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报

  • 2012年第52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封面
    • 封面

      2012, 52(6).

      摘要 (387) HTML (0) PDF 4.99 M (3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目录
    • 目录

      2012, 52(6).

      摘要 (386) HTML (0) PDF 93.80 K (5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学科先贤
    • 我国用微生物技术整治环境污染的先驱——简浩然

      2012, 52(6).

      摘要 (733) HTML (0) PDF 72.86 K (12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小型综述
    • 类诺卡氏属放线菌的研究进展

      2012, 52(6):671-678.

      摘要 (2229) HTML (0) PDF 827.83 K (40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Prauser H.最初于1976 年从土壤中分离到17 株诺卡氏形态放线菌,综合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部分化学分类特征的研究结果,提议建立了一个新属———类诺卡氏属(Nocardioides),并以新种白色类诺卡氏菌(N.albus) 为典型种。之后,随着分离、纯培养和分类方法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成员从各种不同环境中分离得到。尽管这些菌来源广泛,形态和生理生化等特征各异,但他们拥有共同的属的特征。过去的50 年中,随着放线菌研究的发展,该属中部分成员历经了分类地位的变迁和修订。到目前为止,该属共收纳了56 个有效描述种。类诺卡氏属(Nocardioides) 放线菌在农业、工业、化工业等方面也曾有应用研究报道。本文就类诺卡氏属放线菌的建立依据,属的特征,属内种的分布和变更以及它们在工农业上的应用研究前景及进展进行了综述。

    • 动物源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黏附素研究进展

      2012, 52(6):679-686.

      摘要 (1147) HTML (0) PDF 326.76 K (2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动物源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是引起动物(尤其是幼龄动物)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已知黏附素和肠毒素是ETEC 中两种重要的毒力因子,在致病性中两者缺一不可。其中黏附素结合到宿主易感肠上皮细胞是ETEC 感染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关键步骤。动物源ETEC的菌毛黏附素主要包括K88、K99、987P、F18、F17 和F41 等。人们从20 世纪60 年代就开始了ETEC 菌毛黏附素的相关研究,包括菌毛的基因、结构组成、生物合成、菌毛表达的调控机制以及黏附素和宿主受体相互作用等,这些研究基础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ETEC 病原菌的感染机理;并且在疾病诊断和新疫苗的开发中具有重大意义。

    • >分类和进化
    • 一株海水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系统发育及脱氮特性

      2012, 52(6):687-695.

      摘要 (1455) HTML (0) PDF 644.72 K (27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确定一株分离自海水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系统发育地位并探索其脱氮特性和机理,以期为解释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机理以及改进海水养殖及废水的生物脱氮工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通过测定菌株在不同无机氮源降解测试液中的生长和脱氮效率,分析其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性能。【结果】经鉴定该菌株属于盐单胞菌属(Halomonas);最适生长条件为盐度3%、pH 8.5、温度28℃、碳氮比10:1,在盐度为15% 的培养液中仍能生长;可以同时去除氨氮、亚硝酸氮和硝酸氮,24 h 时对NH+4-N、NO-2-N、和NO-3-N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8.29%、99.07%、96.48%,3种形态无机氮同时存在时,会优先利用NH+4-N,且总无机氮去除率较单一存在时更高,说明该菌株可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结论】该分离自海水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属于盐单胞菌属(Halomonas) ,在高盐环境中仍能生长,同时具有高效的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脱氮的全部过程。

    • 一株转化大豆苷元为S-雌马酚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2012, 52(6):696-702.

      摘要 (1233) HTML (0) PDF 351.09 K (17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筛选一株可转化大豆苷元为S-雌马酚的微生物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鉴定。【方法】在厌氧条件下采用抗生素抑制非目标菌生长并结合稀释涂平板法进行菌株分离,分离可转化大豆苷元生成S-雌马酚的肠道细菌,并对产物进行结构鉴定。之后通过16S rDNA 序列分析,构建该菌系统进化树,结合菌体形态及菌落特征,确立该菌系统发育学地位。【结果】从大鼠肠道内筛选分离到一株可以将大豆苷元转化为S-雌马酚的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菌株LH-52(JN861767),16S rDNA 序列测序结果BLAST 比对表明该菌株与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相似度达到了99%,结合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实验结果鉴定该菌为奇异变形杆菌。根据HPLC 保留时间、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数据分析确定产物为S-雌马酚。【结论】菌株P.mirabilis LH-52 为首次筛选到的可转化大豆苷元为S-雌马酚的兼性厌氧菌,相对于文献报道的严格厌氧菌更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 >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 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鞭毛钩基因flgK 的功能

      2012, 52(6):703-709.

