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60(8):1521-1533. DOI: 10.13343/j.cnki.wsxb.20190477
摘要:微藻向细胞周围释放营养物质而形成了独特的藻际微环境,吸引了大量细菌的定殖。藻际环境中藻菌关系错综复杂,其间充斥着多样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以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为代表的有机质在其中起着纽带作用。微藻和细菌都可以产生EPS,其过程受多种因素的调节。EPS在藻际环境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包括参与生物被膜(biofilm)的形成,影响藻菌共生关系的建立以及调节藻际微生物群落组成等。此外,EPS中的一大类别透明胞外聚合物颗粒(transparent exopolymer particles,TEP)还介导了海洋溶解有机碳向颗粒有机碳的转化,参与了海洋碳循环过程。本文以EPS的产生、组成以及对碳转化的影响为重点,综述了其在藻际生态位(Niche)中的生态功能,以期为深入理解藻际环境中的有机质特征和藻菌共生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2020, 60(8):1534-1547. DOI: 10.13343/j.cnki.wsxb.20190543
摘要:腹泻性大肠杆菌是在全世界引起人类和动物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也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损失。根据致病机理的不同,可将腹泻性大肠杆菌分为6种: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凝集性大肠杆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扩散黏附性大肠杆菌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不同致病型大肠杆菌侵入宿主的方式及引起的炎症反应有所不同。文章综合分析了致病机制不同的大肠杆菌在调控宿主细胞信号通路方式上的不同,从炎症级联反应方面阐述了不同致病类型大肠杆菌的感染特征,并探讨了炎症信号通路与病原感染、预防和治疗的关系,以期为腹泻性大肠杆菌致病机制及治疗方案的研究提供帮助。
2020, 60(8):1548-1562. DOI: 10.13343/j.cnki.wsxb.20190545
摘要:四氢嘧啶(Ectoine)及其衍生物羟基四氢嘧啶(5-hydroxyectoine,5-HE)是嗜盐微生物胞内合成的一类能够抵抗外界高盐胁迫的相容溶质,具有细胞、细胞膜、蛋白质和核酸的保护作用,可抵抗高盐、高温、冷冻和干燥等极端环境因素的刺激,从而倍受关注。本文对不同类型微生物Ectoine/5-HE(Ects)生物合成代谢、分解代谢以及吸收/转运系统涉及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Ects合成产量的提升与高效积聚策略的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2020, 60(8):1563-1573. DOI: 10.13343/j.cnki.wsxb.20190563
摘要: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海产品中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常导致水产养殖动物患病或者引起食物中毒。耐热性直接溶血素(thermotolerant direct hemolysin,TDH)是副溶血性弧菌最为重要的致病因子之一。本文围绕tdh基因在弧菌属中的广泛分布与传播、tdh基因的多样性及其表达调控、TDH的蛋白结构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TDH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进一步了解由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所引起的病症,为预防副溶血性弧菌的感染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撑。
2020, 60(8):1574-1591. DOI: 10.13343/j.cnki.wsxb.20190512
