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微学术

微生物学报

  • 2015年第55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封面
    • 封面

      2015, 55(4).

      摘要 (486) HTML (0) PDF 6.95 M (9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目录
    • 目录

      2015, 55(4).

      摘要 (522) HTML (0) PDF 289.69 K (7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学科先贤
    • 学科先贤

      2015, 55(4).

      摘要 (540) HTML (250) PDF 1.07 M (12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小型综述
    • 微生物卤代烷烃脱卤酶研究进展

      2015, 55(4):381-388. DOI: 10.13343/j.cnki.wsxb.20140304

      摘要 (1278) HTML (362) PDF 619.00 K (30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卤代烷烃脱卤酶是降解卤代脂肪族化合物的关键酶类,在各种地理环境中的不同微生物中广泛存在,在生物降解和工业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已经生化鉴定了20个卤代烷烃脱卤酶。近些年来对这些酶的酶学特征、蛋白质结构和系统进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同时,为满足应用实践的需求还对卤代烷烃脱卤酶进行了蛋白质工程改造研究。本文将对卤代烷烃脱卤酶研究的一些新的进展进行综述。

    • 猪链球菌的烈性噬菌体和前噬菌体

      2015, 55(4):389-394. DOI: 10.13343/j.cnki.wsxb.20140439

      摘要 (1404) HTML (443) PDF 1006.93 K (25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 suis)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携带有前噬菌体。本文对猪链球菌的烈性噬菌体和前噬菌体的研究现状做了综述,主要包括猪链球菌烈性噬菌体的形态及功能;烈性噬菌体裂解酶的结构及功能;烈性噬菌体末端酶大亚基的活性;前噬菌体的比较基因组学、前噬菌体的裂解酶以及烈性噬菌体和溶原性噬菌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并对猪链球菌噬菌体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作了展望。

    • 杆状病毒经口感染及经口感染因子研究进展

      2015, 55(4):395-400. DOI: 10.13343/j.cnki.wsxb.20140328

      摘要 (792) HTML (319) PDF 591.39 K (14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杆状病毒(Baculovirus)是一类专一性感染节肢动物的病原微生物,其宿主主要为鳞翅目、双翅目及膜翅目昆虫。在自然界中,杆状病毒通过经口感染的方式在其宿主中建立感染,其中杆状病毒经口感染因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杆状病毒的基本特性,阐述杆状病毒建立经口感染在进化上的必要性以及在此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包括杆状病毒经口感染方式的进化、病毒粒子与昆虫中肠微绒毛细胞的结合和融合等,并着重介绍杆状病毒经口感染因子的鉴定和功能研究。这些研究对人类了解和利用杆状病毒进行生物防治和外源基因表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分类和进化
    • 高产申嗪霉素和吩嗪-1-酰胺的水稻根际铜绿假单胞菌PA1201分离、鉴定与应用潜力

      2015, 55(4):401-411. DOI: 10.13343/j.cnki.wsxb.20140460

      摘要 (1102) HTML (363) PDF 1.27 M (21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从水稻根际筛选能高效抑制水稻病原菌的细菌,分析和鉴定其形态和生化特征,为开发新型绿色农药奠定基础。【方法】从水稻根际分离能以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为唯一碳源的菌株,根据菌株形态和生化特性、16S rDNA序列比对和磷脂脂肪酸图谱,对该菌株进行鉴定。通过氯仿萃取抽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确定菌株PA1201在PPM培养基和黄豆粉培养基中申嗪霉素和吩嗪-1-酰胺的产量。【结果】菌株PA1201能有效抑制水稻纹枯病菌和水稻白叶枯病菌的生长,属于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p. PA1201);PA1201产生两种抑菌代谢产物申嗪霉素和吩嗪-1-酰胺,在PPM和黄豆粉培养基中申嗪霉素的产量可达81.7 mg/L和926.9 mg/L,吩嗪-1-酰胺的产量亦可达18.1 mg/L和489.5 mg/L;PA1201产生大量胞外蛋白酶,对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和黑腹果蝇具有一定毒性。【结论】PA1201的申嗪霉素产量比现有 生产菌株的出发菌株M18高3-4倍,还能产生另一种抑菌活性更高的衍生物吩嗪-1-酰胺,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 巴丹吉林沙漠盐湖微生物多样性