      摘要 (1028) HTML (0) PDF 469.50 K (18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为了研究鞭毛钩基因flgK 在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P.c.c)的功能。【方法】本研究采用两亲同源交换法构建了基因缺失突变体ΔflgKpcc 并构建了互补菌株ΔflgKpcc-KH,测定突变体及其互补菌株的菌体形态、运动性、致病因子、致病性等表型。【结果】与野生菌株PccS1 相比,ΔflgKpcc 鞭毛缺失,菌体易沉降,在0. 3% 半固体培养基上运动能力明显降低,生长速率无明显变化,但是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的活性、生物膜形成能力明显下降,对感病寄主的致病力显著减弱。基因互补可以使上述突变表型恢复。【结论】实验表明,鞭毛基因flgK 突变导致了菌体的运动性降低、病原菌毒性相关的酶活力下降,从而导致致病力下降。

    • 生防假单胞菌2P24中mvaT和mvaV基因对PcoI/PcoR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作用

      2012, 52(6):710-717.

      摘要 (1195) HTML (0) PDF 474.85 K (29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自小麦全蚀病自然衰退土壤分离得到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2P24,可防治多种由植物病原菌引起的土传病害。菌株2P24 具有群体感应( quorum-sensing,QS)系统PcoI/PcoR,该系统影响生防菌2P24生物膜的形成以及其在小麦根围的定殖能力,从而影响2P24 的生防能力。本文利用遗传学方法进一步研究了2P24 中QS 系统的调控途径。【方法】将QS 系统信号合成基因pcoI 的转录报告质粒p970Gm-pcoIp 转入gacA 基因突变菌株PM201中,再利用Tn5转座子对该菌株进行随机突变,筛选影响pcoI基因表达的调控因子。【结果】根据菌落颜色的变化筛选到2 株突变菌株。Tn5 插入位点和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这2个突变体中Tn5破坏了同一个基因mvaT;设计引物利用PCR 方法从2P24 基因组中获得mvaT基因及其同源基因mvaV。转录融合报告实验表明:与野生菌株2P24 相比,mvaT及mvaV突变体中pcoI基因的表达和N-乙酰高丝氨酸内酯的产量显著提高;HPLC试验表明mvaT和mvaV基因影响抗生素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的合成。细菌双杂交试验证实,MvaT蛋白和MvaV 蛋白在体内发生自身互作,这两个蛋白也可相互作用。【结论】以上结果表明mvaT和mvaV 参与调控生防假单胞菌2P24 的PcoI/PcoR 群体感应系统,并可能影响其生防功能基因的表达。

    • >生理和代谢
    • 解淀粉芽胞杆菌关键酶基因过表达对鸟苷积累的影响

      2012, 52(6):718-725.

      摘要 (974) HTML (0) PDF 501.46 K (23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鸟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3 个关键酶编码基因(prs,purF,guaB)过表达对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发酵生产鸟苷的影响。【方法】利用穿梭表达载体PBE43,构建含有prs、purF和guaB 基因的单独表达载体和prs、purF 基因的串联表达载体,将它们分别转入鸟苷生产菌B.amyloliquefaciens TA208 后,通过实时定量PCR 测定各工程菌株内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通过酶活检测分析关键酶基因扩增对肌苷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通过摇瓶发酵实验考察工程菌株与对照菌株的生长、耗糖和鸟苷积累情况。【结果】转录分析结果表明prs、purF和guaB 基因过表达的同时都伴随着自身转录水平的显著上调。与此同时,prs 和purF 基因单独表达均轻微下调了嘌呤操纵子的转录水平,但是guaB 基因的过表达并不影响嘌呤操纵子和prs 基因的转录。酶活分析结果表明prs和purF 基因扩增并不影响肌苷酸脱氢酶的活性,guaB 基因的扩增使其活性提高了126%。摇瓶发酵实验发现prs和purF 基因的单独过表达均未促进宿主菌合成鸟苷,而含guaB 基因过表达载体的工程菌鸟苷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20.7%。将prs和purF基因串联表达后,鸟苷产量提高14.4%,糖苷转化率增加6.8%。【结论】过表达guaB 基因能够大幅提高鸟苷产量,而prs 和purF 基因只有实现协同表达才能对宿主菌积累鸟苷产生积极影响,为通过代谢工程技术提高鸟苷产量奠定了研究基础。

    • >酶和蛋白质
    • 葡萄糖酸氧化杆菌木糖醇脱氢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2012, 52(6):726-735.