摘要:先进的合成生物学技术与传统的分子遗传学技术的结合更有助于实现酵母底盘细胞的快速改造和优化。酵母合成生物学研究最早开始于常规酵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近些年来又迅速扩展至一些非常规酵母,包括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解脂耶氏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和多形汉逊酵母(Hansenula polymorpha)等。借助合成生物学技术与工具,目前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开发出了能够高效生产生物材料、生物燃料、生物基化学品、蛋白质制剂、食品添加剂和药物等工业产品的重组非常规酵母工程菌株。本文系统总结了合成生物学工具(主要是基因组编辑工具)、合成生物学组件(主要是启动子和终止子)和相关分子遗传学方法在上述非常规酵母系统(底盘细胞)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并讨论了其他合成生物学技术在这些非常规酵母表达系统中的潜在适用性和应用前景。这为研究人员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在这一新型非模式微生物底盘细胞中设计和构建各种高附加值工业产品的异源合成模块并最终实现目标化合物的高效生物合成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李与琦,阳建华,张涛,孙新文,王新峰,毛胜勇,成艳芬,朱伟云
2020, 60(8):1592-1604. DOI: 10.13343/j.cnki.wsxb.20190452
摘要:[目的] 本试验旨在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比例微贮棉秆的添加对断奶湖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方法] 选择日龄相近、体重相似的湖羊30只,根据日粮中微贮棉秆的含量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S0)、50%微贮棉秆组(S50)和100%微贮棉秆组(S100),每组随机屠宰6只分析生长性能,并取瘤胃液进行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区系分析。[结果] 饲喂50%微贮棉秆能够显著提高湖羊日增重和屠宰率(P<0.05)。Bacteroidetes和Firmicutes是湖羊瘤胃的优势菌门,Prevotella和Unclassified Bacteroidales是湖羊瘤胃的优势菌属。日粮中添加100%微贮棉秆可以显著降低湖羊瘤胃菌群的多样性(P<0.05);显著降低Unclassified Bacteroidales和BF311的相对丰度(P<0.05)。三条代谢通路甜菜素生物合成、吲哚生物碱生物合成和加压素调节水的重吸收随着微贮棉秆比例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结论] 饲喂50%微贮棉秆在提高日增重的同时对湖羊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功能影响较小。在生产实践中,微贮秸秆添加量应低于50%。
2020, 60(8):1605-1615. DOI: 10.13343/j.cnki.wsxb.20190464
摘要:[目的] 探究环境中同时存在低浓度四环素(tetracycline,TC)和3,4-苯并芘(benzo [a] pyrene,Bap)对抗性基因tetA(C)产生高抗性突变的影响。[方法] 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为宿主菌株,pACYC184质粒作为载体,四环素抗性基因tetA(C)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易错PCR构建基因文库的方法,建立基因突变位点对应高抗性的关系密码表。同时设置添加低浓度TC且添加0-30 mg/L Bap以及仅添加0-30 mg/L Bap的处理组,培养携带pACYC184质粒的大肠杆菌14 d,每组中随机挑选10株获得高抗性的菌株,对其中的tetA(C)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再结合突变位点密码表,计算高抗性菌株中由基因突变产生高抗性菌株的比例。[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在低浓度TC选择压力下,Bap浓度越高时,高抗性基因突变株占的比例也越高(P ≤ 0.01),而不添加TC时,Bap浓度与高抗性基因突变株占比之间无变化规律(P>0.05)。[结论] 当环境中同时存在Bap和低浓度TC时,高抗性突变基因易于通过选择压力保存下来。
2020, 60(8):1616-1628. DOI: 10.13343/j.cnki.wsxb.20190484
摘要:在原核生物中,硒蛋白合成需要tRNASec(SelC)与硒代半胱氨酸合成(Sec synthase,SelA)、硒代半胱氨酸特异性延伸因子(Sec-specific elongation factor,SelB)之间相互作用。[目的] 基于大肠杆菌掺硒机器,寻找tRNASec骨架上关键核苷酸位点,为解决硒蛋白目前面临的掺硒效率较低、产量低的问题提供新思路。[方法] 以大鼠细胞质型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 1,TrxR1)为掺硒模式蛋白为定点突变tRNASec,转化至BL21(DE3)gor-获得阳性重组菌株(携带pET-TRSter/pSUABC'),用于表达大鼠硒蛋白TrxR1,然后使用2',5'ADP-Sepharose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两步法分离纯化TrxR1,最后利用经典硒依赖型DTNB还原反应测定TrxR1的酶活,分析关键核苷酸位点,评价掺硒效率。[结果] 在存在SECIS元件的前提下,当SelA、SelB、tRNASec共表达时,与野生型相比,携带突变型tRNASec所共表达的TrxR1酶活力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E.coli tRNASec的G18、G19这两个位点的所有的TrxR1酶活远低于野生型(<10%);然而,a26和b7的酶活相对较高。[结论] E.coli tRNASec骨架上G18和G19位点对于维持tRNA稳定性和灵活性发挥了关键作用,位点突变引起tRNA结构变化会影响tRNASec与掺硒元件的互作,因此有望通过改造tRNA核苷酸位点来提高硒蛋白的掺硒效率。
