1组也没有马立克病特有的组织学病变,但CVI988/Rispens免疫后感染超强毒株vv rMd5的第2组显示马立克病特有病变的病理切片比例为9/42,单独接种超强毒株vv rMd5的第3组死亡率为87%,死亡鸡出现可眼观典型肿瘤率为25%,免疫接种GX0101Δmeq和CVI988/Rispens的第1组和第2组对超强毒株vv rMd5攻击的保护指数分别为100%和89%。【结论】本实验构建的MDV meq基因缺失株-GX0101Δmeq可在体外稳定复制,不仅对SPF鸡没有致病性和致瘤性,而且能诱导比CVI988/Rispens疫苗株更好的对超强毒MDV的免疫保护效果。

    • >技术与方法
    • 添加有扩增内标的副溶血弧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010, 50(3):387-394.

      摘要 (1023) HTML (0) PDF 1.46 M (10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发掘副溶血弧菌特异性更强的检测靶点,并人工构建扩增内标,建立可以有效避免假阴性的新PCR检测体系。【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基因组DNA中发掘特异性很高的序列,并设计相应的特异性引物,人工构建扩增内标,建立PCR检测体系。【结果】本研究发掘得到的序列vp1332特异性很强,经检索,该序列是编码ABC转运子接合蛋白组分的基因片段,根据此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检测引物(vp1332L/vp1332R),同时,构建了扩增内标,并建立了PCR检测体系。利用该体系对296株副溶血弧菌和33株非副溶血弧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有以副溶血弧菌为模板的PCR反应均可扩增到一条343 bp的特异片段,而模板来源于非副溶血弧菌的则只能扩增到一条499 bp的扩增内标片段。灵敏度实验表明,该PCR反应体系的检测灵敏度为1.6×102 cfu/mL。人工污染实验表明,起始染菌量为1.24 cfu/25 g样品时经8 h增菌,即可检测到副溶血弧菌。实际样品检测结果也证实该方法的有效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PCR反应体系能特异地检测副溶血弧菌,并可有效地排除假阴性,提高检测准确率。

    • 应用焦磷酸测序技术快速检测猪流感病毒金刚烷胺耐药性的分子标签

      2010, 50(3):395-399.

      摘要 (1286) HTML (0) PDF 741.56 K (12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焦磷酸测序技术对我国分离的H1N1、H3N2、H9N2等三种基因型的10株猪流感病毒分离株进行金刚烷胺耐药性鉴定。【方法】流感病毒M2蛋白5个关键位点氨基酸残基(第26、27、30、31和34位)中的任何一个发生突变会导致抗流感病毒药物中金刚烷胺抗药性的产生。本研究利用焦磷酸测序技术对2004-2008年国内分离的10株猪流感病毒M基因金刚烷胺耐药性分子决定区进行了鉴定,并进行抗药性分析。【结果】基于M2蛋白基因保守区序列建立的焦磷酸测序技术能用于国内猪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抗药性分析表明10株猪流感病毒国内分离株中5株H1N1分离株全部耐药,主要存在M2蛋白的V27T、V27I或S31N位点的突变,而4株H3N2和1株H9N2猪流感病毒分离株在M2蛋白5个关键位点上均未出现变异,表明其对金刚烷胺敏感。【结论】基于M基因的焦磷酸测序技术可以用于我国猪流感病毒金刚烷胺耐药性快速鉴定。

    • 甲型流感病毒流行毒株检测和分型基因芯片的研制

      2010, 50(3):400-405.

      摘要 (1555) HTML (0) PDF 1.82 M (13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研制一种可同时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H1N2、H3N2、H5N1和H9N2等5种流行亚型进行检测和分型的基因芯片。【方法】根据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中Influenza Virus Resource数据库,针对H1N1、H1N2、H3N2、H5N1和H9N2等5种亚型甲型流感病毒的HA和NA基因设计46条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和1条质控探针,点制成基因芯片。利用通用引物扩增流感病毒HA和NA 基因,使用Klenow酶对扩增产物进行荧光标记和片段化,将标记后产物和芯片杂交,清洗、扫描后根据荧光信号判定检测结果。用18株不同种属来源的甲型流感病毒分离毒株和186份咽拭子对芯片特异性、敏感性和临床应用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所有18株分离毒株均能被芯片准确检测并分型,芯片检测灵敏度能达约1×104个病毒基因拷贝。同时8份咽拭子检测结果为H1N1阳性,4份咽拭子为H3N2阳性。【结论】研究表明该芯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为甲型流感病毒的监测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 >研究简报
    • 委内瑞拉链霉菌秦岭变种属间接合转移系统的构建及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的表达

      2010, 50(3):406-410.