      摘要 (1420) HTML (0) PDF 1010.28 K (22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获得葡萄糖酸氧化杆菌(Gluconobacter oxydans CGMCC 1.637) 的木糖醇脱氢酶基因,研究其酶学性质及碳源特别是D-阿拉伯醇和木糖醇对该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已报道序列的木糖醇脱氢酶的保守区设计引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片段。根据获得的片段序列设计引物克隆目的基因的5'和3'片段,将所获得的片段拼接,获得完整的木糖醇脱氢酶基因。通过构建工程菌获得重组蛋白,并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测定重组酶的活性。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培养G.oxydans CGMCC 1.637,并测定其破胞上清液木糖醇脱氢酶氧化木糖醇的活性; 用不同碳源培养的G.oxydans CGMCC 1.637 转化木酮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木糖醇的产量。【结果】获得一个新的798bp的木糖醇脱氢酶基因,所编码的木糖醇脱氢酶含265个氨基酸,属于短链脱氢酶家族。酶学性质研究发现,该木糖醇脱氢酶催化木糖醇氧化的最适合条件为35℃、pH 10.0,最高活性为23.27U/mg,催化木酮糖还原为木糖醇的最适条件为30℃、pH 6.0。最高活性为255.55U/mg;该木糖醇脱氢酶的对木糖醇的Km 和Vmax分别为78.97 mmol/L和40.17U/mg。碳源诱导实验表明,d-山梨醇对G.oxydans CGMCC 1.637木糖醇脱氢酶的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葡萄糖、果糖、木糖、木糖醇、D-阿拉伯醇对木糖醇脱氢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在转化实验中,用d-甘露糖培养的G.oxydans CGMCC 1.637的转化能力明显高于其他碳源培养的G.oxydans CGMCC 1.637 的转化能力,其中,用阿拉伯醇培养的G.oxydans CGMCC 1.637的转化能力最低,仅为对照的35%。【结论】克隆自G.oxydans CGMCC 1.637的木糖醇脱氢酶基因是一个新的基因,用阿拉伯醇培养的G.oxydans CGMCC 1.637破胞液木糖醇脱氢酶活性低;且阿拉伯醇对G.oxydans CGMCC 1.637木酮糖的还原能力具有抑制作用。

    • >生态和环境微生物学
    •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不同植被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比较

      2012, 52(6):736-743.

      摘要 (1582) HTML (0) PDF 407.30 K (27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植被下红树林土壤细菌和古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认识红树林土壤微生物资源多样性。【方法】直接提取红树林土壤总DNA,采用细菌通用引物27F /1492R 和古菌通用引物Arch21F/Arch958R 进行PCR 扩增,构建细菌和古菌16S rRNA 基因文库,对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秋茄林、无瓣海桑林和无红树林裸滩土壤的细菌和古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3 种土壤样品的细菌类群包括变形细菌门(Proteobacteria)等16个类群,其中变形细菌门(Proteobacteria)与绿屈挠菌门( Chloroflexi)是优势类群; 古菌包括6 个嗜泉古菌界(Crenarchaeota)类群和7个广域古菌界(Euryarchaeota)类群,分别以Marine Benthic Group C、Marine Benthic Group D 为优势类群。多样性指数(H')和物种丰富度指数(Schao1)表明,本地种秋茄林下土壤细菌和古菌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外来种无瓣海桑显著低于秋茄林,甚至明显低于相邻无红树林裸滩沉积物; 不同植被下土壤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秋茄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无红树林裸滩沉积物更相似。【结论】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类群丰富,不同植被下土壤细菌和古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 微生物燃料电池利用乳酸产电性能与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

      2012, 52(6):744-752.

      摘要 (919) HTML (0) PDF 716.94 K (18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为探讨以乳酸为基质的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 产电性能以及微生物群落在阳极膜、悬浮液、阳极沉淀污泥中的分布特征,【方法】试验建立了双室MFC,以乳酸为阳极主要碳源,研究了反应器的启动过程及产电效能,同时以电镜和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 技术解析了微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结果表明,反应器启动第7 天时外电压达到0.56V,当外阻为80Ω时,电流密度为415 mA/m2,MFC 的功率密度达到最大值82 mW/m2。电镜观察发现大量杆菌附着在阳极表面,结合较为紧密;DGGE 图谱显示阳极膜表面微生物与种泥最为相似,与阳极悬浮液、底部沉淀污泥中的主要菌群一致,条带序列与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teroni)和布氏弓形菌(Arcobacter butzleri)等最为相似。【结论】本研究表明以乳酸为基质MFC 可产生较高的功率密度,阳极附着的优势菌与接种污泥来源密切相关。

    • >侵染和免疫
    • 含禽流感病毒M2e 氨基端抗原表位的重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 蛋白的免疫原性鉴定

      2012, 52(6):753-759.