2020, 60(8):1629-1637. DOI: 10.13343/j.cnki.wsxb.20190489
摘要:[目的] 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土传性植物病原线虫,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前期研究发现多粘类芽胞杆菌(Panebacillus polymyxa)KM2501-1具有很好的温室防治南方根结线虫效果,且可产生多种挥发性杀线虫活性物质,但对其非挥发性产物是否有杀线虫活性没有研究。本研究拟进一步分离鉴定其产生的杀线虫活性代谢产物,发掘新的杀线虫药物。[方法] 对菌株KM2501-1进行液体发酵并离心收集发酵上清液,通过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等方法得到高纯度的杀线虫活性物质,并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核磁共振等技术鉴定杀线虫活性物质的结构。[结果] 生物活性检测显示,多粘类芽胞杆菌KM2501-1发酵上清液具有较强的南方根结线虫触杀活性,并能有效抑制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体外杀线虫效率高达87.66%,抑制卵孵化效率达92.26%。结构鉴定结果显示多粘类芽胞杆菌产生的杀线虫活性物质为环二肽类物质cyclo(Pro-Phe),800 mg/L的cyclo(Pro-Phe)杀线虫效率达84.75%。进一步的显微观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活性物质cyclo(Pro-Phe)处理后的根结线虫肠道组织紊乱、结构发生破坏。[结论] 多粘类芽胞杆菌KM2501-1产生的cyclo(Pro-Phe)是一个具有杀线虫新功能的活性物质,其可能通过破坏线虫肠道杀死线虫。
2020, 60(8):1638-1647. DOI: 10.13343/j.cnki.wsxb.20190506
摘要:[目的] 分离、鉴定浑源黄芪内生细菌,筛选潜在促生菌,并研究绿叶挥发物对其生长的影响。[方法] 以山西浑源7年生传统采收期黄芪为材料,采用平板培养法分离内生菌,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菌株鉴定;通过培养基中添加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ACC)、色氨酸及缺氮素培养的方式进行含ACC脱氨酶、吲哚乙酸产生及固氮菌初筛;通过培养基中添加Ca3(PO4)2、钾长石的方式进行解磷、解钾菌初筛;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方法进行定量;通过液体培养基中添加绿叶挥发物的方式,研究其对含ACC脱氨酶菌株的影响;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黄芪绿叶挥发物含量。[结果] 从浑源黄芪根中分离得85株代表性内生菌株,分别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13个属,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泛菌属(Pantoea)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菌株数量较高,占分离菌株总数的80.00%。筛选获得的促生菌中,具有吲哚乙酸合成能力的菌株所占比例最高(69.41%),其次为含ACC脱氨酶和具有固氮活性的菌株,分别占分离菌株的40.00%和31.76%,而解磷、解钾菌株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14.12%、7.06%);双重促生效应菌株中,兼具吲哚乙酸合成与含ACC脱氨酶菌株所占比例最高(37.65%),其次为兼具吲哚乙酸合成和固氮活性、兼具含ACC脱氨酶和固氮活性的菌株,分别占分离菌株的28.24%和24.71%,兼具含ACC脱氨酶和解钾活性的菌株占比最低(1.18%)。2-50 μmol/L正己醛和Z-3-己烯醛、5-125 μmol/L正己醇具有促进部分含ACC脱氨酶内生菌株生长的作用。[结论] 吲哚乙酸产生和含ACC脱氨酶的内生菌株占比高、绿叶挥发物促生菌的存在很可能是浑源黄芪内生菌群适应栖息地独特生境的产物,绿叶挥发物很可能是影响浑源黄芪内生菌群组成与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0, 60(8):1648-1660. DOI: 10.13343/j.cnki.wsxb.20190508