      2015, 55(4):412-424. DOI: 10.13343/j.cnki.wsxb.20140406

      摘要 (1219) HTML (412) PDF 1.06 M (29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碱性盐湖中的原核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对盐湖中的嗜盐碱微生物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利用R语言绘图,对不同盐湖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该区域盐湖含盐量很高,矿化度达165 g/L-397 g/L。同时,水体呈强碱性,pH均在10以上。三个湖的盐度和pH值等理化参数有梯度变化,因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整体而言,细菌的多样性大于古菌。样品中含有的主要的细菌门类为γ-变形菌亚门(Gamma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α-变形菌亚门(Alpha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疣微菌门( Verrucomicrobia),古菌则全部属于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中的盐杆菌科(Halobacteriaceae)。【结论】盐度是决定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古菌群落结构则由多种环境因素综合影响。一些已知的嗜盐碱菌,如Roseinatronobacter spp.、Halohasta spp.等,可以生活在比其盐度和碱度生长范围更高的极端盐碱环境中。此外,样品中还含有大量未培养的嗜盐碱细菌和古菌,对进一步开发极端盐碱环境中的微生物资源有重要意义。

    • 黑龙江省一株红小豆锈病病原菌鉴定

      2015, 55(4):425-432. DOI: 10.13343/j.cnki.wsxb.20140457

      摘要 (974) HTML (369) PDF 1.77 M (2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为明确发生在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小豆田中的锈病病原物的分类地位。【方法】从大庆市采集红小豆锈病标样,采用单孢子堆分离法获得一株红小豆锈病菌纯培养物ZXL01。采用观测夏孢子芽孔数目、位置和冬孢子壁厚度等形态学特征结合ITS序列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ZXL01夏孢子发芽孔多为2个,位于孢子赤道部位较远之处,冬孢子壁厚度为2.9 μm-3.3 μm。在基于rDNA-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ZXL01菌株与两株豇豆单胞锈菌(Uromyces vignae)的参比菌株(GenBank登录号:AB115718和AB115731)在自举值99%相聚一群。用豇豆单胞锈菌的特异性引物UV-ITSF/R进行检测,ZXL01菌株可扩增出500 bp左右的特征片段。【结论】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小豆锈病病原菌ZXL01菌株为豇豆单胞锈菌,ZXL01菌株的GenBank登录号是KM461700。

    • >遗传和分子生物学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hfq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2015, 55(4):433-439. DOI: 10.13343/j.cnki.wsxb.20140342

      摘要 (1138) HTML (331) PDF 1.07 M (19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为革兰氏阳性的短杆菌,营腐生和寄生生活,是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原菌,对低温、酸碱和高渗透压等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Lm在各种环境中适应、生存并表现致病力,是与调控因子的网络调控密切相关,本文初步研究了细菌调控因子hfq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对血清型为1/2 a的EGDe菌株进行hfq基因的敲除,对获得的突变株EGDe△hfq进行生化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4℃低温环境下,缺失株生长显著减慢(P<0.05);在含7% NaCl高渗BHI 培养基及含4.5%乙醇的BHI培养基中生长受到抑制;缺失株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显著下降(P<0.05);对Caco-2细胞系的侵袭能力下降;与野生型菌株相比,EGDe△hfq对BALB/c小鼠的感染能力减弱、半数致死剂量提高。【结论】由此表明,Hfq蛋白对细菌抗胁迫、生物被膜形成及细菌毒力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此缺失株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Hfq的功能提供了材料,为研究其在Lm胁迫环境生存及疾病预防控制奠定了基础。

    • >生理和代谢
    • Pfk基因过表达对乳酸乳球菌N8产nisin速率的影响

      2015, 55(4):440-439. DOI: 10.13343/j.cnki.wsxb.20140342

      摘要 (1084) HTML (429) PDF 1.40 M (19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增加糖酵解途径中编码限速酶6-磷酸果糖激酶基因Pfk 在乳酸链球菌素(nisin)产生菌Lactococcus lactis N8中的表达,增快nisin的产生,从而提高单位时间内nisin的产量,缩短发酵周期。【方法】将pfk 基因及编码以cAMP为依赖的蛋白激酶催化亚基基因pkaC克隆到表达质粒pMG36e上,将共表达重组质粒转入L. lactis N8中,使Pfk-pkaC基因过量表达,得到重组菌株L.lactis N8-pMG36epfk-pkaC,并比较该重组菌株与野生菌的生长曲线、胞内6-磷酸果糖激酶活性、发酵上清液的抑菌活性及效价,并从转录水平分析两株菌nisA及pfk-pkaC的转录差异,比较野生菌与重组菌在不同葡萄糖含量下培养产nisin的变化。【结果】Pfk基因与pkaC基因的过表达对重组菌的生长速度没有明显的影响,却能提高重组菌产nisin的速度,在发酵10 h时nisin的产量比野生菌提高了20%,使得发酵周期缩短近2 h。野生菌及重组菌在不同葡萄糖含量下培养发酵上清液的nisin效价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糖酵解途径中6-磷酸果糖激酶基因Pfk的过表达可以加快乳酸乳球菌N8产nisin的速率,缩短发酵周期。