      摘要 (792) HTML (0) PDF 692.10 K (16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构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 蛋白展示禽流感M2e 抗原表位的重组蛋白,研发预防H5 或H9亚型禽流感和传染性法氏囊的基因工程疫苗。【方法】根据现有禽流感疫苗株M2e 的氨基端12 个氨基酸多肽序列(nM2e)序列,结合GenBank 中H5 和H9 亚型禽流感病毒nM2e 的比对结果,确定nM2e 序列。用融合PCR 分别将1 拷贝H5 或H9 的nM2e 序列插入IBD B87株VP2基因的PBC区,获得VP2BC nM2e 重组基因。将重组基因克隆至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转染Sf9细胞进行表达。经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 检测Sf9细胞表达重组基因后,扩繁重组病毒,制备疫苗,间隔4 周对非免鸡作2 次重复免疫,用间接ELISA和鸡胚成纤维细胞中的病毒血清中和试验检测血清中VP2 和nM2e 的抗体效价。【结果】成功构建含H5 或H9 nM2e的VP2BC nM2e重组基因,该重组基因在Sf9 细胞中得到表达。经免疫鸡,两重组蛋白均能激发针对VP2和nM2e的抗体,VP2BC nM2eH5 组抗体效价高于VP2BC nM2eH9组。【结论】两重组蛋白均具有免疫原性,VP2BCnM2eH5免疫原性更佳。

    • >技术与方法
    • 紫细菌光合色素指纹图谱的建立与色素分析

      2012, 52(6):760-768.

      摘要 (1114) HTML (0) PDF 303.03 K (32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探索快速高效的色素样品制备方法;为建立紫细菌全色素TLC和HPLC标准指纹图谱和数据库提供研究方法和思路;为色素代谢与调控等研究提供快速的色素分析方法。【方法】选择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esudomonas palustris CQV97)为材料,采用改良丙酮甲醇提取法、TLC 重复展层法、图像灰度分析法、吸收光谱法、HPLC 和MS 法进行色素分析。【结果】甲醇或丙酮可选择性地提取样品的细菌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通过对丙酮甲醇法的改良,使色素提取总量提高了13.5%。建立了CQV97 菌株全色素的TLC和HPLC指纹图谱,二者均含有11 种色素组分。图像灰度分析法估算了TLC 指纹图谱各色素组分的表观相对含量。以TLC 图谱的各色素组分为外标物,明确了HPLC 图谱中各色素组分的保留时间(Rt)与TLC图谱中各色素组分的迁移率(Rf)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色素代谢途径、光谱分析和MS,定性分析了指纹图谱中11种色素组分。TLC 或HPLC 分析结果表明,理论样品与对照样品色素组分和含量一致,而实际样品与对照样品色素组分一致,但含量不同,重复测定3次,样品中色素相对含量的RSD 均小于5%。【结论】改良的丙酮甲醇法可以快速高效地提取光合细菌的色素。采用TLC 重复展层法和HPLC 法建立的全色素指纹图谱色素组成一致,重复稳定性好,各具特色。TLC 和HPLC 两种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均能进行光合色素的快速分析,适合于紫细菌色素合成途径中主要积累色素的组分和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 >研究简报
    • 新疆顿巴斯他乌盐湖沉积物免培养古菌多样性

      2012, 52(6):769-775.

      摘要 (1300) HTML (0) PDF 188.06 K (2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新疆顿巴斯他乌盐湖沉积物免培养古菌组成及多样性。【方法】利用免培养法直接从顿巴斯他乌盐湖沉积物样品中提取环境总DNA,采用古菌通用引物对16S rRNA 基因进行扩增,构建基因克隆文库。对随机挑选的59个阳性克隆进行Hae Ⅲ限制性酶切分型并测序、BLAST比对及构建16S rRNA 基因系统发育树。【结果】文库覆盖率为89%,Shannon-Wiener 指数为2.69,共得到21个不同的可操作分类单元,分属于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92%)和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8%),其中多数为盐杆菌科 (Halobacteriaceae,88%)的盐杆菌属(Halobacterium,24%)、盐盒菌属(Haloarcula,18%)、盐碱红菌属(Natronorubrum,14%)、盐红菌属(Halorubrum,8%)等,与海盐环境( thalassohaline)获得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最高(﹥95%);整个文库中约11%的克隆与可培养古菌多个属的相似性小于97%。【结论】顿巴斯他乌盐湖古菌多样性略低于同类高盐环境,组成较为一致,只是各类群所占百分比稍有不同,且可能存在一些潜在新物种或新类群。

    • 一株多糖降解菌的分离、鉴定与琼脂糖降解能力

      2012, 52(6):776-783.