摘要:[目的] 筛选具有较快生长速率及较强产油能力的微藻,探究所获得微藻的生理生化性能及不同培养方式对其生物量、产油能力、碳消耗等生长特性的影响与藻种对pH的适应能力。[方法] 通过磷酸香草醛测定法及尼罗红染色对微藻进行初筛复筛,通过设置光合自养、异养和混养等3种培养方式,并采用气质联用等方法,研究不同培养方式对所获微藻生长特性、所产油脂脂肪酸组成以及碳代谢等方面的影响。[结果] 筛选出两株产油能力较强的藻株H、Z8,其油脂产量分别可达1.14±0.05 g/L和1.33±0.10 g/L,经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初步表明藻株H属布朗单针藻(Chlorolobion braunii)、藻株Z8属链带藻(Desmodesmus intermedius)。构建了不同培养方式下微藻动力学模型,H、Z8属于生长偶联型。当培养环境的pH处于6.0-9.0,对藻株H、Z8的总脂量与生物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筛选获得的藻株H、Z8中C16与C18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率能达到90%以上。藻种在混养条件下生物量积累优于异养,但异养条件下更加有利于油脂的积累,且H、Z8均具有较为宽泛的pH适应能力,是具有一定产业化应用潜力的优良产油藻株。
2020, 60(8):1661-1671. DOI: 10.13343/j.cnki.wsxb.20190514
摘要:[目的] 试验旨在考察有氧条件下接种禾谷镰刀菌后玉米品质变化规律和呕吐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cetyldeoxynivalenol,15AC-DON)的积累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单因素试验设计,禾谷镰刀菌接种量分别为1×105、1×106、1×107个/g,玉米水分22%,三角瓶中培养,通氧量为1020 m2/m3,温度25±2℃,湿度75%±5%,时间60 d,测定不同时间点玉米培养物中的品质指标和二毒素含量。[结果] 结果表明,禾谷镰刀菌接种量对为禾谷镰刀菌提供N源的粗蛋白质含量无影响(P>0.05),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提供N源的氨基酸含量呈二次曲线变化(P<0.01),提供C源的粗脂肪、淀粉、粗纤维呈线性降低(P<0.01)。酸价呈线性增加(P<0.01),蛋白质溶解度、能量呈线性降低(P<0.01),霉菌总数和毒素DON、15AC-DON呈二次曲线变化(P<0.01)。禾谷镰刀菌产DON的动态规律为,0-15 d毒素产量范围为0.17-0.23 mg/kg,16-20 d毒素产量范围为0.14-0.41 mg/kg,21-60 d毒素产量范围为0.06-0.15 mg/kg;禾谷镰刀菌产15AC-DON的动态规律为,0-5 d毒素产量范围为1.11-5.28 mg/kg,6-15 d毒素产量范围为5.55-10.05 mg/kg,16-60 d毒素产量范围为4.68-12.06 mg/kg。[结论] 玉米品质随禾谷镰刀菌接种量增加和培养时间延长逐渐降低,DON和15AC-DON产量与禾谷镰刀菌接种量呈剂量依赖关系,60 d内二毒素积累存在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动态变化规律。
2020, 60(8):1672-1682. DOI: 10.13343/j.cnki.wsxb.20190521
摘要:[目的] 从北方寒地种植的不同农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高效解磷的细菌,为微生物制剂和磷肥的开发提供适于本地区的优良菌种。[方法] 通过初筛和复筛从26株解磷菌中筛选获得一株高效解磷细菌,对其进行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采用钼蓝比色法测定解磷能力。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拮抗植物病原菌能力。[结果] 通过筛选后获得的菌株B51-7经鉴定为伯克霍尔德菌属。菌株在发酵液中可溶性磷含量最高达到832.74 mg/L,同时具有很强的广谱抑菌作用,抑菌率最高为89.71%,可以显著促进水稻生长。[结论] 菌株B51-7是一株具有生物防治作用的高效解磷细菌,可应用于生物菌肥和生防制剂中。
王志林,董震,武珊珊,敬文宪,陈启伟,尚佑军,王琬凝,刘永生,兰喜
2020, 60(8):1683-1695. DOI: 10.13343/j.cnki.wsxb.20190522