    • N端缺失的锰过氧化氢酶生理生化特性

      2015, 55(4):448-456. DOI: 10.13343/j.cnki.wsxb.20140451

      摘要 (899) HTML (344) PDF 1.37 M (18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在红球菌(Rhodococcus sp.)R04中发现了一种高表达,N端缺失的锰过氧化氢酶(Mn-CAT),为了明确其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清除与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代谢中所起的作用,本文对其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方法】利用DNAMAN 对Rhodococcus sp. R04与Rhodococcus sp. R1101Mn-CAT的核酸和蛋白序列进行比对。化学合成和PCR搭桥法获取Mn-CAT全长基因。分别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m3c-Mn-CAT,pETm3c-MnCAT-C,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得到重组菌pETm3c-Mn-CAT/BL21,pETm3c-MnCAT-C/BL21。工程菌诱导表达后,粗酶液经Q-sepharose和硫铵沉淀进行纯化。构建了锰过氧化氢酶C端(MnCAT-C)基因的敲除载体pK18mobsacB-ΔMnCAT-C,电击法转入Rhodococcus sp. R04。荧光极化测定ROS的含量,HPLC分析多氯联苯的降解率。【结果】与Rhodococcus sp. R1101Mn-CAT基因序列相比,Rhodococcus sp. R04Mn-CAT缺少N端(R1101的Mn-CAT序列长度为915bp,R04的MnCAT-C序列长度为468bp)。获得了纯度较高的MnCAT-C,SDS-PAGE分析表明分子量约为23 kDa。以H2O2为底物时,MnCAT-CKm比Mn-CATKm大,约为0.02357mol/L。通过基因同源重组的方式,得到菌株R04的MnCAT-C敲除菌株,与野生菌株相比,敲除菌株体内ROS浓度显著增高,生长速率和多氯联苯降解速率明显下降。【结论】发现了一种N端缺失的锰过氧化氢酶,该酶具有原酶的大部分 活性,且可以清除体内的ROS。MnCAT-C基因的缺失影响了菌株的生长速率和多氯联苯的降解速率。

    • 肉鸭发酵床抗生素、重金属累积及细菌耐药性的演变特性

      2015, 55(4):457-466. DOI: 10.13343/j.cnki.wsxb.20140352

      摘要 (870) HTML (356) PDF 1.05 M (15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肉鸭发酵床使用过程中抗生素、各类金属元素累积特性,细菌抗生素耐受性演变特性。【方法】2011年11月至2013年7月,江苏某肉鸭发酵床养殖场饲养肉鸭期间,选取刚制作完成发酵床的鸭舍,和饲养4批次、8批次肉鸭时的鸭舍,检测发酵床中抗生素、金属元素含量,及发酵床中细菌的抗生素耐受水平。【结果】肉鸭发酵床垫料内强力霉素残留量因每批次肉鸭饲料中的使用而显著上升,氧氟沙星未现在垫料内累积。发酵床垫料饲养至8批次肉鸭时,垫料内耐受16、100 μg/mL强力霉素三种可培养细菌的平均菌落数与比例为最高,而耐受8、50 μg/mL 氧氟沙星的平均菌落数、菌落数比例未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发酵床使用过程中,垫料内As、Pb、Hg元素含量未显著增加,Cd元素检测量极低,Zn、Mn元素含量增加趋势明显,Cu、Cr元素累积速度缓慢。【结论】每批次使用强力霉素可在多批次肉鸭饲养后显著增加发酵床垫料中强力霉素含量,显著增强垫料中肠道菌群耐受强力霉素能力,Zn、Mn元素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 >酶和蛋白质
    • 阴沟肠杆菌GX-3的中性蔗糖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特性鉴定

