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 35(2).
摘要:筛选到83株絮凝剂产生菌,其中絮凝活性最高的四株分属于芽孢乳杆菌属(Sporolactobacillus GC3)、节细菌属(Arthrobacter SB6)、假单胞菌属(Pseadomonas SB8)、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GC24)。四株菌在生长过程中均可产生胞外絮凝物质,在最适培养条件下絮凝剂产量为0.5—0.9g/L。纯化后的四种絮凝剂中,三种为核蛋白,一种为糖蛋白,均为高分子量物质(MW>10~6)。四株菌均不含质粒。12—30g/L的絮凝剂在1小时内对所有供试材料均有较好的絮凝效果。动物急性毒性实验表明,20—70倍于使用浓度的絮凝剂对昆明鼠无毒。
2010, 50(7):917-922.
摘要:摘要:【目的】分离鉴定有絮凝活性真菌,同时对其絮凝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梯度稀释、平板划线、18S rDNA检测等方法分离鉴定絮凝活性菌株。通过高速离心、超声破碎、乙醇沉淀、定性试验等方法确定絮凝活性物质性质。【结果】从渤海湾海岸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出一株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真菌,经鉴定为产紫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m),命名为产紫青霉EL-02(P. purpurogenum EL-02)。超声破碎试验证实其絮凝活性主要存在于发酵上清液。根据絮凝活性曲线,确定4 d为积累絮