      摘要 (1407) HTML (0) PDF 411.25 K (20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筛选海洋来源的多糖降解菌,分析其多糖降解能力并初探机制。【方法】碘液染色法从海泥中初筛琼脂糖降解菌,唯一碳源生长法分析菌株的多糖利用能力,克隆16S rRNA 基因以分析系统分类地位。用硫酸铵沉淀法制备胞外粗酶制剂,DNS-还原糖法测定琼胶酶活性,活性染色法分析胞外琼胶酶系的组成特征。分离、纯化琼脂糖的酶解产物,通过TLC 测定寡糖Rf 值、阳离子质谱测定分子量。【结果】分离到1株能液化琼脂糖的海洋细菌JZB09,鉴定至桃色杆菌属(Persicobacter)。JZB09 能利用11 种不同的多糖为唯一碳源生长,在利用琼脂糖、纤维素和木聚糖时生长较好。胞外粗酶制剂的琼胶酶活力约77.2U/mg,含有至少2 条琼胶酶,大小约45kDa、70kDa。酶制剂降解琼脂糖后的产物是系列新琼寡糖,四糖是主产物,表明β-琼胶酶在胞外琼胶酶系降解琼脂糖时起关键作用。【结论】海洋细菌Persicobacter sp.JZB09 是1 株多能型多糖降解菌,可分泌β-琼胶酶降解琼脂糖且活性显著,具有潜在开发价值。

    • 溶藻细菌BS03(Microbulbifer sp.)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2012, 52(6):784-790.

      摘要 (838) HTML (0) PDF 679.70 K (14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溶藻细菌BS03(Microbulbifer sp.)胁迫下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光合作用、抗氧化酶系统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变化,探讨溶藻细菌BS03 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溶藻机制。【方法】通过0.5%、1.0%、1.5%、2.0%不同终浓度BS03上清液处理藻细胞后12、24、36、48h取样,测定溶藻过程藻细胞光合色素、叶绿素荧光效率、抗氧化酶系统、Caspase 酶活性变化。【结果】(1) BS03 上清液处理藻细胞后,藻细胞叶绿素a 含量和叶绿素荧光Fv/Fm比值随BS03上清液处理时间延长和浓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低浓度处理组藻细胞类胡萝卜素含量上升到一峰值,高于对照组后逐渐回落,而高浓度处理组类胡萝素含量呈下降趋势,低于对照组;(2)藻细胞抗氧化酶保护系统( SOD 和CAT) 活性随着BS03 上清液处理浓度增加而升高,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藻细胞膜脂过氧化产物MDA 积累量随着BS03上清液处理时间延长和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3)处理组藻细胞Caspase-3 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呈现出类似程序性死亡特征。【结论】BS03 的抑藻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藻细胞光合作用,降低抗氧化酶活性、加大膜脂过氧化起到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溶解作用,并呈现出类程序性死亡特征。

    • 上呼吸道分离鲍曼不动杆菌1 型整合子的分离与鉴定

      2012, 52(6):791-796.

      摘要 (813) HTML (0) PDF 222.97 K (17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I 型整合子的结构特征,探讨其与细菌多重耐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 年至2009 年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上呼吸道分离的187 株鲍曼不动杆菌,应用K-B 纸片扩散法检测耐药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I 型整合子整合酶基因的检测;扩增整合子的可变区,应用DNA 测序技术分析I 型整合子基因结构。【结果】I 型整合子的阳性率达53. 4%。共七种1 型整合子基因盒被鉴定,其中首次发现报道一种新的整合子(GenBank:HQ322622)。可变区主要编码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基因。20 种抗菌素耐药的结果均表明携带I 型整合子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较不携带I 型整合子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明显增高。整合子与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表型具有密切相关性。【结论】I 类整合子相关耐药基因在本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中分布较广泛。整合子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形成和播散中具有重要作用。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