      摘要 (1788) HTML (0) PDF 1.04 M (14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 【目的】构建委内瑞拉链霉菌秦岭变种属间接合转移系统及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的表达。【方法】以链霉菌广泛使用的整合型质粒pSET152和复制型pHZ1358为出发质粒,通过供体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T12567(pUZ8002)进行属间接合转移委内瑞拉链霉菌秦岭变种。【结果】确定了该变种的最佳接合转移条件;通过SOE-PCR (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 PCR)技术构建含Perm E和vhb结构基因融合片段的整合型表达载体pJD100,转化ET12567(pUZ8002)后属间接合转移委内瑞拉链霉菌秦岭变种。通过PCR和CO结合差光谱验证了vhb基因在委内瑞拉链霉菌秦岭变种中的整合表达。【结论】本文首次探索了委内瑞拉链霉菌秦岭变种接合转移系统,确定了委内瑞拉链霉菌秦岭变种的最佳接合转移条件,并采用基因工程手段使vhb基因在委内瑞拉链霉菌秦岭变种中获得表达。

    • rpoS基因插入突变对铜绿假单胞菌两个吩嗪合成基因簇的调控

      2010, 50(3):411-417.

      摘要 (1296) HTML (0) PDF 1.31 M (14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为了研究铜绿假单胞菌rpoS基因对吩嗪(Phenazine)合成基因簇phz1和phz2的调控方式与机制。【方法】采用抗庆大霉素基因(gentamycin resistance cassette, aacC1)插入失活的策略构建了rpoS基因突变株PA-SG;同时利用lacZ的翻译融合表达载体pME6015,构建了phz1′-′lacZ 和phz2′-′lacZ翻译融合表达载体pMEZ1和pMEZ2。采用电转化法分别将pMEZ1、pMEZ2和pME6015导入铜绿假单胞菌突变株PA-SG和野生株PAO1,用Miller法检测融合β-半乳糖苷酶活性。【结果】在KMB或PPM 培养基中,pMEZ1在突变株PA-SG中的表达均增强,为野生株的4-5倍;而pMEZ2在突变株PA-SG中的表达均降低,野生株是突变株的2-3倍。【结论】由此推测,铜绿假单胞菌rpoS基因对两个不同吩嗪合成基因簇的调控作用具有特异性,在一定程度上,rpoS负调控phz1,正调控phz2。

    • 猪链球菌谷氨酰胺tRNA合成酶的原核表达产物的小鼠免疫试验

      2010, 50(3):418-422.

      摘要 (887) HTML (0) PDF 1.02 M (8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猪链球菌谷氨酰tRNA合成酶(Glutamyl tRNA Synthetase, GtS)是一种催化谷氨酰胺与对应的tRNA发生酯化反应形成谷氨酰tRNA的蛋白酶。本研究通过小鼠免疫保护力实验来评价Gts的免疫原性。【方法与结果】使用clustalX对Genbank中链球菌属的GtS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GtS的氨基酸序列在链球菌属内同源性达到95%以上。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His)6-GtS融合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该融合蛋白在BL21菌株中高效表达,并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融合蛋白经过组氨酸标签纯化试剂盒 (Novagen) 纯化后获得纯度为93.3%、浓度为433 μg/mL的重组蛋白rGtS。在小鼠免疫保护试验中,使用rGtS混合弗氏佐剂免疫Balb/c小鼠。免疫过后用4倍LD50剂量的SC19菌株(1.2×109CFU)攻毒,rGtS免疫组小鼠的存活率达50% (4/8),高于空载体对照(1/8)。【结论】本研究证实rGtS融合蛋白具有良好免疫原性,能够提供部分的保护,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亚单位疫苗候选蛋白。

    • 东北虎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2010, 50(3):423-427.

      摘要 (949) HTML (0) PDF 839.55 K (13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提纯东北虎免疫球蛋白并制备其单克隆抗体(McAb),为东北虎传染性疾病诊断试剂盒研制、疫苗免疫效果评估及基础免疫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饱和硫酸铵和重组的Protein G相结合,提纯东北虎免疫球蛋白作为抗原,免疫C57BL/6小鼠,和骨髓瘤细胞系Sp2/0-Ag14相融合制备杂交瘤细胞,ELISA和蛋白免疫印迹筛选及鉴定阳性克隆,应用杂交瘤产生的McAb鉴定提纯免疫球蛋白及制备的McAb免疫学活性,非竞争性ELISA法测定了其亲和常数。【结果】得到三株稳定分泌抗东北虎免疫球蛋白McAb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全部识别免疫球蛋白的重链,通过对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株(FPV-HLJ)灭活疫苗免疫东北虎的抗体消长的检测,证明提纯的免疫球蛋白及其McAb的免疫活性。【结论】Protein G 能够用于东北虎免疫球蛋白的提纯,ATD11杂交瘤产生的McAb与抗原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和免疫学活性,为今后开展东北虎传染病的诊断方法及疫苗研究奠定基础。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