      2015, 55(4):467-475. DOI: 10.13343/j.cnki.wsxb.20140399

      摘要 (1003) HTML (354) PDF 1.54 M (18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在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 GX-3中发现了一个编码中性pH范围内起作用的蔗糖酶基因,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进行克隆表达及纯化,并研究该蔗糖酶的酶学性质,为蔗糖酶的应用研究及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查找GenBank数据库中来自阴沟肠杆菌同属中的编码蔗糖酶的基因序列,对这些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设计简并引物扩增保守区;利用PCR扩增目的基因,以pQE30为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镍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对重组酶的酶学性质进行详细研究。【结果】一个编码蔗糖酶的基因(Einv)被从阴沟肠杆菌GX-3中发现和克隆。生物化学特性鉴定表明这个蔗糖酶的活性最适温度为40℃和最适pH为6.5。凝胶渗透色谱法分析显示Einv是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Einv这个蔗糖酶在1170 mmol/L的蔗糖条件下仍保留有80%以上的水解活性。而在高浓度的蔗糖条件下,Einv只有水解活性而没有转糖基的副反应发生。它能够水解棉子糖、蔗果三糖、蔗果四糖、蔗果五糖和水苏糖。【结论】获得的Einv是一个在中性pH范围内起作用的β-呋喃果糖苷酶,只有水解功能而没有转糖基功能。这些特性表明这个中性蔗糖酶在食品工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侵染和免疫
    • 志贺菌CRISPR的检测及其与耐药的关系

      2015, 55(4):476-483. DOI: 10.13343/j.cnki.wsxb.20140322

      摘要 (1081) HTML (367) PDF 1.62 M (17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检测志贺菌成簇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并分析其与志贺菌耐药的关系。【方法】根据CRISPR DB数据库公布的志贺菌确定的CRISPR结构序列CRISPR-S2、CRISPR-S4和可能的CRISPR结构序列CRISPR-S1、CRISPR-S3设计四对引物,对60株志贺菌进行PCR扩增。采用CRISPR Finder分析CRISPR,采用改良K-B药敏纸片法检测志贺菌耐药情况,并分析CRISPR-S4 与耐药的关系。【结果】确定的CRISPR结构的总阳性率为95%,四个CRISPR位点组成12种CRISPR谱型(A-L),除K型外均含确定的CRISPR结构,新发现1种重复序列和12种间隔序列。60株志贺菌的多重耐药率为53.33%。CRISPR-S4阳性菌株与阴性菌株之间,耐药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多重耐药菌株和耐TE菌株CRISPR-S4的重复序列多为R4.1,其3'末端缺失碱基AC;多重耐药菌株CRISPR-S4的间隔序列多为Sp5.1、Sp6.1和Sp7。【结论】CRISPR在志贺菌中广泛分布。CRISPR重复序列的变异和间隔序列的多样性可能与志贺菌耐药有关。

    • 双歧杆菌增强小鼠机体的免疫功能

      2015, 55(4):484-491. DOI: 10.13343/j.cnki.wsxb.20140288

      摘要 (1245) HTML (350) PDF 1.33 M (15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本研究针对实验室自行从内蒙传统发酵乳制品中分离得到的两株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 BB-2和B.longum BB-3,对其调节机体免疫的功能进行了评价。【方法】采用健康SPF级BALB/c小鼠,每组10只,空白组灌胃无菌脱脂乳,阳性对照组灌胃含有商业菌株BB-12的无菌脱脂乳,处理组同样以无菌脱脂乳为溶液,灌胃含有不同剂量的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 BB-2或B.longum BB-3,测定细胞免疫(迟发型变态反应DTH、脾淋巴细胞增殖MTT 显色反应、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体液免疫(绵羊红细胞免疫后的血清溶血素活性),以及非特异性免疫(巨噬细胞吞噬活性)指标。【结果】表明BB-2和BB-3两株双歧杆菌均能够增强DTH反应。双歧杆菌组小鼠的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也有提高,同时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及血清溶血素水平也高于对照组,菌株处理组的脾淋巴细胞增殖率也有提高。剂量效应不显著,其中低剂量浓度(102-6 cfu/mL)即可发挥作用。【结论】证明双歧杆菌BB-2和BB-3能够促进小鼠先天性免疫力和获得性免疫力的提高。本研究的开展对开发我国具有自主产权的功能菌株具有重要意义。