摘要:Ⅵ型分泌系统(T6SS)是大多数革兰氏阴性细菌中都存在的一种重要的分泌系统,能介导细菌与细菌之间以及细菌和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溶血素共调节蛋白(Hcp)和缬氨酸甘氨酸重复蛋白G(VgrG)是组成T6SS穿刺装置的重要组分。但鼠伤寒沙门氏菌Ⅵ型分泌系统的Hcp与VgrG在该菌入侵宿主细胞及抗吞噬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目的] 本研究旨在利用基因敲除技术构建的鼠伤寒沙门氏菌hcp及vgrg基因缺失株体外接种真核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并以其亲本株作为对照,以研究Hcp及VgrG在该菌粘附、侵入上皮细胞及抗吞噬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通过优化Red同源重组系统操作过程中各个条件,建立一套快速敲除鼠伤寒沙门氏菌Ⅵ型分泌系统相关基因的操作系统,成功构建鼠伤寒沙门氏菌CVCC541的hcp及vgrg单基因缺失株、双基因缺失株及三基因缺失株,并用Hela细胞接种试验和菌落计数试验,评估不同菌株的粘附和侵袭能力;用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接种试验,评估不同菌株的抗吞噬能力。[结果] 与亲本株CVCC541粘附侵袭Hela细胞相比,基因缺失株CVCC541Δvgrg、CVCC541Δhcp2Δvgrg和CVCC541Δhcp1Δhcp2Δhcp3的粘附率分别为17.17%±2.1%、14.73%±2.5%和82%±3.7%;CVCC541Δvgrg、CVCC541Δhcp2Δvgrg和CVCC541Δhcp1Δhcp2Δhcp3的侵袭率分别为7.05%±1.05%、6.21%±1.35%和87%±3.25%;与亲本株CVCC541在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中的存活相比,基因缺失株CVCC541Δvgrg、CVCC541Δhcp2Δvgrg和CVCC541Δhcp1Δhcp2Δhcp3的存活率分别为15.67%±2.9%、14.47%±1.87%和56.12%±3.48%。[结论] 鼠伤寒沙门氏菌Ⅵ型分泌系统VgrG和Hcp对该菌入侵细胞和抗吞噬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为鼠伤寒沙门氏菌通过六型分泌系统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刘晓柱,李银凤,于志海,HARDIE William James,黄名正
2020, 60(8):1696-1708. DOI: 10.13343/j.cnki.wsxb.20190523
摘要:[目的] 分析刺梨果实自然发酵过程中非酿酒酵母菌群特征,为筛选优质刺梨非酿酒酵母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WL营养琼脂鉴定培养基纯种分离技术,分析刺梨果实自然发酵1 d(F1)、3 d(F3)、5 d(F5)和15 d(F15)4个阶段及YPD培养基富集培养样本中非酿酒酵母种群组成和多样性。[结果] 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共获得182个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归属于81个属107个种;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刺梨果实自然发酵前期,优势非酿酒酵母为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sp.)和伯顿丝孢毕赤酵母(Hyphopichia burtonii),二者在样本F1中分别占42.59%和26.85%;随着自然发酵的不断进行,二者的比例逐渐降低,在第15天(F15),Hanseniaspora sp.和H.burtonii比例降低至7.73%和0.52%。相反,Pichia sporocuriosa和未培养的酵母,随着自然发酵不断进行所占比例逐渐增大,分别由F1中的0.23%和0.33%增至F15中的37.26%和32.62%。此外,采用WL营养琼脂鉴定培养基纯种分离和鉴定技术,从刺梨上分离到Hanseniaspora sp.、H.burtonii、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P.sporocuriosa和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5种类型的可培养非酿酒酵母。[结论] 刺梨果实上存在着丰富的非酿酒酵母菌资源,研究刺梨自然发酵过程中非酿酒酵母多样性,为酵母资源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2020, 60(8):1709-1717. DOI: 10.13343/j.cnki.wsxb.20190529
摘要:[目的] 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获得PCV2感染3D4/21细胞的miRNAs表达谱,并探讨miRNA-98在PCV2复制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以猪肺泡巨噬细胞系3D4/21细胞为细胞模型,对PCV2感染过程中的3D4/21细胞进行miRNAs差异表达分析,筛选与病毒复制相关的特异性miRNAs,并探讨其在PCV2复制中的作用。[结果] 经高通量测序,获得PCV2感染3D4/21细胞的miRNAs表达谱,结合实验室前期研究筛选获得miRNA-98。实验表明,miRNA-98的表达量随PCV2感染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升高,其变化趋势与Cap蛋白表达变化基本一致,由此推测miRNA-98与PCV2复制正相关。过表达miRNA-98可显著上调Cap蛋白的表达量和PCV2的复制。进一步的研究表明,miRNA-98参与调节宿主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和PCV2的复制。[结论] miRNA-98可通过调节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调控宿主免疫功能,帮助PCV2逃逸宿主免疫,促进PCV2在3D4/21细胞中的复制。这些发现不仅为深入了解PCV2与宿主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视角,还有望为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的防控提供新的抗病毒策略。