    • LIGHT信号通路在鼠衣原体生殖道感染中的作用

      2015, 55(4):492-500. DOI: 10.13343/j.cnki.wsxb.20140435

      摘要 (1102) HTML (341) PDF 1.78 M (20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初步探讨与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D竞争结合疱疹病毒侵入介体的淋巴毒素类似物(lymphotoxin-like inducible protein that competes with glycoprotein D for herpesvirus entry on T cells,LIGHT)在抗衣原体感染免疫及介导衣原体生殖道病理损伤过程的作用。【方法】用1×104 IFUs的MoPn经生殖道感染野生型(wild type,wt)、LIGHT KO小鼠,每组一半小鼠于感染后49d,再次感染相同剂量的MoPn。每隔3-4 d取生殖道分泌物,测定其中衣原体包涵体的数量。初次感染后80d,处死小鼠,眼眶取血,分离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其中抗体类型及效价;同时分离生殖道,肉眼观察其输卵管、子宫角水肿程度,然后甲醛固定、切片,H&E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织炎性浸润程度和管腔水肿程度。分离小鼠脾细胞,体外用衣原体EB刺激,测定上清中IL-4、IL-5、IL-17和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结果】LIGHT KO小鼠阴道带菌时间与wt组相当,大部分小鼠均在原发感染后28d左右完全清除感染,且均产生对再次感染的免疫力。LIGHT KO和wt小鼠子宫角和输卵管均出现一定程度的病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小鼠在原发和继发感染MoPn后,均产生高效价的特异性抗MoPn IgG抗体,总抗体及各IgG抗体亚类效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IgG2a/IgG1比值均大于1。和wt小鼠一样,LIGHT KO小鼠脾淋巴细胞经衣原体再次刺激后均可产生较高水平的IFN-γ和IL-17,且未能检测到IL-4和IL-5。【结论】小鼠抗MoPn生殖道感染及 MoPn引起的生殖道病理损伤不依赖于LIGHT信号通路。

    • >技术与方法
    • 鸭甲肝病毒1型和3型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2015, 55(4):501-509. DOI: 10.13343/j.cnki.wsxb.20140413

      摘要 (962) HTML (346) PDF 1.38 M (20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鸭甲肝病毒(Duck hepatitis A virus,DHAV)1型VP3和3型VP1串联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并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为抗原建立鸭病毒性肝炎抗体检测的间接ELISA方法。【方法】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提取鸭甲肝病毒1型(DHAV-1)和3型(DHAV-3)的RNA,分别RT-PCR扩增得到714bp的DHAV-1 VP3和720bp的DHAV-3 VP1基因,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然后依次将DHAV-1 VP3和DHAV-3 VP1定向插入pET-32a (+)表达载体,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ET-1VP3-3VP1,进行IPTG (Isopropyl-beta-D-1- thiogalactopyranoside)诱导表达分析,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为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并应用于临床。【结果】经IPTG诱导表达,在大肠杆菌中可稳定、高效地表达DHAV-1VP3-3VP1蛋白。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与DHAV-1和DHAV-3阳性血清均能发生特异性反应。确定间接ELISA方法的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1.0μg/孔,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200,临界值为OD6 50值≥0.38,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该方法与中和试验分别检测DHAV-3阳性血清,两种方法的符合率各为96.3%和96.7%;初步临床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雏鸭母源抗体和免疫后抗体的消长变化的检测。【结论】以大肠杆菌表达的DHAV-1VP3-3VP1重组蛋白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可用于DHAV-1和DHAV-3抗体的检测。

    • >研究简报
    • 基于同源重组的裂殖壶菌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及验证

      2015, 55(4):510-517. DOI: 10.13343/j.cnki.wsxb.20140302

      摘要 (1147) HTML (354) PDF 1.78 M (21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目的】裂殖壶菌是一种能高效生产DHA的海洋真菌;基因工程技术已经成功应用在微生物改造和代谢机理研究中,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裂殖壶菌进行改造首先需要构建适合裂殖壶菌的遗传转化体系;【方法】本文利用电转化的方法将含有18S rDNA同源重组片段的ble基因导入裂殖壶菌中,通过zeocin抗性平板筛选出阳性菌株,并设计ble基因引物,以裂殖壶菌基因组为模板,进行PCR验证ble基因是否成功结合到裂殖壶菌染色体上。【结果】筛选获得的抗性菌株基因组上确实PCR出ble基因片段,对改造菌株与原始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发现改造后菌株在生物量、油脂含量、DHA含量及脂肪酸分布等方面和原始菌株基本一致。【结论】抗性基因的插入不会影响菌株的正常代谢,该体系的构建为后续其他外源基因导入奠定基础。

当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