2020, 60(8):1718-1728. DOI: 10.13343/j.cnki.wsxb.20190531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博落回提取物(Macleaya cordata extract,MCE)替代促生长抗生素(Antibiotic growth promoters,AGPs)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盲肠微生物及紧密连接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试验选取体重相近、体型均匀、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温氏新黄鸡二号公鸡3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分别饲喂基础日粮(NC)、抗生素日粮(ANT,基础日粮添加50 mg/kg那西肽和50 mg/kg金霉素)和试验日粮(基础日粮中添加200、400、800 mg/kg MCE),试验期60 d。[结果] 日粮添加400 mg/kg MCE替代AGPs显著降低了料肉比(P<0.05),并显著增加了盲肠长度(P<0.05)。日粮添加MCE显著提高了肉鸡盲肠食糜中Firmicutes细菌数量和Clostridium cluster XIVa数量(P<0.05);MCE替代AGPs显著降低了盲肠Escherichia coli数量(P<0.05)。400 mg/kg和800 mg/kg MCE替代日粮中AGPs显著增加了肉鸡盲肠食糜中总短链脂肪酸、乙酸和丁酸含量(P<0.05);400 mg/kg MCE替代AGPs显著提高了盲肠中支链脂肪酸异丁酸和异戊酸的浓度(P<0.05)。日粮添加MCE显著上调了肉鸡盲肠Claudin-1、JAM2、ZO-1的mRNA表达量(P<0.05),并降低了黏蛋白MUC2、MUC5ac和MUC13的表达量(P<0.05)。[结论] MCE替代AGPs可通过提高盲肠有益菌数量和短链脂肪酸浓度,促进肠道发育,提升肠道屏障功能等途径,改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本研究中其最适添加量为400 mg/kg。
2020, 60(8):1729-1740. DOI: 10.13343/j.cnki.wsxb.20200016
摘要:[目的] 硫辛酸是细胞内重要的辅因子,参与多种基础代谢过程。野油菜黄单胞菌(Xcc)是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的病原菌,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植物病害,引起重大经济损失。为此研究Xcc中硫辛酸的合成途径,为防治黑腐病提供新思路。[方法] 利用大肠杆菌硫辛酸合成关键酶LipA和LipB序列,同源比对发现Xcc基因组中XC_0713(XccLipA)和XC_0712(XccLipB)具有较高的同源性。采用PCR方法分别扩增XccLipA和XccLipB基因,并连入表达载体pBAD24M后分别互补大肠杆菌突变株,并检测转化子生长表型。利用同源重组方法,获得替换突变株,分析其生长性状,并利用剪叶法检测替换突变株对寄主植物甘蓝的致病力。[结果] XcclipA和XcclipB能分别恢复大肠杆菌lipA和lipB突变株在基础培养上生长。XcclipA和XcclipB都是菌体生长的必需基因,不能直接被敲除。但导入pSRK-EclplA后,成功分别获得XcclipA和XcclipB敲除突变株。两种EclplA替换后的敲除突变株在基础培养上都不能生长,添加硫辛酸后能恢复生长表型。在丰富培养基上,XcclipB敲除突变株能正常生长,而XcclipA敲除突变株不能生长,添加硫辛酸后生长也能恢复。分别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生长曲线,也得到同样的结果。寄主植物侵染结果显示,与野生菌相比,XcclipA敲除突变株致病性几乎丧失,而XcclipB敲除突变株的致病性与野生菌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Xcc中lipA编码硫辛酸合成酶,lipB编码辛酰转移酶,两者都是必需基因。Xcc中LipB-LipA途径是唯一的硫辛酰化途径,而没有外源性的硫辛酸途径。lipA敲除后显著影响Xcc的致病性,可作为抗菌药物筛选的靶点。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邮编:100101
电话:010-64807516 E-mail:actamicro@im.ac.cn
版权所有:微生物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